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八、越句践元年考

《国语 越语下》:“越王句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韦昭《注》:“句践三年,鲁哀公之元年。”杜预《春秋世族谱》:“越王元年,鲁定公之十四年也。”(《左传》宣公十八年《正义》引。)今按:《史记 越世家》“句践元年,吴王阖卢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索隐》曰:“事在《左传》定公十四年。”然则允常即以是年卒,句践即以是年立,韦《注》即以句践立年为元年也。(《通鉴外纪目录》,《皇王大纪》,《通鉴前编》,皆以周敬王二十三年允常卒,特据句践元推前一岁言之,初非别有据。不知古人庸可即其立年称元年也。)《越世家》又云:“句践与范蠡入宦于吴,三年而吴人遣之。”韦注:“句践以鲁哀元年栖会稽,吴与之平而去之。句践改修国政,然后卑事夫差,在吴三年而吴人遣之,此则鲁哀五年也。”《吴越春秋》(第八)云:“越王句践臣吴,至归越,句践七年。”注:“《国语》当鲁哀公五年,是为句践七年,正与此合。此书于句践五年书入吴事,至是归国首尾三年也。”《越世家索隐》引《纪年》:“晋出公十年十一月,于粤子句践卒”,则为句践之三十二年。

又按《左传》哀二十年越围吴,二十二年灭吴,为句践二十四年,盖亦首尾三年。故《越语》曰:“居军三年,吴师自溃。”《越世家》云:“留围之三年,吴师败。”均与《左传》合。《吴越春秋》系之句践二十一年,盖误以鲁哀二十年越围吴为句践之二十年,又云“围吴守一年”,故遂为句践二十一年也。(越句践栖会稽,至其围吴,适廿年。故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又《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公如越,二十七年又如越,而卒。《吴越春秋》系哀公奔越事于句践之二十四年,是又误以鲁哀年为句践年也。其事遂前后相差五年。下又云“二十七年冬,句践卒”,例推亦当隔五年,则仍是三十二年卒矣。(今《吴越春秋》又于二十六年书哀公来奔,与二十四年语大同小异,疑是后人见其误而妄增入之者。)又叙越起瑯琊观台于句践之二十五年,考《今本纪年》越徙瑯琊在晋出公七年,即鲁哀公卒岁。而翌年越在瑯琊大起观台,亦适合。(此亦可证二十六年哀公来奔一条,实后人别自增入也。)然则《吴越春秋》一书,虽浅妄多误,固亦可据以推说其致误之由来,与其未误之真相矣。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五·本纪第三十五·脱脱
  第二十五回 下辣手害死王皇后 遣大军擒归沙钵罗·蔡东藩
  帝王经世图谱卷十一·唐仲友
  第三十六回 壬辰年明太祖应运龙兴·黄士衡
  英宗睿皇帝实录序·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三·佚名
  卷之七百十二·佚名
  所闻录·汪诗侬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三 我离开了家族·溥仪
  仇殷传·薛居正
  张行简传·脱脱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九·李之芳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一·王世贞
  福建省例目录·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三·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公望·隋树森

    黄公望(一二六九——一三五四)字子久,号大痴,又号一峰。世居平江常熟(今属江苏省), 本陆氏子,名坚,自幼过继永嘉黄氏,遂徙富春(今浙江富阳县)。天姿孤高,应神童科。至元中浙西廉访使徐琰辟为书吏,以事罢。延祐

  • 卷一·钱振锽

    一、《六经》“学”字,未有作摹仿解者。有之,是后儒注《论语》“学之谓言效也”始,其语陋矣。“学”者,博闻多见之谓也。我辈学诗,不过多读古今诗集,以启发我之才力心思而已,不必影响字句、形

  • 卷六十四·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六十四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张以诚【一首】以诚字君一松江华亭人万厯辛丑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升右中允终右谕德有酌春堂集赠萧大将军移镇渔阳鸣沙城北接云中千里飞狐一道通十万健儿齐上马旌旗猎猎

  • ●蚁术诗选卷之三·邵亨贞

    元云间邵复孺着 明新都汪 稷校 五言短律 陪孙果育先生游干山次韵三首 辛巳岁元日雨雪中饮曹西翁家次翁韵 钱南金往海盐省母阻风归迟用曹云西韵怀之 寒食次云翁韵 还家舟中口号 荅宣伯褒孝廉见寄韵 丁亥腊月廿八日立

