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

瞿元锡撰

先是丙戌秋九月、延汀之变,传自东粤,彼中士大夫渐鳞集端州之江浒。时先太师内召未赴,停舟于此,将一年矣;与粤当事丁、吕诸公拥戴桂藩四子永明王即大位于肇庆,以明年丁亥为永历元年。未几,清兵入广城,皇舆西幸,寻驻跸全阳,先太师改膺留守桂林之任。会有东阿县任子于元烨来督西粤军,与先太师共事一年,公饷私费取资于先太师者实多,被劾遭严谴,先太师救之甚力。再越岁,起楚督军,先太师助以行粮,馈以夫价。又越岁,楚地复失,元烨复奔粤,且不奉命径趋行在,危言耸上,请增事权,遂挟当事于衔内,插入广西字面,为横索先太师之地。比至桂林,志骄胆怯,诸勋无不侧目。有少女已与宁远伯王永祚有成约,乃更嫁开国公赵印选。时元烨欲恣意于粤西,借印选以自辅,虽败王氏之盟弗恤也。由是,王、赵成隙,而卫国公胡一青出守大榕江,从事独劳,心亦怏怏。当是时,桂林所特重者,滇营三将耳。三将俱有私怨,不肯协力以守粤疆。而三次劫掳保全省会之宣国公焦琏,驻师平乐,呼应不灵,故□得从全州长驱直入,莫有阻者。

先是十月十三日,先太师集众会议,搜括悬赏,方谓即不能战,尚可以守;乃勋督志在饱扬,绝无御敌之谋。十一月初五日,忽传兴安塘报一纸,知初四日严关诸塘尽已扫去。先太师当即飞催印选等星赴子营,而印选踌躇不进,其意全注老营,止办移营一着。至午后遣人侦之,则已尽室而去,并在城胡、王二营与武陵侯杨国栋、宁武伯马养驎、绥宁伯蒲缨各家老营俱已奔窜,城中竟一空矣。于元烨微服出走,甫至月城,遂为乱兵所杀。先太师抚膺顿足曰:朝廷以高爵饵此辈、百姓以膏血养此辈,今遂作如此散场乎!尔时家人俱已星散,有标下总兵官戚良勋跃二马至,欲先太师之出走也。先太师叱之曰:尔等武臣要去自去,我今日即去,不过多活几日。自古至今,谁是不死者,但要死得明白,可见祖宗于地下耳。若再饶舌,我先以尚方剑斩汝。良勋去时已晡矣。先太师危坐署中,屹然不动。适总督张公同敞自灵川回,过江东,遥询城中光景,知城中已虚无人,止留守尚在,遂泅水过江,直入先太师署中曰:事迫矣,将何策以免此难乎?先太师曰: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予自丁亥三月十一日□薄桂林,已拚一死,吾今日得死所矣。子非留守,可以无死,盍去诸!张公毅然正色曰:死则俱死耳。古人耻独为君子师,顾不与门生同殉乎?遂笑与张公饮,神色怡然。四顾左右,惟一老兵,命坐营总兵官徐高至,谓之曰:吾敕书节印付汝,汝星驰赴行在所,完归皇上,勿为□所得也。张灯对坐,夜雨淙淙,遥见城外火光烛天,满城中寂无声响。鸡鸣时,有守城兵入告曰:清兵已围守各门矣。天渐明,先太师谓张公曰:吾两人死期近矣!辰刻,噪声□靖江王府前,再一刻,始至公署。先太师与张公俨坐中堂,突有数骑持弓腰刀至,执先太帅与张公去。先太师曰:吾两人坐待一夕矣,无容执。遂与偕行。时大雨如注,从泥淖中蹒跚数时,始到靖江王府后门。靖江王父子亦以守国不肯出城,拘置别室。孔有德惯举手作恭曰:那一位是瞿阁部先生?请坐!先太师曰:我留守督师瞿式耜也。中国人不地坐;城既陷矣,惟求速死耳,夫复何言!有德霁色慰曰:吾在湖南,已知有留守在城中。吾至此,即知有两公不怕死而不去。吾断不杀忠臣,何必求死。甲申闯贼之变,大清为先帝复仇,葬祭成礼,固人人所当感谢者。令人事如此,天意可知,阁部无自苦!今而后,我掌军马,阁部掌钱粮,无殊在明可耳。先太师曰:我为永历皇上供职,岂为□□供职耶?有德曰:吾居王位,于阁部亦非轻。先太师笑曰:禄山、朱泚,而自以为王,一何王之贱也!有德曰:我先圣之裔也,势会所迫,已至今日,阁部何太执耶?张公厉声曰:尔无辱先圣,尔为毛文龙之门子,而自以为先圣裔耶?有德大怒,叱左右缚之。逼之跪,不屈,捶折两臂,并伤一目,终不屈。先太师曰:是宫詹司马张同敝也,与我同难,应与我同死。尔等乌得辱之!有德冀先太师之屈节也,先市恩于张公,命左右释其缚。会有臬司彭爌,王三元入为劝解,遂同出,拘于民屋,与张公两所而声问时通也。有德遣人赉满衣、满帽掷之于地。拘囚第三日,设宴,先太师挥其饮食,以□□之食呼之。时绝粒已四日矣,会礼部主事杨硕肤甫从阳翔山中来,少供薪水,先太师受之,并密致衣冠之具,而防闲者不之觉也。有德时命彭、王多方劝慰,求薙发不从,请为僧亦不从。先太师曰:为僧者,薙发之别名也。薙发则降矣,岂有降□之留守乎?日惟方巾偃坐一室,与张公赓和赋诗,以明厥志。间同张公徘徊城市,登眺山川,有华表鹤归之叹。一日,途遇监军御史某,见其头戴僧帽、身服青衣,逡巡而走,面叱之曰:何自辱以辱国一至于此!其人汗流浃背,蒲伏中途。□官见者,益惮先太师之威严不可犯也。

