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续灯正统目录

 清 性统编集

 续灯正统序

盖闻。普陀之胜无穷也。去四明虽云才数百里。然大洋当其前。西望外国。三韩诸山若在杳冥。北接蓬莱。其东则高丽日本。苍茫云霭间。当海涛盛壮排空触岸之时。风与水相搏。咫尺不能辨。而鱼龙变怪。俄顷百出。及天地开阴夜。起踞高顶。视日初出。滉漾巨浸。中海尽赤。已而跳踊出天。末光射水。犹吞吐久之。余素疑所闻。亟欲往一观其奇。意名山大海。灵异所出没。必有恢奇之人深潜。好学之士出乎其间。而往来祷祈者。率商贾竖子。无文士可与语。即求诸方外禅栖释衲之伦。亦绝不可得。余益疑之。别庵禅师。本蜀人。故高峰法嗣。自蜀来浙。礼径山。访天童。遂住锡普陀。今年谒余武林。出其所着续灯正统。问序於余。余观其条析世系。南能北秀。派别宗分。殆合五灯为一。岂维摩法所谓无尽灯者耶。虽然薪尽则火传。然必有最初之一薪。今自别公溯大慧。得十有七世。大慧至达磨。当得几世耶。由达磨以上至於释迦。为二十八祖。乃释迦未生前一劫。必有一佛。凡更七劫。而得七佛。即又当几何世耶。别公深潜好学。必能为余述之。余又闻。达磨自西浮海。至金陵。倡其教於中国。今别公乃复从中国。振宗风於海外。岂恢奇之至。将偕普陀大士。隐现山海。俾人世终莫可得见耶。他日登四明山。望洛伽。数百里外。有光气烛天。与日光争辉耀者。必是书所在也。于是乎序。

康熙丁丑秋七月。

赐进士第。

诰授光禄大夫兵部左侍郎前巡抚贵州兼理湖北川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四级法末海宁杨雍建拜撰。

 序

先圣有云。西方有大圣人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化。自达磨传其道入东土。其为道也。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明心见性。了生脱死。予初探其门庭。竟无所得。且于履践。毫不相应。然遇出世弘道之士。擎拳竖指。棒喝交驰。一语一默间。俨若过屠门。不能禁其大嚼也。壬申春。泛南海。登普陀。得晤别庵和尚。与语连日。知为大慧十七世孙也。赠额而还。次年和尚以所集续灯正统。征序于予。予既不能窥其门庭。又安敢于和尚前作诳语哉。然细详是编。以南宋为始。要归于今日。补集五灯之未备。是之谓续灯也。以济洞分列。各清其授受。表彰二桂之昌荣。是之谓正统也。灯续而统正。将见灯灯不灭。千载流光。直使人人明心见性。了生脱死。所谓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化。其在斯欤。其在斯欤。

时。

康熙癸酉春二月慈溪法弟姜宸英拜撰。

 序

瞿昙老子。受然灯记莂。为禅灯之始祖。厥后祖祖相传。灯灯相续。其统不乱。虽其间有垂手入廛者。有孤峰独宿者。有兼擅化权者。有单提正令者。其报缘不同。其正统则一也。或有化行於东南。而不行於西北。或有化行於西北。而不行於东南。皆本於报缘耳。咸出自正统也。径山之下。有聚云庆忠高峰诸和尚。相继重振临济之道於西蜀。别庵和尚嗣高峰老人。西来江浙。扫祖塔於径山。据师位於普陀。而於钳锤狮象之余。志存表彰世系。将济宗。先自曹溪十六世径山编起。至曹溪三十一世止。次自曹溪十六世虎丘编起。至曹溪三十五世止。复将洞宗。自曹溪十六世雪窦编起。至曹溪三十七世止。又收未详法嗣及补遗。共四十二卷。名之曰续灯正统。其心公。其识远。其才全。真可与传灯会元诸录。并行於天下后世矣。后之读斯编者。忽然筑着磕着。洞见古人心肝五脏。未必无其人也。余与和尚。忝属同门。颓龄之际。获见是书。喜不自胜。而为之序。

