首页 / 正文

度量类

○张京江遗事

京江风度端凝,为清朝第一。故乾隆时翠华南幸,常御书此四字,以颜其闾,父老至今犹传为佳话。殊不知公之生平,固不独以度胜,其器量亦实有大过人者。幼时攻制艺,尝诵公“不患不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一节题文,至束股(曩时制艺有八股,或六股,其篇末二股,谓之束股)“不受朝廷不甚爱惜之官,亦不受乡党无足重轻之誉”二语,辄信公人如其文,具此胸襟,安得不光国而迈种耶?与公入词林时,府中有一力,年已老矣。某年,公归自京师,晨兴诣斋,执卷坐此,力入洒扫,率呼曰:“玉书且起,公为徙别室待之。”事已而后,入不少怪也。其徒语力曰:“相公今贵矣,汝犹当束发受书时而名之耶?”力闻之,爽然。翌日,遇公则改貌,而称谓亦如仪,公愕然诘之曰:“谁教汝者?”力曰:“闻礼应如是,觉昨非而今是耳。”公欷?太息曰:“是何黠物,斫汝天真矣。”又公入相时,其府垣外有隙地,邻有兴作者越用之,家人与之争,则不听,将怒而鸣诸县,先以书驰白公,公还笺曰:“千里来书止为墙,让他几尺也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呜呼!此二者,皆琐事也,然富贵人处之,鲜有不怒其侮己者,而公之有容乃如此,今尚可得其人哉!传闻公之辅政也,日入值,一日上问曰:“天下以何物为最肥,何物为最瘦乎?”有满大臣抢白曰:“莫瘦于豺狼,莫肥于猪羊。”上顾问公曰:“张蛮子(清初称南人往往以此),汝谓何如?”公曰:“臣以为莫肥于春雨,莫瘦于秋霜耳。”上太息曰:“此真宰相语也!吾满臣中能及此哉?”

○杜公厚德

宝坻杜文端公(立德),德器厚重,人不见其喜愠之色。京师有无赖子,偶与驺卒哄,乘醉随公舆后辱詈,公若不闻。无赖于随至邸第,詈不止。久之,公遣问曰:“詈可已乎?”无赖子归,酒既醒,或告以昨辱宰相,仓皇诣第谢罪,公慰遣之,仍予二金,令改行生理,无赖子感泣而去,岁时必至公门叩拜,卒为善人。予乡文定孙公(廷铨)、司寇高公(珩),居乡亦然,皆可为士大夫法。

○王相国假归后轶事

王太仓相国假归,入山养病,戒仆人勿言姓氏。道遇疾雨,移舟避乡坊,其家不容,逐之,乃告曰:“我好人,勿疑也。”乡人笑曰:“好人那肯六月出门远行?”公闻之,悚然曰:“彼言是也。”公喜菊,多蓄名种,杜醒陶造之,猝见白剪绒,不觉身入花间,忘与主人交礼。公曰:“君兴故不减我。”乃赠与之。公夏六月,斜跣据地,手捉菊虫,邻叟不知,意花丁也,呼之不应,乃戏蹴之,公曰:“叟亦爱菊耶?”亦赠与之。公有古瓷,直不赀,一日李安溪索观,命奴捧之,历阶而上,失足倾跌而碎,李不觉失声,公怡然不动,安溪每服其雅量。

○王鸣盛家居

光禄王西庄先生鸣盛,家居时,有无赖子与人赌胜,醉骂王氏之门,门者不能忍,先生力止之。次日,无赖子酒醒,其母挈之诣先生家请罪,笑谢之曰:“昨汝酒醉,我却不怪。但以后醉了,若骂他人,恐致获咎。”无赖子惶恐而归,戒酒终身,卒无事。先生涵养如此,宜其瞽目复明,年跻大耋也。

○蔡文恭家居

漳浦蔡文恭公,致仕家居,每遇巡检典史,亦执礼甚恭。或以为过,公曰:“欲使乡民知位至宰相,必敬父母官;知父母官之尊,虽宰相必致敬。庶几常存不敢之心,而犯上作乱者或鲜矣。”故终公之世,漳浦民无滋事者。见梁ぇ林中丞《归田琐记》。按,昔贤有以宰相居乡,闻县官过门,必起立拱手者;有在籍显官,道逢丞尉,遭呵斥不校者,前史多传为美德,公亦有所受之也。

