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四年

(戊寅)二十四年清康熙三十七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丁丑,以閔鎭周爲都承旨,李健命爲執義,尹弘离爲掌令,魚史徽爲持平,李喜茂爲修撰。

1月2日

○戊寅,引見差使員、還下去守令,問民事,勉勵以送。

○淸許開市,粟米四萬石,分運水、陸,使其吏、戶部兩侍郞,出來管市。

○領議政柳尙運、左議政尹趾善呈辭,皆至二十餘度,上優批勉起,尙運等辭不出。

1月3日

○己卯,引見大臣、備局諸臣。兵曹判書李世華言:「近以守令濫率査覈事,多有棄官徑歸者,賑事緯繣,迎送有弊,宜有參酌之道。」上問右議政崔錫鼎,錫鼎曰:「査出後仍置,則殊無法意,盡罪則亦關民弊,不知何以處之則可也。」上以査出後當有參酌爲敎。戶曹判書李濡,以飢饉之日,屠宰太濫,請申飭諸道,嚴禁屠牛,上從之。錫鼎請差出接伴使,上命以戶曹佐貳官差送,而參判李光迪年老,改以年少人差送,李寅煥代之。錫鼎又以年紀已衰,請遞,遂請以堂上中人陞品備擬,趙亨期陞拜戶曹參判,差接伴使。司諫呂必容進啓,請還收柳鳳瑞、李師尙補外之命,上曰:「君上則意在痛斥黨論,而臺諫則必欲扶植黨論,或曰率口而發,或曰偶因言端而發,告君之辭,豈容如是?鳳瑞假托春澤之事,必欲擊去銓官,以售擠陷之計。今此臺啓,以不成說之言,肆然伸救,殊涉無據。」必容以嚴敎引避曰:「若無爾霖處置乖當之失,鳳瑞必無所達之事。」上曰:「此蓋欲歸咎爾霖,全脫鳳瑞也。顯爲黨論於榻前,豈敢如是放恣乎?爾霖初無言及銓官之事,惟當斥其處置之失當而已,乃反假托處置,爲擊去銓曹之計,其所用意,三尺童子亦可知之,而引避措語,殊甚偏僻也。依啓。」校理趙泰采、承旨崔商翼,俱以臺諫引避,直爲許遞爲未安,再三陳之,上命姑以勿辭爲批。錫鼎引仁祖朝朴炡、兪伯曾、張維補外後召還崇用事及癸亥年間兪得一、朴泰維補外收還事,縷縷陳達,請寬恕鳳瑞,且言領相情勢難安,方引入,且有疾病,亦宜稍寬鳳瑞,以爲慰安之道,上又縷縷下敎,深斥鳳瑞、必容之非。錫鼎曰:「鳳瑞於處置事外,侵及銓官,果涉誤着,必容造次引避,亦不能無誤,而惟在聖明平心舒究耳。」上曰:「鳳瑞常時蘊蓄於心,故乘機而發,非偶然率口而發者矣。」錫鼎曰:「徒知有春澤等語,極涉誤着矣。」錫鼎又請雖不能寬釋,或可改命他邑,上不聽。過數日後,特命移拜鳳瑞興陽縣監。

