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

《凌义渠死节记》

大廷尉茗村凌公殉节纪略

馆甥茅曦蔚泪血百顿首述:窃惟蒙难始终,须述孤臣隐痛。堪明亮节既彰,吞声难遏痛。自逆贼彼猖,先皇晏驾,先外父慷慨殉烈,就义从容,而千里凭吊,惊哀隳裂。按家人冯相收殓,归讣月日,据实仰诉者。

寇于三月十六日围都城,十九日五鼓时,公闻内传召对,亟趋长安门,阒如无人。公拱肃达曙,止见刘谕德理顺、吴侍郎履中怆惶过前,见公惊讶,随即别去。及晨,沸传贼逼内城,街巷填咽。公怆惶回寓,有山东李进士,系公丙子典试乡闾所取士,来言圣躬宾天,公闻痛裂,以首触柱,血溅衣冠。李牵衣力持,幸无过激。公曰:「我五十读书明义,二十载受国深恩,君亡与亡,复何他说?」李委曲陈劝,回天宛地,是未可知。公曰:「此不过欲缓我须臾死耳。」李知意不可回,跪抱不释。公大声曰:「汝今与我同殉,方是男子!」李乃泣拜辞诀。记室赵振之家人冯相金升觇知公志,预匿寓中绳械食器诸什物。公曰:「尔辈若此,我惟骂贼死耳!」复指前几曰:「此桌有方棱,触脑贯颅,岂不更惨?」赵固百计劝阻,且言封公太翁别时珍重语,以悚公。公亦颔首曰:「此自关心。然死后忠魂顷刻到家,依父左右矣。」灯下顾见诸书册而叹,悉简生平所著述,及所评骘书堆阶下,亲火之尽其馀烬。家人伪诒升遐未实。公遂徒跣出寓,冀得同矢志者相与寻君。时□向晨,适遇两乡故,云凶闻已确,号泣奔回,急索冠服,家人以青绣衣进。公徐曰:「此有新绯袍在。并整设香案来。」赵及家人遮立不动。公曰:「尔辈已看我一生茹素食淡,何物可恋?岂是怖死贪生人?我志决,勿多迟时刻也。」因服绯正笏,望阙拜君,复南向拜父。举笔书四十余字,付家人归上封公,云:「尽忠即所以尽孝,男视死如归,已含笑入地下矣。但父亲衰年无靠,病妻弱子,不堪回想耳。十儿容默放他不下,七弟犀渠可善抚之。然儿即以此情达之皇上,庶知孤臣一腔热血也。」旋诫家人曰:「死后可大书我柩,曰『此死节孤臣淩义渠之柩』。」遂以短绠系牕楞,一悬而绝。此三月二十日午前事也。伤哉!痛哉!

公自子丑通籍以来,负郭仅有半百,环堵正属赁居。敡历中外二十年,鹄视谏垣十馀载,骨鲠屡及乘舆,筹边符于聚米。去国一疏,先皇改容。历宪闽吴,海波静息。秩勋留都,兼篆京兆。拮据兵饷,永固豊镐。旋擢理卿,单车就道。受事五阅月,遽罹国难,手不握寸符,虽气可吞贼,而大势已非天乎?悲哉。

自天崩地拆,风纸传闻俱首列公名,曦蔚思公生平淡味茹素,屏声弃色,殆山衲自甘清白,吏不愧海忠介,葛帐草茵。况忠孝性成,死固公分。而或可念者,严亲垂白,㐫耗尚未有达。捐躯显节,虽帝右依魂,其如白头老人何?廼三捧所奉封公诀书,罔知公自处孤臣之名,其旨痛矣。公平日息缘屏尘,读书养气,讷讷如闺弱,逈逈若枯禅,乃当就义。时先帝既宾天,青宫复随地,而公遗书云「达之皇上」,直预知圣主中兴,建周宜光武之业赫张,神武正域四方。是固高皇廓扫胡元,并功神禹;神宗深膏沐浴,媲美汉文。率土敷天,共深左袒乎?而孤臣一腔热血,兾见二祖列宗灭丑逆而奠钟簴,岂非集义配道,充塞两间者哉?嗟乎!为国不顾家,无地可投湘水;抱心死归视有天,应照燕山。恭遇新朝恩恤孤臣,元老追存死士。恳乞垂鉴血忠,重以一字之褒,收为采风之献。幽魂得阐,慰先皇帝同难之臣;节义传呼,扬今天子表忠之典。

