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七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八

乐考【二十四】

彻乐

【臣】等谨按乐以导和吉礼用之若夫凶丧烖异则彻而弗县或县而不作故虞书曰遏密八音周礼曰弛县曰去乐

本朝亦仍古制凡遇凶丧典礼素服彻县水旱洁斋停止作乐盖以致哀慕而展孝思敬天威而重民命所谓情动於中而礼制行焉者也谨次彻乐考天聪元年正月元旦彻乐旧制元旦设大宴备陈乐舞时以

太祖初丧停止筵宴彻乐

崇德七年正月元旦彻乐时以

敏惠恭和元妃丧停止筵宴彻乐

十月

万夀圣节不作乐时以国中避痘停止作乐

定忌辰不作乐是日

大内及宗室各衙门官员人等不筵宴不作乐

八年八月庚午

太宗文皇帝崩彻乐诸王以下文武官员不祈祷祭祀不宴会作乐凡百日止军民人等凡十八日止外省官员二十七日止

丙戍

世祖章皇帝即位

上御殿不陈设卤簿不作乐

顺治元年定致祭

太庙遇斋期不作导迎乐每岁四孟及岁暮致祭太庙如孟春时享日遇

祈谷前斋戒期内

驾出还宫导迎乐设而不作

六年四月乙巳

孝端文皇后崩彻乐王以下各官百日不宴会作乐外省

官民二十七日不宴会作乐

八年正月

世祖章皇帝亲政不作乐时礼部奏亲政仪注

上命照常陈设卤簿不鸣鞭不鸣钟鼓乐设而不作

恭奉

孝端文皇后升祔不作乐时升祔

太庙致祭

驾出还宫不鸣钟鼔不作导迎乐

十四年四月祈雨不作乐时以亢旱

躬诣

圜丘行祈祷礼不除道不设卤簿不作导迎乐

遣官祈雨不作乐九卿詹事科道等步祷於

天坛

地坛

神祗坛

社稷坛

太岁坛致祭不奏乐

十八年正月丁巳

世祖章皇帝崩彻乐王以下内外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百

日内不宴会作乐

己未

圣祖仁皇帝即位

上御太和殿陞座鸣钟鼔乐设而不作

辛酉致祭

太庙不作乐是日孟春时享

太庙遣官素服行礼不奏乐

十一月恭奉

世祖章皇帝升祔不作乐时升祔

太庙致祭

驾出还宫陈设卤簿不鸣钟鼔不作导迎乐

康熙元年正月恭上

太皇太后

皇太后徽号不作乐时以

世祖章皇帝丧服未满惟进

册宝停止行礼不设仪仗不作乐

二年二月庚戍

孝康章皇后崩彻乐王以下内外文武官员二十七日不宴会作乐军民人等七日不宴会作乐

九年八月恭谒

孝陵不作乐是日

驾发照常陈设行幸仪仗导迎乐设而不作

【臣】等谨按嗣後凡遇恭谒

祖陵

乘舆出宫并照例陈设卤簿乐器设而不作

十一年二月耕耤不作乐是日值祭

朝日坛斋戒期内停止筵宴不作乐

十三年五月丙寅

孝诚仁皇后崩彻乐王以下内外文武官员二十七日不宴会作乐军民人等七日不宴会作乐

十七年二月丁卯

孝昭仁皇后崩彻乐王以下内外文武官员二十七日不宴会作乐军民人等七日不宴会作乐

二十六年五月祈雨不作乐时

躬诣

圜丘致祭雨缨素服不设卤簿不作导迎乐

十二月己巳

孝庄文皇后崩彻乐王以下内外文武官员军民人等二

十七日不宴会作乐

二十七年十月恭奉

孝庄文皇后升祔不作乐是日升祔

太庙致祭

驾出还宫陈设卤簿不鸣钟鼓不作导迎乐

二十八年五月遣官祈雨不作乐时以亢旱

