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
(己丑)三十五年清康熙四十八年
春正月
1月2日
○朔甲戌,命更罷楊口掘土之役。初以楊口,邑殘民貧,命司饔院,移取他邑白土,司饔院奏以非楊土,則器甚苦窳,請更取用,上從之,令未頒,適楊口縣監李簹,以差員入對,陳其自罷掘土之役,幸無他弊,上知爲民弊,又命罷之。
1月3日
○乙亥,引見差使員、上來守令,咨詢弊瘼。
○遣史官于成均館,搜取儒生到記,命承旨,與藝文提學,偕往試取,賜居首李廷弼第。
1月4日
○丙子,引見差使員及辭朝守令,勉諭之。
1月5日
○丁丑,上御仁政門,受朝參。領議政崔錫鼎首陳體天自强之道,副提學趙泰耉又陳順時行令與春同德之意,竝嘉納之。吏曹判書趙相愚陳黨論之弊,請召屛退之大臣,收用靳點之諸臣,上曰:「朝廷是非,在所當論,若能不雜私意,就事論事,則夫誰曰不可,而今則一事差誤,惟以攻擊爲主,如得奇貨,如是則其可保合乎?」相愚又言:「自上觀其論議,就其中尤甚者,而斥黜流竄則可矣。因此而用舍或偏,誠非建中之道。豈可使如臣無似,置在銓地,而注措取舍,一從上意乎?」上曰:「只慮朝廷之不協而言之耳。予豈欲卿之必如予意乎?此則意外之言也。」
1月6日
○戊寅,判中樞府事徐文重卒。文重,久處蔭塗,頗著吏才。登第後以幹局見擢,至相位,而事多踈漏,又無學識以輔之,名聲大損於蔭官時。特以恪謹奉職,不擇燥濕,爲時所稱,至是卒,年七十六。時,方開大政,上命政院,考大政與停朝市相値時,仍行與否前例,政院奏無可考,仍稟以大政,異於散政,大臣之喪,與凡停朝市有別,何以爲之?上以爲:「雖以散政言之,旣已開政,無中止之事。況大政尤重,旣已開政,仍令行之。」
○爲都目政。以李晩成爲大司成,李寅燁爲弘文提學,李觀命爲應敎,吳命恒爲校理,沈壽賢爲副校理。
○判中樞府事李畬,因縣道陳疏,申新正之祝,仍乞因災修省,上優答之。
1月7日
○己卯,將仍行都目政,副提學趙泰耉上疏爭之曰:
朝市之停,載在國典。雖卿宰之喪,猶不得開政。況大臣,人主之股肱,其所視遇者,敬禮自別。聞其凶報而不卽罷政,其與卿卒不繹之義異矣。凡事之遇變節者,當觀其合義者而裁之,顧何拘於前例有無哉?
上答以疏辭,亦有意見,命以後日退行。
○諫院以大臣喪,停朝市,啓請今日大政,姑退數日,又論:「喉司於開政前例下詢之時,最後一啓,語甚泛然,殊無力請之意,以至因循開政,國家規例,未免廢隳。請當該承旨,從重推考。」答以大政已有退行之命矣。承旨事,初不賜允,因政院苟簡,特命依臺啓推考。
○憲府論各樣軍保物故立案,而未及代定者,請依水軍例,特許減除身布,從之。
1月8日
○庚辰,流星出狼星下,入南方。
1月10日
○壬午,追行都目政,以李觀命爲司諫,沈壽賢爲持平,李晩堅爲應敎,李世最爲獻納。
○江原道海水,自臘月初合氷,闊可五十里。長自高城北,至咸鏡道界,至是始解。
1月11日
○癸未,上謁大廟。
1月12日
○甲申,以趙泰億爲執義,洪重周爲掌令,李敏英爲承旨。
1月13日
○乙酉,先是,掌令尹會白上曰:「古者時推人員,只於都政啓擬,且不給祿,近來此法廢閣,無所拘礙,故人不知畏,未卽緘答,照勘無期,違牌紛紜,亦未必不由於此。請依舊章申飭。」諸臺以此引避,處置請出。後領議政崔錫鼎白上,請更加定式,上問諸臣,皆言:「連歲凶荒,旣已輟祿給料,又以時推未勘,而不爲給料,非朝家使臣之道。」命限給祿前,勿拘,又命三司,則啓請竝擬他官,擬望之時,俾勿啓請。工曹參判閔鎭遠言:「朝臣違牌,或由情勢,或緣疾病,雖廉隅太勝,未免紛紜。若以爲給祿無拘礙之故,有此輕犯云爾,則是待士夫薄也。」上是之。
1月14日
○丙戌,月入軒轅右角星內。
1月15日
○丁亥,引見大臣、備局諸臣。初平安觀察使權
猜你喜欢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陈寿 列传第五十九 沈炯 虞荔 傅縡 顾野王 姚察·李延寿 卷四百二十 列传二百七·赵尔巽 第二十七回 纵反间范增致毙 甘替死纪信被焚·蔡东藩 卷第二百一十·胡三省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七·佚名 名山藏卷之三十五·何乔远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一)·陈寅恪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一·佚名 曹景宗传·姚思廉 袁敬传·姚思廉 陆通传·令狐德棻 聂昌传·脱脱 刘应节传·张廷玉 李松泉·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