先外父雪涕九原,藐孤文然思煦容,默景熙感,且不朽文。然哀踊苫块,未暇成文。而远近景企高风,未悉颠末。敬先沥告,哀存实录。谨纪。

《中兴大工疏》

南京工部尚书臣何 等谨题为工务渐繁,岁额有限,仰恳酌开事例,以助中兴大工事。

营缮司、清吏司案呈,呈称金陵天府。

高皇帝堂构所在,业经二百八十年。一旦皇上鼎新,其间土木之役,与肇造时无异,而当此民穷财尽之时,难更倍焉。即朝廷锐意恢复,轸念痌瘝,不以宫室为急,然早朝宴罢,攸跻攸宁,岂宜久在行宫?为人臣子,而忍使君父无邦居之庆,于心安乎?况郊坛寝庙尤圣敬独钟之地,而经营最先者也。目今武英殿成,而西宫继作;专庙告竣,而太庙寻修;嗣是如皇极等殿、慈宁等宫,如天、地、日、月等坛、山川社稷等坛,有一可缓须臾者乎?然则有一工,定有一工之费。如此出,则必如此入,一合筹焉。百无一有,将派之民间。新恩浩荡,有蠲无加,将那之别部。兵农并急,谁衰谁益,计惟有事例一途,分闾右之有馀,佐水衡之不足,假二三闲散之秩,愽千万当急之需,斯亦事势之无可奈何,而国体之毫无所碍焉者矣。谨将新旧例中,择其可行者,约畧数欵,伏惟转题施行等因到部。臣等看得今日缮务,与国初开创时相类,而今日物力与国初全盛时逈殊,兵荒骈臻,官民交窘,诚有如该司所云,派无可派,那无可那者。据称事例诸欵,典非创起,皆历来通行无獘,如光禄中书等官,职属闲散,既不至以贪庸贻民社之殃;阶犹清显,可以鼓富民勇于助官之念。况新朝旷典,苟可自瞻,谁不愿沾一命以自荣者乎?臣必其如取如携,于中兴大工诚非小补已也。匪直此也,赀郎中亦自有人,如古卜式、终军辈,不以此起家乎?安知今日遂无其人也。谨将条例开列如左,伏乞陛下敕下臣部颁示,遵奉施行等因。

于崇祯十七年七月二十日奉圣旨:「着依拟行,该部知道。钦此钦遵,抄出到案。」奉批即榜示部前,仍刋行送司。奉此,除一面通行各该衙门,及出示晓谕,并移文省直遵行外,相应刋刻书册须发,无论省直,一体遵奉。新恳中兴大工事例,赴部上纳,施行。

计开:

一、光禄寺署丞监事例:

生员入监历满,而选期未及者,纳光禄寺署丞,银五百两;监满未拨历者,加银二十五两;

纳监事历满者,纳银三百两;监满未拨历者,加银二十五两;

俊秀入监者,各加银一百两。

俱要察明送纳,完日谘吏部照序挨选。

其民生愿纳遥授光禄寺署丞者,银一百五十两;纳监事,银一百五十两,谘吏部给与应得遥授职衔。

一、光禄寺典簿例:

监生选期未及,纳光禄寺典簿,银八百两;

廪生愿纳者,银八百两;

增广生各递加银七十两;

附生各递加银一百四十两;

青衣生各递加银二百两;

俊秀各递加银三百两,察明送纳。

一、鸿胪寺署丞序班例:

生员入监历满,未及选期,纳鸿胪寺署丞者,银四百三十两;监满朱拨历者,加银二十五两;

纳序班历满者,银三百五十两;监满未拨历者,加银二十五两;