○梁瑶峰

梁文定公国治,中乾隆戊辰状元,入直南书房,累任学使。后以粤东事免,复擢湖南巡抚,入继于文襄辅政,故当时有于、梁之称。其实公醇谨持躬,不敢滥为交结,与文襄异趣也。其先抚湘时,有家人索属下贿不遂,故意阻其膳脯,以激公怒。而公枵腹终日,初无怨嗟,惟吸烟草而已,亦不知其为其奴所绐也。在军机时,和相以其懦弱可欺,故意揶揄,至用佩刀?公发以为嬉笑,公亦欢容受之,亦可觇公之度矣。

○阿文成相度

阿文成公与和相,同值军机大臣十数年,既薰莸不相合,乃除召见议政外,毫不与通交接,凡立御阶之侧,公必相去十数武,愕然独立。和就与言政事,公亦漫应之,终不移故处也。安南国王阮光平至京,遣其臣馈公土仪,公取一二物,使人出曰:“中朝公相问陪臣好。汝国王既诚心朝觐,其优赉厚宠,皆出自皇上体恤远人之意,莫谓中朝公相,不识顺逆二字也。”其陪臣汗流浃背,出谓人曰:“此诚宰相语。”公有上赐马,一日脱缰去,圉人入告,公方观书,曰:“觅之。”既获,复命,公徐曰:“好。”仍读书如故,其相度有若此。

○史文靖

史文靖公贻直,器量宏大,风度翩然。尝有不时宣召,公雅步如常。或有催促之者,公曰:“天下安有奔迫之宰相耶?”人服其知大体云。

○成知州

成州牧善,满洲人,以笔帖式荐至冀州知州。时甘肃道员蒋全迪以冒赈伏法,子孙皆遣戍,其妻孥流离失所。尝觅食直隶,至州界,其妻病旅店中,因卖其媳为奴。公买其媳归,成婚日,怜其娜袅羞涩,询知其家世,慨然曰:“等为外吏,岂可幸其患难、辱及家室?安知吾子孙辈他日不至此也。”因立遣还,并厚赠赀,遣送其妻媳归籍,士人争颂其德焉。

○雷副宪雅量

雷翠庭副宪钅宏,立朝謇谔,贞介绝尘,其雅量亦不可及。家居时客至,三呼从人捧茶来,未应,公亦怡然。或问之,曰:“在家廪给薄,此辈自懒于趋承耳。”

○吉穴

吴县潘长公,好善乐施,历久不倦。除夕,有偷儿入匿暗室,潘君检点入户,猝不及避,视之,识是邻人某,以嗜赌故,计穷而至,公因给银十两,导以好言,劝习经营。某得银后,改邪为正,设小肆,家渐以裕。后潘公觅葬地,一时难得吉穴,寻至某处,见是好风水,有文笔峰环抱,恰与子午针相对,分寸不差,探问地主,即邻人某也。因出价易之,渠感前恩,不较值。后哲嗣芝轩先生,果中乾隆癸丑科状元及第,登相位。虽系人杰地灵,未始非累积阴功所致也。可不勉为善人乎哉!

○蔡文勤家居蔡文勤居家时,手创家规十六条,悬之祖庙,皆敬宗恤族,简便易行者。约乡邻三百余家,公禁赌博,宗亲州里,翕然从之,风俗为之一变。雍正五年,漳泉饥,公适假归,道经江浙,贷赀买米数千石,抵漳平粜,全活极多。名世大儒,有益乡国如此。

○戴简恪轶事

戴简恪公敦元,官刑部尚书。一日大雪,公着雨罩,手抱文书,步至街衢,呼驴车乘之。御者不知公为谁也,及至署,隶役呵殿而入。公下车,去雨罩,帽露珊瑚顶,御者大惊,将弃车而逃。公强留,与之钱而去,都中谓之“驴车尚书”。卒之日,乡人往视之,敝衣露肘,布衾一袭,其俭德为不可及云。

○朱之锡遗婢书总河尚书、义乌梅麓朱公(之锡),温然长者,以清慎受知世祖皇帝。后赍志以殁,又无嗣子。近见公《遣婢帖》,真盛德事,录之以示后生,知前辈用心如此。帖云:“前送回张氏女子,原无大过,只是娃子气,好言教导,不甚知省。诚恐声色相加,流入婢子一类,所以量给衣饰,还其父母。初时原是待年,五六日后,便有遣归之意,故自后并无语谐谑,犹然处子也。而此女临去时,哭泣甚悲,既恐人笑,又恐人不相信,我亦甚怜之。足下可将此女原无大过、完璧归赵一段缘由,向其父母、中媒昌言明白,以便此女将来易于择婿也。”康熙中,徐、兖、淮、扬间,人盛传公死为河神。十一年,总河王中丞,徇民情,疏语建祠济宁,下部议,寝其事。按公此事,与宋张乖崖及明左都御史王公?事略同,王事见《西园杂记》。

