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昌龄诗中密旨

诗中密旨 旧题唐 王昌龄

《诗中密旨》一卷,旧题王昌龄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于文史类,称:“王昌龄诗格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并以其为伪托。但日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地卷论体势类十七势、南卷论文意类最前所引或曰四十余则,皆疑为真本王昌龄诗格之残存。故王昌龄《诗格》和《诗中密旨》伪中容或有真,似不宜完全断为伪托。 

《诗中密旨》多论诗之格式。“诗有九格”条所列九格,均见于《文镜秘府论》地卷十四例类,惟《文镜秘府论》多列五种,恐系《诗中密旨》早有残缺之故。每格之后均引有诗例,多为用事、比兴、体时状物之法。惟分类烦琐,意义不大。 

诗有六病例

一曰龃龉病。二曰长撷腰病。三曰长解镫病。四曰丛杂病。五曰形迹病。六曰反语病。

龃龉病一。一句除第一字及第五字,其中三字同上声及去、入声也。平声都不为累,若犯上声,其病重于上尾;若犯去、入声,其病重于鹤膝。上官仪所谓“犯上声是斩形”也。 

长撷腰病二。每一句上下两字之腰无解镫相间。上官仪诗:“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 

长解镫病三。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上官仪诗:“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 

丛杂病四。上句有“云”,下句有“霞”;次句有“风”,下句有“月”。沈休文诗:“寒瓜方卧垅,秋菰正满坡。紫茄纷澜漫,绿芋郁参差。”“瓜”、“菰”、“茄”、“芋”同是草类,是丛杂也。 

形迹病五。篇中胜句清词,其意涉忌讳者是也。 

反语病六。篇中正字是佳词,反语则深累。鲍明远诗:“伐鼓早通晨”。“伐鼓”则正字,反语则反字。 

句有三例

一句见意,“股肱良哉”是也;两句见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四句见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犹如远行客”。 

诗有二格

诗意高谓之格高,意下谓之格下。古诗:“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此高格也。沈休文诗:“平生少年日,分首易前期。”此下格也。 

犯病八格

一曰支离病。二曰缺偶病。三曰落节病。四曰丛木病。五曰相反病。六曰相重病。七曰侧对病。八曰声对病。 

支离病一。五字之法,切须对也,不可偏枯。诗曰:“春人对春酒,芳树间新花。” 

缺偶病二。诗中上句引事,下句空言也。诗曰:“苏秦时刺股,勤学我便登。” 

落节病三。一篇之中,合春秋言是犯。诗曰:“菊花好泛酒,榴花好插头。” 

丛木病四。诗句中皆有木物也。诗曰:“庭桃桂林树,檐度苍梧云。” 

相反病五。诗中两句相反,失其理也。诗曰:“晴云开远野,积雾掩长洲。” 

相重病六。诗意并物色重叠也。诗曰:“驱马清渭滨,飞镳犯夕尘。川波增远盖,山月下重轮。” 

侧对病七。凡诗字体全别,其义相背。诗曰:“恒山分羽翼,荆树折枝条。” 

声对病八。字义全别,借声类对。诗曰:“疏蝉高柳谷,桂茑隐松深。” 

诗有九格

一曰重叠用事格。二曰上句立兴,下句是意格。三曰上句立兴,下句是比格。四曰上句体物,下句状成格。五曰上句体时,下句状成格。六曰上句体事,下句意成格。七曰句中比物成意格。八曰句中叠语格。九曰句中轻重错缪格。 

重叠用事格一。诗曰:“净宫连薄望,香刹对承华”是也。 

上句立兴,下句是意格二。诗曰:“明月照高台,孤光正徘徊”是也。 

上句立兴,下句是比格三。诗曰:“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犹如远行客”是也。 

上句体物,下句状成格四。诗曰:“朔风吹飞雪,萧萧江上来”是也。 

上句体时,下句状成格五。诗曰:“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是也。 

上句体事,下句意成格六。诗曰:“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是也。 

句中比物成意格七。诗曰:“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也。 

句中叠语格八。诗曰:“既为风所开,还为风所落”是也。 

句中轻重错缪格九。诗曰:“天子忧征伐,黎民常自怡”是也。 

诗有三得

一曰得趣。二曰得理。三曰得势。 

得趣一。谓理得其趣,咏物如合砌,为之上也。诗曰:“五里徘徊鹤,三声断续猿。如何俱失路,相对泣离樽”是也。 

得理二。谓诗首末确语,不失其理,此谓之中也。诗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是也。 

得势三。诗曰:“孟春物色好,携手共登临。放旷丘园里,逍遥江海心。” 

诗有六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一。风者,讽也,谓体一国之风教。有王者之风,有诸侯之风。 

赋二。“赋者,布也。象事布文,错杂万物,以成其象,以写其情。” 

比三。比者,各令取外物象以兴事。 

兴四。兴者,立象于前,然后以事喻之。 

雅五。雅者,正也,当正其雅,言语典切为雅也。 

颂六。颂者,容也。欲续其初,尝为颂之也。

猜你喜欢
  卷七百五十一·彭定求
  叶润·唐圭璋
  第十二出 狂喜·李渔
  第三幕 第一场·老舍
  第三十九出 林公理寃·王世贞
  《词综》(卷七)·朱彝尊
  题剔空菩提叶·林徽因
  卷九十六·徐世昌
  提要·张羽
  乾坤清气卷十三·偶桓
  卷三百二十四·曹学佺
  卷四十五·方回
  耿湋诗鉴赏·佚名
  九集 四卷·钱德苍
  性情集巻一·周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编·卷八·沈瘦东

