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兵法第十七

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故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今代之用兵者不然,不知兵权者也;故举兵之日而境内贫,战不必胜,胜则多死,得地而国败,此四者,用兵之祸者也。四祸其国,而无不危矣。大度之书曰:“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战而必胜,胜而不死,得地而国不败,为此四者若何?”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者,计数得也。战而必胜者,法度审也。胜而不死者,教器备利而敌不敢校也。得地而国不败者,因其民也,因其民,则号制有发也,教器备利,则有制也。法度审,则有守也。计数得,则有明也。治众有数。胜敌有理。察数而知理,审器而识胜,明理而胜敌。定宗庙,遂男女,官四分,则可以定威德,制法仪,出号令,然后可以一众治民。兵无主,则不蚤知敌。野无吏,则无蓄积。官无常,则下怨上。器械不巧,则朝无定。赏罚不明。则民轻其产。故曰:蚤知敌,则独行。有蓄积,则久而不匮。器械巧,则伐而不费。赏罚明,则勇士劝也。三官不缪,五教不乱,九章着明,则危危而无害,穷穷而无难。故能致远以数,纵强以制。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谓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九章:一曰举日章,则昼行。二曰举月章,则夜行。三曰举龙章,则行水。四曰举虎章,则行林。五曰举鸟章,则行陂。六曰举蛇章,则行泽。七曰举鹊章,则行陆。八曰举狼章,则行山。九曰举韟章,则载食而驾。九章既定,而动静不过。三官五教九章,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者,道也。卒乎无穷者,德也。道不可量,德不可数也。不可量,则众强不能图。不可数,则伪轴不敢向。两者备施,则动静有功。径乎不知,发乎不意。径乎不知,故莫之能御也。发乎不意,故莫之能应也,故全胜而无害。因便而教,准利而行。教无常,行无常。两者备施,动乃有功。器成教施,追亡逐遁若飘风,击刺若雷电。绝地不守,恃固不拔。中处而无敌,令行而不留。器成教施,散之无方,聚之不可计。教器备利,进退若雷电,而无所疑匮。一气专定,则傍通而不疑。厉士利械,则涉难而不匮。进无所疑,退无所匮,敌乃为用。凌山阬,不待钩梯。历水谷,不须舟楫。径于绝地,攻于恃固。独出独入,而莫之能止。宝不独入,故莫之能止。宝不独见,故莫之能敛。无名之至尽,尽而不意,故不能疑神。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定一至,行二要,纵三权,施四教,发五机,设六行,论七数,守八应,审九器,章十号。故能全胜大胜。无守也,故能守胜。数战则士罢,数胜则君骄,夫以骄君使罢民,则国安得无危,故至善不战。其次一之。破大胜强,一之至也。乱之不以变,乘之不以诡,胜之不以轴,一之实也。近则用实,远则施号。力不可量,强不可度,气不可极,德不可测,一之原也。众若时雨,寡若飘风,一之终也。利适,器之至也。用敌,教之尽也。不能致器者,不能利适。不能尽教者,不能用敌。不能用敌者穷,不能致器者困。远用兵,则可以必胜。出入异涂,则伤其敌。深入卮之,则士自修。士自修,则同心同力。善者之为兵也,使敌若据虚,若搏景。无设无形焉,无不可以成也。无形无为焉,无不可以化也。此之谓道矣。若亡而存,若后而先,威不足以命之。

猜你喜欢
  学行卷第一·扬雄
  孟子纂笺卷十二·詹道传
  卷五十九·程公说
  卷四·林岊
  卷十二·盛世佐
  卷十六·佚名
  卷十五(竺法护译)·佚名
  卷五十八·佚名
  附錄百一羯磨檢目·欧阳竟无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六·宗喀巴
  致范古农李经纬居士书·太虚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一)·太虚
  佛学大系·太虚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上·佚名
  法华文句记卷第三·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三明 黎民表 撰七言古诗木假山歌为邝子乾作越城古桧青虬枝万仞孤生沧海湄繁隂婀娜巢鵷凤盘根偃蹇藏蛟螭明堂大厦应难致匠石挥斤几回弃礧砢已受风霜蚀崚会有云霄气山人家在扶溪边邂逅神物