闰十一月十一日,召幕友刘觐公至,谓之曰:今日事已当井之上爻,并居其所而迁圣贤,自有学问。我只做不动菩萨、欢喜地菩萨,□其奈我何哉!甲申之夏,国难方殷,予欲从黄叔阳之后藏而松师不之许,答数云:留此身以为暮年烈士。今正当其时矣。相对浃晨,惟绻绻圣跸播迁、封疆失守,臣罪当诛之意,绝无一字谈及身家。觐公洒泪而别。

十五日,先太师语张公曰:吾两人待死已四十日矣,而偷生未决,知我者指为苏武、不知我者指为李陵,吾两人何以自解?随草一檄托老兵从间道驰谕焦宣国曰:徐高、陈希贤重兵在城未散,城中俱假;若援兵疾入,可反正也。会有降贼魏元翼者,向曾任桂平督粮道,贪墨无状,先太师与张公,曾罚锾以助饷,彼衔恨切骨,自投□营后,百计陷害,欲得而甘心焉。且广布逻卒,搜捕羽书,老兵甫至文昌门,檄为其党所获,献之有德,有德震怒。

十六日午后,先太师具水沐浴,知翌辰之不免于难也。

十七日丙申,□骑四人请先太师出。先太师神色不惊,夷然自若。语之曰:须少,缓待我完绝命词!遂援笔成诗二首,一自题,一赠张公者。整肃衣冠,向南行五拜三叩头礼,将手录临难诗稿一帙置于几上,从容徐步。遇张公于门首,笑谓之曰:吾两人多活了四十日,今日得死所矣。张公亦谓先太师曰:快哉,行也。厉鬼杀贼,门生讵敢忘之!行至城隅盘石,先太师曰:吾生平爱山水,此地颇佳,可以去矣。疾呼皇上者三,遂同张公南面遇害。顷刻雨骤风驰,当空震雷三击,有德亦为骇悚。故国臣民,遐迩惊悼,掩袂而泣者,不知几千人也。

时有何中湘部曲沅陵侯马蛟麟者,身入□营,心怀故国。闻先太师殉难,疾驰往诀,已无及矣。觅苇席覆之,叹息而去。次日,杨硕甫入城白孔有德曰:杨艺随阁部瞿老师在粤已六年矣,祗为此根颈骨,欲收之以报知己。今日事已至此,乞垂宽大之恩,少尽师生之谊。有德心动,许其殡殓。硕甫舁棺至死所,见刃血在颈而身首未殊,面俨然生也。跪而告泣曰:门生在此,老师之目,其遂暝乎!忽见先太师张目如炬,目睛不动,而神采焕然。硕甫且悲、且惧,摩掌熨目,久而始合。密备大红蟒衣一袭、金幞头一事,肃而殓之,并为张公具殡,殓葬于浅土。其地在桂林之门,盖风洞山之麓也。是日,同遇害者为徐高、旗鼓陈希贤、家人陈祥云。