命九卿詹事科道步祷於

神祗坛

太岁坛并遣官致祭

圜丘

方泽

社稷坛不奠玉不奏乐王公文武官员军民咸素服致

斋三日

七月甲辰

孝懿仁皇后崩彻乐王以下内外文武官员二十七日不宴会作乐军民人等七日不宴会作乐

五十六年十二月丙戍

孝惠章皇后崩彻乐王以下内外文武官员二十七日不宴会作乐军民人等七日不宴会作乐

六十一年十一月甲午

圣祖仁皇帝崩彻乐王以下内外文武官员一年不宴会

作乐军民人等百日不宴会作乐

辛丑

世宗宪皇帝即位

上御太和殿陞座鸣钟鼔乐设而不作

恭上

皇太后尊号是日

皇太后宫不设仪仗停止行礼不作乐

雍正元年五月辛丑

孝恭仁皇后崩彻乐王以下内外文武官员百日不宴会作乐军民人等二十七日不宴会作乐

九月恭奉

圣祖仁皇帝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升祔不作乐

太庙致祭

驾出还宫陈设卤簿不鸣钟鼔不作导迎乐

二年三月

临雍不作乐时值祭

历代帝王庙斋戒期内

驾出还宫不作导迎乐

四月祈雨

上诣黑龙潭行祈祷礼不设卤簿不作乐

六月阙里

圣庙灾

亲诣国学祭奠不作乐奉

谕旨朕惟

孔子道高德厚为万世师表所以维世教立人极者与天地同其悠久朕临御以来思极尊崇之典以申仰止之忱今阙里

圣庙被灾岂朕尊师重道之诚有未至欤朕在谅闇之中素服斋居无庸更事减膳彻乐谨拟亲诣国学文庙?申祭奠宣读告文以展朕局蹐不安之诚先期斋戒二日於十七日不设卤簿朕素服前往诸王大臣官员陪祀者亦皆常服从事

九年九月己丑

孝敬宪皇后崩彻乐王以下内外文武官员二十七日不宴会作乐军民人等七日不宴会作乐

十月致祭

太庙不作乐

十三年八月己丑

世宗宪皇帝崩彻乐王以下内外文武官员一年不宴会

作乐军民人等百日不宴会作乐

九月己亥

上即位

上御太和殿鸣钟鼔乐设而不作

历代帝王庙遣官致祭雨缨素服行礼不奏乐寻礼臣

奏准二十七月之内凡遇

社稷

皇上亲诣致祭或遣官恭代俱礼服行礼作乐朝日

夕月

历代帝王庙

先农

先师等祀俱遣官行礼用礼服作乐凡遇

陞殿受朝俱吉服不作乐在京王公文武官员三十七月内不宴会作乐外省官员军民仍照从前定例行

十二月恭上

皇太后徽号是日

皇太后陞慈宁宫宝座仪仗全设乐设而不作

乾隆元年十一月尊封

圣祖仁皇帝四妃位曰

皇祖夀祺皇贵太妃

皇祖温惠贵太妃

皇祖顺懿密太妃

皇祖纯裕勒太妃以

世宗宪皇帝服制不庆贺不作乐

甲寅

皇太后万夀是日

上诣

慈寜宫行礼

皇太后陞宝座乐设而不作

二年三月恭奉

世宗宪皇帝

孝敬宪皇后升祔不作乐

太庙致祭是日卤簿陈设於

端门内不作导迎乐

三年三月祈雨

上诣黑龙潭行祈祷礼不设卤簿不作乐

十月

端慧皇太子薨不作乐时礼部议奏丧礼得

旨在京官员军民人等初祭以内停止嫁娶作乐直省於文到日为始三日内停止嫁娶作乐

九年四月

雩祭不作乐奉

谕旨

雩祭之典所以为百谷祈膏雨也从前大臣等定议一应

礼典悉照恭祀

圜丘之制行朕思目下畿辅雨泽愆期此次举行雩祭正望恩迫切之时非每夏常雩可比其先期诣斋宫及祭毕回銮朕俱御常服不乘辇不设卤簿不作乐以示?诚祈祷为民请命之意可传谕各衙门知之十一年二月祭

