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院集要卷二

(宋)晁迥撰

无疑

楞伽云譬如谷粟名凡夫食不舂不炊不可得食不生不灭亦复如是不修智巧方便行者不得具庄严法身此无疑也言下大悟止是见理误会无修者盖不晓无修之修也

剖析除求

不除妄想不求真此是不除之除不求之求亦云无修之修无得之得也即不同凡愚元不除元不求若刍豢之物蠢蠢然但不起心动念有为作耳妄念所起觉之即止不是别有除妄之法此是无所除之除也妄念既息本真自明不是别有求真之法此是无所求之求也

宴坐

庄子坐忘达磨壁观初学之人误会本意便学大乘放旷但恐失理过时经偈有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懴悔者端坐念实相见画跏趺坐魔王尚惊怖何况入道人端身不倾动

圆觉三根

敎中说信解行证四法相须今据圆觉一法巧备三根之极说盖上中下根各有入道之门余尝以决定信为内学之本又复于此经中具得三根之法于普眼章内凖上根之解先用二空观洞见人空法空空却身心然后用法界观又见无边法界一一皆空是谓极深研几穷理尽性之周徧者也故名普眼如是观照存诚自然虚融恢廓无一尘之点污无一毫之罣碍此则信而次之以解也又于威德章内凖中根之行用三观之初泯相澄神观取净安心渐渐修行方冀成就此则解而次之以行也此解此行素所景尚固未曾建三期道场作诸佛事但居常趣向与羣伦小异于世间乐欲不甚贪染揣量功力亦未得万分之一耳已似觉知得圆觉章内下根之证少分焉此章说摄念之前求哀懴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其下注云身心调畅轻利安和神爽气清肢体柔润予自觉形神则候与此四句之注约畧相符又据唐中岳隐士栖真子施肩吾述灵响辞序云夫修炼之士当须入三静关淘炼神气补续年命大静三百日中静二百日小静一百日即以开成三年戊午岁起自正月一日庚申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克期百日方出静堂未逾月而神光照目百灵集耳精爽不昩三者皆应则知仙经言不虚也余自觉三者亦有联兆余老矣随分增修犹似有应何况盛年敏识之士若依经旨久久修行必倍有殊胜之验余近从心之年初闻灵响今将十年清妙倍昔夜静所闻又倍于昼凝然听之心息俱住神气融畅杳不可说常见一点圆光如小钱许或红或黄或白

闻中入道光音天【天自然也】

施肩吾灵响音序述百日习静未踰月而神光灵响其词有静听秋蝉吟予六十七八时夜视或熠熠有光忽闻灵响后转殊胜又有似金声泉声久益清紧今越十稔身益老而耳益聪警所闻益清无休己时

集证禅功

思惟要略法云得初禅相者喜乐徧身见有种种微妙之色又云心想住者心得柔软见有种种色光从身而出若误会无修止事空谈恐一生虚过耳

轻清入道

冲虚经中说骨肉都融身可乘风维摩经注说欲天报通足可凌空但依玄元少私寡欲佛之清心释累必有乘风凌空之理又楞严谓想之轻清者飞升情之重浊者沦坠此何疑哉

余将及从心知非改过之外间日食素旦旦焚修善祷有暇则时习安坐鞭心入理昼课心经夜增数息

南朝梁时有刘歊者隐居不仕忽有异人来告曰君心力坚猛必破死生弹指而去莫知其所

阿育王经云优波笈多宿世为猕猴学縁觉坐禅证阿罗汉果唐刺史李繁述玄圣蘧庐十六篇其心法东都有人养鹦鹉以其慧甚而施于僧僧教之能念经往往架上不言不动问其故对曰身心俱不动为求无上道及其死焚之有舎利二者得道皆自宴寂中入华严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信矣人为万物之贵茍不知此道乃猿鸟之不若也

