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三年

(丁丑)二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六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癸丑,以鄭壽俊掌令,李畬爲大司憲,趙相愚爲承旨,李寅炳爲副校理,宋徴殷、李光佐爲副修撰,金時傑爲兼輔德。

○江華留守李頣命馳啓請:「丁丑兵亂時餘存老人年八十以上,男子加資,女人及死節人子孫孝子、順孫、烈婦等,分給米、斗,以激厲風聲,長寧殿參奉一窠,以文參下擇差,以勸課儒士,本府將官,必差本府所管邊將,永爲定式,以慰抑鬱之情。」啓下備邊司,備邊司竝防之,只許死節人子孫孝子等給米。

1月3日

○乙卯,以上候平復,頒赦,頒敎中外。敎文曰:

念寡昧之有疾,間者淹延;賴皇天之降祥,幸哉良已。玆當百僚之齊抃,思與四方而同欣。粤惟眇末之躬,叨此艱大之業。宗社、神人之攸托,非敢忽於興居;風雨晦明之相乘,慮或乖於節適。屬緣榮衛之少損,以致膳飮之久停。稟氣素虛,非實沈之爲祟;醫方雜試,歎越人之難逢。列聖之保佑斯勤,諒有丕責;中書之機務多滯,共切焦憂。不豫迨浹於數旬,乃瘳俄見於翌日。天和漸復,與新陽而載回;心境初安,覺善端之發見。仍思溝壑之捐瘠,尙如恫關之在身。殷憂方屬於中朝,詎懷九重之樂?稱賀有歉於素志,勉循群下之情。修我明禋,旣告虔於淸廟;渙其大號,爰播慶於外廷。宜推滌瑕之恩,庸示去疾之喜。自本月初三日昧爽以前,雜犯死罪以下,咸宥除之,在官者各加一資,資窮者代加。於戲!身爲出治之本,仁是養人之要。疵癘祛除,庶致萬品之蘇息;信順休洽,所期百祿之來臻。與物皆昌,自今伊始。故玆敎示,想宜知悉。〈大提學崔錫鼎製進。〉