○正言李坦,以同參鳳瑞還收之啓,引避,獻納李敏英,亦以曾救鳳瑞引避,正言崔重泰,以與師尙有嫌,不敢處置引避,竝退待。

1月6日

○壬午,右議政崔錫鼎、戶曹判書李濡請對。爲接濟開市事稟定也。命以淸米四萬石,都下畿、湖、西路各分給一萬石,以給米事,差送謝恩使於七月初。俱以錫鼎之言也。

○以沈枰爲承旨,元聖兪爲掌令,金時傑爲應敎,崔昌大爲副修撰,鄭澔爲修撰。

○大司諫金洪福,處置呂必容,以還收之論,誠爲得體。過重之敎,俱無可嫌,請出之。坦、敏英、重泰,亦竝請出。洪福傳啓之際,入直承旨沈枰,與洪福有親嫌,崔商翼是重泰之父,故俱不得出接,洪福自書啓草以呈,而必容避草中若無爾霖以下十八字,書於小紙,粘付原草,卷在紙尾,洪福不加詳察,落書此條。上答曰:「依啓。呂必容避辭中,若無爾霖處置乖當之失,鳳瑞必無所達之事云者,一抑一揚,秉心不佳。噫!人皆有是非之心,而惜乎必容溺於私意,喪其公心也。爾乃急於伸救,猝創新規,自若無爾霖以下十八字,公然刪去,混請出仕,此實曾所未見之事。何其無嚴至此之極耶?不勝痛心也。司諫呂必容遞差。」洪福以此引避,仍言:「殿下近來厭聞劘切之論,辭氣失平,指揮非常。不審聖上本源之地,有何煩惱觸激而致此耶?仰惟聖明,深惡向來朋黨之弊,每疑群下之黨同伐異,淵衷湛然之中,未免常蓄此意,聽納進退之際,多涉偏係。弓蛇之影,怳惚成疾,竊鐵之似,擧動卽眞,睽乖之歎劇,和平之象蔑,日以至於泮渙淪沈之境,今日國事,誠可爲流涕者矣。若疑臣下之有私,先以私意應之,則恐非所以正表而求影也。況聽言之道,與任事有別。任事者,善則有賞,不善則有罰,固也,至於聽言之道,則可用則取之,不可用則置之,自是應然之體,而今日處分,實有矯枉過直,因藥發病之弊,臣竊不勝憂歎也。」憲府處置,以措語落漏,見遞。

○持平金致龍上疏,力救柳鳳瑞,崇奬朴泰淳、李師尙,游辭眩亂,語極張皇,上以予意已悉,答之。

1月8日

○甲申,備忘記曰:

予以寡德,纂承丕業,夙夜祗畏,罔敢暇逸,勵精思理,志非不切,而仁不被物,政多紕繆。姑擧其大者而言之,則賦稅之不均,由經界之不正也,白骨之徵布,由身役之偏重也,黃口之編伍,由軍制之漸廢也。守宰愼簡而貪暴居多,割剝是事而膏血殆竭。痼弊予所知而不知其善燮,汚吏予所憎而無一人扺法,民之困苦莫此時若也。人怨登聞于上,天災乃降于下,旱澇、風霜,飢饉荐至,恒暘於南訛之節,肅殺於流火之月,三年大侵,災出一套,敢曰流行?亶係存亡。嗚呼!矧玆畿甸、湖西,實我國家根本,而遭害愈酷,蕩無農收,豈非天戒孔昭,深警予衷也耶?俯仰跼躋,憂慙何極?嗚呼!言念今日之國事,可謂痛哭之不足也。積爲飢火之所惱,牿亡秉彝之良心,骨肉相棄,屠臠相食,道路乞丐,殞斃繈續,鄕廬空虛,烟火斷絶。正當陽春布和,萬物暢茂,而不惟賑貸茫無計策,種糧俱乏,農耕不興。苟或東作又失其期,將若之何哉?嗚呼!匹夫匹婦之不被其澤,若已推而納之溝中,則況萬姓之顑頷垂死,不啻匹夫匹婦之不獲,寡昧之痛切心骨,又不啻推納溝中也。愛欲其生,乃父母之至情。八路仰哺,似赤子之啼飢,而財穀殫盡,不能普濟,惟畿曁湖,切欲專意,而空言無補,實惠未究,是竝與畿湖之民而棄之也。豈王政之所忍爲者乎?嗚呼!致咎之本,職由一人,上帝降格,寧丁我躬,哀此元元,何罪何辜?事已至此,無可奈何。然而濟人之急,奚待盈豊?予已與廟堂之臣,反覆商確,略有區畫,爾等須勿以予言爲不可信也。嗚呼!子雖無良,作爾等之父母。惟我祖宗之至仁厚德,浹爾等之肌髓,胡忍忘祖宗之遺澤,棄父母而去乎?嗚呼!連年設賑,私蓄亦罄,而子大夫如能體朝廷之德意,以獨活而爲恥,賙恤窮餓,全活衆多,則褒賞之典,予豈吝惜哉?嗚呼!以萬民之命,付旬宣之臣,卿宜極慮,與我同憂,招集父老,諄諄布告,申飭列邑,孜孜賑政,或以便宜,或以狀聞,稍有涉於利民,則勿憚於頻煩。至若勸課農耕,另加着意,畢竟戶口無損,田疇不荒者,宜居第一,別爲具奏。嗚呼!一紙丁寧,言非騰口,必精必詳,用副予意事,下諭于京畿監司。仍念前此凶歉,不如近歲,一視同仁,推廣惠澤,而獨於今日,有若秦、越者,此豈厚薄於同胞之民而然哉?蓋緣事力之不逮,而其失如保赤子之道則大矣,罔非予咎也。關西一方,首尾六年,災害之作,愈往愈甚。至於淸北五六邑,一望蒿蓬,便作空虛,兵燹之禍,未足以諭其慘也。卽今歲事已新,振饑勸農,在所當先,亦爲下諭于諸道方伯及留守