时。

康熙壬申夏五上澣奉直大夫商州牧前知新宁栾城两县事同门法弟嘉禾沈廷劢克斋氏拜撰。

 续灯正统序

释氏之有灯录。亦犹儒家之有通鉴也。自尧舜禹汤文武。以至历代人君经国治民之政事。皆载於通鉴之中。自释迦东西诸祖。以至历代禅师明心悟道之机缘。皆载於灯录之内。然精一执中。建中建极。帝王之所相传也。是经国治民。何尝不本於心哉。未出母胎。度人已毕。经论之所称赞也。是明心悟道。何尝不利於生哉。别庵和尚承嗣高峰。乃大慧十七世孙也。丙寅岁。自西蜀来江浙。扫祖塔於径山。寄杖锡於天童。余与提台陈公。暨合郡诸先生。同请主持普陀镇海禅寺。宗风丕振。道誉遍闻。名山藉以益着矣。壬申秋。以所编续灯正统。索序於余。其曰正统。可知其所编不苟也。余展阅数四。方识径山虎丘之下诸禅师。如是明心。如是悟道。如是接物利生。与吾儒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异哉。盖和尚妙龄开法。乃有余力。编集续灯。表扬正统。岂非再来人乎。虽然如是。中峰禅师有云。未生佛祖。早传此灯。又作么生。请和尚下一转语时。

康熙壬申桂月。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

予告养亲兵科给事中加七级法弟屠粹忠顿首撰。

 自序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末为迦叶看破。达磨西来十万余里。终被神光得髓。三传而信心铭出。六传而坛经行。皆以阐发三藏十二部之幽微。人以法显。法以人传。虽曰不立文字。究亦何尝离文字哉。继后二桂腾芳。五灯续焰。杀活齐施。纵擒并用。有权有实。双放双收。立宾立主。行棒行喝。所谓痛快谨严高古细密简明。发於开示。则有上堂小参。形於煅炼。则有示众普说。见诸着述。则有偈颂着拈别代征评。曲尽旨趣。显者微之。幽者阐之。即半言只字。具大关键。积卷浩繁。汗牛充栋。欹欤盛矣。运会相继。隆替不常。历宋季元明四五百年间。或时际迍邅。或地阻南北。行道之士。囿於偏都小邑。经世之言。没於荒烟蔓草。人几沦丧。法亦式微。犹幸道不终泯。理有来复。山边水边。尚有一个半个。丝系九鼎。任荷千钧。宗风赖以不坠也。延至明季隆庆万历间。如虎丘十八世。有龙池。得法於善果。维时正统尚丝悬也。后得天童磬山。其道大振。又十八世。有南明。得法於车溪。维时正统亦丝悬也。后得鸳湖。其道大振。如雪窦十九世。有廪山。得法於宗镜。维时正统亦丝悬也。后得寿昌。其道大振。又二十世。有大觉。得法於少室。维时正统亦丝悬也。后得云门。其道大振。如大慧十三世。有朝阳。得法於秦岭。维时正统亦丝悬也。后得聚云。其道大振。一时法社。星列云布。互相激扬。不但荷包衲子。专趋向上。即朝臣硕士。亦知问道征心。况值昭代鼎兴。世祖章皇帝。征书四出。崇重法门。当今圣主。巡幸通都。大旌名剎。赐云林额於灵隐。问栢树话於夹山。信宿玄墓。再游虎丘。登报恩之塔。步昭庆之坛。赐帑勅建金山普陀之梵宇。华宫沙门诏见。征问玄旨。单传之道。於兹益着。荷担斯道者。无时不以提持后学。开凿人天为己任。广行着述。积卷浩繁。又不啻汗牛充栋矣。但前辈录多单本。或塔铭传记。残碑断简中。存十一干千百。诸方各阐己宗为急务。或拣收失於刻。或博采流於滥。予因不辞固陋。会辑是编。惟冀后之来者。览是编而有补焉。试观南宋大慧虎丘定庵诸祖。大振临济曹洞。凡子若孙。以一传百。类皆奉诏说法。承旨开堂。生有封。死有谥。帝王重法。何其隆也。然盛极而衰。其弊至於市源流。卖虚声。倚权附势。称杨称郑。势固然也。实人致之。迨明季乘愿扶危者。若龙池南明大觉廪山朝阳诸师出。参寻诸方。退守林泉。不务衒鬻。不博名高。輙计数十年。不轻见人。所接类皆铜头铁额。克振家声。若天童磬山鸳湖云门寿昌聚云诸师。地隔千里。实同一心。名山大剎。竖帜相望。衰极而盛。时固然也。亦人为之。然今盛矣。予於此又不无履霜之惧。妄操着述之权。非得已也。其庶几藉法以显人。因人以传法耳。

