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卷二七
东汉纪
孝献皇帝
纲 乙未,二十年,春正月,立贵人曹氏为皇后。
纲 夏五月,刘备、孙权分荆州,备使关羽守江陵;权使鲁肃屯陆口。
目 初,刘备在荆州,周瑜、甘宁等数劝孙权取蜀。权遣使谓备,备报曰:“备与刘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得罪于左右,愿加宽贷。”权不听,遣瑜率水军住夏口。备遏之不得过,谓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权不得已召瑜还。及备攻蜀,留关羽守江陵,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如此!”备已得益州,权令诸葛瑾从备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权遂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羽逐之。权遣吕蒙取三郡,备闻之,自至公安,遣羽争三郡。孙权进住陆口,使鲁肃将万人屯益阳以拒羽。肃邀羽相见,因责数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觐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图欲远窜,主上矜愍豫州身无处所,不爱土地人民之力,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堕好。今已藉手西州,又欲剪并荆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羽无以答。会闻曹操将攻汉中,备乃求和于权。权令诸葛瑾报命,遂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瑾每奉使至蜀,与其弟亮但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纲 秋七月,魏公操取汉中,走张鲁,留将军夏侯渊、张郃守之而还。
纲 八月,孙权攻合肥,大败而还。
目 曹操之征张鲁也,为教与合肥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及是,孙权率众十万围合肥。悌发函,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乐进等以众寡不敌,疑之。张辽将独出。李典素与辽不睦,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岂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请从君而出。”于是夜募敢从之士。明旦,陷阵冲垒,入至麾下。权大惊,走至逍遥津北,贺齐率三千人在津南迎。权入船,齐涕泣曰:“至尊人主,常当持重,愿以此为终身之戒!”权自前收其泪曰:“大惭,谨已刻心,非但书绅也。”
纲 冬十一月,张鲁出降,以为镇南将军,封其属阎圃为列侯。
纲 丙申,二十一年,夏四月,魏公操进爵为王。操杀尚书崔琰。
纲 秋八月,魏以钟繇为相国。
纲 丁酉,二十二年,春正月,魏王操击孙权军,三月,权降。
纲 夏四月,魏王操用天子车服,出入警跸。
纲 六月,魏以华歆为御史大夫。
纲 冬十月,魏以世子丕为王太子。
目 初,操娶丁夫人,无子;妾刘氏,生子昂;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于是出丁夫人而立卞氏为继室。植性机警、多艺能,才藻敏赡,操爱之。欲以为嗣,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版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丕使人问大中大夫贾诩以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他日,操屏人问诩,诩默然不对。操问其故,诩曰:“属有所思,故不即对耳。”操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操大笑。
丕立为太子,抱议郎辛毗颈而言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其女宪英,宪英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宜惧,而反以为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纲 刘备进兵汉中,魏王操遣将军曹洪拒之。
目 法正说刘备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时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必可克之。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备乃进兵,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辨。操遣曹洪拒之。
纲 孙权陆口守将鲁肃卒,权以吕蒙代之。
纲 戊戌,二十三年,春正月,少府耿纪、司直韦晃起兵讨魏王操,不克,死之。
目 时有金祎者,自以世为汉臣,乃发愤与纪、晃起兵,欲挟天子以伐魏。南援刘备,不克而死。
纲 夏四月,刘备击张郃,不克。
纲 秋七月,魏王操击刘备;九月,至长安。
纲 己亥,二十四年,春正月,刘备击夏侯渊,破斩之。
纲 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刘备将赵云击其军,败之。夏五月,操引还,备遂取汉中。
目 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刘备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乃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遂前突其阵,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开门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以劲弩射魏兵。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水死者甚多。相守积月,魏军士多亡。五月,操引兵还长安,备遂有汉中。
纲 秋七月,刘备自立为汉中王。
纲 八月,汉中将关羽取襄阳。
目 关羽使麋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羽自率众攻曹仁于樊。仁使于禁、庞德等屯樊北。八月,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数丈,禁与诸将登高避水,羽乘大船,遂攻之,禁等穷迫,遂降。庞德力战,矢尽,乘小船欲还仁营,船覆,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何不早降!”德骂羽,羽杀之。急攻樊城,羽又遣别将围襄阳,刺史胡修、太守傅方皆降。操闻庞德死,流涕曰:“吾知于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反不及庞德邪!”