阿难多闻搃持积岁不登圣果息縁返照暂时即证无生息止也照观也【托静栖心群籍多称其灵异处喧摄虑古今未彰其感通】

智严禅师

童丱日谓人曰世间但竞耳目之前宁知生死之际后在山谷中入定水暴涨形将没熙怡端坐忽然水退猎者曰身命可重何不避耶答曰吾本无生安用避死

解脱【续高僧传】

居五台山昼夜克责心便安静感诸佛见身说偈曰诸佛寂灭甚深法旷刼修行今乃得若能开明此法眼一切诸佛皆随喜因问何者是寂灭法诸佛即隐空中有声曰方便智为灯照见心境界欲究真实法一切无所见僧旻初乐禅黙乃依所立义试遍安心旬日之间遂得入定问诸禅师皆云门户虽殊造寂不异予谓宴息方便久而纯熟断不疑也又僧智藏宿灵曜寺夜暂用心见有金光照耀一室洞明问其故答曰此中竒妙未可得言夫宴寂之门固有妙喜吉祥

祁嘉字孔宾清贫好学年二十余夜忽窓中有声呼曰祁孔宾隐去来修饰人间事甚苦不可谐所得未毫铢所丧如山崖

有问南泉修行功德逺近答曰滴水下岩则知朝海凝神入混沌融神出空寂凝初也融成也

心息兼咏

不止之心妄心也不动之心真心也归心不动方是自心此是止息之义故其文以自心为息又息者气也自者从也气从心起故其文以自心为息又思心住则息住心行则息行息住则心住息行则心行所以禅家道家惟以心息二法最为切要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又有进薪传火养息续命之旨此必然之理华严论云第四禅身心寂灭离出入息喜动亦无三灾不至又佛教蛇奴安居调息因此得道楞严圆觉禅那注有心息相依息调心静此可以养生可以入道

身动而行人伦见其迹心动而行神灵见其迹身心俱不动人神无以觅

坐忘云心安而虚心安如太山而不动心虚如太空而不碍

超出循环

出世智人造化不能拘制乃于生死流中逆流而上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经云诸漏已尽无复烦恼所作已办梵行已立舍于重担不受后有葢此智勇之人能脱生死之苦住不生不灭境界不受后生之身若更行菩萨利他之行从权受生亦由于已而来去自在矣【汾州无业之类】

二法枢要

心息相依息调心静入三摩地兹尤简径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入三菩提此最权舆

诸境同清

梦觉之初未念诸念方寸之室虚白生此清境可爱昧爽之初羣动未动方丈之室虚白生此又可爱此二清境中尤宜进道表里相应真可乐也五鼓之后睡觉而坐自觉神清气清耳中音清其妙无比

瑜珈论解

非太沉谓不昬住非太浮谓不掉举常住于正念根本此谓无所住之住无所念之念也

鋭志坚刚

修行须得有了悟之见决定之志最为要切一切烦恼不能沮壊华严云了知三世众生类悉从因縁和合起善解烦恼诸习气不壊诸法真实性

摄念须勤

修心地法门宜加严净坚果旧縁渐断有顺事而勉应者新縁罢结无倐起而先唱者【如撤薪止沸】

三象

气动而清天之象也心静而宁地之象也智圆而明日月之象也三者和会自然见神灵妙用

随时随方入道

随方随处量力修炼若待得其时得其处然后进道岂非俟河之清乎心茍易动触处皆然林下水边亦有禽鱼之挠山栖野隐宁无虎豹之虞

为道日损

垢渐去而鉴渐明魄渐销而月渐满攻木先节目则枝叶易去破竹先麄节则迎刃而解日损妄情先去甚者艮施止于无见损之惩忿窒欲注云可损之善莫善忿欲忿欲乃释氏所云贪嗔也

七审【四威仪中常自考校以代曾子三省】

一切妄念稍止息否

一切外縁稍简省否

一切触境能不动否

一切语言能慎密否

一切黑白减分别否

梦想之间不颠倒否

方寸之中得恬愉否道力深浅自审方知

自警

清澄寂灭海明净湼盘天到此方知乐休躭浊睡眠

坚凝

了知起灭意决定生死根不复随縁转是名不动尊在造化中身不由己在情境中心亦如此悟妄识真妄縁入理率以为常至于没齿学道人须得毒眼睛觑破一切不能障碍如文殊之智是也硬脊梁道力坚壮克荷付嘱之重如普贤之行是也