○曾侯甘心受欺

同治乙丑之秋,郭远堂中丞开藩苏州,余与同官诸人晋谒。翌日,中丞觞之。酒酣,中丞忽问元和令萧山陶君肖农曰:“某人近日在家否?”陶对曰:“已游庠且食饩矣。”中丞乃笑谓余等曰:“此系渠乡人,当金陵初复时,冒称校官,往谒曾侯,高谈雄辩,议论风生,有不可一世之概。侯固已心奇之矣,中间论及用人,须杜绝欺弊事,遂正色大言曰:‘受欺不受欺,亦顾在己之如何耳。某盱衡当世,略有所见,若中堂之至诚盛德,人自不忍欺;左公之严气正性,人亦不敢欺。至如某某诸公,则人虽不欺而尚疑其欺,或已受欺而不悟其欺者,比比也。’侯不禁大喜,抚髀称是,因谓之曰:‘子可至军营中,一观我所用之人。’某诺而出,次日遍谒诸文武,归而复命曰:‘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然某于其间,得二君子人焉。’侯惊问何人,则举涂方伯宗瀛,及中丞名以对,侯又大喜称善,乃待为上客。顾一时未有以处之,姑令督造炮船。未几,忽挟千金遁去,所司以闻,且请急发卒追捕,侯默然良久,曰:‘止,勿追也。’所司惘然退。侯乃自捋其须曰:‘人不忍欺,人不忍欺。’左右闻者,皆匿笑不敢仰视。”中丞言至此,又顾陶君曰:“此人既游庠食饩,当令人勉之务正,如曾侯者,难再遇也。”次日,同官聚谈,举为笑柄。或曰:“幸金数不多,故侯大度置之耳。”或曰:“侯恐播受欺名,故忍而不追也。”余曰:“不然。昔宋韩魏公总五路师经略西夏,有人以伪书干之,得厚赠去。”已而事露,诸将请捕之,韩公曰:“此人敢于百万军中,持伪书以欺我,则其人之胆识必有过人者,若迹之急必投入夏国,是又生一张元也。”遂止。后世论者,共服韩公之深识远虑。当金陵甫复时,发逆未平,捻势正炽,曾侯之见,即韩公之见也。大臣谋国深远,岂惜此区区之金,乃受欺之名哉!众皆以余言为然。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欧阳修
  卷九十一·志第四十一上·百官七·宋濂
  第四十三回 中逆谋途次暴崩 得御宝驰回御极·蔡东藩
  辽史拾遗卷二十四·厉鹗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卷之十五·佚名
  卷之二十五·佚名
  二百零八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江南粮价摺·佚名
  赵芬传·魏徵
  陈居仁传·脱脱
  卷二百七十一·杨士奇
  卷二百三十六·杨士奇
  卷七十一·杨士奇
  第五十五章 武汉弃守后之新形势与随枣会战·李宗仁
  卷第廿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陆汉广·唐圭璋

      待考。   江城子   绿莺庭院燕莺啼。绣帘垂。瑞烟霏。一片竹箫,风过彩云低。疑是蕊宫仙子降,翻玉袖,舞瑶姬。   冰姿玉质自清奇。看孙枝。列班衣。画鼓新歌,喜映两疏眉。袖里蟠桃花露湿,应不惜,醉金卮。

  • 二集·王夫之

    十六字令[元夕见月]雪面女耐冷卸罗衣盈盈出争赛粉香肥捣练子[咏愁]刚有绪又无端细雨千丝月半弯一寸眉棱千障压不教人放片时闲又[咏霜]空无际月无痕悄悄盈盈上草根蜻蛚逼窗镫影绿愁人不道不消魂如梦令[春后寒雪不已]粟

  • 卷二百六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方泉诗集周文璞游洞霄天柱青峩峩石笋危不堕晃晃银云收谁子开玉锁崩腾放闸水煜爚入洞火神境偕灵休乃欲搜碎琐媿此朽浊顔一得在无我致彼老铸疑披褐迎

  • 巻十五·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十五宋 邵浩 编东坡和陶饮酒诗二十首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頺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在扬州时饮酒过午辄罢客去解衣槃薄终日欢不足而适有余因和陶渊明饮酒二十