原以俊秀入监者,各加银四十两。

俱要察明送纳。完日谘吏部照序挨序选。

其民生愿加遥授鸿胪寺署丞,银二百两;纳序班,银一百两,谘吏部给与应得遥授职衔。

一、上林苑监署丞录事例:

生员入监历满,选期未及,纳上林苑监署丞,银四百三十两;监满未拨历者,加银二十五两;

纳录事,银二百两;

原以俊秀入监者,各加银四十两;

俱要察明送纳,完日谘吏部照序挨选。

其民生愿加遥授上林苑监署丞,银一百五十两;纳录事,银一百二十两,谘吏部给与应得遥授职衔。

一、营缮所所正例:

生员入监历满,选期未及,纳营缮所正,银五百两;监满未拨历者,加银二十五两;

俊秀监生加银五两。

俱要察明送纳,完日谘吏部照序挨选。

其民生愿加遥投营缮所正,银一百两。谘吏部给与应得遥授职衔。

一、生员食廪挨贡监生,积分出贡,历年久而精力衰,朝廷转不得人材之用。今后食廪及廪例二项,从有学优年茂者,许照候选,赴部上纳。年例银三百两,准谘礼部,与恩岁贡生一体廷试。

一、副榜生员,己卯科有准贡之例,今已停止,或许以加贡,量示怜才之意。朱卷磨勘无獘,方许投纳。增附生员并例监上,银四百两;廪膳生员并例监上,银三百两。许谘礼部,与恩岁贡生一体廷试。

此二项,既以赡给工需,且得广罗材俊,亦理财用人兼举之一端也。

一、两殿中书例:

一、监生愿授武英殿中书舍人者,纳银一千二百两;如愿授文华殿中书舍人者,加银三百两。纳完谘送吏部,准题中书舍人职衔,挨効用。

一、廪生愿加文华殿中书,径题试职,准差,纳银二千两;武英殿中书,径题试职,准差,纳银一千六百两;

增广生各递加银七十两;

附生各递加银一百四十两;

青衣生各递加银二百两;

俊秀各递加银三百两,察明送纳。

一、两殿中书加试职实授并服色例:

两殿中书,曾经食粮,愿加试职,试职愿加实授,各纳银四百两;

两殿中书三年考满后,加服色,仍在殿効劳,正七品加正六品,纳银二百两;加正五品,纳银四百两。

察明送纳,完日谘送主吏部题授。

一、杂职吏典迦纳例:

仓场、务库巡驿,上卯未选,愿加主簿者,二百二十两;县丞,三百二十两。

典史吏日,愿加县丞者,二百八十两;州判,四百五十两;府照磨,一百七十两。

准谘吏部即选。

一、卫经历加京卫经历,纳银一百三十两。

一、北变迦纳等官,有已纳银而未挂选,及上卯挂选而未掣籖者,如有库收札副可凭,照原纳银数,毎百两纳银三十两,即与谘部选授;如兵乱之际,库收札副俱失,许在京府部卿寺衙门出有印信结状,注明原系某职。其仓场务库廵驿、典史吏目等,照依前例递加,方准谘部选除。其州同州判等,照前例纳银。其二司首领、府首领等,照后例纳银,即谘部选授。

以上除在京保结外,一面仍谘本省里邻州县,正印官结状,织部备照,如有诈伪,一体治罪。

一、都司首领例:

监生历满,选未及期,纳都司经历断事,各纳银四百八十两;俊秀监生,加十两;监满未拨历者,各加银二十五两。

一、布政司首领例:

监生历满,选未及期,纳布政司理问、经历,各纳银五百两;都事,纳银三百六十两;照磨,纳银二百二十两;俊秀、监生,加银十两;监满未拨历者,各加银二十五两。

一、按察司首领例:

监生历满,选未及期,纳按察司经历,银四百六十两;知事,二百六十两;照磨,二百二十两;俊秀、监生,加十两;监满未拨历者,各加二十五两。

一、援考例:

照新例,各减银十两。

一、大工始兴,如有急公输助,自千金以至二千金者,许本部特题。除缙绅请肯加级外,其未经出仕者,科贡,准考授府判、三司首领等官,老目庶散衔冠带,免其门丁杂差,以示鼓舞。

