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年

(己亥)元年大明永樂十七年

春正月

1月1日

○丙午朔,日暈有珥。

○上以冕服率群臣,遙賀帝正,以遠遊冠、絳紗袍,御仁政殿,受群臣朝賀,僧徒、回回、倭人亦與賀。議政府獻遞手帕,各道畢獻方物。上以冕服率群臣,詣上王殿行賀禮,獻表裏、鞍馬,又獻表裏于大妃。初,議政府啓:「恭妃今在父服,不宜進手帕于壽康宮。」上王曰:「雖在父服,進手帕賀,何害於義?」至是,恭妃亦獻表裏于兩殿。上又遣人,以衣襨一襲及遞手帕,獻老上王殿,上壽于上王。宗親、議政府參贊、六曹判書以上及大司憲、六代言侍宴。酒酣,上王起舞,群臣以次上壽迭舞,爭進聯句。上王有曰:「天視自民宜敬畏。」每宴以敬愼爲戒,群臣醉益敬焉。歡極夜深乃罷。當宴,上王語孟思誠、卞季良、許稠等曰:「《後殿眞勺》,其音節雖好,其歌詞不欲聞也。」思誠等曰:「上旨允當。今樂府用其調,不用其詞。」《眞勺》有慢調,有平調,有數調。高麗忠惠王頗好淫聲,與嬖幸在後殿,作新聲淫詞以自娛,時人謂之《後殿眞勺》,非獨其詞,調亦不可用。

1月2日

○丁未,日冠有珥。

○上御經筵。

○杖任龜年七十,配長城縣客舍廳直。龜年前爲義州牧使,私以沈溫伴人充遼東護送軍故也。

1月3日

○戊申,立春。上命停百官朝賀。

○御經筵。

○日本國對馬島萬戶左衛門大郞遣人來獻土物。

1月4日

○己酉,上從上王,朝老上王于仁德宮,仍置酒上壽,夜分乃罷。老上王送兩上于宮門外,兩上挾侍老上王,老上王且行且舞,謂代言曰:「二王扶我,卿等以爲如何?」元肅曰:「如此盛事,千古罕見。」老上王欣然曰:「卿言然。」

1月5日

○庚戌,太白晝見。

○御經筵。朝壽康宮。

○分遣知印四人于慶尙、忠淸、江原、咸吉道,審視守令賑飢勤怠及飢死人有無。

○吾都里指揮李好心波、吾郞哈指揮謝伊帖木兒、骨看亐知哈指揮豆稱哈、嫌進亐知哈指揮巨兒帖哈、東良北吾都里李都兒赤等來朝獻土物。

1月6日

○辛亥,太白晝見。

○上御仁政殿,受群臣朝,仍御便殿視事,經筵。上謂啓事宰樞曰:「父王母后新年欲見讓寧,予亦欲見。」大司憲許遲曰:「讓寧不可輕易入京。」上曰:「前者因卿等之言,不敢强留,其在兄弟之間,豈無思慕之心?」禮曹判書許稠曰:「入見不久,不必數來。」

○司憲府以歲歉民食不裕,請各殿供上、祭享、賓客外,公私用酒,一皆禁斷,從之。

○傳旨:「金銀本國不産之物,進獻方物,尙且難繼,酒食器皿,上下通用,尤爲未便。今後進上服用器皿、闕內酒器及朝廷使臣支應器皿、朝官品帶、命婦首飾、士大夫子孫耳環外,一皆禁用。銷金泥金亦皆禁斷,犯者論以制書有違。」

○禮曹啓:「誥命,國之大事。請諸道觀察使、節制使及牧使以上,皆令親賀。」上曰:「當予初卽位,亦令勿親來賀,況驛路有弊乎?尤不可也。」卞季良曰:「殿下之意,要使無弊而已,然誥命大事,身親來賀禮也。」上不聽。