  • 第二十二回 扫逆藩众叛荡平 激外变四州沦陷·蔡东藩

      却说殷孝祖阵亡,众情震骇,还亏沈攸之御众有方,勉力支持,方得镇定人心,不致溃散。时江方兴已由南调北,与攸之名位相埒,应前回。大众拟推攸之为统军,攸之独让与方兴。方兴大喜,便督厉诸将,准备开战。  赭圻守将,为寻阳左卫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三十一·佚名

    万历三十五年三月甲子朔孝肃皇后忌辰遣官往 裕陵行礼○缓浙江织造岁运从浙江抚按之请也先是万历三十三年题派各项袍叚二万余疋料价三十八万三千余两计三分派办户四工六共办二十五万五千四百余两该省自办十二万七千七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天启元年正月癸酉朔&nb

  •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提要·佚名

    淡新档案选录行政编初集目录第一禀咸丰十年四月六日一一一○一-一、二(一)香山港长佑宫首事张自得,为兴修捐题,请淡水厅给发示谕(附艋郊殷实头人名单)第二牌式、仪注式光绪五年闰三月五日一一一○二-一(二

  • 四五七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遣员至史奕昂家传旨呈缴王锡侯著书·佚名

    四五七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遣员至史奕昂家传旨呈缴王锡侯著书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奉上谕:前因江西逆犯王锡侯编刻《字贯》一书,竟

  • 二○五 护理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遵旨给还原书及查办违碍书缘由折·佚名

    二○五 护理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遵旨给还原书及查办违碍书缘由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护湖南巡抚 湖南布政使臣觉罗敦福跪奏,为遵旨覆奏事。窃照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三十日承准四库全书处咨,钦奉上谕:闻外省采访遗书,交

  • 虎会问·子华子

      虎会以其私问于程子曰:主君何如主也?程子曰:昔尧舜在上,涂说而巷议所不废也,是是非非之谓士,试为吾子言之。本也不敢以古事为考,先大夫文子之志也,好学而能受规谏,立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身举士于白屋之下者四十有六人,皆能获

  • 卷二·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二      宋 卫湜 撰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郑氏曰不妄说人为近佞媚也君子说之不以其道则不说也辞费为伤信君子先行其言而後从之好狎

  •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十二·王顼龄

    旅獒集传西旅贡獒【孔氏頴逹曰西方之戎有国名旅者遣献其大犬其名曰獒】召公以为非所当受作书以戒武王亦训体也因以旅獒名篇今文无古文有集説【林氏之竒曰西旅闻武王之威徳有慕义之意于是献獒以表其诚太保召公深虑武王

  • 弟子职第五十九·管仲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饰;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少者之

  •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佚名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八千人俱。长老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如是等众上首者也。复有菩萨摩诃萨十六人等。贤劫千菩萨弥勒为上首。复有他方菩萨千

  • 增集续传灯录序·南石文琇

    间读司马迁《孔子世家》,赞谓&ldquo;读孔子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祇回留之不能去。&rdquo;至谓&ldquo;天下王侯贤人甚众,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rdquo; 余

  •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总目·智旭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总目 古歙后学 成时 评点节略 卷第一(总序 总目 述 序)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卷第二(述) 往生净土忏愿仪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卷第三(述) 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  受持佛说阿弥陀

  • 通玄真经注·朱弁

    通玄真经注。宋人朱弁《宋史□艺文志》着录作十二卷,现残存前七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佚名

    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与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同本先出。佛住法林菩提光明宫殿,与比丘及剎尘数菩萨不可说八部俱。文殊菩萨兴问,伏一切诸盖菩萨演说如来不思议法。信者当得种种三昧,及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