纲 冬十月,孙权使吕蒙袭取江陵。魏王操帅师救樊关。羽走还,权邀斩之。十二月,蒙卒。
目 自许以南,往往遥应关羽,羽威震华夏。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懿、蒋济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操从之。
初,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及吕蒙代肃,以为羽素骁雄,有兼并之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密言于权曰:“关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易为守也。”权善之。
权尝为其子求婚于羽,羽骂其使,不许。至是,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也。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代蒙。逊至陆口,为书与羽,称其功美,深自谦抑。羽意大安,稍撤兵以赴樊。逊具启形状,权遂发兵袭羽。以蒙为大督。
曹操使徐晃屯宛,以助曹仁。孙权为笺与操,请以讨羽自效,及乞不漏,令羽有备。群臣咸言宜密之,董昭曰:“军事尚权,宜内露之。使羽闻权上,而还自护,则围速解。”羽闻之,犹豫不能去。徐晃攻羽,破之。羽撤围退,然舟船犹据沔水。
吕蒙至浔阳,尽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服,昼夜兼行,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麋芳、傅士仁,素皆嫌羽轻己,于是即降。蒙入江陵,释于禁,得关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之,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同郡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蒙犹以为犯军令,垂涕斩之。于是军人震栗,道不拾遗。关羽走还。
权至江陵,荆州将吏悉归附;独治中从事潘浚称疾不见,权遣人舆致,浚伏而不起,涕泣交横。权慰谕恳恻。浚起拜谢,即以为治中,荆州军事,一以谘之。从事樊伷诱导诸夷,西附汉中。外白遣万人讨之,浚曰:“以五千兵往,足矣。”权曰:“卿何以轻之?”浚曰:“伷能弄唇吻,而实无才略。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余自起,此亦侏儒观一节之验也。”权大笑,即遣浚将五千人往,果斩平之。权使逊屯夷陵,守峡口。关羽遁走,兵皆解散,才十余骑。权先使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获羽,斩之,遂定荆州。吕蒙未及受封,疾发卒。
权后谓陆逊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寡俦。子敬因公瑾致达于孤,一见便及帝王大略,此一快也。后孟德东下,诸人皆欲迎之,子敬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故孤常以方邓禹也。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次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云:‘羽不足忌。’此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路不拾遗,法亦美矣。”
纲 以孙权为票骑将军,领荆州牧。
目 曹操表孙权为票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权上书称臣于操,称说天命。操以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陈群等皆曰:“汉祚已终,非适今日。殿下功德巍巍,群生注望,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殿下宜正大位,复何疑哉!”操曰:“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纲 庚子,二十五年,春正月,丞相冀州牧魏王曹操还至洛阳,卒。太子丕立,自为丞相、冀州牧。
目 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及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妄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涕泣,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至是,薨。太子丕以王后令,即王位,帝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丞相印、绶,魏王玺、绶,领冀州牧。尊王后曰王太后。葬武王于高陵。
纲 二月,魏以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
纲 魏王丕遣其弟鄢陵侯彰等皆就国。
目 丕遣其弟皆就国。临淄监国谒者希指奏:“临淄侯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丕贬植为安乡侯。
纲 魏立九品法;置州、郡中正。
目 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择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纲 夏六月,以贾逵为豫州刺史。
目 时天下初定,刺史多不能摄郡。逵察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奏免之。外修军旅,内治民事,兴陂田,通运渠,吏民称之。曹丕曰:“真刺史矣。”
纲 冬十月,魏王曹丕称皇帝,废帝为山阳公。
目 帝遣使持节奉玺绶诏策,禅位于魏。魏王丕即皇帝位,改元黄初。奉汉帝为山阳公。追尊武王曰武皇帝,庙号太祖;尊王太后曰皇太后。
右东汉十二帝,共一百九十六年。
后汉纪 附魏吴二僭国
昭烈皇帝
纲 辛丑,昭烈皇帝章武元年。
纲 夏四月,汉中王即皇帝位。
目 蜀中传言帝已遇害,于是汉中王发丧制服,谥曰孝愍皇帝。群下竞劝王称尊号。司马费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篡位,故羁旅万里,合众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也。”王不悦,左迁之。遂即位于武担之南,大赦,改元。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
纲 孙权徙治武昌。
目 权自公安徙都于鄂,更名鄂曰武昌。
纲 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
纲 五月,立夫人吴氏为皇后;子禅为皇太子。
纲 秋七月,帝自将伐孙权。
目 帝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将军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虽毙,子丕篡位,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良策也。”群臣谏者甚众,帝皆不听。乃留诸葛亮辅太子,守成都,而自率诸军东下。
纲 车骑将军张飞为其下所杀。
目 飞雄猛亚于关羽;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礼君子而不恤军人。帝常戒之,飞不悛。至是,当率万人会江州。临发,为帐下所杀,以其首奔孙权。帝闻飞营都督有表,曰:“噫,飞死矣!”
