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裴蕴传

裴蕴,河东闻喜人。祖父裴之平,父裴忌,《南史》都有传。裴忌在陈朝,与吴明彻一同被周朝俘虏,周朝赐爵江夏公,入隋十多年而死。

  裴蕴聪明善辩,有官吏之才,出仕陈朝,历任直阁将军、兴宁令。因为父亲在北朝,裴蕴私下上表给隋文帝,请求作为内应。等到陈朝被消灭,文帝接见江南投降的官员,依次到了裴蕴,因为裴蕴早就有归顺隋朝之心,越级授为仪同。仆射高赹不明白文帝的旨意,谏阻道:“裴蕴对国家没有功劳,宠幸超过同类人,臣认为不可。”又加授上仪同,高赹又谏阻。文帝说“:可以加授开府。”高赹才不敢再说。即日升任开府仪同三司,礼仪赏赐优厚。历任洋州、直州、棣州三州刺史,都有好名声。

  大业初年,考绩连年最佳。隋炀帝听说裴蕴政绩甚佳,征召裴蕴入京任太常少卿。当初,隋文帝不喜爱音乐技艺,派遣牛弘审定音乐,不是正声清商乐和九部四舞之类的,都剔除出来,回归民间。到了现在这种情况,裴蕴揣测炀帝的意思,奏请收罗天下周、齐、梁、陈四朝的声乐之家的子弟,都作为乐户。六品以下以至于平民百姓,有擅长音乐和倡优百戏的人,都隶属太常。自此之后,奇异的技艺,淫荡的音乐都汇集在乐府官署,皆设置博士,递相教习传授,乐人增加到三万多人。隋炀帝十分高兴,升任裴蕴为户部侍郎。

  当时尚承接文帝时的和顺升平,禁忌罗网宽疏,户籍人口多有疏漏。有的年已成丁,还诈称为小儿,有的未到老年,已免除租税。裴蕴历任刺史,原就知道这种情况,因此逐条奏闻,皆令查验相貌。如果有一人不属实,就将负责的官吏免职,乡正、里长都发配到远方。又准许百姓互相告发,如果查出有一丁隐瞒,就让被揪出的人家代为输奉赋税和劳役。这一年是大业五年。名个州郡合计增加人丁二十四万三千,新增加户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隋炀帝临朝观览奏状,对百官说:“前代没有好人,致使出现这种欺瞒冒昧之事。如今增加百姓人口都能够属实,全都由于裴蕴一人花费心思。古人说‘得到贤才而治理’,检验于事实确实如此。”因此,裴蕴逐渐受到宠信和重用,任京兆赞务,纤毫之事都得到揭发检举,官员百姓都惊恐忌惮。

  不久,裴蕴被擢升为御史大夫,和裴矩、虞世基一起参与掌管机密。裴蕴善于体察皇帝的细微之意,如果想归罪某人,就枉法徇情,铸成其罪名;如果想宽恕某人,就依从轻的法典,因而就把他释放。自此之后,大大小小的案件都交付裴蕴审理,刑部、大理寺都不敢与他争夺,举动必定秉承他的意思,然后才作出决断。裴蕴亦是机敏善辨,论述法典刑理,口若悬河,不论刑罚轻重,都是由裴蕴一口决定,解剖析理,明辩敏锐,当时的人不能有什么疑问。

  杨玄感造反,炀帝派遣裴蕴推问杨玄感的党羽,对裴蕴说:“杨玄感一声呼喊,跟从的人有十万。越发知道天下的人不要求多,多了就相聚为强盗。不全部加以诛杀,就无法惩戒后人。”裴蕴因此就用严刑峻法加以审理,杀戮数万人,其家产皆籍没入官。炀帝大加赞赏,赐给裴蕴十五个奴婢。

  司隶大夫薛道衡因为违忤炀帝的旨意而遭贬斥,裴蕴知道炀帝讨厌薛道衡,就上奏道:“薛道衡自负有才,倚仗着是旧臣,心里没有君主。每次见到诏书下,就在腹内指责非议,把自己的恶意推及国家,妄自制造祸端。论其罪名,似乎隐晦暗昧,探究其情意之源,大为悖乱叛逆。”炀帝说“:是这样的。我小的时候和这个人相随在行旅中,他轻视我年幼,和高赹、贺若弼等人专擅权威。他自知有欺瞒之罪,到我即位时,心中不能自安,仰赖天下平安无事,才没能造反。你说他叛逆,巧妙地体味到了他的本心。”于是就诛杀薛道衡。

