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辨惑第五

夫举事者或为善而不称善,或不善而称善者,何?视之者谬而论之者误也。故行或合于世,言或顺于耳,斯乃阿上之意,从上之旨,操直而乖方,怀曲而合邪,因其刚柔之势,为作纵横之术,故无忤逆之言,无不合之义者。

昔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盖损上而归之于下,则忤于耳而不合于意,遂逆而不用也。此所谓正其行而不苟合于世也。有若岂不知阿哀公之意,为益国之义哉?夫君子直道而行,知必屈辱而不避也。故行不敢苟合,言不为苟容,虽无功于世,而名足称也;虽言不用于国家,而举措之言可法也。

故殊于世俗,则身孤于士众。夫邪曲之相衔,枉桡之相错,正直故不得容其间。谄佞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

夫众口毁誉,浮石沈木。群邪相抑,以直为曲。视之不察,以白为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殊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而目缪心惑者,众邪误之。

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其直目,而从邪臣之言。鹿与马之异形,乃众人之所知也,然不能别其是非,况于ウ昧之事乎?易曰:“二人同心,其义断金。”群党合意,以倾一君,孰不移哉!

人有与曾子同姓名者杀人,有人告曾子母曰:“参乃杀人。”母方织,如故,有顷复告云,若是者三,曾子母投杼逾垣而去。曾子之母非不知子不杀人也,言之者众。夫流言之并至,众人之所是非,虽贤智不敢自毕,况凡人乎?

鲁定公之时,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行相事。两君升坛,两相处下,两相欲揖,君臣之礼,济济备焉。齐人鼓讠?而起,欲执鲁公。孔子历阶而上,不尽一等而立,谓齐侯曰:“两君合好,以礼相率,以乐相化。臣闻嘉乐不野合,牺象之荐不下堂。夷、狄之民何求为?”命司马请止之。定公曰:“诺。”齐侯逡巡而避席曰:“寡人之过。”退而自责大夫。罢会。齐人使优旃亻舞于鲁公之幕下,傲戏,欲候鲁君之隙,以执定公。孔子叹曰:“君辱臣当死。”使司马行法斩焉,首足异门而出。于是齐人惧然而恐,君臣易操,不安其故行,乃归鲁四邑之侵地,终无乘鲁之心,邻□振动,人怀向鲁之意,强国骄君,莫不恐惧,邪臣佞人,变行易虑,天下之政,□□而折中;而定公拘于三家,陷于众口,不能卒用孔子者,内无独见之明,外惑邪臣之党,以弱其国而亡其身,权归于三家,邑土单于强齐。夫用人若彼,失人若此;然定公不觉悟,信季孙之计,背贞臣之策,以获拘弱之名,而丧丘山之功,不亦惑乎!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之障日月也,非得神灵之化,罢?霁翳,令归山海,然后乃得睹其光明,暴天下之濡湿,照四方之晦冥。今上无明王圣主,下无贞正诸侯,诛Θ奸臣贼子之党,解释凝滞纰缪之结,然后忠良方直之人,则得容于世而施于政。故孔子遭君暗臣乱,众邪在位,政道隔于三家,仁义闭于公门,故作公陵之歌,伤无权力于世,大化绝而不通,道德施而不用,故曰:无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夫言道因权而立,德因势而行,不在其位者,则无以齐其政,不操其柄者,则无以制其刚。诗云:“有斧有柯。”言何以治之也。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文苑一·张廷玉
  卷一百四十二·毕沅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杨仲良
  ●乙编·姜侠魂
  石匮书后集卷第六十·张岱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六六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苏州书局续缴应毁书籍情形折(附清单一)·佚名
  史纠卷四·朱明镐
  志第二 律历中(原文)·范晔
  ●牧令须知卷六·刚毅
  交收东三省条约·佚名
  谭襄敏奏议巻三·谭纶
  第十章 华盛顿会议和中国·吕思勉
  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出 仙忆·洪昇

    【南吕引子·挂真儿】〔旦扮仙、老旦扮仙女随上〕驾鹤骖鸾去不返,空回首天上人间。端正楼头,长生殿里,往事关情无限。  〔浣溪纱〕缥缈云深锁玉房,初归仙籍意茫茫。回头未免费思量。忽见瑶阶琪树里,彩鸾栖处影双双

  • 歧路·周作人

    荒野上许多足迹,指示着前人走过的道路,这许多道路究竟到一同的去处么?耶稣说,“有人打你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而我不能决定向那一条路去,有向东的,有向西的,摩西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我相信是这样的。我爱耶稣,我如果