朝日坛不作乐时奉

谕旨三月朔日食二月三十日节届春分朕亲祭朝日坛是日乘礼轿前往不必设卤簿大驾还宫亦不必作乐以昭敬畏之意着传谕各该衙门知之十二年五月

躬祀

方泽不作乐时奉

谕旨此次亲祭现在望雨之际届期不乘辇不设卤簿不作乐

十三年三月乙未

孝贤皇后崩彻乐王以下内外文武官员二十七日不宴会作乐军民人等七日不宴会作乐寻奉

谕旨

孝贤皇后大事一切典礼朕皆斟酌古今务协其宜据大学士等议奏礼仪内如陞殿作乐一节凡属大朝祀典自当照例朕意今年内寻常陞殿但鸣钟鼓乐悬而不作庶为合宜至来年正月将届期年一切典礼着如常仪

十四年五月定斋宫宵漏不鸣鼔角时奉

谕旨朕於

两郊大祀先御斋宫以齐一思虑闻之祀曰斋者耳不聼乐孔子曰三日斋一日用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鼔何居言不敢散其志也今斋宫宵漏下鸣画角严鼓以为节虽异於宫悬合乐而吹角鼔鼜军中之容岂所谓专致其精明者欤此盖相沿前明弊典未更後此严更鼔角不当用之於斋次大学士会同该部定议以闻载入会典

二十四年四月

雩祭不作乐时以农民望雨前期

坛斋宿不设卤簿不设导迎乐是日由斋宫步行至幄次

行礼

五月辛丑祭

社稷坛不作乐时以祷雨

上自

午门内步行诣

坛致祭雨缨素服不设卤簿不作导迎乐

丁未

躬祀

方泽不作乐时以亢旱有

旨照九年十二年之例不乘辇不设卤簿不作乐由景运门前往

六月

大雩不作乐

上自斋宫步祷於

圜丘行

大雩礼雨缨素服不设卤簿不设导迎乐

四十二年正月

孝圣宪皇后崩彻乐王以下内外文武官员期年不宴会作乐军民人等百日不宴会作乐寻奉

谕旨昨据礼部奏

大行皇太后丧仪二十七日之内所有

社稷坛等祭祀援照雍正九年

孝敬宪皇后丧仪素服致祭乐设而不作等语朕以郊

庙大祀典礼綦重似不应因大丧而稍略其礼因命军机大臣查明具奏兹据会典所载康熙年间

列后之事遇大祀典祭日穿朝服作乐礼部此奏未将远年旧例细查仅引雍正九年乾隆十三年之例所办原未周到今会同酌议二十七日内如遇

庙大祀典仍作乐穿朝服行礼其余寻常祭祀均用素服致祭乐设而不作等语所奏甚是着照军机大臣所议二十七日内如遇

社稷及

日坛诸大祀虽系遣官致祭仍当作乐穿朝服行礼其余寻常祭祀均用素服致祭乐设而不作方为允当着交礼部照此办理其从前误办之案不必存稿即以此着为令典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八

猜你喜欢
  卷十二 后赵録二·崔鸿
  内篇 人物第三十·刘知几
  雍正上谕 三、朕之“屠弟”,正是为了不负皇考付托之·雍正
  卷六兵政·郑观应
  卷之十·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快婿变老夫·李定夷
  卷十二·曾巩
  防开列校刻通志诸臣职名·郑樵
  一一四一 江西巡抚何裕城奏遵旨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檄淡水谢守戎·丁曰健
  卷二十二 魏书二十二 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陈寿
  王钦若传·脱脱
  叶兑传·张廷玉
  靖郭君将城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九十五木槿花类五言古咏槿          【唐】李 白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堦侧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岂若琼树枝终嵗长翕赩木槿          【元