一、恩岁贡考定府首领县佐贰者,加各官纳银例。

考定经历、县丞:布政司理问,纳银二百五十两;布政司经历,纳银二百五十两;按察司经历,纳银二百一十两;都司经历、断事,各纳银二百一十两;州同知,纳银一百七十两;州判官,纳银九十两。

考定主簿:布政司理问、经历,各纳银三百四十两;按察司经历,都司经历、断事,各纳银三百两;州同知,纳银二百六十两;州判官,纳银一百七十两。

以上纳银完日,谘送吏部经选。

系监生改加,各递加银一百两。

一、省祭挖年例:

考中正八品、正九品,例应省祭四年,每少一年,纳银十五两;

考中副榜二等杂职,例应省祭七年,每少一年,纳银二十两。

一、廪、增、附、青衣等生,纳银入监,并俊秀纳监儒例:

廪膳生,纳银一百二十两;

增广生,纳银一百九十两;

附学生,纳银二百六十两;

青衣寄学、及降青衣发社生,纳银三百两;

廪膳降增生,纳银一百八十两;

廪膳停廪生,纳银一百六十两;

廪增降附生,纳银二百三十两;

提学衙门告准附学名色、及新经考黜生员,不系行止有亏者,纳银三百四十两;

俊秀子弟,纳银三百五十两。

以上各欵,俱要起文赴部上纳。如来京告纳者,取同乡京官印结送纳,暂送礼部。

进监肄业,除正途京官子弟免察外,其馀察无违碍,方准实例。以上迦纳各欵事例,每百两减银十两,或再议酌减,以鼓乐输之路。

猜你喜欢
  卷十二 晋语六·左丘明
  1914──中華民國三年甲寅·郭廷以
  序·蔡东藩
  窥天外乘·王世懋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六·佚名
  ◎闻所未闻之死法(死得好快)·李定夷
  第四十一册 天聪五年九月·佚名
  一三五五 谕着派八阿哥等总司原办文溯阁全书各员校勘纂缮《荟要》等书·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四·杜大珪
  卷六十一·班固
  卷二十六兵志六海军·黄遵宪
  卷之六十一  王文恪公筆記(明)王鏊 撰·邓士龙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六·允禄
  王承祖·周诒春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齣·汤显祖

    第三十一齣 吹台避暑【西地锦】〔刘上〕西地凉州无暑。有中天冰雪楼居。一时胜事夸河朔。看他小飮如无。〔一落索〕画戟垂杨吹幕府。台馆新成。燕雀窥簷语。珠帘暮。凉州唱彻人无暑。参佐风流时一聚。閒学如才鹦鹉。

  • 第三折·关汉卿

    (李四上,云)自家李四。因鲁斋郎夺了我浑家,赶到郑州,告不的他,又回许州来。一双儿女,不知去向。那里也难住,我且往郑州,投奔我姐姐、姐夫去也。(下)(徕儿上,云)我是张孔目的孩儿金郎,妹子玉姐,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

  • 王昌龄诗中密旨·佚名

    诗中密旨 旧题唐 王昌龄《诗中密旨》一卷,旧题王昌龄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于文史类,称:“王昌龄诗格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并以其为伪托。但日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地卷论体势类十

  • 第八回 归夫家慧娘立业 中奸计仇禄充军·蒲松龄

    却说二相公进了场,来了家,也不上他丈人家去。范公子不知其故。他师傅一一的说了一遍,把公子几乎气死! [耍孩儿]叫畜生快跪下,做的事太大差!你枉长了这么大!妹夫比你强十倍,给他提鞋卷了牙!看你说的甚么话!我把你畜生打死,这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四·佚名

    正统五年十二月己巳朔 上省郊祀牲○敕行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丁璇昨命尔兼提督云南各卫所官军操练今以尔所理粮储事重特命监察御史严恭专督选军操练尔仍总督其事近闻云南军士精壮富实者俱投托大官或充伴当跟随或私耕种