先是十月十二日,先太师遣孙男昌文至行在,进万寿表。二十一日抵梧,次日竟朝面奏西粤情形,兵骄粮匮,无以御□张之□。滇营三镇,汹汹寻戈,似非中兴景象。同乡诸老,谓先太师权不重,无以镇服诸勋,公疏请旨特授黄钺龙旗,凡公侯伯大小文武各官俱受节制。十一月初五日,命撰敕文,次日送用宝矣。初九日,皇上临轩,昌文对策。是日,报东省初三已破,举朝震惊。初十日,忽报桂林初五亦破。上遂移跸,将往浔州,百官逃窜,士庶流离,而骄兵悍将遂肆劫焉。昌文往辞阁暨庞司礼,司礼云:桂林已破,令祖自然尽忠,足下不能上省,随行在到浔州可也。昌文云:桂林虽破,晚生必欲上省寻祖父着落。若奔投行在,是为功名而忘祖父矣。既以成孝,何以成忠?遂匆去。十二日,从甘村进至周村,寄宿曾孝廉家,而舟中所掳资粮书籍并弓箭军匆别器,已于初十夜纵火焚之,无有存者。十五日,将往竹峒,从贺县入桂,一探消息。适遇八排猺贼出山,猖獗路梗,不通往返。又有匝月,复回周村。周村又被猺贼抢掠,随身行李一空,艰难困顿之苦,真人生所未有也。辛卯年正月初二日,又从周村起身。一日行至黄州,途遇阳朔龙头山人,问其省中之事,备述甚详,始知先太师之变,痛哭无地,几不能生。十二日,到剪刀猺同邑王方谷家,细知先太师殉难始末。越数日,杨硕甫至,知先太师浅葬于风洞山,心中稍慰。尔时,欲上桂林,凶锋可畏;欲下梧州,恐途中有识认挟之以媚□者。兼之资斧又缺,进退两难,匿影荒山,度刻如岁。恶奴胡科,背主而逃,相随患难两月不离者,勋官钱廷缵一人也。三月初二日,勋官钱云自兴平来,始知梧州光景。镇将马蛟麟有书迎昌文至梧桐城,方密之相公亦有手札见招,遂作出山之计。十六日至梧,十八日见马镇,接待甚殷,情踰兄弟。有内司房公者,系上元人,左右周旋,靡所不至,不谓流离琐尾时,有下徐生之榻者。日欲遣昌文南还,辄为先太师标下恶弁王陈策多方阻挠,羁迟时日。五月初二日,始放舟东下。十二日至佛山,忽见王陈策同□卒数人,奉孔牌追转同行男妇七人,悉加桎梏。二十二日,复上梧州。马镇又阴为护持,遣兵起送。盛暑盐艘,钩锁琅珰,不能转动,真所云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者。六月十二日至桂林,昌文虑魏元翼之寻仇,谓此行必无生理。是日午后,住怀达章京李养性家。十三日,传令释放,侯旨录用,殊出意外。潜询之,知魏囚已于初七日为先太师与张公所殛,一口而出,各言神威之审鞫者,但闻空中似有铁链之声。俄顷间,七窍流血而死。□益惧先太师之灵爽英英如在,不敢加害于子孙尔。八月二十一日,幼弟元统归。二十五日,昌文启先太师之柩与先临桂夫人之柩,合厝明月洞。洞离城四里,悬崖石室,亦仙子之所居也。恶弁王陈策为贾梧州,九月二十五日,忽云瞿太师唤我,急取纱帽圆领来。言未绝声而已死矣。魏、王二贼百计图谋而卒先殒其命,谁谓天道远而忠臣之后不克世乎!先太师六年事迹备载留守封事中,兵燹之余,一时难购;俟日后灵柩还乡,排缵成书,播诸遐迩。兹因传述不详,未敢轻于举笔,以掩先太师之丰功伟烈也。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二·志第十二·历象志上·脱脱
  卷六十一 漢紀五十三·司马光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一·杨仲良
  卷十二·王夫之
  第一百十一回 易总理徐靳合谋 宴代表李王异议·蔡东藩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七·乾隆
  附刻臣諡类钞后序·鲍应鳌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 列传七·纪昀
  前集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提要·吴师道
  晋纪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和四年(戊申、348)·司马光
  卷四十三·徐天麟
  黄宝楠·周诒春
  二十四年(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陆游·唐圭璋

      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宣和七年(1125)生。以荫补登仕郎,历枢密院编修官。绍兴三十二年(1162),赐进士出身,为州别驾。范成大帅蜀时,为参仪官。嘉泰初,诏同修国史,升宝章阁待制。嘉定二年除夕(1210)卒,年八十六,有渭南