  • 卷上·唐庚

      诸葛丞相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各一道。学者责孔明不以经术辅导少主,用《六韬》、《管子》、《申》、《韩》之书。吾谓不然。人君不论拨乱守文,以知略为先。后主宽厚仁义,襟量有余而权略智调是其所短,当时识者咸以为忧

  • 唐鉴卷一·范祖禹

    宋 范祖禹 撰吕祖谦 注髙祖上隋大业十三年【炀帝年号】髙祖为太原留守领晋阳宫监时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贼起髙祖子世民【太宗】知隋必亡隂结豪杰谋举大事惧髙祖不听与副监裴寂谋寂因选晋阳宫人私事髙祖乃以大事告之

  • 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附录·徐学聚

    平倭錄(無卷數 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紀明任環平倭事蹟萬厯中吏科給事中翁憲祥巡撫陜西監察御史吉人重刊憲祥作前序人作後序亦不言爲誰所作也嘉靖癸丑倭冦由越入吳環時爲蘇州府同知力戰殱之以功晉山東布政司

  • 第七卷 海 海塘 太湖·缪荃孙

    大海·海塘海水自山东日照县之荻水口入赣榆县东北境,南流六十里径青口,(青口县境水自山东兰山县界东南流六十里,至此入海。)又四十里,径海州北境新浦口,青伊湖、大沙河注之。(湖水源出沭河,自湖东北尾东北流六十里,至此入

  • 学史卷十二·邵宝

    (明)邵寳 撰○丑【凡三十章】淮南太守杨綝尝与十余人同谒帝问干威曰首立者为谁干威下殿就视而答曰淮南太守杨綝帝谓干威曰卿为谒者大夫而不识叅人何也干威对曰臣非不识但虑不审所以不敢轻对石建数马足盖愼之至帝甚嘉之

  • 王彦威传·刘昫

    王彦威,太原人。世代儒学之家,少小失去父母,家境贫困,他刻苦学习,尤其精通《三礼》。无法自己开通仕途,元和年间出游京师,请求做太常散吏。太常寺卿了解到他是个书生,让他补任检讨官。王彦威在礼部阁搜集隋以来朝廷沿革及五种

  • 卷二十三·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歴代职官表卷二十三翰林院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二十三<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二十三翰林院国朝官制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

  • 我的自传·梁漱溟

    序言我想我的一生正是一自学的极好实例。若将我自幼修学,以至在这某些学问上&ldquo;无师自通&rdquo;的经过,叙述出来给青年朋友,未始无益。于是着手来写《我的自学小史》。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有受用。反之,未曾

  • 卷四百七十七·佚名

    △第二分正定品第八十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为住正性定聚。为住不定聚耶。佛告善现,是诸菩萨摩诃萨皆住正性定聚非不定聚。具寿善现复白佛言:是诸菩萨摩诃萨为住何等正性定聚。声闻乘耶。独觉乘耶。菩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序偈·佚名

    一 一婆罗门[婆和利] 通达[吠陀]之真言 继续冀求无所有 憍萨罗都去南路(九七六)二 阿摄迦与阿罗迦 中间境域等距离 瞿陀婆利河畔住 彼拾落穗食树实(九七七)三 于彼[住所]之附近 已有广大之村镇 收获为生在彼处 彼于

  • 毛诗稽古编·陈启源

    清陈启源标举汉学,为《诗经》正义、训诂的著作。30卷。作者认为,自欧阳修《毛诗本义》出,毛传、郑笺渐为学者所疑,遂有郑渔仲 (樵) 之徒“逞其臆见,废序谭经” (阮元序) 。朱熹著《诗集传》,亦从郑渔仲说,影响及于后

  • 劝发诸王要偈·龙树

    梵名A^rya -na^garjuna-bodhisattva suhr!llekha 。全一卷。印度龙树造,刘宋僧伽跋摩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此书系龙树菩萨寄予南方大国王娑多婆汉那之劝诫书。内容说明不净观、五欲过患,及远离博奕等六污,其要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