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章 24

随机推荐

  • 楔子·关汉卿

    (冲末扮徐茂公引卒子上,诗云)少年锦带挂吴钩,铁马西风塞草秋。全仗匣中三尺剑,会看唾手取封侯。某姓徐,双名世勣,祖居京兆三原人也。幼习儒业,颇看诗书。自降唐以来,谢圣恩可怜,特蒙委任为军师,诸将皆出吾下。今因山后定阳刘武周

  • 马赛·徐志摩

    马赛,你神态何以如此惨淡?空气中仿佛释透了铁色的矿质,你拓臂环拥着的一湾海,也在迟重的阳光中, 沉闷地呼吸;一涌青波,一峰白沫,一声呜咽;地中海呀!你满怀的牢骚,恐只有蟠白的阿尔帕斯——永远自万呎高处冷眼下瞰 &m

  • 卷六·应劭

      ○声音《易》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诗》云:"钟鼓,磬管仓,降福穰穰。书曰:"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夫乐者,圣人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按万民,成性类者也。故黄帝作咸池,颛项作

  • 卷二 夏本纪第二·司马迁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

  • 语录上·王艮

    《大学》言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国在齐其家,齐家在修其身,修身在正其心,而正心不言在诚其意,诚意不言在致其知,可见致知、诚意、正心,各有工夫,不可不察也。《中庸》“中”字,《大学》“止”字,本文自有明解,不

  • 四六 阿长的结局·周作人

    顺便来一讲阿长的死吧。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作“做妈妈”),平常也不回家去,直到了临死,或者就死在主人家里。她的故事详细的写在《朝华夕拾》的头两篇里,差不多已经因了《山海经》而可

  • 十国春秋卷九十八·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闽九列传陈岘 薛文陈郯 林兴蔡守防陈匡范 黄绍颇 余廷英李仁遇杨思恭陈岘为人有心计初事太祖为孔目吏时开府多事经费不给岘献计请以富人补利市官恣所征取薄酬其直富人苦之岘由是得宠迁支计官居数年

  • 崇儒一·徐松

    宗学【宋会要】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以世雄、仲爰之言,四月九日诏复置宗学。初,元佑六年,宗室令铄尝乞建宗学。及毕工,以赐蔡确家。至是,令铄之父知大宗正事世雄及同知大宗正事仲爰言:「愿诏有司,复以初旨。」复以初旨:本书《帝系

  • 卷六十九、复诏变法·黄鸿寿

    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冬十二月,帝在行在,下诏变法。时经大创后,太后已恍然于国家致弱之原因,知此后行政之方针不能不从事于改革,以图补救,乃以决行新政之论旨布告中外。当日西人闻之,谓此实以巨额之代价而增一层之识见。然命下后

  • 四十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辛卯朔,〈是月,旱乾太甚。〉上在貞陵洞行宮。○朝,王世子問安。○以備忘記,傳于柳澗曰:「海浪島水賊,近年出沒海上作賊之事,具錄事狀,移文遼東,請爲禁斷,預爲張本,則雖有今日轉戰厮殺之變,事勢不至於難便,而惜乎其不

  • 第十五章 11·辜鸿铭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辜讲孔子说:“如果对未来毫无概念,则不到日落黄昏就会感到后悔莫及了。”

  • 卷六·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传卷六呉江朱鹤龄撰禹贡逾于河 底柱孔疏山势相望越河而东苏传地之有山犹人之有脉有近而不相属者有逺而相连者虽江河不能絶也北条诸山河不能尽南条诸山江不能絶非地脉而何蔡深非之以为逾者禹自荆

  • 卷二十四·范处义

    <经部,诗类,诗补传>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二十四   宋 范处义 撰 变大雅 厉王之乱有变大雅无变小雅意者大政已失故小者不足论欤而幽王之乱二雅俱变何也窃意圣人删诗以厉王之时小雅尽废已见於六月之序故不复存

  • 《中庸讀》敘·欧阳竟无

    中庸,以一言之,曰誠;以二言之,曰中庸、曰中和、曰忠恕;以三言之,曰費而隱、曰微之顯。無所謂天地萬物、中外古今,止是一誠;無所謂天下國家、禮樂政刑,止是一誠;無所謂智愚、賢不肖、知能大小、曲直險夷,止是一誠。誠至,則生天、生

  • 重刻禅关策进后序·祩宏

    古人曰。明窗下古教照心。僧堂前坐禅办道。犹如车两轮。始可与祖意相应也。大凡无照心之办道。必止小见。彼二乘外道并恶知识类是也。无办道之照心。悉落学解。今教律神儒及祖师禅。盖不出之也。是故如真正道人。以正

  • 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佛告阿难陀。若诸世间所有灾祸逼恼。刀兵饥馑亢旱疾疫。四百四病忧恼斗诤。及八万四千鬼魅娆恼有情。所求世间出世

  • 台湾府志·高拱乾

    纂修高拱乾,字九临,陕西关中人。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由泉州知府升补分巡台厦兵备道,任职四年。1694年开始搜补资料,以修府志。翌年纂成,年后付刊。凡10卷,分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外志、艺文等

  • 预修十王生七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藏川所述。全称阎罗王授记四众逆修生七往生净土经。略称十王经、十王生七经、预修十王经。收于大正藏第九十二册图像。内容述说阎罗王之受记成佛及十王七斋预修之功德等。初述佛临涅槃时,授阎罗天子成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