    宛陵诗,少年华大谢,中岁学东野,晚岁效香山。其平生工力,得力于东野最多,盖年方盛壮,精气足也。故云:"郊死不为岛,圣俞发其藏。"又《寄永叔》云:"窃比于老郊,深愧言过实。"此言欧公亦尝以东野为比。圣俞五言律龋ǘ绝高,脱去宋人面

  • 附录·老舍

    此剧幕与幕之间须留较长时间,以便人物换装,故拟由一人也算剧中人)唱几句快板,使休息时间不显着过长,同时也可以略略介绍剧情。第一幕 幕前(我)大傻杨,打竹板儿,一来来到大茶馆儿。大茶馆,老裕泰,生意兴隆真不赖。茶座多,真热闹,也

  • 三集目录十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总目卷九十三辛卯元旦元旦试笔题边文进岁朝图咏白玉如意正月二日重华宫恭侍皇太后宴喜成长句题邹一桂梅花汉玉谷璧降旨加赈畿南去岁被水州县及浙江被潮州县诗以志事

  • 卷四百四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六白居易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十七首并与微之和荅】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一作角】金章荣贵身官职比君虽校小封疆与我且为邻郡楼对翫千

  • 卷二一一 唐紀二十七·司马光

      起閼逢攝提格(甲寅),盡強圉大荒落(丁巳),凡四年。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開元二年(甲寅,公元七一四年)   春,正月,壬申,制:「選京官有才識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為恆式。」   己卯,以盧

  • 卷七十九·杨士奇

    永乐六年五月己酉朔○庚戌肃王楧奏深陈己过且为朱兴等求免赐书谕曰览奏深见谦恭守法之意恳恳之词固皆克己然亦多为下人盖蔽求释夫既自明为小人所惑除恶务本何可复容小人必去之庶不重为所惑○辛亥升府同知王汝相为山东

  •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二。·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二二卷高句丽本纪一零零零零零高句丽本纪第十。[宝藏王]下。二二卷高句丽本纪一零宝藏

  • 卷一百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六歌颂四十六【举贡诸臣一】万寿表举        人【臣】李长庚等伏以圣寿同天万国献升恒之颂皇恩似海八紘赓卿旦之歌仰南极之星辉长与玑衡竝运值西池之桃熟端知雨露旁敷天皇纪万

  • 59.白马盟·林汉达

    汉高祖晚年的时候,宠爱了一个戚夫人。戚夫人生了孩子,叫做如意,被封为赵王。汉高祖老觉得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生性软弱,怕他将来干不了大事,倒是如意说话做事很像自己。因此,想改立如意为太子。他曾经为这件事跟大臣们商量过

  • 鄙名第十七·佚名

    名者命之形也,言者命之名也,形有巧拙,名有好丑,言有善恶。名言之善,则悦於人心;名言之恶,则忮於人耳。是以古人制邑名子,必依善名名之,不善害于实矣。昔毕万以盈大会福,晋仇以怨偶逢祸。然盈大者不必尽吉,怨偶者不必皆凶。而人怀

  • 八总持品二十三·佚名

    时有菩萨名师子英。在会中坐。问总{敖力}王菩萨。唯族姓子。菩萨所立。於何总持而皆受持。诸佛所说所演经典不可穷尽,则以善教悦可众生。靡不忽然如冥睹明。总{敖力}王菩萨。报师子英。菩萨所住此八总持。悦可众生使得

  • 卷十二·佚名

    (六四)复次佛法难闻。如来往昔为菩萨时。不惜身命以求於法。是故应当勤心听法。我昔曾闻鸽缘譬喻。有邪见师为释提桓因说颠倒法。彼外道师非有真智。自称为一切智。说言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帝释闻是语已,心怀不悦

  • 说无垢称经卷第一·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广严城庵罗卫林。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二千。皆为一切众望所识。大神通业修已成办。诸佛威德常所加持。善护法城能摄正法。为大师子

  • 卷六十九·性音

    宗鉴法林卷六十九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十三世 邓州丹霞子淳禅师(芙蓉楷嗣) 上堂。宝月流晖。澄潭布影。水无蘸月之意。月无分照之心。水月两忘方可称断。所以道升天底事直须扬却。十成底事直须丢却。掷地作金声。不须

  • 冯氏锦囊秘录·冯兆张

    《冯氏锦囊秘录》系综合性医书。又名《冯氏锦囊》、《锦囊秘录》。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康熙41年)。冯氏业医40余载,经验丰富,见闻颇广,此书殚一生之心力,历时30年纂辑而成。全书荟萃历代医家精要,删繁就简,参以己见,附以验

  • 血泪·郁达夫

    《血泪》是郁达夫的一篇小说。原载一九二二年八月八日至十三日《时事新报·学灯》,据《郁达夫短篇小说集》上册。

  • 御纂春秋直解·傅恒

    十五卷。傅恒等奉敕撰。乾隆二十三年(1758),傅恒、来保、刘统勋、汪由敦等奉敕撰《春秋直解》,当年而成。以鲁十二公为十二卷,其中庄、僖、襄公篇帙较繁,各折一子卷,共十五卷。此书只列经文,不列传文,大旨在发明孔子本义,铲除

  • 禅宗决疑集·智彻

    全一卷。元代断云智彻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系四川夔府智彻(临济宗云峰妙高之法嗣)以自身之体验讲说学道者用心之功夫,并阐明实践修道之方法,以究佛道玄旨,开显本来面目。全篇分为源湛流清门、离尘精进门、却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