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九十九

艺文略【三】

史类第五上【正史 编年 诏令 纪事本末别史 杂史 载记 史评 职官政书】

【臣】等谨案郑志史类各门多分细目未免繁琐今从

钦定续通志之例酌归总类自正史至目録凡分十五

门亦於旧例稍为变通焉

正史

钦定明史三百三十六卷【康熙十八年始   诏纂修雍正二年奉   敕续

编至乾隆四年告成後又  命加刋正今四库全书以新定之本着録】

钦定辽史语解十卷【乾隆五十年奉  敕撰】

钦定金史语解十二卷【乾隆五十年奉  敕撰】

钦定元史语解二十四卷【乾隆五十年奉  敕撰】

史记疑问一卷【邵泰衢撰】三国志补注六卷附诸史然疑一卷【杭世骏撰】辽史拾遗二十四卷【厉鹗撰】

【臣】等谨案注释诸史之书皆与正史相符谨从

钦定四库全书之例附录於後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五代史志疑四卷【杨陆荣撰】

以上见四库全书存目

正史类凡八部

编年

御批通监辑览一百十六卷附明唐桂二王本末三卷

【乾隆三十二年奉  敕撰】

御定通监纲目三编四十卷【乾隆四十年奉  敕撰】

皇清开国方略三十二卷【乾隆三十八年奉  敕撰】

资治通监後编一百八十四卷【徐乾学撰】竹书统笺十二卷【徐文靖撰】通监胡注举正一卷【陈景云撰】纲目订误四卷【陈景云撰】纲目分注拾遗四卷【芮长恤撰】

【臣】等谨案竹书统笺以下诸书均为注释本书而作亦如正史之例附载於编年类中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考定竹书十三卷【孙之騄撰】通监纲目释地纠缪六卷补注六卷【张庚撰】皇王史订四卷【李学孔撰】此木轩纪年略五卷【焦袁熹撰】读史纲要一卷【王植撰】

以上见四库全书存目

编年类凡十三部

诏令

【臣】等谨案郑志以制诰入文类盖历代制诰多出代言诸臣之手尚可列於文类然考唐志史类即有诏令一门今

钦定四库全书载诏令於史部从古义也钦惟我朝

列圣相承煌煌

谟训皆由

亲御丹毫昭垂典策有非前代王言所能几及於万一者谨从四库全书之例於史类增入诏令一门

太祖高皇帝圣训四卷【康熙二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编次乾隆四年  皇上御制

序文刋布】

太宗文皇帝圣训六卷【顺治中   世祖章皇帝编次未竟康熙二十六年   圣祖

仁皇帝续成乾隆四年皇上御制序文刋布】

世祖章皇帝圣训六卷【康熙二十六年   圣祖仁皇帝编次乾隆四年  皇上御制

序文刋布】

圣祖仁皇帝圣训六十卷【雍正九年   世宗宪皇帝编次乾隆六年  皇上御制

序文刋布】

世宗宪皇帝圣训三十六卷【乾隆五年  皇上编次成帙  御制序文刋布】上谕内阁一百五十九卷【自雍正元年至七年为庄亲王允禄奉   敕校刻自雍正

八年至十三年为和亲王弘画奉  敕校刻】

上谕八旗十三卷

上谕旗务议覆十二卷

谕行旗务奏议十三卷【雍正九年奉   敕编以上三书共为一部】

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三百六十卷【雍正十年奉   敕校刋至乾隆三年告成】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诏令类凡八部

纪事本末

【臣】等谨案我

圣相承功烈显铄方略诸篇皆奉

敕撰纪以着其事之始末

威德远扬洵书契以来所未有谨依

钦定四库全书之例增列纪事本末一门以补郑志之所不及又如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之类盖仿宋袁枢通监纪事本末而作实於正史编年之外别为一体亦应采入其他体例相同者并从附见云

平定三逆方略六十卷【康熙二十一年奉   敕撰谨案是编未奉刋布  皇上特命

缮入四库全书】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四十八卷【康熙四十七年奉   敕撰】

钦定平定金川方略三十二卷【乾隆十三年奉  敕撰】

御定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五十四卷正编八十五卷续编三十三卷【乾隆三十七年奉  敕撰】

