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曾子问

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于西阶南。大祝裨冕,执束帛,升自西阶尽等,不升堂,命毋哭。祝声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升,奠币于殡东几上,哭,降。众主人、卿、大夫、士,房中,皆哭不踊。尽一哀,反位。遂朝奠。小宰升举币。三日,众主人、卿、大夫、士,如初位,北面。大宰、大宗、大祝皆裨冕。少师奉子以衰;祝先,子从,宰宗人从。入门,哭者止,子升自西阶。殡前北面。祝立于殡东南隅。祝声三曰:‘某之子某,从执事,敢见。’子拜稽颡哭。祝、宰、宗人、众主人、卿、大夫、士,哭踊三者三,降东反位,皆袒,子踊,房中亦踊三者三。袭衰,杖,奠出。大宰命祝史,以名遍告于五祀山川。”

曾子问曰:“如已葬而世子生,则如之何?”孔子曰:“大宰、大宗从大祝而告于祢。三月,乃名于祢,以名徧告及社稷宗庙山川。”

孔子曰:“诸侯适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祢。冕而出视朝,命祝史告于社稷、宗庙、山川。乃命国家五官而后行,道而出。告者,五日而遍,过是,非礼也。凡告,用牲币。反,亦如之。诸侯相见,必告于祢,朝服而出视朝。命祝史告于五庙所过山川。亦命国家五官,道而出。反,必亲告于祖祢。乃命祝史告至于前所告者,而后听朝而入。”

曾子问曰:“并有丧,如之何?何先何后?”孔子曰:“葬,先轻而后重;其奠也,先重而后轻;礼也。自启及葬,不奠,行葬不哀次;反葬奠,而后辞于殡,遂修葬事。其虞也,先重而后轻,礼也。”

孔子曰:“宗子虽七十,无无主妇;非宗子,虽无主妇可也。”

曾子问曰:“将冠子,冠者至,揖让而入,闻齐衰大功之丧,如之何?”孔子曰:“内丧则废,外丧则冠而不醴,彻馔而扫,即位而哭。如冠者未至,则废。如将冠子而未及期日,而有齐衰、大功、小功之丧,则因丧服而冠。”“除丧不改冠乎?”孔子曰:“天子赐诸侯大夫冕弁服于大庙,归设奠,服赐服,于斯乎有冠醮,无冠醴。父没而冠,则已冠扫地而祭于祢;已祭,而见伯父、叔父,而后飨冠者。”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孝公大祥,奠酬弗举,亦非礼也。”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岂大功耳!自斩衰以下皆可,礼也。”曾子曰:“不以轻服而重相为乎?”孔子曰:“非此之谓也。天子、诸侯之丧,斩衰者奠;大夫,齐衰者奠;士则朋友奠;不足,则取于大功以下者;不足,则反之。”曾子问曰:“小功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何必小功耳!自斩衰以下与祭,礼也。”曾子曰:“不以轻丧而重祭乎?”孔子曰:“天子、诸侯之丧祭也,不斩衰者不与祭;大夫,齐衰者与祭;士,祭不足,则取于兄弟大功以下者。”曾子问曰:“相识,有丧服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缌不祭,又何助于人。”曾子问曰:“废丧服,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说衰与奠,非礼也;以摈相可也。”

曾子问曰:“昬礼旣纳币,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则如之何?”孔子曰:“壻使人吊。如壻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吊。父丧称父,母丧称母。父母不在,则称伯父世母。壻,已葬,壻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壻,免丧,女之父母使人请,壻弗取,而后嫁之,礼也。女之父母死,壻亦如之。”

曾子问曰:“亲迎,女在涂,而壻之父母死,如之何?”孔子曰:“女改服布深衣,缟总以趋丧。女在途,而女之父母死,则女反。”“如壻亲迎,女未至,而有齐衰大功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男不入,改服于外次;女入,改服于内次;然后即位而哭。”曾子问曰:“除丧则不复昬礼乎?”孔子曰:“祭,过时不祭,礼也;又何反于初?”

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祢,成妇之义也。”曾子问曰:“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壻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

曾子问曰:“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壻齐衰而吊,旣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

曾子问曰:“丧有二孤,庙有二主,礼与?”孔子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甞禘郊社,尊无二上。未知其为礼也。昔者齐桓公亟举兵,作伪主以行。及反,藏诸祖庙。庙有二主,自桓公始也。丧之二孤,则昔者卫灵公适鲁,遭季桓子之丧,卫君请吊,哀公辞不得命,公为主,客人吊。康子立于门右,北面;公揖让升自东阶,西乡;客升自西阶吊。公拜,兴,哭;康子拜稽颡于位,有司弗辩也。今之二孤,自季康子之过也。”

曾子问曰:“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孔子曰:“天子巡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庙之主以行,则失之矣。当七庙、五庙无虚主;虚主者,唯天子崩,诸侯薨与去其国,与祫祭于祖,为无主耳。吾闻诸老聃曰:‘天子崩,国君薨,则祝取羣庙之主而藏诸祖庙,礼也。卒哭成事而后,主各反其庙。君去其国,大宰取羣庙之主以从,礼也。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主,出庙入庙必跸。’老聃云。”曾子问曰:“古者师行,无迁主,则何主?”孔子曰:“主命。”问曰:“何谓也?”孔子曰:“天子、诸侯将出,必以币帛皮圭告于祖祢,遂奉以出,载于齐车以行。每舍,奠焉而后就舍。反必告,设奠卒,敛币玉,藏诸两阶之间,乃出。盖贵命也。”