纲 孙权请和,不许;遂遣陆逊督诸军拒守。
目 孙权遣使求和。诸葛瑾因致笺曰:“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矣。”帝不听。时吴人或言瑾别遣亲人与汉相闻者,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陆逊亦表明瑾必无此,权报曰:“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何不留之?’子瑜言‘亮已委质于人,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贯神明,今岂当有此乎!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可间。知卿意至,辄封来表示之矣。”帝遣吴班、冯习攻破权将李异等于巫,进军秭归。权以陆逊为大都督,督朱然等五万人拒守。
纲 八月,孙权遣使降魏,魏封权为吴王。
目 权遣使称臣,送于禁等还魏。朝臣皆贺,刘晔独曰:“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恐中国往乘其衅,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国之兵,二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耳。夫吴、蜀各保一州,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之。蜀攻其外,我攻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吴亡,则蜀亦不能久存矣。”魏主不听,遂受吴降。遣太常邢贞奉策拜权为吴王,加九锡。刘晔谏曰:“夫王位去天子一阶耳,今信其伪降,崇其位号,以封殖之,是为虎傅翼也。”魏主不听。贞至吴,权出都亭候贞,贞入门,不下车。张昭曰:“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乎!”贞即下车。中郎将徐盛愤怒,谓同列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因涕泣横流。贞闻之,谓其徒曰:“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
魏主令于禁诣邺谒高陵。豫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病死。
纲 冬十月,孙权遣使如魏。
目 吴遣中大夫赵咨入谢于魏。魏主丕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魏主问其状,对曰:“纳鲁肃于凡品,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明也;获于禁而不害,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智也;据有三州虎视西方,雄也;屈身于陛下,略也。”丕曰:“颇知学乎?”对曰:“吴王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经史;然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曰:“吴可征不?”对曰:“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备御之固。”曰:“吴难魏乎?”对曰:“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难之有!”曰:“吴如大夫者几人?”对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纲 孙权立子登为太子。
目 吴王权为登妙选师友,以诸葛瑾子恪、张昭子休、顾雍子谭、陈武子表为中庶子,入讲诗、书,出从骑射,待以布衣之礼,谓之“四友”。
纲 壬寅,二年,春正月朔,日食。
纲 二月,帝进军猇亭。
纲 夏六月,吴陆逊进攻猇亭,诸军败绩,帝还永安。
目 帝自巫峡建平连营至夷陵界,立数十屯,自正月与吴相拒,至六月不决。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吴将帅欲击之,陆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帝知计不得行,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之者,以此故也。”逊将进攻汉军,诸将曰:“攻当在初,今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逊曰:“彼更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既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遂率诸军同时俱攻,破四十余营。帝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促兵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帝夜遁,仅得入白帝城,舟械军资略尽。帝大惭恚曰:“吾乃为陆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初,诸葛亮与法正好尚不同,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及是,正已卒,亮叹曰:“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就行,必不危矣。”
初,魏主丕闻汉兵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彼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拒敌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七日,吴破汉书到。
纲 秋八月,将军黄权叛降魏。
目 帝既败退,黄权在江北,道绝,不得还,率其众降魏。有司请收权妻子,帝曰:“孤负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魏主丕谓权曰:“君欲追踪陈、韩邪?”对曰:“臣受刘主厚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丕善之,拜为镇南将军。
纲 九月,魏遣将军曹休等击孙权。
纲 冬十月,吴王权改元,拒魏;十一月,魏主丕自将击之。
纲 吴人来聘,遣大中大夫宗玮报之。
纲 癸卯,后主建兴元年。
纲 春,魏师攻濡须,别将围江陵,皆不克,引还。
纲 夏四月,帝崩于永安,丞相亮受遗诏辅政。五月,太子禅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封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目 诸葛亮至永安。帝病笃,命亮辅太子禅,以尚书令李严为副。帝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可,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帝又诏敕禅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帝崩。亮奉丧还成都,以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禅即位,时年十七。大赦,改元。封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咸取决焉。亮乃约官职,修法制,发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幼宰每言则尽;伟度数有谏正。虽资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颙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丙吉不问死人,陈平不知钱谷,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公躬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
纲 六月,益州郡耆帅雍闿等以四郡叛。
目 初,益州郡耆帅雍闿杀太守,求附于吴。又使郡人孟获诱扇诸夷,牂柯、越巂皆叛应闿。丞相亮以新遭大丧,抚而不讨,务农殖谷,闭门息民,民安食足而后用之。
纲 秋八月,遣尚书邓芝使吴。
目 帝遣芝修好于吴。时吴王犹未与魏绝,不时见芝。芝请见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吴王权见之,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国小,为魏所乘,不自全耳。”芝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一时之杰。蜀有重险,吴有三江,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望大王入朝,求太子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亦顺流见可而进,如此,则江南之地非复大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绝魏,专与汉连和。