  • 卷十·谢榛

    钦定四库全书四溟集卷十明 谢榛 撰七言絶句登辉县城见卫水思归城外河流白练长城中万户共秋光秋来偏作还家梦河水东流到故乡古意百转辘轳金井深美人汲水梧桐隂流云在天日将暮独有寒泉知素心郎种菊花何远离秋来花发倍

  • 列传第十四 高祖二十二子·刘昫

    ○隐太子建成 卫王玄霸 巢王元吉 楚王智云 荆王元景 汉王元昌 酆王元亨 周王元方 徐王元礼 韩王元嘉 彭王元则 郑王元懿 霍王元轨 虢王凤道王元庆 邓王元裕 舒王元名 鲁王灵夔 江王元祥 密王元晓 

  • ●卷九十三·徐梦莘

      靖康中帙六十八。   起靖康二年四月十一日庚午,尽十四日癸酉。   十一日庚午太后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   张邦昌以太宰退处入内东门资善堂侍从官以上诣祥曦殿起居太后毕邦昌服紫袍犀带鱼袋独班归两府幕次

  • 卷之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六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教育厅·费行简

    教育厅职专而权弱,地方官不尽受其指挥。索款过急,复易开罪长官,寅与僚滑吏红员所弗乐就也。且积欠学款甚多,欲更一校长,必清结旧欠,而中学以上之校长,亦如督军同盟,其党盛望。重者视厅长蔑如也,邗上某君以坚附河间得简,安徽厅长

  • 李纲传·脱脱

    (上)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从其祖父起开始在无锡居住。其父李夔,最高官至龙图阁待制。政和二年(1112)李纲中进士,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因为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改为比部员外郎,后又迁为起居郎。宣和元年(1119),京城发大水

  • 尚书大传补遗·孙之騄

    五帝传尧见天因邰而生后稷(诗疏引)论衡引大传曰凤凰在列树萧索轮囷是谓卿云(杨升庵引尚书大传)髙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史记正义引)书传曰泽障曰陂(新唐书引)书谓菜为茹(诗疏)政者齐中也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道正而万

  • 卷十七·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十七宋 王昭禹 撰春官宗伯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春于五常为仁仁所以出礼故春官以为职而本诸仁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则仁为礼

  • 世间出世间品第九·佚名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世间出世间法。何谓得世间出世间法方便。持世。菩萨摩诃萨正观世间出世间法。何等为世间法菩萨作是念。凡所有法忆想分别。从颠倒起众因缘生。系虚妄缘从二相起。空无所有如虹杂色。亦如火轮

  • 卷五百一十三·佚名

    △第三分真如品第十九之一尔时欲界色界天子。各持天上种种香末及诸天花遥散佛上。顶礼双足卻住一面。合掌恭敬白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难见难觉。不可寻思超寻思境。微妙冲寂聪敏智者之所能知。非诸世间卒

  • 复长沙赵省长等电·太虚

    长沙赵省长、宝生和尚、王师长均鉴:电悉,讲经修法,为国祈福,理当应召,惟滞晋留京,事缘未了;更须急赴宁波天童寺之约,故拟祈转请道阶法师至湘以成胜举!太虚叩微。(海刊六卷五期)

  •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八·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是时毗卢遮那如来。在一切法界圣性中。现千百亿世界海。入一切诸佛圣智金刚三摩地百宝莲华海藏法性三昧。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坐宝莲华千光王座。毗卢遮那如来告语。一切诸佛

  •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法云

    律分五部篇第四十一世尊成道三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食讫。令罗云洗涤失手[打-丁+暴]钵。以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故迦叶阿难末田和。修鞠

  • 驿路·松本清张

    昭和末期,从银行里退休的小冢贞一去旅行然后就此消失。当初以为和以往一样只是出去一个人旅行而毫不在意的将丈夫小冢贞一送出门的妻子百合子在一个月后,请求警察搜寻她音讯全无的丈夫。已经接近退休年纪的老警察呼野,也

  • 周易·佚名

    儒家经典之一。简称《易》,亦称《易经》。“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义。相传周人所作,故名。一说“周”为周密、周遍、周流之义。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