钦定平定两金川方略一百三十六卷【乾隆四十六年奉  敕撰】钦定临清纪略十六卷【乾隆四十二年奉  敕撰】

钦定兰州纪略二十一卷【乾隆四十六年奉  敕撰】

钦定石峯堡纪略二十卷【乾隆五十年奉  敕撰】

绥寇纪略十二卷【吴伟业撰】明史纪事本末八十卷【谷应泰撰】滇考二卷【冯苏撰】左传纪事本末五十三卷【高士奇撰】平台纪略一卷附东征集六卷【蓝鼎元撰】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三藩纪事本末四卷【杨陆荣撰】

以上见四库全书存目

纪事本末类凡十四部

别史【史钞附】

【臣】等谨案郑志有通史而无别史凡古史统史之类俱入通史其各家别史则仍分见於杂史正史二门今从

钦定续通志之例改通史为别史而史钞亦附见焉钦定续通志六百四十卷【乾隆三十二年奉  敕撰】

绎史一百六十卷【马驌撰】後汉书补逸二十一卷【姚之駰撰】春秋战国异词五十四卷通表一卷摭遗一卷【陈厚耀撰】

右别史

南史识小录八卷北史识小录八卷【沈名荪朱昆田同编】右史钞附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明书一百七十一卷【傅维鳞撰】廿二史纪事提要八卷【吴绥撰】春秋纪传五十一卷【李凤鶵撰】读史津逮四卷【潘永国撰】季汉五志十二卷【王复礼撰】半牕史略四十二卷【龙体刚撰】尚史七十二卷【李锴撰】晋纪六十八卷【郭伦撰】右别史

左传经世十卷【魏禧撰】读史蒙拾一卷【王士禄撰】史纬三百三十卷【陈允锡撰】两晋南北集珍六卷【陈维崧撰】左传分国纂要十六卷【卢元昌撰】

右史钞附

以上见四库全书存目

别史类凡十八部

杂史

钦定蒙古源流八卷【蒙古小彻辰萨囊台吉撰乾隆四十二年奉  敕译进】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见闻随笔二卷【冯苏撰】安南使事记一卷【李仙根撰】平叛记二卷【毛霦撰】平寇志十二卷【李确撰】交山平寇本末三卷附诗一卷详文一卷书牍一卷【夏駰撰】平闽纪十三卷【杨捷撰】师中纪绩一卷【王得一撰】武宗外纪一卷【毛奇龄撰】後鉴録七卷【毛奇龄撰】封长白山记一卷【方象瑛撰】办苗纪略八卷【俞一谟撰】逊代阳秋二十八卷【余美英撰】二申野録八卷【孙之騄撰】衡湘稽古五卷【王万澍撰】

以上见四库全书存目

杂史类凡十五部

载记

【臣】等谨案郑志有霸史一门以十六国十国之书入之今从

钦定续通志之例改为载记一门

十国春秋一百十四卷【吴任臣撰】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南唐拾遗记一卷【毛先舒撰】中山沿革志二卷【汪楫撰】以上见四库全书存目

载记类凡三部

史评

【臣】等谨案郑志以史评入正史今从

钦定续通志之例分列史评一门

御批通监纲目五十九卷通监纲目前编十八卷外纪一卷举要三卷通监纲目续编二十七卷【康熙四十七年圣祖仁皇帝御撰】

御制评监阐要十二卷【乾隆三十六年大学士刘统勲等恭録】

史通通释二十卷【浦起龙撰】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史通训故补二十卷【黄叔琳撰】纲监附评二卷【旧本题刘善撰】汉史亿二卷【孙廷铨撰】论世八编十二卷【华庆远撰】历代甲子考一卷【黄宗羲撰】监语经世编二十七卷【魏裔介撰】读史吟评一卷【黄鹏扬撰】史评辨正四卷【黄鹏扬撰】读史矕疑十

卷【张彦士撰】史折三卷续一卷【贺裳撰】澂景堂史测十四卷【施鸿撰】垂世芳型十三卷【金维宁撰】资治通监述无卷数【陈铣撰】通监大感应録二卷【秦镜撰】读史辨惑无卷数【王建衡撰】史论初集无卷数【朱直撰】诗史十二卷【葛震撰】四言史徵十二卷【葛震撰】班范肪截四卷五代史肪截四卷【张笃庆撰】增定史韵四卷附读史小论一卷【仲宏道撰】十七史论九卷年表一卷【夏敦仁撰】芝坛史案五卷【张鹏翼撰】史学正藏五卷【宋士宗撰】读史评论六卷【费宏灏撰】十七朝史论一得一卷【郭伦撰】石溪史话八卷【刘凤起撰】唐监偶评四卷【周池撰】