在家而山居宴坐静室外室也虚室生白内室也内外二室岂愧太室少室乎

检情摄念息业养神

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

十魔军【出圆觉修证第十七卷】

一欲二忧愁三饥渇四触爱五睡眠六怖畏七疑悔八瞋恚九利养虚称十自高慢人

圭峰云随时随处息业养神昙伦云行住坐卧离念净心

与道弥亲世转疎老心恢廓学如初妄縁纷扰随时过云物何曾碍碧虚

金以火炼心以事炼知而不自炼更俟何时【道力精研如金百炼】

内外勤修

人可于利济通达者常力行之患难困苦者力救之皆如己身之事此外功德也修此勿责人报勿希天佑人若有知天若有灵理合如何哉清心释累惩忿窒欲求自然智住无碍行此内功德也修此勿期道胜勿思瑞应经若不诬教若不虚理合如何哉

内外清净

斋戒沐浴此为外清净洗心玄覧此为内清净

真眼真心

所见有是有不是此世间妄眼无是无不是此出世真眼所知有可有不可此世间妄心无可无不可此出世真心学出世法者眼界常不分别心界常得安和圆成实性上豁然无一物种种推画皆为妄想

二大因縁

其一谓一切诸有其体终空但当外顺而已勿至贪着滞固久令陷坠其一谓至精无形而妙用不空者既未能复本则升沉流转入大苦海固当深自觉悟识其所归勿令远而不复也

积习成功

先博学而后絶学先积渐而后顿成博谓广看经论其中见简妙之理一句足矣如披砂拣金自多中得少罗之获鸟止在一目然须以众目成罗人之念念相续熏修淘炼加其定力惟最后一念之悟豁然得其本心如以斧伐木最后一斧乃倒然多斧积功方一斧成功也

四妙圆成

般若是智先得照了之智辩妄归真此则由天然见性也解脱是出纒离缚不结尘縁此由人之果决也湼盘是寂灭之义谓一切情想寂静灭息菩提是圆觉之义谓圣神融通无不了知此二者非内证臻极不能致寳积云求自然智破无明■〈〈士冖一卵,上中中下〉殳〉超于天人最为殊胜

中阴颂

一意一念顷断垢自不为垢本胜于我坠我于三趣今我胜于垢灭汝入湼盘

直截开懐

审思浮世乃是生老病死之都藴聚忧悲苦恼之大窟宅此八字无人无之明悟之人知彼我皆同事过即空不留妄想

业障本空

一切业障皆妄想所作回心实相妄縁已絶罪不能繋如奇人登王位虽有宿负之民孰能来干说本空者欲人悟妄不容更生若误会作之如故此辈甚愚

四至

妙道之理至虚至静是其体至灵至明是其用千经万论不离于此能深入于虚静必渐显于灵明

三无

无所修之修日损尘縁近入流无所住之住不着边中成净虑无所得之得舍已遗珠人不识

三根六如

对眼根之尘如见梦时物如观幻化像对耳根之尘如闻空中风如听禽鸟语对意根之尘如汤释氷雪如冶销金铁

三策

未能无念即用观空未能顿空即用对治无念观空对治三策次第而用

入佛智

凡夫着有不见有中之空如空花阳熖似有而非实着有迷妄可知二乘着空但见诸相皆空不见空中妙有如万物造化虽无主宰是虚空中混成神妙神妙如此安可言空不着见于二边不取相于中道惟佛知见

三身赞

得清净果究竟无染是名法身何尘可点返本还原智照圆极是名报身具诸功德普门示现赴感自在是名应身羣生攸赖一真体用分其名相至世超絶故曰无上

无着

出世之法以无着为本华严云一切境界不生染着净身口意住无碍行灭一切障世间受生皆由着我若离此着则无生处无所取着犹如虚空入一切法如虚空性是名得无生法忍湼盘云凡夫着色乃至着识以着色故则生贪染心故为色缚乃至为识之所繋缚以繋缚故则不得免生老病死忧悲大苦一切烦恼