○諫院啓請朴行義遠竄,不允。是日停柳鳳瑞等還收之啓。

○館學儒生洪禹鼎等上疏,辨斥朴行義之疏,上優答之。

1月9日

○乙酉,以李墪爲吏曹參議。

1月10日

○丙戌,持平金致龍,啓請還收柳鳳瑞、李師尙等斥補之命,又論獻納李敏英停鳳瑞等之啓,壞損臺體,請遞差,上不允。

○召對玉堂官。上曰:「論議岐貳,無公是非久矣,而豈有如近日者乎?柳鳳瑞不爲從容可否,而乃反盛氣張皇,至謂之徒知有春澤,斷之以人臣極罪,豈有如許道理?李師尙之論啓春澤,元非樹立,又非功勞,豈以此掩其愆尤?設令師尙論啓之事,謂之有功,功自功罪自罪。一時暫斥,有何不可?李敏英之停啓,本非阿諛。人各有是非之心,渠則必以鳳瑞爲非,不欲苟同,而金致龍汲汲駁遞,殊極可駭矣。予豈偏嫉鳳瑞,偏愛銓官,而日昨金洪福之避,以予爲偏僻。鳳瑞自爲偏僻之論,而臺臣反謂予偏僻,誠可慨然。」是日吏曹參議李墪上辭疏,又斥南正重以爲:「信一之言,豈有一毫近似於臣身,而誦其言述其意,突然被之於臣,上以疑眩聖聰,下以搖惑衆聽。」,語甚忿厲。上又下敎曰:「予又有可言者矣。兪信一疏語,初旣藏頭,故不知其指斥誰某。其後見南正重之疏,始知指斥李墪。墪亦必聞知,而反劾論己之人,正重之疏論宜矣。卽見墪疏,其曰疑眩天聽等語,大欠和平,極涉不當矣。」是後墪因此敎,違牌罷職。

○以趙相愚爲大司諫,李喜茂爲司諫,權尙游爲正言,徐文

猜你喜欢
  论礼第二十七·王肃
  雍正三年五月至雍正四年四月·蒋良骐
  读礼通考卷七十二·徐乾学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七·佚名
  一百六十 内务府奏曹寅家人呈报修建西花园工程用银摺·佚名
  第四三七谕光绪九年十月十四日一二二二二--五·佚名
  卷二十二·班固
  余佑传·张廷玉
  唐顺之传·张廷玉
  卷三十一 职官三·龙文彬
  帝系九·徐松
  ●天台治略卷之十·戴兆佳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佚名
  席德柄·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372 ·佚名

    王安石 次韵春日事 人间尚有薄寒侵,和气先薰草树心。 丹白自分齐破蕾,青黄相向欲交阴。 潺潺嫩水生幽谷,漠漠轻烟动远林。 病得一官随太守,班春无助愧周任。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二首 青衫憔

  • 卷317 ·佚名

    释子益 礼开山伏虎祖师塔 羊肠知几折,行尽水村村。 扪壁穿云廾,攀萝过石门。 寻踪知虎在,红塔见师存。 他日重来地,松枝拂苏痕。 释子益 灵照女赞 家业尽抛离,沿街卖笊篱。 胸中无限意,不许

  • 卷198 ·佚名

    刘学箕 溪园 溪园辟平畴,左右接林麓。 沉沉水浮堰,泛泛潭转曲。 果木渐成行,台榭亦营篵。 何时东风起,吹满枝上绿。 刘学箕 夏雨叹 君不见去年六月田作龟兆拆,祷祠乞雨遍村陌。 时当饥馑民