  • 第二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片刻。地点 北京,沈宅。人物 沈 衮(沈青霞的次子,娃娃生) 沈 褒(沈青霞的三子,娃娃生)沈夫人(沈青霞之妻,老旦)沈青霞(锦衣卫经历,生扮) 沈小霞(沈青霞的长子,小生)严 喜〔沈衮、沈褒上。沈衮沈褒 (唱)奸臣当道人愤

  • 卷六·杜甫

    (乾元中公客秦州作) 秦州杂诗二十首 满目悲生事, 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 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 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秦州城北寺, 胜迹(一作传是)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 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 云逐

  • 卷306 ·佚名

    释心道 宣和改元改僧为德士作偈 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 释心道 野狐 石崇富贵粀铿寿,潘岳容仪子建才。 但原

  •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九储光羲临江亭五咏【并序】建业为都旧矣晋主来此而礼物尽备虽云在德亦云在险京口其地也鸣呼有邦国者有兴亡焉自晋及陈五世而灭以今怀古五篇为咏临江亭得其胜槩寄以兴言虽未及乎辩士

  • 卷五十四·志二十三·乐志·脱脱

        ◎乐志   辽有国乐,有雅乐,有大乐,有散乐,有铙歌、横吹乐。旧史称圣宗、兴宗咸通音律,声气、歌辞、舞节,徵诸太常、仪凤、教坊不可得。按《纪》、《志》、《辽朝杂礼》,参考史籍,定其可知者,以补一代之阙文。

  • 卷四十二·毕沅

      ◎宋纪四十二 ∷起屠维单阏九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宝元二年辽重熙八年。己卯,一零三九年   九月,乙未,以知府州折继宣苛虐掊克,失种落心,贬为楚州都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八·佚名

    嘉靖二十六年闰九月己卯朔举秋报大典于大内六日停刑禁屠如例遣公张溶等诣各宫庙祠行礼○庚辰 命太子太保英国公张溶提督神机营操练○辛巳 命马兰谷右参将罗希韩充副总兵官分守密云○壬午 升吏部左侍郎刘储秀为户部尚

  •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胡翰传·张廷玉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时聪明超常。七岁时,在路上拾金,坐待失主来取。长大后从兰奚谷吴师道、甫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当时,同郡黄氵晋、柳贯以文章远近闻名,而看了胡翰的文章后,满口赞誉。漫游至元朝都城,公卿

  • 丽泽论説集録卷十·吕祖谦

    门人所记杂説二以立志为先以持敬为本就正身治家上理防最是亲切处人之良心饮食居处之间未尝不在但不能察【只为这个道理无已时】常以昼騐之妻子以观其行之笃与否也夜考之梦寐以卜其志之定与未也须于此等处常常体察唯此

  • 卷五·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五宋 陈经 撰益稷【虞书】古书以益稷合于陶谟观此篇之文大槩与陶相连续如陶曰予未有知思日賛賛襄哉帝曰来禹汝亦昌言此文意相接其后乃分为益稷篇因禹有暨稷之事故以名篇帝曰来禹汝亦昌

  • 记问之学(1)·戴圣

    ——读死书者不配为师 【原文】 记问之学(2),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3)!力不能问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见。 【注释] (1)本节选自《学记》。(2)记问:凭记忆力掌握知识。(3)听语: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解答。 【译文】

  • 藏要第二輯敘·欧阳竟无

      支那內學院白衣歐陽漸學   八經六律十三論總   一佛母寶德藏經        二能斷金剛經   三華嚴十回向品        四涅槃師子吼品   五無盡意經          六維摩詰經   七長阿

  • 法海观澜卷第三·智旭

    古吴蕅益比丘智旭辑中山汤学绅康民阅梓【禅宗要旨】○大方广佛华严经初卷云。尔时世尊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乃至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身徧十

  • 客尘医话·计楠

    医话。清计楠撰。三卷。楠字寿齐,秀水 (今浙江嘉兴) 人。辑有《一草堂医书》等。此书刊于嘉庆九年 (1804)。卷一杂症述略。论南人多温病而少真正伤寒、不可概从六经论治、温病以舌色尤为先务等,并对时疫、咳嗽、痰、

  •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佚名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宋元间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内载十种内丹修炼诀图。有《秘传胎息诀图》、《真龙虎交媾内丹诀图》、《周天火候诀图》、《肘后飞金晶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