顺道心

夫歆然之欲■〈忄敝〉然之忿■〈忄敝〉然之忧皆逆道心于道为损翛然自得怡然自适恬然自息皆顺道心于道为益去彼取此服之无斁

智人处世

陆行縁崖谷同涂者共忧恐而醉不如醒水行冐风波同舟者共安危而醒不如醉智人处世也外释利内忘忧当思此法醉坠者身不伤比夫专气致柔此则为假也病忘者心不乱比夫坐忘遗照此亦为假也假犹若是而况真乎

强名生死

夫人分一元之气有形而成身分一真之性有识而成心故曰精气为物物极则反复归无物故曰游魂为变强名生死何有彼我哉

勿以本觉随梦幻

唐柳公度善摄生年八十余歩履轻便或有求其术公度曰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予详公度所言乃摄生之法常令元气和而复暖也予因类举别得摄念之法保护本觉勿以本觉随梦幻常令本觉明而复正是也彼以身而言此以心而言若能并用二法何胜如之

道院集要卷二

猜你喜欢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三·佚名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一之下·李通玄
  序·善一如纯
  告全世界佛教徒·太虚
  卷第二十·佚名
  苦行品第十七·佚名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卷上·法藏
  世运之转机·太虚
  敬书先公重编诸祖道影传赞后·德清
  起世经卷第一·佚名
  法界宗五祖略记·续法
  卷上·佚名
  阿育王经 第五卷·佚名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上·佚名
  卷第四十八·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三·彭定求

        卷83_1 【庆云章】陈子昂   昆仑元气,实生庆云。大人作矣,五色氤氲。昔在帝妫,   南风既薰。丛芳烂熳,郁郁纷纷。旷矣千祀,庆云来止,   玉叶金柯,祚我天子。非我天子,庆云谁昌。非我圣母,   庆云谁光。庆云光

  • 附录·梁启超

    北宋词〈卖花声〉 木叶下君山麦丈云:声可裂石。南宋词〈好事近〉 凝碧旧池头麦丈云:赋体如此,高于比兴。〈鹊桥仙〉 茅檐人静麦丈云:当有所刺。〈水调歌头〉 万里云间戍麦丈云:菊坡虽不以词名,然此词豪迈,何减稼轩。〈谒

  • 卷446 ·佚名

    杨万里 读罪已诏 只道六朝窄,渠犹数百春。 国家祖宗泽,天地发生仁。 历服端传远,君王但侧身。 楚人要能惧,周命正惟新。 杨万里 渎头阻风 天寒春浅蛰未开,船头一声出地雷。 老夫惊倒卷帘看

  • 竹斋集钞·吴之振

    裘万顷出门出门复入门,吾行竟安之。携书北窗下,翻阅聊自怡。有怀千载人,掩卷还软欷。采采首阳薇,恋恋商山芝。一裘或终身,欣然钓江湄。斯人不可作,斯道日湮微。目前稻梁谋,凫雁方齐飞。青田寂无音,岁晚将畴依。慎勿出门去,尘埃

  • 卷三百七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七十八孟郊寄张籍夜镜不照物朝光何时升黯然秋思【一作愁气】来走入志士膺志士惜时逝一宵三四兴清汉徒自朗浊河终无澄旧爱忽已远新愁坐相凌君其隐壮怀我亦逃名称

  • 竹斋集序·裘万顷

    宋自汴京南渡学诗者多以黄鲁直为师吕居仁集二十五人之作目曰江西诗派攷其官阀门世不尽学诗鲁直之门亦不尽江西人也杨廷秀于诗推尤萧范陆豫章居其一焉继萧东夫起者姜尧章其尤也余子多见録于江湖集盖终宋之世诗集流传于

  • 卷三十四·本纪第三十四·文宗三·宋濂

        ◎文宗三   至顺元年春正月丙辰,命赵世延、赵世安领纂修《经世大典》事。怀庆路饥,赈钞四千锭。丁巳,赐明宗妃按出罕、月鲁沙、不颜忽鲁都钞币有差。以知枢密院事伯帖木儿为辽阳行省左丞相。戊午,颁玺书