○江原道行臺監察金宗瑞啓:「原州、寧越、洪川、麟蹄、楊口、金城、平康、春川、狼川、伊川、淮陽、橫城飢民七百二十九名,請蠲租稅。」上從之。卞季良以爲不可,上曰:「爲人君者,聞民且飢死,尙徵租稅,誠所不忍。況今舊穀已盡,開倉賑濟,猶恐不及,反責租稅於飢民乎?且遣監察,視民饑饉,而不蠲租稅,復有何事爲民實惠乎?」

○對馬州都萬戶表阿時等來獻土物。

○對馬州代官宗俊請還曾來降倭三十餘,上命從降倭自願遣還。

○禮曹啓:「迎誥命儀,依建文三年六月十一日詳定儀注。」從之。

先期,有司設帳殿于西郊南向立,紅門於帳殿南,設王幄次於紅門外東邊近北南向,設龍亭褥位於帳殿正中近北南向,香亭在其南。設司香二人位於帳殿外,王拜位於紅門內北向,百官拜位於王拜位之後,以西爲上,無正從之別,合班異位重行。設司贊二人位於王拜位之北,引禮二人位於司贊之南,俱東西相向,設王祗迎位於紅門外北向。又於王宮內,設闕庭于殿上正中,設節案于闕庭前,誥案于節案東,印案于節案西,香案于節案南。設司香二人位於香案左右,設王受賜位於香案前,設開讀案於殿階之東北,設宣讀官位於開讀案之北,展誥官二人位於宣讀官之北,俱西向,王拜位於露臺上,陪臣位於露臺下,北面異位,重行如常儀。司贊二人位於王拜位之北,司禮二人位於司贊之南,俱東西相向,引班四人位於衆官拜位之北,東西相向,陳儀仗於殿庭東西,設樂部於衆官拜位之南北向。其日,王率群臣,具儀仗出郊,王便服,衆官禮服。王入幄次,使臣將至,衆官合班叢立于王祗迎位之後北面。引禮引王出幄次,就祇迎位,使臣至帳殿前下馬,以節誥印置龍亭中。司禮引王就拜位,衆官亦就拜位。司香二人詣香亭前跪,一人奉爐,一人奉香,三上香,退復位,王與群臣行五拜三扣頭訖。王拜則司禮贊,衆官拜則司贊唱。龍亭子出,香亭及鼓吹前導,司香二人挾侍香亭續上香。龍亭子上路東向,衆官文左武右,分立香亭前前導。使臣騎馬隨龍亭後,王隨使臣同行,東向小住,待衆官騎馬。行幸至王宮門外,衆官先下馬,左右分立。龍亭至門,正使持節,副使奉誥印,由中門入,至于正殿,各置于案,正使居東西向立,副使居西東向立。王由左門,隨行至露臺上,衆官于露臺下,各就拜位。司贊唱鞠躬四拜平身,王與衆官皆鞠躬,樂作,四拜、平身,樂止。宣讀官、展誥官由東階升殿,王及衆官皆跪,司香三上香訖,副使以誥授宣讀官,宣讀官跪受,展誥官對展宣讀訖,宣讀官捧誥,仍置于案,司贊、引禮贊唱俯伏、興、平身。引禮引王由西階,陞詣香案前北面立,引禮贊跪,王跪,衆官皆跪。副使捧誥授王,王跪受,以授左右訖,引禮司贊唱三扣頭,王及衆官皆三扣頭後,副使奉印授王,王跪受,以授左右訖,引禮、司贊唱三扣頭,王及衆官皆三扣頭。引禮贊興、平身,引禮引王復位四拜。司贊唱,衆官皆四拜平身,樂止。禮畢,引禮引王入幄次,具冕服以出,行向闕拜,如大朝會儀。

1月7日

○壬子,太白晝見。

○停人日朝賀。

○視事,經筵。

○朝壽康宮。

1月8日

○癸丑,視事,經筵。

○朝壽康宮。

○上王命卞季良,撰《賀皇恩曲》,將以宴使臣也。序曰:

賀皇恩,受錫命也。殿下以父王之命,權攝國事,尋受皇帝誥命,國人懽忭,作賀皇恩也。

詞曰:

赫赫始祖,造我東方。傳子及孫,世有哲王。金玉其相,天賦聰明。旣孝且悌,旣仁且誠。緝熙聖學,惟日亹亹。明昭父王,允也知子。廼倦于勤,廼托國事。皇帝曰兪,錫是明命。王拜稽首,皇帝神聖。皇帝神聖,恩溢朝鮮。小大舞蹈,感極天淵。綿綿宗社,彌萬億年。

○司憲府啓請幷禁娼妓金銀首飾,上命勿禁。

○禮曹啓:「進獻種馬,每四年一進,而當進之年,令各道求之,或臨行始得,未及喂養,率多瘦弱。今後前期二年,令各道預求喂養。」從之。

1月9日

○甲寅,親傳春享香祝。

○視事,經筵。同知事以上皆有故未進,請停講,上特命左副代言尹淮進讀《大學衍義》,至王吉諫昌邑疏,上曰:「野獸奔逸,獵者必得是獸,馳逐險阻,不顧顚仆死亡之患,可謂至愚也。」

○金漸言:「長興君馬天牧,老將也。謂臣曰:『國家以堤堰爲務,是誠然矣,然城堡爲本也。今沿邊城堡,或不修葺,設若有急,將如之何?』天牧之言,似或有理。願移堤堰之役,以修城堡。」

○朝壽康宮。

○命禁近黃色衣及庶人團領衣。

○上以歲歉,命停春等講武,令橫城、珍寶等處毋備支應之物。

○忠請道觀察使啓:「請道內居各司奴婢全失農者,除身貢,其次減半。」從之。

1月10日

○乙卯,上率百官,詣文昭殿行別祭,還御便殿視事,經筵。

○朝壽康宮。

○傳旨:「闕內拜揖胡跪及中外時敢大小人員私禮胡跪,依六典禁斷。」

○上王命兵曹判書趙末生,與議政府、六曹議迎誥命禮,皆曰:「誥命上王所奏請也,上王迎之可也。主上未受誥命,不可以冕服迎之。」上王命送禮官,問於使臣,以鼠皮裘及毛冠、手甲、護膝贈使臣。

○禮曹啓:「慶昌府令史,依恭安、仁寧府例,置實差五人、預差五人;仁壽府令史,依內資、內贍例,置實差五人、預差五人。」從之。

○以修壽康宮,役上番船軍。

1月11日

○丙辰,御仁政殿,受群臣朝。

○御便殿視事,仍置酒,六行而罷。參贊金漸進曰:「殿下爲政,當一遵今上皇帝法度。」禮曹判書許稠進曰:「中國之法,有可法者,亦有不可法者。」漸曰:「臣見,皇帝親引罪囚,詳加審覈,願殿下効之。」稠曰:「不然。設官分職,各有攸司,若人主親決罪囚,無問大小,則將焉用法司?」漸曰:「萬機之務,殿下宜自摠覽,不可委之臣下。」稠曰:「不然。勞於求賢,逸於得人,任則勿疑,疑則勿任。殿下當愼擇大臣,俾長六曹,委任責成,不可躬親細事,下行臣職。」漸曰:「臣見,皇帝威斷莫測,有六部長官奏事失錯,卽命錦衣衛官,脫帽曳出。」稠曰:「體貌大臣,包容小過,乃人主之洪量。今以一言之失,誅戮大臣,略不假借,甚爲不可。」漸曰:「時王之制,不可不從。皇帝崇信釋敎,故中國臣庶,無不誦讀《名稱歌曲》者。其間豈無儒士不好異端者?但仰體帝意,不得不然。」稠曰:「崇信釋敎,非帝王盛德,臣竊不取。」漸每發一言,支離煩碎,怒形於色,稠徐徐折之,色和而言簡,上是稠而非漸。