  • 附录·丁复

    附录: 桧亭集九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丁复撰复字仲容天台人延佑初游京师与杨载范梈同被荐而复辞不就放情诗酒浪迹江淮间凡三徙居晚乃侨寓於金陵之城北平生所作不下数千篇脱稿卽弃去故多所散佚其婿饶介之及其门人李谨

  • 初集卷四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四十古今体一百首【丁卯四】雨後圆明园【三月廿六日】园亭标净爽花木长精神幸尔过愁雨犹然及践春茶来南国贡雁去北天宾漫惜韶光促清和亦可人水郭连山墅农功周览知麦烟初羃际谷雨乍过时底用翻

  • 引用书目·王国维

    校补竹书纪年(赵绍祖) 古墨斋刻本校正竹书纪年(洪颐烜) 平津馆刻本竹书纪年校正(郝懿行) 东路厅署刻本竹书纪年集证(陈逢衡) 裛露轩刻本竹书纪年补证(林春溥) 竹柏山房刻本考订竹书纪年(雷学淇) 亦嚣嚣斋刻本竹书纪年义证(雷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佚名

    正德六年十一月丁未朔钦天监进正德七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升黄州府知府胡锭为江西按察司副使○巡抚湖广右副都御史陈镐卒镐字宗之其先会稽人占籍南京钦天监成化丙午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举进

  • 卷之六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八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八十三 【起甲辰宋真宗景德元年○止丁丑宋仁宗景佑四年】凡三十四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续通监纲目所载辽事颇畧今采辽史中有关政理者增入至於官号则从其本国之称以备一代之制云

  • 列传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一百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朴全之。○朴全之竹州人也父晖官至典法判书。 全之年未弱冠登第历史翰。 忠烈五年元世祖诏选衣冠子弟入侍全之与焉。 因留元与中原名士游商

  • 长安·周绍良

    №长安001【盖】李君墓志【志文】唐故上柱国李君墓志铭并序君讳顶,字柱仁,邢州龙岗人也。本赵郡国官,南徙原夫。淼淼濑乡,得姓不言之树;岩岩常岫,开封有道之辰。雄略莫从,竟动楚王之购;英规尚在,终延汉帝之思。祖

  • 卷三十八俸饷二·冯煦

    本省军饷巡警军饷内附:练军协饷练军津贴洋操加饷皖省旧制额兵九千四百四十二名。咸丰三年以后地方迭经贼扰,除宿州一营外其余各营兵丁散亡殆尽。同治四年始议募复守兵五成。六年募复战兵三成,并将守兵募补足额,原设马兵只

  • 贾诩下·苏辙

    用兵之难,盖有怵于外而动者矣。力之所及,而义不可,君子不为也;义之所可,而力不及,君子不强也。魏文帝始受汉禅,欲用兵吴、蜀,以问贾诩。诩曰:“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

  • 能言第四十·桓宽

    大夫曰:“盲者口能言白黑,而无目以别之。儒者口能言治乱,而无能以行之。夫坐言不行,则牧童兼乌获之力,蓬头苞尧、舜之德。故使言而近,则儒者何患于治乱,而盲人何患于白黑哉?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故卑而言高,能言而不能行者,君子

  • 卷三十八·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三十八   宋 程公説 撰书二十礼乐书第三晋车服飨礼晋文公图伯定襄王于郏【僖二十五年】王享醴命之宥请隧勿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文公不敢请受

  • 卷三十八·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三十八日本山井鼎物 观 撰毛诗注疏第七【七之一】存旧毛诗卷第七陈宛丘诂训传第十二毛诗国风郑氏笺宛丘考异一本注子大夫也大夫上有卿字 古本无所不为下有也字下笺则效下传鼔声下共

  • 卷十三·吕祖谦

    <经部,春秋类,左氏博议钦定四库全书左氏博议卷十三宋 吕祖谦 撰邾败鲁于升陉【僖二十二年邾人以须句故出师公卑邾不设备而御之臧文仲曰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曰敬之敬之天

  • 真迹日录·张丑

    书画著录著作。明代张丑编撰。五卷。主要版本有乾隆二十八年池北草堂刻本、《知不足斋》刻本、《四库全书》本、《述古丛钞》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艺术丛书》本、《中国书画全书》本等。本书为《清河书画舫》续著

  • 出三藏记集·僧祐

    现存最早的佛经目录。又称《出三藏记集录》、《梁出三藏记集》、《出三藏集记》、《出三藏记》,简称《僧祐录》。南朝齐梁时僧佑撰。15卷。出,即译出;三藏指经、律、论3种佛书,记集,是记录、汇集之意。记录了东汉至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