  • 提要·王铚

      王铚(生卒年不详),字性之,汝阴(今属河南)人。绍兴(1131-1162)初,官迪功郎,权枢密院编修官。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王铚少而博学,善诗论,强记闻,著有《默记》、《补侍儿小名录》,《雪溪集》、《四六话》。《宋史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佚名

    正德五年十二月癸未朔 上视郊祀牲 夜重雾四塞及晓浓霜附木○乙酉铨注镇江卫署都指挥佥事陆潮于江西都司掌印○升云南按察司副使周季凤为山西行太仆寺卿福建盐运司运使蔡余庆为山东布政司左参政○以霜灾免山西浑源蔚朔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七·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二月丙戌朔吏部考察各官罢少卿郑有年徐泰时寺丞赫瀛苏鄼都给事中杨文举胡汝宁郎中余继善及参政副使佥事陆梦熊马鲁卿吴谦孙玄马玉麟蔡系周杜业周文卿等其余降调有差○乐昌县地震有声○兵部题倭奴占据朝鲜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佚名

     天启三年闰十月丁亥朔督理军务大学士孙承宗奏守关大略臣念朝廷为边疆远计要令贤豪据以有为中材据以有守方今关门于辽左特隔一垣而神京去关门七百里非有名山大川之限是天下安危系于一垣即有沉雄之将骁捷之兵尚是以人

  • 一四八七 山西巡抚蒋兆奎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佚名

    一四八七 山西巡抚蒋兆奎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初六日山西巡抚臣蒋兆奎跪奏,为遵例汇奏事。窃查《通鉴纲目续编》例应将流传讹错之处挖改更正,年底汇缴,又文武各官不许建立去思、德政等碑

  • 第62章 说体面话不做体面事的蒋介石·冯玉祥

    政治协商会议怎么开的,蒋介石说的什么话,怎么闭幕,闭幕时蒋介石说的什么话,回忆起来,是很有兴趣的。我记得当时蒋介石简直是把世界上最体面的话都说尽了,不过他一面说这些体面话,一面秘密地下了命令,打内战。蒋是欺骗美国朋友

  • 秦献记原文·章太炎

    秦博士七十人,掌通古今。(《百官公卿表》)识于《太史公书》者,叔孙通、伏生最著。仆射周青臣用面谀显,淳于越相与底物,衅成,而秦燔书。其他,《说苑》有鲍白令之斥始皇行桀纣之道,乃欲为禅让,比于五帝,(《至公篇》)其骨梗次淳于。《

  • 结和第四十三·桓宽

    大夫曰:“汉兴以来,修好结和亲,所聘遗单于者甚厚;然不纪重质厚赂之故改节,而暴害滋甚。先帝睹其可以武折,而不可以德怀,故广将帅,招奋击,以诛厥罪;功勋粲然,着于海内,藏于记府,何命‘亡十获一’乎?夫偷安者后危,虑近者忧迩,贤者离俗,智

  • 卷七·杨复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图钦定四库全书仪礼图卷第七     宋 杨复 撰大射仪第七【郑目录云名曰大射者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与其羣臣射以观其礼数中者得与于祭不数中者不得与于祭于五礼属嘉礼】大射之仪○君有命戒

  • 大光明藏中卷·宝昙

    江西道一禅师嗣法毗陵芙蓉山大毓禅师师因行食与庞居士。士接食次。师曰。生心受施。净名早呵。去此一机。居士还甘不。士云。当时善现。岂不作家。师曰。非关他事。士云。食到口边被人夺却。师乃下食。士云。不消一句

  • 第六十一章 四王行状次第·佚名

    其时王妹密多彼女之三王子,并诸大臣,同住精勤圣师等,(一)彼等其后住鲁哈那[领]之阿提巴达[官]不传大地护者之讣报,(二)相会协议,意向一致,奉副王为楞伽王之位,(三)顽迷之彼等,名玛那巴罗那[王]子违背旧惯之道理,为副王所使。(四)然玛那巴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