○以李廷謙爲執義,趙泰耉爲文學,李麟徵爲承旨。

○禮曹判書申琓請對,以上候平復與去秋廟見、世子嘉禮合三慶,請設增廣於今秋,又以上體纔復常,日氣尙寒,請停淑徽公主家臨弔之禮,竝從之。

○諫院啓言,善治守令加資過濫,請改正,屢啓,終不允。

○石城等七邑,今月十九日地震。本道狀聞。

1月5日

○丁巳,引見大臣、備局諸臣。領議政柳尙運曰:「赦令屢過,日月已久,一番人情犯可恕者,宜施曠蕩之典。」上可之。尙運請設粥於平壤,以濟飢民,刑曹判書李世華以爲一處都聚,恐難接濟,尙運曰:「然則宜分設於安州、平壤。」上命以此入於節目。尙運言:「前參議李堥,卽三朝侍從,年近八十,宜有恩典。」上命加資。上曰:「近來論議岐貳,可否不濟,氣象乖激,良可歎息。今者年律已改,與歲俱新,盡心國事,豈不美乎?諸臣皆入侍聽敎,各自惕慮,是予之望。」左議政尹趾善猝然進曰:「李坦之劾吳道一,不先不後,乃因近日師生間事,混圇論斥,事極可怪。尹得莘不可待之以士子,當施重罪,而只爲停擧,亦似輕歇。且道一請罷之論,不發則已,旣發之後,翌日卽停,竝與得莘之啓而停之,尤極非矣。」尙運曰:「李坦之劾道一,歷數宿愆,用意可見。侮辱儒賢事,道一以不知爲言,若眞爲侮辱而稱以不知,則是欺罔也。必以欺罔斷定然後,可以非斥道一矣。未知道一果於公會衆聽處,爲此言耶?」趾善曰:「道一常敬慕儒賢,何心侮辱?若果侮辱,渠豈云不知?坦聞其年少妹夫之言而輕論云矣。」承旨金盛迪曰:「此事若實,當有侮辱之罪,不可獨以坦爲非也。坦聞其妹夫之言而劾之,則亦非無根之比矣。」兵曹判書閔鎭長曰:「道一於酒後,多發不忍聞之言。此言若發於醒時,則道一豈敢諱之也?」趾善笑曰:「道一於酒後,呼其父名而侮辱之,酒後事,何足說哉?」尙運曰:「得莘之罪,當用亂場律。李寅燁疏中唐藩逐師之語是矣。得莘則直爲面辱,趙尙迪則論罰儒生而辱歸大成。然豈有輕重也?」趾善曰:「差異矣。」上曰:「得莘定配。」鎭長曰:「兪棨,先朝名臣也。負望士林,豈道一之比也?以事大文字事,士子不爲通謁,亦不庭揖,而其時不罪士子。得莘之事,雖不從容,至於加罪,誠不知其可。」盛迪曰:「道一則歸之酒失而白脫,得莘則定配,朝家處分,似不當如是矣。」李世白、李世華、李濡,皆以爲過重,上更命仍前停擧。上曰:「年事如此,自今每歲,遣大臣,行祈穀祭。」上召吏曹判書崔錫鼎進前,敎以奬用循吏之意,錫鼎陳行仁政之要,仍請抄善治守令,陞授州郡,允之。執義李廷謙,以洪川縣監李師尙,詆斥監司,虧損事、面,請罷黜,允之。

1月6日

○戊午,行都目政。以柳之發爲都承旨,李益壽爲兼文學,朴世堂爲右參贊,尹星駿、趙泰東爲修撰,朴權、趙泰采爲校理,閔鎭厚爲忠淸道觀察使,趙泰一爲兼說書,鄭齊泰爲兼司書,李彦綱爲判尹,韓配夏爲說書,吳道一爲京畿觀察使,特陞前參議金錫衍爲工曹參判。憲府啓請還收特陞之命,不允。

○大司諫徐文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十四·赵尔巽
  卷一百九十七 嘉祐七年(壬寅,1062)·李焘
  卷三十·黄以周
  第四十五回 听陆生交欢将相 连齐兵合拒权奸·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五·佚名
  石匮书后集卷第五十五·张岱
  卷之六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五·佚名
  第五卷 江·缪荃孙
  钦定执中成宪卷四·佚名
  附录二·佚名
  ●雪交亭正气录卷十一·高宇泰
  先生王斗·佚名
  卷九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石子章

    (梁尹上,云)老夫梁公弼。搬的那竹坞庵中郑道姑,在此白云观做个住持。只等我侄儿秦修然得第回来时,老夫自有个主意。昨日照会来,说有一个新官下马,差人接去了。张干,等来时报我知道。(张千云)理会的。(秦修然上)(诗云)十载寒

  • 卷二百三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三十四杜甫【补遗】哭长孙侍御【一作杜诵诗 以下四首他集互见】道为谋【一作谏一作诗】书重名因赋颂雄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一作近】乘骢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唯余旧台柏萧瑟九原中虢国夫

  • 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洪武二十七年春正月辛丑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宴群臣于奉天华盖二殿○云南麓川平缅宣慰使司宣慰使思伦发及元江府土官知府那荣因远罗必甸长官司长官白文玉等五十处土官来朝各贡马象方物○壬寅免山东青州府乐安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隆庆四年十二月甲午朔○升河南布政司左参议邵梦麟为浙江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湖广布政司左参议徐炳为河南按察司副使四川道御史姚继可为四川按察司佥事兼理重庆兵备 赐皇亲锦衣千户善泰庄田二百顷从其请也○朝鲜国王李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四·佚名

    文帝文帝受禅【栁子厚子西】贾诩諌伐吴蜀【子西】司徒华歆等与诸葛亮书令称藩【子西】赐羣臣没入生口【子西】于禁【温公】徐干【曾子固】明帝有司奏魏得地统以建丑为正【子西】明帝问黄权三国孰为正权对以天文则魏为