康熙辛未岁夏五月下浣西蜀高梁嗣祖沙门性统题於普陀之正续堂。

凡例

传灯录。始於宋景德道原禅师。继则李遵勖居士集广灯。佛国白禅师成续灯。晦翁明禅师作联灯。雷庵受禅师着普灯。五灯盛行。其考详。其词博矣。大川济禅师。乃辑之为五灯会元。上自迦文。下及大鉴十八世。考精论确。无遗议者。慨自明中叶。法运中衰。语多遗失。虽大报恩刻有续传灯。南石秀禅师有增集。奈考世不广。近代灯录迭出。曰补灯。曰续略。曰缵续。曰存稿。曰大统。曰宝积。缵述去取。各有所尚。是编特搜群集。会为大成。与广润僧宝传。互相发明。曰续灯。仍旧名也。曰正统。昭法系也。派别支殊。渊源则一。纪世总标大鉴。千百世分门之渐。自可永杜。大鉴十六世。至十八世。已载会元。兹复从十六世起者。以济下儿孙。俱出大慧虎丘。亦犹上之南岳青原也。表其所自。且以补会元之未备。大慧虎丘。同出临济。从而分列。盖依平阳弘觉禅师禅灯世谱。且二师传嗣。延促不同。不能齐於一世而止也。至於昭穆。并如会元世谱。不敢涉私。源流各有嫡出。惟嫡子孙。奉嫡宗祖。非他人可以妄冒者。如虎丘源流中。海舟普慈永慈之悞。已考定於存稿宝积僧宝诸集中。兹仍其旧。曹洞丹霞下五代。大统删出。以鹿门觉。即净因觉。直接芙蓉楷。常考南石秀禅师增集续传灯。与大统无异。编稿已定。适得鼓山为霖沛禅师源流辨谬。甚言大统并增集之悞。因列如远门。续略亦曰。他家自有儿孙在。宗师语句。法眼所存。即一言半句。可续正宗。其上堂小参。偈颂机语。悉采诸家成集。述而不作。着述固为流通宗眼。然存人为最。其有未得语句者。亦载於目录中。俟后有志搜罗之士。庶得因名增补也。有嗣无录者。注曰不列章次。嗣不可考者。注曰无传。凡郡县山寺称呼。俱遵近代。免翻阅者犹豫。济宗自大鉴十六世大慧起。至大鉴三十一世止。大鉴十六世虎丘起。至大鉴三十五世止。洞宗自大鉴十六世起。至大鉴三十七世止。计卷四十二。计册十。未详法嗣。附於卷末。

续灯正统目录

续灯正统目录(终)

猜你喜欢
  卷四百四十九·佚名
  复程天度居士书·太虚
  卷第二十五(第四诵之五)·佚名
  卷第十一(第二诵之五)·佚名
  盂兰盆经赞述·佚名
  三宜盂禪師語錄卷十·明盂
  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论主李长者事迹·李通玄
  百和尚语录序·佚名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出大毗卢遮那成道经)·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身心性命之学·太虚
  卷三百六十五·佚名
  叹品第二十七·佚名
  卷第四十三(第七诵之二)·佚名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九卷·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四十一·彭定求

        卷741_1 【景阳台怀古】陈贶   景阳六朝地,运极自依依。一会皆同是,到头谁论非。   酒浓沈远虑,花好失前机。见此尤宜戒,正当家国肥。   卷741_2 【石城怀古】刘洞   石城古岸头,一望思悠悠。几许六朝事

  • 卷十七·杜文澜

    卷十七玉烛新史达祖词、&M022182;愁易就句、万氏云、&M022182;字误、后有&M022182;字叶韵、必不复用、且&M022182;愁易就、文义缺妥也、按&M022182;字必庾字之误、形相似也、瑞云浓慢陈亮词、共

  •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脱脱

        圣宗七   七年春正月甲辰,如达离山。二月乙丑朔,拜日,如浑河。三月辛丑,命东北越里笃、剖阿里、奥里米、蒲奴里、铁骊等五部岁贡貂皮六万五千,马三百。丙午,乌古部节度使萧普达讨叛命敌烈,灭之。夏四月,拜日

  • 卷四·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四各地方瓜尔佳氏吴理戡      吴拜苏拜       温都理桂勒赫      拜音达理巴图鲁构色       雅木达噶