  炀帝又向苏威询问征讨辽地的策略,苏威不希望炀帝再去征讨,而且想让炀帝知道天下盗贼很多,就诡诈地回答说“:如今这次征讨,希望不要出动军队,只是颁诏大赦群盗,自然可以得到数十万人。派遣关中的奴贼和山东的历山飞、张金称等盗贼头领另为一支军马,出兵辽西道;河南诸贼王薄、孟让等十几位头领,给他们舟船,渡沧海道。众贼必因免除罪名而欢喜,争着要求立功,一年之内,高丽国就可以消灭了。”炀帝不高兴地说“:我去尚且不能取胜,鼠窃狗盗之辈怎能成功!”苏威出去后,裴蕴奏道:“这人太不恭敬,天下哪里有这么多贼?”炀帝省悟道:“苏威老贼多有奸诈,用盗贼来威胁我。想利用他的口,故而只是容忍。这人实在是让人难以忍耐。”裴蕴知道炀帝的意思,就派张行本上奏苏威的罪恶,炀帝就把苏威交给裴蕴审讯,于是就把苏威杀了。炀帝说“:不能忍受就杀。”于是就将苏威父子和孙辈三代都除去名籍。

  裴蕴又想加重自己的权势。令虞世基奏请罢除司隶刺史以下的官员属吏,增设御史一百多人。于是裴蕴引荐罗织奸邪狡黠之人,一起结成党羽,郡县官吏有不依附他们的,就暗地中伤他们。这个时候国家多事,凡是兴师动众、京都留守和各藩镇互相交易,都命令御史监督。宾客和各类依附之人,遍及郡国,侵害骚扰百姓,炀帝不知道这些事情。渡海击辽的战役中,晋职位银青光禄大夫。

  司马德勘将要作乱的时候,江阳长张惠绍连夜驰报裴蕴。裴蕴和张惠绍秘密谋划,想假传诏令,调动城里的军队和百姓,集中在一起听从荣公来护儿的调度指挥,收伏京城之外的乱党宇文化及等人,接着调动羽林军和为隋炀帝拉龙舟的人,派遣范富娄等人到西苑,取梁公萧钜和燕王来处理此事,然后上门救援炀帝。谋划计议已定,派人报告虞世基。虞世基怀疑造反的事情不实,就把裴蕴的计谋压下了。很快,灾难就发生了。裴蕴感叹道:“和虞世基谋划,竟然误了大事!”于是被杀害。其子裴忄音,任尚辇直长,也在同一天被杀害。

猜你喜欢
  ●卷十一。恩叙六·梁章钜
  顺治四年一月至顺治八年十二月·蒋良骐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七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六百三十三·佚名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司马迁
  宜都王萧铿传·李延寿
  萧至忠传·刘昫
  徽宗纪·脱脱
  卷一·阿桂
  汉纪十五 孝昭皇帝上始元元年(乙未、前86)·司马光
  ●岭海焚余卷中(永历戊子十一月止庚寅正月)·澹归
  卷三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七·佚名
  陈维屛·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四·郭则沄

    熙朝科目取士,沿朱明之旧。然国初制艺尚理法,中叶乃尚墨卷,已非先辈风矩。同光以降,国势寝衰,论者始归咎于八股取士之失。慈圣惩庚子之变,谋以新政收人望,乃于行在设政务处,通筹因革。自光绪壬寅乡试,始改试策

  • 卷二·佚名

    台湾诗钞卷二查慎行汪继燝夏之芳吴廷华钱琦钱大昕姚鼐查慎行慎行,字悔余,号初白;清浙江海宁人。康熙时,官编修。有「敬业堂诗集」。闻制府满凫山同年恢复台湾郡县,驰诗遥贺五十韵瓯粤梯航路,宗臣带砺盟;十年开大府,万里寄长城

  • 列传第十 王亮 张稷 王莹·姚思廉

    王亮,字奉叔,琅邪临沂人,晋丞相导之六世孙也。祖偃,宋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父攸,给事黄门侍郎。亮以名家子,宋末选尚公主,拜驸马都尉、秘书郎,累迁桂阳王文学,南郡王友,秘书丞。齐竟陵王子良开西邸,延才俊以为士林馆,使工图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七·焦竑