子游问曰:“丧慈母如母,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古者,男子外有傅,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敎子也,何服之有?昔者,鲁昭公少丧其母,有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也,欲丧之,有司以闻,曰:‘古之礼,慈母无服,今也君为之服,是逆古之礼而乱国法也;若终行之,则有司将书之以遗后世。无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练冠以燕居。’公弗忍也,遂练冠以丧慈母。丧慈母,自鲁昭公始也。”

曾子问曰:“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废者几?”孔子曰:“四。”请问之。曰:“大庙火,日食,后之丧,雨沾服失容,则废。如诸侯皆在而日食,则从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与其兵。大庙火,则从天子救火,不以方色与兵。”曾子问曰:“诸侯相见,揖让入门,不得终礼,废者几?”孔子曰:“六。”请问之。曰:“天子崩,大庙火,日食,后夫人之丧,雨沾服失容,则废。”

曾子问曰:“天子甞、禘、郊、社、五祀之祭,簠簋旣陈,天子崩,后之丧,如之何?”孔子曰:“废。”曾子问曰:“当祭而日食,太庙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接祭而已矣。如牲至,未杀,则废。天子崩,未殡,五祀之祭不行;旣殡而祭,其祭也,尸入,三饭不侑,酳不酢而已矣。自启至于反哭,五祀之祭不行;已葬而祭,祝毕献而已。”

曾子问曰:“诸侯之祭社稷,俎豆旣陈,闻天子崩、后之丧、君薨、夫人之丧,如之何?”孔子曰:“废。自薨比至于殡,自启至于反哭,奉帅天子。”

曾子问曰:“大夫之祭,鼎俎旣陈,笾豆旣设,不得成礼,废者几?”孔子曰:“九。”请问之。曰:“天子崩、后之丧、君薨、夫人之丧、君之大庙火、日食、三年之丧、齐衰、大功,皆废。外丧自齐衰以下,行也。其齐衰之祭也,尸入,三饭不侑,酳不酢而已矣;大功酢而已矣;小功、缌,室中之事而已矣。士之所以异者,缌不祭,所祭于死者无服则祭。”

曾子问曰:“三年之丧,吊乎?”孔子曰:“三年之丧,练,不羣立,不旅行。君子礼以饰情,三年之丧而吊哭,不亦虚乎?”

曾子问曰:“大夫、士有私丧,可以除之矣,而有君服焉,其除之也如之何?”孔子曰:“有君丧服于身,不敢私服,又何除焉?于是乎有过时而弗除也。君之丧,服除而后殷祭,礼也。”曾子问曰:“父母之丧,弗除可乎?”孔子曰:“先王制礼,过时弗举,礼也;非弗能勿除也,患其过于制也,故君子过时不祭,礼也。”

曾子问曰:“君薨,旣殡,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归居于家,有殷事,则之君所,朝夕否。”曰:“君旣启,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归哭而反送君。”曰:“君未殡,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归殡,反于君所,有殷事则归,朝夕否。大夫,室老行事;士,则子孙行事。大夫内子,有殷事,亦之君所,朝夕否。”

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唯天子,称天以诔之。诸侯相诔,非礼也。

曾子问曰:“君出疆以三年之戒,以椑从。君薨,其入如之何?”孔子曰:“共殡服,则子麻,弁绖,疏衰,菲,杖。入自阙,升自西阶。如小敛,则子免而从柩,入自门,升自阼阶。君、大夫、士一节也。”

曾子问曰:“君之丧旣引,闻父母之丧,如之何?”孔子曰:“遂。旣封而归,不俟子。”曾子问曰:“父母之丧旣引,及涂,闻君薨,如之何?”孔子曰:“遂。旣封,改服而往。”

曾子问曰:“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祝曰:‘孝子某为介子某荐其常事。’若宗子有罪,居于他国,庶子为大夫,其祭也,祝曰:‘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摄主不厌祭,不旅,不假,不绥祭,不配。布奠于宾,宾奠而不举,不归肉。其辞于宾曰:‘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国,使某辞。’”

曾子问曰:“宗子去在他国,庶子无爵而居者,可以祭乎?”孔子曰:“祭哉!”“请问其祭如之何?”孔子曰:“望墓而为坛,以时祭。若宗子死,告于墓而后祭于家。宗子死,称名不言‘孝’,身没而已。”子游之徒,有庶子祭者以此,若义也。今之祭者,不首其义,故诬于祭也。

曾子问曰:“祭必有尸乎?若厌祭亦可乎?”孔子曰:“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取于同姓可也。祭殇必厌,盖弗成也。祭成丧而无尸,是殇之也。”