以上见四库全书存目

史评类凡三十部

职官【官制 官箴附】

【臣】等谨案郑志职官一门有与刑法相混遂致互收者今遵

钦定续通志职官类先以官制叙於前而官箴则附见

钦定国子监志六十二卷【乾隆四十三年奉  敕撰】

词林典故八卷【鄂尔泰等撰】

右官制

御定人臣儆心録一卷【顺治十二年奉敕撰】

右官箴附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历代铨选志一卷【袁定远撰】历代宰辅彚考八卷【万斯同撰】铨政论略一卷【蔡方炳撰】文武金镜律例指南十六卷【凌铭麟撰】南台旧闻十六卷【黄叔璥撰】四译馆考十卷【江蘩撰】太常纪要十五卷【江蘩撰】

右官制

政学録五卷【郑端撰】为政第一编八卷【孙鋐撰】百僚金监十二卷【牛天宿撰】

右官箴附

以上见四库全书存目

职官类凡十三部

政书【通制 仪制 邦计 军政法令 考工 杂典制】

【臣】等谨案郑志刑法门兼及贡举法守之类於标目不符

钦定续通志惟以断狱入刑法余皆列於故事今从钦定四库全书例以法令入正书其刑法一门谨从删去钦定大清会典一百卷【乾隆二十九年奉  敕撰】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一百八十卷【乾隆二十九年奉  敕撰】钦定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卷【乾隆十二年奉  敕撰】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二百八十卷【乾隆十二年奉  敕撰】

钦定续通典一百五十卷【乾隆三十二年奉  敕撰】

钦定皇朝通典一百卷【乾隆三十二年奉  敕撰】

元朝典故编年考十卷【孙承泽撰】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右通制

国朝宫史三十六卷【乾隆七年奉  敇撰二十四年增修】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臣】等谨案典礼诸书已见礼类仪注门惟

国朝宫史一编凡

禁闱制度并皆分门胪列典礼特其一也谨録於史类仪制门内

右仪制

御定康济録四卷【谨案是编原名救饥谱吏科给事中倪国琏於乾隆四年恭进  命内

廷诸臣删订刋行因  赐今名】

捕蝗考一卷【陈芳生撰】荒政丛书十卷【俞森编】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淮鹾本论二卷【胡文学撰】历代茶榷志一卷【蔡方炳撰】历代山泽征税记一卷【彭宁求撰】左司笔记二十卷【吴璟撰】苏松历代财赋考一卷【不着撰人名氏】

以上见四库全书存目

右邦计

八旗通志初集二百五十卷【雍正五年奉敕撰】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历代马政志一卷【蔡方炳撰】历代武举考一卷【谭吉璁撰】以上见四库全书存目

右军政

大清律例四十七卷【乾隆五年奉敕撰】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右法令

武英殿聚珍板程式一卷【乾隆三十八年  诏甄择四库全书善本刋布侍郎金

简请以活字印行  赐名曰聚珍版金简因综述其法编此书奏 进】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浮梁陶政志一卷【吴允嘉撰】

以上见四库全书存目

右考工

历代建元考十卷【锺渊映撰】

以上见

文渊阁着録

纪元彚考三十五卷【黄琳撰】纪元要略一卷补遗一卷【陈景云撰】历代帝系年号二十卷【刘宗魏撰】

以上见四库全书存目

右杂典制

政书类凡二十六部

皇朝通志卷九十九

猜你喜欢
  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却敌军段孝先建功·蔡东藩
  卷六十一·宋·蒋一葵
  卷一百五十九·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佚名
  卷之五百三十九·佚名
  绥冦纪畧卷六·吴伟业
  ●卷十·王锜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九·温睿临
  卷二十八·傅恒
  绎史卷十五·马骕
  王睿传·魏收
  魏相翟强死·佚名
  卷八十九·雍正
  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卷八·孔毓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四·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二十四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进三大礼赋表【朱注唐祀南郊即祠太清宫太庙谓之三大礼 旧书文苑本传天寳末献三大礼赋 新唐书本传天寳十三载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鲁訔曰公奏三大礼赋

  • 卷七十六·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七十六    宋 陈起 编许棐融春小编 开炉十日并当融春小室为六藏计乱书中得旧稿数纸稿自甲午至己亥诗不满三十更散失不得传则与日月俱弃矣并缀数文为融春小编非