○朝壽康宮。

○上王遣軍資監正郭存中、禮曹正郞李宗揆,往使臣處,問迎命禮。

○下沈溫從事官禹承範、河圖、宋成立義禁府獄。以知趙忠佐漏洩國家拿溫之事,而不首也。

1月12日

○丁巳,太白晝見。

○視事,經筵。

○朝壽康宮。

○迎接使判漢城權弘來自中和啓:「使臣言:『上王冕服郊迎,今上紅衣玉帶,隨上王迎入王宮拜節後,兩王陞殿,上王近東退立,今王受命謝恩。』」

○義禁府提調卞季良等請朴信到遼東,聞趙忠佐漏泄幾事,不卽首告之罪,上王曰:「今有大功,勿論。」

1月13日

○戊午,太白晝見。

○朝壽康宮。

○上王置酒,餞謝恩使李原、副使李叔畝,迎慰奏聞使朴信。

○慶尙道觀察使報:「倭賊所擄逃回漢人金得觀等二名到晋陽言:『倭賊造戰艦,要於三月,作耗中國沿海之地。』」上王命驛召得觀等。

1月14日

○己未,視事。

○朝壽康宮。

○上王命大臣曰:「曾欲移讓寧於江華,今反思之,若於江華則倭寇可慮,且大妃之疾甚危,常欲相見。儻有故而路遠不及見,爲恨不少。」命置楊根。

○兵曹啓:「靑坡、盧原兩驛,人物凋殘,而轉送文書甚劇,各司上守,幷皆停罷。」上王從之。

1月15日

○庚申,太白晝見。

○視事,經筵。

○朝壽康宮。

○禮曹判書許稠啓:「金得觀供狀已到,宜先報遼東,轉奏預防。若不先報,令得觀入奏,而倭寇或先作耗,則似爲不可。」上然之。朴信曰:「得觀若還,則朝廷必知我國與倭島地近交通,不如留之。」上王召左議政朴訔議之,訔曰:「先報供狀不可,留得觀亦不可,當以急傳,遣得觀入奏。」從之。

○骨看亐知哈指揮照非、兀良哈千戶者安帖木兒等來獻土物。

1月16日

○辛酉,日暈。太白晝見。

○上受群臣朝。

○視事,經筵。

○朝壽康宮。

○禮曹啓:「金銀器皿,旣已禁用。請收外方各官金銀器皿,令戶曹計直給價。」從之。

○上王初御壽康宮正門,受武官及軍士朝如儀,兵曹、義禁府、訓鍊觀、軍器監官皆預焉,後不復受朝。

○功臣、諸君餞謝恩使敬寧君

猜你喜欢
  太祖纪三·薛居正
  列传七·薛居正
  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四·柯劭忞
  卷一百十九·列传第十六·柯劭忞
  卷九十一 志六十六·赵尔巽
  卷五 本纪五·赵尔巽
  卷八·黄以周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五·焦竑
  第十六回 永安宫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弑·蔡东藩
  一百三十八 江宁织造曹寅奏报江南科场案摺共六件·佚名
  绎史卷一百二十三·马骕
  卷二十三·司马迁
  七五 四百年前·周作人
  卷二十二·彭百川
  ●牧令书卷十 农桑下·徐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耕烟草堂诗钞卷三·戴梓

    仁和戴梓文开甫着 图司寇定斋惠墨 赠江致盈 为张建侯进士写照竣赋此赠别 望北楼泛槎二首 雪菊 题画四绝 渟潦澄翠 雉堞悬溜 茅舍书声 西邻茂树 万井朝烟 千甍夕照 送高圣玺归里

  • 梅尧臣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宣城古名宛陵,古人世称梅宛陵。以从父荫为桐城、河南、河阳主簿,历知德兴、建德、襄城。皇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嘉祐五年卒,年五十九。《宋史》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元年冬十月丁巳朔上登舟幸淮甸翌日发南京戊午隆祐太后至扬州初太后过高邮闻叛兵焚镇江乃遣兵扼瓜洲渡及是入城驻于州治名州之正衙曰车驾巡幸驻跸之门庚申诏诸路官司及寄居待次官或非王命备补之人以勤

  • 卷一·佚名

    台湾古未隶中国版图。隋开皇中,虎贲陈棱略澎湖三十六岛;元末置澎湖巡司。明永乐时,太监郑和舟下东西洋,至东番,其国人所居名鸡笼山,即台湾地。嘉靖末,遭倭寇焚掠,稍稍避居山后。神宗末,荷兰国红毛番遭飓风,泊舟于此;爱其地,筑城居

