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孙逖传(附孙成等传)

孙逖,潞州涉县人。曾祖孙仲将,为寿张县丞。祖父孙希庄,任韩王府典签。父亲孙嘉之,天册年间进士及第,又以试书判拔萃登科,授官蜀州新津县主簿,历任曲周、襄邑二县的县令,以宋州司马的职务辞官,八十三岁时去世。

孙逖从小才智杰出,文思敏捷。刚刚十五岁时,他去拜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认为他很小,让他写篇《土火炉赋》,孙逖提笔一挥而就,文词事理典雅富赡。日用看后大为震惊,便成为忘年之交,孙逖因此而身价名誉更高。开元初年,应哲人奇士科举中试,授官山阴县尉。后升任秘书正字。开元十年(722),应制举考试登文藻宏丽科,授官左拾遗。张说尤其看中他的才能,孙逖每天出入他家中,转任左补阙。黄门侍郎李詗出京镇守太原,任用他为从事。李在藩镇,与蒲州刺史李尚隐到伯乐川游览,孙逖为此写了一篇游记,文士们十分赞赏。开元二十一年(733),入朝任考功员外郎、集贤院修撰。孙逖铨选贡士二年,选拔了很多才智卓越的人。第一年便有杜鸿渐官至宰相,颜真卿担任尚书。后一年又选拔了李华、萧颖士、赵骅为登科中的上等,孙逖对人说:“这三个人便堪任执掌君王诏书的大任。”

开元二十四年,孙逖拜官中书舍人。他认为自己通籍宫中为朝中要职,而父亲才做一县令小官,便上书陈诉衷情道:“臣下的父亲孙嘉之,虽已至暮年,而幸遇圣明之时,长期尽力效命,才做到一个县的令长。臣下从前受到父亲严格训导,如今屡升清贵之官,频迁宫中之任,又拜官中书省。地位近于班氏之荣,对于臣下是过分了;日暮途远,父亲却落后于时。我于公府来说有偷荣之过失,而对私庭而言又无报德的效用,反而有愧于乌鸟的反哺,白白侧身于鸳鸿之中。希望能降授臣下一地方官,特为乞请略施恩泽,稍稍沾溉臣下的父亲。”玄宗下诏善待褒奖了他,给嘉之授官宋州司马而辞官,嘉之不久去世。孙逖为父亲服丧而免官,开元二十九年服丧期满,重又任用为中书舍人。这一年又担任河东黜陟使。天宝三年(744),暂时代理刑部侍郎。天宝五年,以风痹病请求担任闲散的官职,便改任太子左庶子。孙逖执掌诰命八年,所拟制敕文书一出,便被当时的人叹服不已。舆论认为自从开元年间以来,苏廷页、齐遆、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以及孙逖,为拟帝王诏敕写得最好的人。孙逖尤其善于思考,文章练达精粹,加上他谦逊不自夸功劳才能,人们多称赞他。因病沉沦废弃多年,后转任太子詹事。上元年间去世。广德二年(764),诏命赠官尚书右仆射,谥号为文。有文集三十卷。有儿子孙宿、孙绛、孙成。孙逖的弟弟有孙..、孙遘、孙造等。

..官终于左武卫兵曹。宿曾任河东掌记,代宗朝历任刑部郎中、中书舍人,后转授华州刺史,随后去世。

成字退思,以父亲的荫庇历任云阳、长安县尉,后任监察御史,转官殿中监。陇右副元帅李抱玉奏请担任掌书记,后入朝任屯田、司勋二员外郎。为母服丧而免官,服丧期满,到地方任洛阳县令,转为长安县令。当时哥哥孙宿为华州刺史,因为失火受惊吓得了..哑的病症。孙成素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仓皇之中请假,还不等批准就直奔华州。代宗称赞他,叹道:“急于危难之真切,让人观其过失而知其仁厚。”历任仓部郎中、京兆少尹。又出京任信州刺史,有善政,州郡人士请求立碑歌颂他的功德,皇帝颁诏命对他予以褒奖赞美。转任苏州刺史。贞元四年(788),改任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贞元五年去世。

孙宿的儿子公器,官做到信州刺史、邕管经略使。公器的儿子孙简、孙范,一同考中进士。会昌(841~846)年后,兄弟俩相继担任显赫的官职,历任诸道观察使。简为兵部尚书。儿子孙纾、孙徽,一同进士及第。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八 二李勣·欧阳修
  卷九·本纪第九·世祖六·宋濂
  ●卷中·郑文宝
  第二十七回 膺帝箓父子相继 礼名贤昆季同心·蔡东藩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七)·陈寅恪
  卷之二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八百三十六·佚名
  第十二册 天总二年毛文龙等处来文六件·佚名
  卷三·郭居仁
  沈昙庆传·沈约
  卷一百六十六·杨士奇
  晋纪六 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宁元年(辛酉、 301)·司马光
  卷一百十二·宋敏求
  第三十章 黑暗时代之大动摇【黄巢之乱以及五代十国】·钱穆
  卷三十一·徐一夔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邵缉·唐圭璋