      內閣六   ◆內閣六   大學士高公拱傳(王世貞)   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贈太師高文襄公拱墓誌銘(郭正域)   光祿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贈太保謚文端松谷陳公以

  • 卷之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三十五·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六书略第五起一成文图衡为一从为丨【音衮】邪丨为丿【房必切】反丿为乀【分勿切】至乀而穷折一为 【音及】反 为 【呼早切】转 为 【音隐】反 为【居月切了从此见了部】

  • 章惇传·脱脱

    章惇,字子厚,建州浦城人,父亲章俞时迁到苏州。章俞官至职方郎中,辞官,因章惇的显贵,历官银青光禄大夫,八十九岁时去世。章惇豪爽俊秀,博学善文。考中进士后,以名字在他侄子章衡之下为耻,辞去了皇上任命官职的诏敕。再次考中甲科

  •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吕思勉

    从南北朝至隋,可以算我国历史上一个由乱入治之世。但是其为治不久。论起隋文帝的为人来,也可以算一个英明的君主。他的勤于政治,和其持身的节俭,尤其是数一数二。所以承南北朝丧乱之后,取民未尝有所增加,对于杂税等,反还有所

  • 卷二律己·汪辉祖

    尽 心心宰万事,人之成人,全恃此心。为此一事,即当尽心。于此一事所谓尽者,就此一事筹其始,以虑其终而已。人非圣贤,乌能念念皆善?全在发念时将是非分界辩得清楚,把握得定,求其可以见天、可以见人,自然去不善以归于善。不特名教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除業品第十   問曰.但憶念阿彌陀等諸佛及念餘菩薩得阿惟越致.更有餘方便耶。答曰.求阿惟   越致地者非但憶念稱名禮敬而已.復應於諸佛所懺悔勸請隨喜迴向。問曰.

  • 摩诃止观卷第五上·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五上第七正修止观者。前六重依修多罗以开妙解。今依妙解以立正行。膏明相赖目足更资。行解既勤。三障四魔纷然竞起。重昏巨散翳动定明。不可随不可畏。随之将人向恶道。畏之妨修正法。当以观观昏即昏而

  • 五灯严统解惑篇·费隐通容

    径山兴圣万寿寺沙门 通容 述五灯严统刻行矣。而洞下有三宜公。及远门辈。各着书刊布。一谓明宗正讹。一谓摘欺说。一谓辟谬说。以共攻同抗。阻抑此书使勿行。约其三人之立意。谓予因仍旧典。以天皇天王两人。归於青

  • 卷第七·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七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五参提纲(住持○五参提纲。仅集禅灯诸录。余者浩繁不及具载) 六祖能大师。上堂。谓众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

  • 卷之十五·铁壁慧机

    嘉兴大藏经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十五嗣法门人幻敏重编说知有说余曾阅大藏经际亭午志神稍稍似倦恍恍惚惚浑浑噩噩蓦撞入龟哥眼里见一大城其城以善知众艺名之纵广四八由旬曲水流觞八处交潺仙鸟

  • 石山医案·汪机

    医案。明汪机 (1463—1539)撰。三卷,附录一卷。机另有《运气易览》已著录。此书乃汪氏弟子陈桷于正德十四年(1519) 编辑而成。上卷论述营卫气血、内科杂病医案,中卷为外、妇、儿病案,下卷为答银宋公书。汪氏持论多宗

  • 无声戏·李渔

    清代拟话本小说集。12回。李渔撰。卷首有伪斋主人序,有插图。此书原分前、后二集。刊刻于顺治年间的《无声戏二集》(即后集)已佚,今存前集(即一集),每回演一故事。今仅存藏于日本尊经阁文库的抄本。《无声戏一集》中的第

  • 雨华盦词话·钱裴仲

    晚清钱裴仲撰,共12则,今收入唐圭璋 《词话丛编》中。其内容主要是评价北宋词人,对苏轼评论颇中肯,对柳永则贬抑过分。

  • 郊社禘祫问·毛奇龄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初晴,亦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肃山人。康熙时以诸生荐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旋即假归,以病不复出。通经史,善诗文,工音律。着有《古文尚书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