  • 列传第十一 贺拔允 蔡儁 韩贤 尉长命 王怀 刘贵 任延敬 莫多娄贷文 高市贵 厍狄回洛 厍狄盛 薛孤延 张保洛 侯莫陈相·李百药

    贺拔允,字可泥,神武尖山人也。祖尔头,父度拔,俱见魏史。允便弓马,颇有胆略,与弟岳杀贼帅卫可肱,仍奔魏。广阳王元深上允为积射将军,持节防滏口。深败,归尔朱荣。允父子兄弟并以武艺知名,荣素闻之。见允,待之甚厚。建义初,除征东将

  • 卷三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九·脱脱

        宗泽 赵鼎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母刘,梦天大雷电,光烛其身,翌日而泽生。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帅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

  • ●卷二十三·徐梦莘

      政宣上帙二十三。   起宣和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乙未,尽十二月九日丙午。   二十八日乙未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陷蓟州执奉使贺允中锁之副使武汉英髡而(删此二字)降之(删此字)。   《北征纪实》曰:本朝与辽人文移皆在

  • 卷第五十一·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四十三起旃蒙赤奋若,尽昭阳作噩,凡九年。

  • 卷之三十七·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六月。癸酉朔。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杨文鼎、据电奏、剿办湘阴沅江匪徒情形。并拟大加<?目辟>暒穴<?曰融>夕<?夗贝>捕。分路清乡等语。着会同瑞澂妥筹办法。奏明办理。电寄  ○甲戌。谕军机大臣等、廷杰等奏

  • 一百四十五 曹寅奏陈商议刻书并审科场事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于初十日辞驾,二十六日已至扬州,沿途百姓俱各太平。江南雨水调匀,麦田甚好。米价七八钱不等,人民安乐无事。 臣在扬州与李煦、孙文成商议刻书之事,

  • 卷四十一 中原沦陷·李有棠

    宣宗贞祐三年秋七月戊午朔,元兵收济源县。八月庚子,前冀州教授钮祜禄特烈集义兵,复立州治,招徕民户至五万,置山东西路总管府于归德府及徐、亳二州。特迁三官。以太常卿侯挚为参政,行省事于河北东、西两路。甲辰,置行枢密院于

  • 卷第四·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四〈起慶雲四年七月、盡和銅二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日本根子天津御代豐國成姫天皇〈元明天皇 第■三〉日本根子天津御代豊國成姫天皇。小名阿

  • 卷二·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二宋 林之奇 撰舜典        虞书尧典舜典皆虞书也尧典序云昔在帝尧聦明大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譲于虞舜作尧典舜典序言虞舜侧防尧闻之聦明将使嗣位歴试诸难作舜典考其文意若终始相因之

  • 左传杜解补正卷下·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昭元年商有姺邳 竹书纪年外壬元年邳人姺人叛河亶甲三年彭伯克邳五年姺人入于班方彭伯韦伯伐班方姺人来宾令尹自以为王矣何如 大明之首章曰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子皮赋野有死麕之卒章 赵子常曰厖以喻楚诸

  • 卷八·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八       宋 苏辙 撰 豳         国风 豳邠之栒邑也昔公刘自邰出居於豳修后稷之业勤恤爱民民咸归之周之王迹实始於此故周公遭二叔之难而作七月之诗言后稷公刘勤劳民事致王业

  • 普曜经卷第五·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异学三部品第十四  于是菩萨。游在山间。往至尼连水边。乐于闲居心意寂然。慈念十方欲益天人。佛告诸比丘。菩萨遥见郁头蓝弗。为诸弟子所见奉敬。达知图谶算术天地灾变。为众最师。菩萨心

  • 别问·纪荫

    宗统编年别问问曰。洪荒以前。浑沌先是何状。九州之际。溟渤终於何底。世数何终。人物何止也。祥符曰。虚空无边。却数无量。世界无尽。不可思维。讵能拟议。劫之长短。界之胜劣。皆随心所见。心所种种成就。今就一劫

  • 居官必要为政便览·佚名

    一守選在京全要節儉臨選時切勿管求好地方恐銓曹窺破反遺鑽刺之名機不密而累匪輕 一初選出在京時有應具書啟預通同僚者有應具稟帖同履歷預申上司或堂官者須與便人順賫或發報馬順稍仍探聽有本管官在京必須候見迎送但不

  • 中法兵事始末·罗惇曧

    《中法兵事始末》,晚清罗惇曧(一八七一~一九二四)撰。罗氏为清季野史掌故方面的大家,著述丰富,此书即其中的一种,民国时曾被编入《满清野史》丛书中,现据此标点整理。

  •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佚名

    八卷,隋阇那崛多译。列四千七百二十五佛之名,并载神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