  • 精华録巻五·王士祯

    刑部尚书王士祯撰今体诗清明后三日邹平西郭赋诗雨歇西原上莺花事事妍青山环县郭白鸟破溪烟墟落明流外园林霁景前永怀兰渚客行怅暮春天蚕词四首青青桑叶映回塘三月红蚕欲暖房相约明朝南陌去背人先祭马头娘戴胜初来水染

  • 卷三百五十 列传一百三十七·赵尔巽

      李长庚子廷钰 胡振声 王得禄 邱良功陈步云 许松年 黄标林国良 许廷桂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三十六年武进士,授蓝翎侍卫。出为浙江衢州营都司,累迁乐清协副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邻海有盗,误指

  • 卷之三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八十三·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三月。庚午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己亥皆如之。外记注  ○谕内阁、李瀚章奏、拏获着名海盗。请将出力人员奖励一摺。广东滨海等处。盗匪设立堂名。肆行劫

  • 六○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呈续购书集清单暨前购各书正缮写装印折·佚名

    六○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呈续购书集清单暨前购各书正缮写装印折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十五日闽浙总督臣钟音、福建巡抚臣余文仪、福建学政臣汪新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照案准礼部咨,钦奉上谕,采访遗书,臣等钦遵办理。业将已购书

  • 卷之三·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表第三敖汉部【天聪九年来归旗一爵五】扎萨克多罗郡王<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 <史

  • 卷五十七(哀元年,尽五年)·孔颖达

    ◎哀公(○陆曰:“哀公名蒋,定公之子。盖夫人定姒所生,敬王二十八年即位。谥法:‘恭仁短折曰哀。’”)【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无传。)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随世服于楚,不通中国。吴之入楚,昭王奔随,随人免之,卒复楚国

  • 春秋阙如编卷二·焦袁熹

    金山焦袁熹撰桓公【下】八年春正月己卯烝时祭无用书以五月再烝非礼异常时故先书此月烝为下张本春秋所重莫先天祖交接鬼神之事茍违常典必谨録之天王使家父来聘夏五月丁丑烝烝冬祭也子月既烝而辰月复烝必有所为然非礼明

  • 卷二十六·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二十六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周颂 【清庙之什】序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笺云清庙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也谓祭文王也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

  • 提要·刘绩

    【臣】等谨按三礼图四巻明刘绩撰绩字用熙号芦泉江夏人宏治庚戌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是书所图一本陆佃礼象陈祥道礼书林希亦考工记解诸书而取诸博古图者为尤多与旧图大异考汉时去古未逺车服礼器犹有存者郑康成图虽非手撰

  • 春秋説卷十七·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宣公三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夏楚子伐宋秋螽冬晋杀其大夫先縠偾军之将诛则士气奋邲之战知荘子谓果遇必败彘子尸之是讨盖未为过而举国以杀大夫何哉当国者私意也街亭之败虽归罪马谡之违节制孔明亦自降三等三

  • 定公·定公十四年·左丘明

    【经】十有四年春,卫公叔戍来奔。卫赵阳出奔宋。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人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夏,卫北宫结来奔。五月,于越败吴于檇李。吴子光卒。公会齐侯、卫侯于牵。公至自会。秋,齐侯、宋公会于洮。天王使石尚来

  • 规训与惩罚·福柯

    法国福柯著。发表于1975年。该书开篇以令人震惊的笔触描绘了1757年车裂死囚的残酷场面,继而详列80年后关押青年罪犯的巴黎监狱的单调日常生活,从而转入该书的主题:探讨惩罚犯人方式的重大转变之深层意义。认为,推动刑

  • 周易浅释·潘思榘

    四卷,清潘恩榘著。有弟子林光迪跋,叙其师大意,以彖多言象,而变在其中;爻多言变,而象在其中。爻无所不包,旧说一概进入身心政治上去,而遗却许多道理,不如就其浅处说,深处亦自可通。名为《浅释》意即取此。其书皆即卦变

  • 恨海·吴趼人

    写情小说,十回。我佛山人(吴趼人)著。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广智书局初版。小说以庚子事变为背景,描写北京一个大院中两对未婚青年在战乱中离散及其爱情与幸福被毁灭的悲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