  • 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康熙三十年辛未九月壬子朔上驻跸瑚西哈台地方  ○癸丑上驻跸乌阑蒿齐特地方  ○以左副都御史卫既齐、为贵州巡抚升四川松茂道王清贤为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  ○升长史赫硕塞为镶白旗满洲副都统  ○琉球国

  • 中兴小纪卷三十四·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十九年【嵗在己巳】春正月时春教使臣踏射克敌弓己酉宰执奏乞依格推恩上曰克敌弓最为强劲虽被重甲亦须洞彻若得万人习熟何可当也 二月丁巳上谓宰执曰春雨利农农务种粮为急已诏被伤处令常平司给借更丁

  • 一二三一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覆遵旨交陆费墀赔办江苏二阁书籍情形折·佚名

    一二三一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覆遵旨交陆费墀赔办江苏二阁书籍情形折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十八日江苏巡抚臣闵鹗元谨奏,为恭折覆奏事。窃臣于六月二十日承准大学士和珅字寄内开,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三日奉上谕:云云@。钦此。并恭

  • 九○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遵旨酌定雇觅书手缮写全书章程折【真按:前多作雇字!】·佚名

    九○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遵旨酌定雇觅书手缮写全书章程折【真按:前多作雇字!】乾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日臣永瑢等谨奏,为遵旨详议具奏事。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九日内阁奉上谕:朕稽古右文,究心典籍,近来命儒臣编修四库全书,特

  • 外集卷一·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外集卷一 宋 李幼武 纂集 周敦颐 濂溪先生元公 字茂叔元名敦实避厚陵藩邸名改今名道州营道人景佑三年用舅氏龙图郑公向奏试将作监簿康定初授洪州分宁簿庆历四年以部使者荐除南安军司理

  • 孟子精义卷六·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六 宋 朱子 撰 滕文公章句下 陈代曰不见诸侯章 伊川曰较事大小其弊为枉尺直寻之病 杨曰孟子曰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人臣之事君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可也岂可枉已

  • 卷八·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考卷八宋 叶梦得 撰桓公祭仲足杜氏谓名仲字仲足此说应考郑不当有以字见之大夫不得已谓尝入而为王卿士者以理推之也要不得为定据按後言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封人非食采于国外之大夫也如言

  • 卷二·佚名

    △寿命品第一之二尔时会中有优婆塞。是拘尸那城工巧之子。名曰纯陀。与其同类十五人俱。为令世间善果故。舍身威仪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悲泣堕泪。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及比丘僧。哀受我等最後供

  • 续灯正统目录·别庵性统

     清 性统编集 续灯正统序盖闻。普陀之胜无穷也。去四明虽云才数百里。然大洋当其前。西望外国。三韩诸山若在杳冥。北接蓬莱。其东则高丽日本。苍茫云霭间。当海涛盛壮排空触岸之时。风与水相搏。咫尺不能辨。而鱼龙

  • 一贯别传卷三·吹万广真

    西蜀忠州聚云寺沙门 广真 着释宗世尊拈花迦叶破颜微笑盖此花自日月灯明来至于阿难则又倒却门前插竿矣展转相传如一灯然百千灯明明无尽故西天所以有二十八相也末后菩提达磨则为东土初祖熊耳之壁观髓总浚于神光黄梅之

  • 炎徼纪闻·田汝成

    西南民族史志。明田汝成撰。四卷。成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记当时西南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事。炎徼,即泛指以炎热为特征的西南边境地区。卷一记广西田州府土官岑猛、归顺州土官岑璋、广西龙州土官族子赵楷、广西凭祥州

  •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

    欧阳渐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佛学思想家和教育家。 作为思想家, 他终生治学求道、 讲经说法,把学问与生命体验、与医民救国结合在一起。作为教育家, 他通过办学以培养整理佛经和阐释佛学思想的人才。他的学术观点主要体现在

  • 五苦章句经·佚名

    佛说五苦章句经,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五道之苦,乃至五天使者等。一说五道苦,二说八恶处,三说十二重城,三棘篱,六贼等,四说诸重担,五说香臭二木喻,及说四生四谛等,又说五天使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