  • 列传卷第十 高丽史九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金富佾[*(金)富仪]。○金富佾字天与庆州人其先新罗宗姓太祖初置庆州以魏英为州长卽富佾曾祖也。 父觐国子祭酒左谏议大夫兄弟四人长富弼次富

  • 苏瑰传·欧阳修

    苏瑰,字昌容,是雍州武功人,隋朝时尚书仆射苏威的曾孙。科试得中进士,补为恒州参军。母丧期间极度悲哀。左庶子张大安上表荐举他孝悌,提拔为豫王府录事参军,历任朗、歙二州刺史。那时,来俊臣因贪淫罪贬为同州参军。人们担心来

  • 陈登云传·张廷玉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

  • 卷一·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君道一上仁宗论人君之大德有三 司马光臣伏蒙圣恩不以臣无似擢臣为谏官臣自幼学先王之道意欲有益於当时是以虽在外方为他官犹愿竭其愚心陈国家之所急况今立陛下之左右

  • 卷七 广扬名章第十四·邢昺

    [疏]正义曰:首章略言扬名之义而未审,而于此广之。故以名章,次《广至德》之后。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以孝事君则忠,)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以敬事长则顺。)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君子所居则化,故可移于官也。)是以行成于

  • 兵法第十七·管仲

    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故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今代之用兵者不然,不知兵权者也;故举兵之日而境内贫,战不必胜,胜则多死,得地而国败,此四者,用兵之祸者也。四祸其国,而无不危矣。大度之书曰:“

  • 大学翼真卷五·胡渭

    康诰曰克明徳东阳许氏谦曰明字即上明字徳字包明徳字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新安呉氏曰言徳则命在其中故释明徳曰人之所得乎天言命则徳在其中故释明命曰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徳双峰饶氏鲁曰静存动察皆是顾明命即明徳上

  • 中庸章句或问通证·张存中

    元 张存中 撰章句序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书大禹谟传十章诗曰矫矫虎臣是也泮水明明鲁侯克明其徳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古获反】淑问如臯陶在泮献囚【矫矫武貌】传十一章至十七章素按汉书

  • 卷十之上·何楷

    <经部,诗类,诗经世本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十之上 明 何楷 撰 周成王之世诗五十篇 闵予小子武王既葬而祔主于庙【出殷大白诗经副墨】嗣王朝于庙也【出序 嗣王者成王也朝于庙者朝于武王所祔之庙则王季

  • 佛教与吾人之现在未来·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名古屋市政会讲──今天得到有名之名古屋市,又得到市议会来与诸君聚谈,荣幸何似!而见诸君之踊跃欢幸,则又征诸君对于佛法之精进。未讲佛法与吾人之关系以前,且先谈佛法大旨:佛法是觉悟的而非迷昧的,是平等

  • 丹霞澹归释禅师语录卷一·今释

    嘉兴大藏经 丹霞澹归禅师语录  同门弟乐说今辩重编上堂康熙甲寅春大众请上堂拈香云此一瓣香恭为今上皇帝惟愿一人有庆万寿无疆又拈云此一瓣香奉为 护法檀越惟愿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万民乐业天下太平又拈云此一瓣

  • 饮食须知·贾铭

    八卷。元贾铭撰。贾铭,自号华山老人,海宁 (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时曾任万户之职,入明时已经百岁,太祖召见,向他询问养生之法,贾氏把养生之法规之为 “慎饮食”,并献上自己所撰写的《饮食须知》一书给太祖。

  • 娱书堂诗话·赵与虤

    宋代诗论著作。又称《赵威伯诗话》。宋赵与虤撰。二卷。与虤字威伯,太祖十世孙。据《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等著录,曾有4卷足本,但已亡佚。本书成于南宋中期。此编杂记唐宋诗坛轶事,论诗源于江西诗派,取材或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