  • 卷三十七·杨士奇

    永乐二年十二月戊辰朔 上视往南郊○庚午○宣府总兵官武安侯郑亨等奏修筑宣府诸处屯堡成先有敕谕亨等于宣府万全怀安诸处简军马坚垒壁谨烽堠慎防御之务每数堡择一堡为高城深濠城多置门其中开井积水以聚数堡之人马辎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四·佚名

    嘉靖三十九年五月丙寅朔升山东道御史王本固为狭西按察司副使 蜀世子宣圻进黄金一千两白金一万两助大工 上嘉其忠悃赐以金币仍降敕褒谕之○戊辰升翰林院编修张居正为右春坊右中允管国子监司业吏部文选司郎中王秩为太常

  • 卷之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元嵩传·李延寿

    元澄的弟弟元嵩,字道岳,孝文帝时,任步兵校尉、大司马。安定王休去世时,人家还没有哭完,他就出去游玩打猎。皇帝知道以后,大为恼怒,下诏说:“元嵩,大司马刚刚去世,你带着鹰鹞打猎寻乐,应是有如丧父之悲痛,而你却没有像儿子一样的感

  • 卷二百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九刑考【十五】赎刑【臣】等谨按虞书金作赎刑孔安国传传误而入刑出金以赎其罪孔頴达疏谓意善功恶则令出金赎罪盖於矜疑之外别察其意之善否定罚赎以通法律之权尔本朝初制鞭斩以下罚赎并

  • 卷一百二十四·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二十四宋 宋敏求 编政事平乱中诛李惟岳後优恤易定等道诏平李怀光诏平李希烈诏破淮西李希烈诏平李廼诏平刘辟诏平李錡德音平吴元济诏破淄青李师道德音破汴州李?勅平乱中诛李惟岳後优恤

  • 第十四章 国民革命的经过·吕思勉

    当国民党改组后,十三年秋间,即乘北方骚乱之际,出兵北伐。旋因段祺瑞就临时执政职,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乃又罢兵,已见第十二章。自中山先生卒后,北方的局势,骚乱更甚。北伐之举,乃到底不能不实现。中山先生北上后,国民政府以十四

  • 卷十九·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十九宋 高闶 撰文公三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孙辰卒此哀伯之孙臧文仲也孔子讥其窃位又讥其不仁者三不智者三而鲁人师其言以为死而不朽盖非立德立功者也立言而已其子许立是曰宣叔夏秦伐晋此先蔑讨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五(论本第十一第十二)·窥基

    基撰一释来意。十七地中。初之九地。明三乘境。分之为四。初二地是境体。一切皆以识为性故。次三地是境相。粗细异故。次二地是境用。定散二时起作用故。后二地是境位。有心无心二位别故。由体依相有其作用。位次别故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二卷·安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二卷安慧菩萨糅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二何等名为心不相应行。谓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异熟命根众同分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异生性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方数和合

  • 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佚名

    简名《连环计》。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末本。本事出《三国志平话》。剧写东汉末董卓专权,司徒王允与太尉杨彪谋锄卓。学士蔡邕向王允献连环计,杀卓。是夜,王在花园闻养女貂蝉烧香祈祷,知其为吕布失散之妻,遂说服貂蝉

  • 江苏省通志稿都水志·缪荃孙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都水志。江苏黄河、淮河、运河、江圩、海塘各工,甲于各省。咸丰以后,黄河北行,而郑工之决,南方仍受其累。若仪名以河渠沟洫,不能包括江海各工,今拟名都水志。凡堵筑堤堰闸

  • 年少比丘说正事经·佚名

    一卷,西晋法炬译。因上座比丘如法摄受年少比丘,佛赞叹之。

  • 密庵和尚语录·咸杰

    全一卷(或作二卷)。又作密庵咸杰禅师语录、密庵录。宋代僧密庵咸杰(1118~1186)撰,松源崇岳、笑庵了悟等编。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编录乾明禅院、太平兴国禅寺、华藏禅寺、天童景德禅寺等七会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