      缉字公序,号荆溪。李弥逊筠溪集卷二十二有送邵公序还乡序。   满庭芳   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坐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槊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欃枪。   荆襄,人按堵,提壶

  • 全闽诗话卷二·郑方坤

    ○宋陈致雍陈致雍莆田人仕闽为太常卿入南唐以通礼及第旧章典故多所谙练后归宋开寳中除秘书监致仕徐铉送以诗有三朝恩泽冯唐老万里乡关贺监归之句既归陈洪进辟掌书记撰海物异名志五礼仪鉴后好事者编次其在南唐礼官时论

  • 第一齣~第十齣·单本

    第一齣 开场【满庭芳】〔末上〕淨洗铅华。单塡本色。从来曲有他肠。作诗容易。此道久荒唐。屈指当今海内。论词手几个周郞。笑他行。非伤绮语。便落腐儒鄕。不才嗟落魄。胸中无字。一味疎狂。但酒间花畔。长听商量。

  • 原序·方夔

    富山遗藁淳安方先生一夔公所着诗也先生生宋元间天资颖悟志学恳笃尝从游潜斋何先生究心义理之学仕既勿显因退而筑室富山之麓授徒讲学学者称之曰富山先生今所遗诗多五七言古体纡徐浑厚弗事雕琢要其学有源委然亦足以观先

  • 三集卷六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六十一古今体一百二十四首【丁亥一】丁亥元旦玉衡七政复周旋万物根棋元气连绦县老人书亥字唐宗贞观纪丁年十思一疏谁应尔斗米三钱未易然政要揽披筹政要与吾共此赖

  • 卷八百九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九十二韦庄【五十二首】诉衷情烛烬香残帘半卷梦初惊花欲谢深夜月笼明何处按歌声轻轻舞衣尘暗生负春情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垂玉佩交带嫋纤腰鸳梦隔星桥迢迢越罗

  • 明帝纪第三·陈寿

    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魏书曰:帝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异之,曰:「我基于尔三世矣。」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

  •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四一四认充结状光绪二年五月一二二一七--四·佚名

    九芎林街庄总理姜荣椿认充结状具认充状人竹北一保九芎林街姜荣椿,今当大老爷台前结认,椿等一保等庄绅耆詹国和等,保举椿承顶刘世珍身故、已无总理、佥请接充旧缺归一总理之额,专管九芎林一带内外各庄

  • 卷之八十七·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八十七 传第七十一 扎萨克辅国公阿喇布坦扎木素列传【今袭一等台吉】阿喇布坦扎木素青海和硕特人姓博尔济吉特扎萨克亲王察罕丹津从子父岱青巴图尔为博硕克图济农长子有子

  • 提要·陆陇其

    【臣】等谨案松阳讲义十二卷国朝陆陇其撰陇其有三鱼堂四书大全四书讲义困勉录诸书已著录是书乃其官灵夀知县时与诸生讲论而作故所説止一百十八章于四书不能遍及葢随时劄记非节节而为之解也陇其潜心正学于四子书用力尤

  • 卷十八·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八宋 夏僎 撰旅獒西旅献獒大保作旅獒西旅者西方之旅国也獒者俊犬之名先儒谓犬髙四尺曰獒此书之作葢武王克商之后西方之旅国慕武王之威德于是献獒以表其诚而太保召公乃谓逺方効贡当献服食器

  • 卷九·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叶氏春秋传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九宋 叶梦得 撰僖公二七年春齐人伐郑夏小邾子来朝郑杀其大夫申侯申侯郑大夫之三命者也齐既再讨郑逃盟之罪孔叔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郑伯曰吾知所由来矣乃

  • 为什么要修学佛教·太虚

    ──十一年四月在黄陂县自新堂讲──  一 何谓佛教  二 佛教之内容  三 佛教与吾人有何关系  四 吾人因何要研究及修持佛教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日用寻

  • 卷之七·密云圆悟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卷之七 侍者 真启 编 ▲汝州首山省念禅师 风穴嗣。莱州狄氏子。受业於本郡南禅寺。才具尸罗。徧游丛席。尝密诵法华经。众目为念法华。晚于风穴会中。充知客。一日侍立次。穴乃垂涕告之曰。不幸

  • 鹿洲公案·蓝鼎元

    《鹿洲公案》,原名《公案偶纪》,是蓝鼎元在狱中回忆记述知潮阳县期间审判的案例,自刊刻以来,颇受各地吏员称许,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清末,有人将《鹿洲公案》改名为《蓝公奇案》,与《包公案》、《施公案

  • 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劳格

    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至唐代已经趋于成熟,并进入定型阶段。唐代中央政府的监察机构称御史台,它是由秦汉时御史府发展而来的。唐高祖武德初设置御史台,唐高宗龙朔二年(六六二)改御史台为宪台。咸亨元年(六七○)十月复称御史

  • 马忠肃公亮墓志铭·晏殊

    晏殊撰。马亮,字叔明。进士出身,曾任大理评事、芜湖知县。迁殿中丞,通判常州。后调濮州知州,升太常博士、福州知州,又迁饶州知州。北宋咸平三年(1000),任西川转运副使。后又知潭州、升州、广州、杭州、庐州及江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