纲 立皇后张氏。
后皇帝
纲 甲辰,二年,夏四月,吴人来聘,复遣邓芝报之。
目 吴使张温来聘,复遣邓芝报之。芝至吴,权谓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识天命,君各茂其德,臣各茂其忠,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纲 秋八月,魏主丕以舟师击吴,临江而还。
目 魏主丕大兴军伐吴,留尚书仆射司马懿镇许昌。亲御龙舟,至广陵。吴将军徐盛,列舟舰于江,而植木衣苇,为疑城假楼。时江水盛长,丕临望,叹曰:“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未可图也。”会暴风至,龙舟几覆,于是旋师。
纲 乙巳,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
目 亮率众讨雍闿等,问计于参军马谡。谡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今日破之,明日复反。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纳之。
纲 夏五月,魏主丕以舟师伐吴。
纲 六月,吴以顾雍为丞相。
目 雍为人寡言,举动时当,权尝叹曰:“顾公不言,言必有中。”至宴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初领尚书令,封侯还而家人不知。及为相,所用文武吏,各随其能,心无适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
纲 秋七月,丞相亮讨雍闿,斩之,遂平四郡。
目 亮至南中,所在战捷。由越巂入,斩雍闿等。孟获素为夷、汉所服,收馀众拒亮。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间。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只如此,即易胜耳。”乃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入滇池,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皆平。
纲 冬十月,魏师临江而还。
目 八月,魏主丕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十月,于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有渡江之志。吴人严兵固守。时大寒,冰,舟不得入江。丕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阻南北也!”遂归。
纲 丙午,四年,夏五月,魏主丕卒。
目 初,郭后无子,魏主丕使母养平原王叡;叡母被诛,故未建为嗣。叡事后甚谨,后亦爱之。丕与叡猎,见子母鹿,既射其母,命叡射其子;叡泣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丕释弓矢,为之恻然。及是,疾笃,立为太子。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陈群、抚军司马懿,并受遗诏辅政而卒。太子叡即位。
初,太子在东宫,不交朝臣,不问政事,惟潜思书籍;即位后,群下想闻风采。居数日,独见侍中刘晔,语尽日。晔出,或问:“何如?”曰:“秦皇、汉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莅政之始,陈群首上疏曰:“臣下雷同,是非相蔽,固国之大患;然若不和睦,则有雠党,而毁誉失实。二者,不可不深察也。”
纲 冬,魏征处士管宁,不至。
目 宁在辽东三十七年,魏主丕征之,乃浮海西归,以为大中大夫,不受。至是,华歆为太尉,让位于宁,不许。征为光禄大夫,敕青州给安车吏从,以礼发遣,宁复不至。
纲 丁未,五年,春三月,丞相亮率诸军出屯汉中,以图中原。
目 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使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统留府事。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端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惧,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纲 戊申,六年,春正月,丞相亮伐魏,战于街亭,败绩;诏贬亮右将军,行丞相事。
目 初,魏以夏侯渊子楙都督关中。至是,丞相亮将伐魏,与群下谋之。司马魏延曰:“楙,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走。比东方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此为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乃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始魏以昭烈既崩,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魏主叡如长安,右将军张郃率步骑五万拒之。亮使参军马谡督诸军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初,亮以谡才术过人,深加器异;昭烈临终谓曰:“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未以为然,引谡参军事,每与谈论,自昼达夜。至是,乃收杀之而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亮上疏请自贬三等;诏以右将军,行丞相事。亮于是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天下,厉兵讲武,以为后图。亮之出祁山也,天水参军姜维诣亮降。亮美其胆智,使典军事。
纲 夏五月,吴人诱魏扬州牧曹休,战于石亭,大败之。
目 吴使鄱阳太守周鲂诈以郡降于魏。魏扬州牧曹休率步骑十万向皖以应之。八月,吴主权至皖,以陆逊为大都督,朱桓、全琮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以击休。战于石亭,逊令桓、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至夹石,斩获万余,资仗略尽。
纲 冬十二月,右将军亮伐魏,围陈仓,不克而还。斩其追将王双。
目 右将军亮闻曹休败,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欲出兵击魏,群臣多以为疑。亮言于帝曰:“先帝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才弱敌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且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臣到汉中,中间期年,已丧赵云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武骑一千余人,皆数十年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三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虚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支久,此臣之未解四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兵败于楚,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矣。然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十二月,引兵数万出散关,围陈仓,不克。亮粮尽,引还。魏将军王双追亮,亮击斩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八 向雄 段灼 阎缵·房玄龄 题目第十一·浦起龙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七·乾隆 卷三·陆以湉 卷四下·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二·佚名 首卷一 德宗实录序·佚名 卷一·王明清 读例存疑卷十二·薛允升 王景崇传·欧阳修 卷四十四·佚名 第二节 唐初武功(一)·吕思勉 183.李后主亡国·林汉达 序·姚士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