  • 宋诗话辑佚·诗事·佚名

    宋诗话辑佚·诗事(宋)不著撰人《诗事》,不知卷数,不著撰人。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仅《竹庄诗话》录存十五条。郭绍虞曾辑其佚文,并称其成书或在北宋之季,至迟亦在南宋初。是书所述多北宋时事,论诗重含蓄,如谓郑文宝咏

  • 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十九·赵尔巽

      富勒浑文绶 刘秉恬查礼 鄂宝颜希深 徐绩 觉罗图思德彰宝 徐嗣曾 陈步瀛 孙永清 郭世勋 毕沅   富勒浑,章佳氏。初自举人授内阁中书。累迁户部郎中。乾隆二十八年,授山西冀宁道。迁山东按察使。以在冀宁道失察阳曲

  • 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宠 唐明宗焚香祝天·蔡东藩

      却说唐主李嗣源,宠任枢密使安重诲,连他矫制与否,亦未尝过问。重诲冤杀任圜,才行奏闻,唐主反诏数圜罪,说他不遵礼分,潜附守殷,应该处死。惟骨肉亲戚仆役等,并皆赦罪云云。在唐主的意见,还算是格外矜全,其实已为重诲所蒙蔽,枉

  • 第二十五回 各业艺工·德龄

    在宫里头,可说是自成一个社会。不但有专管育蚕的女孩子,还有其他各业的艺工咧!这些艺工的技术当然都是很优良的,比起外面的普通工人来,相去自不可以道里计了。太后也深信他们确是不可多得的高手,往往引为很得意。而且

  • 会办福建军务福建巡按使呈大总统文·佚名

    会办福建军务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谨呈:为派员考查台湾土地制度业经竣事,谨将考查报告书暨附录各件缮书恭呈,仰祈钧鉴事。中华民国三年九月委前司法部编纂程家颍前往台湾考查土地制度等情,前经呈报在案。该员业于十一月十九日

  • 卷之二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五百二·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秋七月。己未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壬午皆如之。  ○以都察院左都御史溥良兼署兵部尚书。现月  ○以外务部尚书瞿

  • 序·缪荃孙

    广东阮志,有前事略,近宁郡志,遂述大事,甘陕两志,亦列兹目。今特首著,似因实创。编年系目,一如鲁经。列国之建,分民而治。自汉以后,刺史都督,当古方伯,迄于明清,一邦之长,名称不同,皆其类也。不有提纲,何以检核?方域安范,牧帅拜罢,郡邑

  •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三·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国子祭酒年表国子监古太学也祭酒古宴宾之尊长者先举酒以酹地者也博士有之郡邑三老亦有之至晋而始以祭酒属国子遂为诸生师髙皇帝因元之旧不废其僚有司业监丞博士助教典簿学正学録掌馔之类祭酒正四品寻降

  • 卷一百五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一王礼考【二十七】山陵世祖章皇帝陵曰孝陵孝康章皇后端敬皇后合葬在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本名丰台岭亦曰凤台山山脉自太行来重冈叠阜凤翥龙蟠嵯峨数百仞前有金星峯後有分水岭诸

  • 幻化品第二十六·佚名

    若发志心而随喜,最上菩提不退行。三千须弥重无量,随喜善法重过彼。众生为求解脱法,一切随喜作福蕴。作佛功德法回施,当为世间尽诸苦。菩萨不著诸法空,了知无相无罣碍。内心亦不求觉智,是行最上波罗蜜。如虚空界无障碍,无所得

  • 吴江雪·佚名

    明佚名撰。四卷二十四回。题“蘅香草堂编著”,自序中又题“吴门佩蘅子”。郑振铎、刘修业据顾石城序及佩蘅子自序以为作者即顾石城,苏州人。第一回全是议论,故事正文自第二回起。书叙明朝苏州秀才江潮和吴媛的婚姻故事。

  • 持人菩萨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加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不可计。一切大圣神通以达。辩才无碍慧不可量。诸根寂定见一切本。应病与药靡蒙济。为法桥梁度脱三界也。尔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经。时

  • 赞禅门诗·佚名

    唐人七言诗。诗后有“丁卯年二月廿三日沙弥明慧记”题款。《全唐诗》未载。诗云:“丈六谁迹(?)三世钦,菩提理绝去来今。欲升彼岸无学道,一切都缘草计心。”应为当时敦煌寺院僧人学禅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