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书·君奭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

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

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惟人。在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难谌,乃其坠命,弗克经历。嗣前人,恭明德,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正,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

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率惟兹有陈,保乂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天维纯佑命,则商实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屏侯甸,矧咸奔走。惟兹惟德称,用乂厥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

公曰:「君奭!天寿平格,保乂有殷,有殷嗣,天灭威。今汝永念,则有固命,厥乱明我新造邦。」

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又曰:「无能往来,兹迪彝教,文王蔑德降于国人。亦惟纯佑秉德,迪知天威,乃惟时昭文王迪见冒,闻于上帝。惟时受有殷命哉。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禄。后暨武王诞将天威,咸刘厥敌。惟兹四人昭武王惟冒,丕单称德。

今在予小子旦,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奭其济。小子同未在位,诞无我责收,罔勖不及。耇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闻,矧曰其有能格?」

公曰:「呜呼!君肆其监于兹!我受命于疆惟休,亦大惟艰。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

公曰:「前人敷乃心,乃悉命汝,作汝民极。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

公曰:「君!告汝,朕允保奭。其汝克敬以予监于殷丧大否,肆念我天威。予不允惟若兹诰,予惟曰:『襄我二人,汝有合哉?』言曰:『在时二人。』天休兹至,惟时二人弗戡。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在让后人于丕时。

呜呼!笃棐时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海隅出日,罔不率俾。」

公曰:「君!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

公曰:「呜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终。祗若兹,往敬用治!」

猜你喜欢
  平书订卷十一 财用第七下·李塨
  大学直指(依古本)·智旭
  卷四十六·黄伦
  卷二百十九·秦蕙田
  卷一百六十七·秦蕙田
  卷十四·毛应龙
  卷六·朱熹
  卷三十二·王昭禹
  五阴分别现止章第四·佚名
  卷十七·佚名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全文·佚名
  一乘品第三之一·佚名
  菩薩戒本羯磨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评精神不灭论·太虚
  大般涅槃经疏 第四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司马迁

    孔子曰:“六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

  • 辨惑第五·陆贾

    夫举事者或为善而不称善,或不善而称善者,何?视之者谬而论之者误也。故行或合于世,言或顺于耳,斯乃阿上之意,从上之旨,操直而乖方,怀曲而合邪,因其刚柔之势,为作纵横之术,故无忤逆之言,无不合之义者。昔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

  • 第一百五回 遭旁殴章宗祥受伤 逾后垣曹汝霖奔命·蔡东藩

      却说各学生齐集天安门,总数不下三千人,当由学生界推出代表,对众宣言,主张青岛问题,坚持到底,决不忍为汉奸所卖。文云:  呜呼国民!我最亲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条,以及朝夕企祷之

  • 尚史卷九十七·李锴

    志五地理志下王制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又曰八州州二百一十国天子之县内九十三国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天子之元士诸侯

  • 尹知章传·刘昫

    尹知章,绛州翼城县人。年轻时勤于学业。曾经梦见一位神仙用大凿子凿开他的心,把一些药放了进去,从此以后他心胸日益开朗明亮,通晓各种经书的精微要义,不久众师友都拜他为师研修学业。则天长安年间,驸马都尉武攸暨看重他的经

  • 三、悬泉置管理与事务类·佚名

    72.神爵四年四月丙戌、太守守属领县(悬)泉置移遮要置。(Ⅰ0309③:37)73.五凤元年五月癸酉、太守守属光监县(悬)泉置移效谷□□□□□……(Ⅰ0309③:92)74.神爵四年正月丙寅朔壬辰、敦煌太守快 库丞何兼行丞事、告领县(

  • 元年·佚名

    (丙寅)元年大明正德元年九月9月2日○戊寅朔,知中樞府事朴元宗、副司勇成希顔〈曾以吏曹參判,驟降〉、吏曹判書柳順汀等,首謀建議,乃與軍資副正辛允武、軍器寺僉正朴永文、水原府使張珽、司僕寺僉正洪景舟密約擧事。前一日夕

  • 卷七 七之二·孔颖达

    ◎桧羔裘诂训传第十三○陆曰:桧,本又作“郐”,古外反。桧者,高辛氏之火正祝融之后,妘姓之国也。其封域在古豫州外方之北,荧波之南,居溱、洧之间,祝融之故墟,是子男之国。后为郑武所并焉。王云:周武王封之于济、洛、河颍之间,为桧

  • 卷一百九十四·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六十七观象授时西方白虎七宿奎腰细头尖似破鞵一十六星绕鞵生【今测奎一星黄经三宫一十七度五十四分纬北一十五度五十八分赤经三宫

  • 寓言第二十七·刘文典

    〔释文〕以义名篇。 寓言十九。 〔注〕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九见信。 〔疏〕寓,寄也。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己说,则起嫌疑,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故鸿蒙、云将、肩吾、连叔之类,皆寓言

  • 卷六·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博议卷六宋 吕祖谦 撰齐侯见豕【庄八年冬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刼而束之】蛇鬬于

  • 卷八 治体·张伯行

    此卷论治本。盖明乎出处之义,则得时行道,务在提纲挈领,端阙治原,庶使天下知儒术之非迂疏而寡效也。朱子曰:古先圣王所以立师傅之官,设宾友之位,置谏诤之职,凡以先后从臾,左右维持,惟恐此心顷刻之间,或失其正而已。朱子曰:惟圣尽伦

  • 诸法有无自性问题·太虚

    一 略示二 小乘的有无自性说三 空宗的有无自性说四 唯识宗的有无自性说五 中国佛学的圆中自性说  一、略示  对这有无自性问题的研究,首先要探讨这“自性”能诠名下的所诠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可以发现到经论中的

  • 卷第七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智品第七之三如是已辩诸智差别。智所成德今当显示。于中先辩佛不共德。且初成佛尽智位修不共佛法有十八种。何谓十八。颂曰。十八不共法  谓佛十力等论

  • 卷第四十九·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四十九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八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发欢喜心为令一切众生得利益安乐故为

  • 进圣宋嘉泰普灯录上皇帝书·雷庵正受

    进圣宋嘉泰普灯录上皇帝书 月日(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正受)谨昧死上书皇帝陛下。(臣)闻孤山智圆之言曰。吾道如鼎也。三教如足也。足一亏而鼎覆焉。(臣)尝慕其人。稽其说。乃知儒之为教。其要在诚意。道之为教。

  • 卷第六·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目录卷第六卷三十一  云门宗南岳下第六世 雪峰存禅师法嗣  云门文偃禅师南岳下第七世 云门偃禅师法嗣  白云子祥禅师 德山缘密禅师  新开颢鉴禅师 双泉师宽禅师  香林澄远禅师 洞山守初禅师 

  • 卷第七·佚名

    律苑事规卷第七 四明演忠律寺住持嗣祖比丘省悟编述 剑 煎点住持 若法嗣到寺前点令带行知事到库司会议造食计算钱物送纳隔宿先到侍司咨禀命通覆住持具威仪诣方丈插香展拜请云(来辰就云堂聊具菲供伏望慈悲特垂降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