  • 中州人物考卷四·孙奇逢

    容城孙奇逢 撰○清直孙尚书显显信阳人父丧庐墓乡里称其孝洪武二十年以乡举授工科给事中峻洁明敏遇事能断后累官至工部尚书坐事谪戍云南遣人没其家止得水牛一只草屋数间使者旋报上嘉叹即召还复职显至中途卒衡知府岳岳

  • 提要·张勇

    【臣】等谨案张襄壮奏疏六巻国朝张勇撰勇字飞熊上元人积军功官至靖逆侯靖逆将军提督甘肃军务加少傅兼太子太师是集为其子云翼所编始于顺治六年谢实授甘肃总兵官疏终于康熈二十三年甘州遗疏凡百二十篇勇初任甘肃总兵官

  • 施振元·周诒春

    施振元 字玉声。年四十岁。生于江苏上海。父子英。任汉口招商局局长。已婚。光緖三十年。自费游美。入苦克学校及康奈尔大学。习理科。民国二年回国。民国三年。任陇海铁路公所文案。民国五年。任审计院协审官。现时

  • 三礼图卷一·刘绩

    明 刘绩 撰三礼图说三代制度本于义故推之而无不合自汉以来失其传而率妄作间有微言训诂者又误遂使天下日用饮食衣服作止皆不合天人而流于异端矣绩甚病之既注易以究其原又注礼以极其详顾力于他经不暇故作此图以总之凡

  • 第十二 符言 3·王诩

    【原文】听之术曰:勿坚而拒之①。许之则防守②,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③欤。右主德④。【注释】①“听之”句:勿坚,又作勿妄。陶弘景注:“崇德之术,在于恢弘博纳。山不让尘,故能成其高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苦乐品第二十九(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或有人先苦而后乐。或有人先乐而后苦。或有人先苦而后苦。或有人先乐而后乐。

  • 佛说长者音悦经·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尊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及诸菩萨。清信士女。一切普会。围绕说法。佛告大众。彼有长者。名曰音悦。财富无数。年老无子。以为愁戚。虽其然者宿福所追。其

  • 卷二·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卷二嗣法门人原哲原璨等编行状金粟费隐容和尚行状师讳通容号费隐闽之福清何氏子生而挺异举止不凡六岁入乡校授读鲁论诸书辄自口中喃喃俨若偈语梵声识者

  • 淳熙三山志·梁克家

    简称《三山志》。南宋地方志。又名《长乐志》。淳熙九年(1182)成书。知福州事梁克家撰。原40卷,今本42卷。三山指今福建福州。此书采择庆历三年(1043)林世程所修的《福州志》资料,增入以后139年事,分地理、公廨、版籍、

  • 数理精蕴·佚名

    五十三卷,题清圣祖御撰。康熙五十一年下诏开蒙养斋,令梅文鼎之孙梅瑴成、陈厚耀、何国宗、明安图等修《律历渊源》。历时十年成书,计有《历象考成》四十二卷、《律吕正义》五卷、《数理精蕴》五十三卷。该书是梅瑴成等人

  • 砚谱·佚名

    一卷。作者不详。旧载左圭 《百川学海》中,既无序、跋,也没有所作年月。是书仅三十二条,杂录砚之产地及其故实。中间载有欧阳修、苏轼、唐询、郑樵诸人之说。收录既不广博,也有一些错谬疏漏。如以端溪子石为在大石中

  • 诚斋易传·杨万里

    南宋学者杨万里著。始著于淳熙16年(1189),完成于他死前两年(1204),历时15载。其伦理思想的显著特点,是鉴于历代封建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赋予仁义道德以实在的政治、经济内容:“何以为仁?曰财而已。虽有仁心,仁闻,而天

  • 华阳陶隐居内传·贾嵩

    三卷。道教经书。唐贾嵩撰。前有贾嵩序,序称《梁书·陶弘景传》叙事颇删略,使其仙圣行业不得昭著,陶翊《本起录》亦事多遗阙等等,于是将《登真隐诀》、《真诰》、《泰清经》及先生文集揣摩事迹,作三卷内传。又称陶弘

  • 死水微澜·李劼人

    长篇小说。李劼人著。 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初版,1955年经作者修订后由作家出版社再版。它是作家连续性的“大河小说”的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还有《暴风雨前》、《大波》),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