孔子曰:“有阴厌,有阳厌。”曾子问曰:“殇不祔祭,何谓阴厌、阳厌?”孔子曰:“宗子为殇而死,庶子弗为后也。其吉祭,特牲。祭殇不举,无肵俎,无玄酒,不告利成,是谓阴厌。凡殇,与无后者,祭于宗子之家,当室之白,尊于东房,是谓阳厌。”

曾子问曰:“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旣明反而后行。曰:‘礼也。’反葬,而丘问之曰:‘夫柩不可以反者也,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迟数,则岂如行哉?’老聃曰:‘诸侯朝天子,见日而行,逮日而舍奠;大夫使,见日而行,逮日而舍。夫柩不早出,不暮宿。见星而行者,唯罪人与奔父母之丧者乎!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见星也?且君子行礼,不以人之亲痁患。’吾闻诸老聃云。”

曾子问曰:“为君使而卒于舍,礼曰:‘公馆复,私馆不复。’凡所使之国,有司所授舍,则公馆已,何谓私馆不复也?”孔子曰:“善乎问之也!自卿、大夫、士之家,曰私馆;公馆与公所为,曰公馆。公馆复,此之谓也。”

曾子问曰:“下殇,土周葬于园,遂舆机而往,涂迩故也。今墓远,则其葬也如之何?”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殇也。墓远。召公谓之曰:“何以不棺敛于宫中?”史佚曰:“吾敢乎哉?”召公言于周公,周公曰:“岂不可?”史佚行之。’下殇用棺衣棺,自史佚始也。”

曾子问曰:“卿、大夫将为尸于公,受宿矣,而有齐衰内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出,舍于公馆以待事,礼也。”孔子曰:“尸弁冕而出,卿、大夫、士皆下之,尸必式,必有前驱。”

子夏问曰:“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辟也者,礼与?初有司与?”孔子曰:“夏后氏三年之丧,旣殡而致事,殷人旣葬而致事。记曰:‘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可夺亲也。’此之谓乎!”子夏曰:“金革之事无辟也者,非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今以三年之丧,从其利者,吾弗知也。’”

猜你喜欢
  卷五 六艺四(下)·孙星衍
  读书续録卷一·薛瑄
  孟子集注大全卷五·胡广
  第九章 7·辜鸿铭
  春秋亿卷六·徐学谟
  卷四·郑伯谦
  襄公·襄公八年·左丘明
  论语卷九·朱熹
  林阳端禅师·惠洪
  放牛经全文·佚名
  看经警文·朱棣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念常
  卷十五(洞曹宗)·佚名
  覆天童净心老和尚书·太虚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廖正一·唐圭璋

      正一字明略,安陆人。自号竹林居士。元丰二年(1079)进士。元祐六年(1091),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权通判杭州。同年十一月,除秘阁校理。绍圣间,贬信州玉山监税,丧明而没。姓名曾入党籍。大观二年出籍。有竹林集三卷(或云有白集),今不

  • 卷一·佚名

    《二荷》发端 倒罢清樽理罢琴,偶行荒径见苔侵,正系日来无事贫非易,老去多情病自深。寂寂曲栏愁倚遍,你话探奇谁解过山林?不如且把风流案,等我传些清话去人闻。 近言我粤羊城内,世居南海一才人,白姓莲名青友字,年方十七正青春。

  • 第二折·王实甫

    (押宴官引祗从上,云)老夫左丞相是也。昨日在御园中射柳已过,今日在此香山设宴,着老夫仍旧做押宴官。这早晚人每敢待来也。(正末上,云)昨日在御园中射柳,今日在香山设宴,须索走一遭。是好香山也呵。(唱) 【中吕】【粉蝶儿】

  • 山带阁注楚辞卷二·蒋骥

    武进蒋骥撰九歌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本祭祀侑神乐歌因以寓其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故附之离骚或云楚俗旧有辞原更定之未知其然否也总十一篇而目爲九说见余论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

  • 卷十一·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汉第一 高帝【姓刘氏讳邦字季】 大风歌【一名三侯之章】 【汉书曰高帝既定天下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 后集卷三·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后集卷三    元 孙存吾 编薛宗海【国子助教】闲闲真人生朝天正子月一阳回春入环枢已放梅夀酒淋漓倾九醖仙阶缥缈接三台凾关昔日青牛渡华表他年白鹤来更向何方覔鳌岛帝垣东畔是蓬莱送马伯庸南

  • 御选明诗卷三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三十六七言古诗一刘基题老翁骑牛图白日上悠悠竹梢雾已收晴天不易得及时当放牛人家放牛多儿童我家无儿只老翁寒衣在机织未就原上烈烈多高风勿言衰老筋力薄有牛可放殊不恶但愿天公不相恼牛背闲眠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二·佚名

    浮海记浮海记黑甜道人张麟白着肃虏伯黄斌卿,号虎痴;兴化卫人。明辨,有智术;仪状轩举。通文义,善谈论。父为北方县丞;斌卿弱冠,随父之任。遇盗,父被害,不能归;遂客游于北。以星术、书写干人,与妓刘氏交好。日久,资用乏。斌卿以应袭

  • 卷三十七·杨士奇

    永乐二年十二月戊辰朔 上视往南郊○庚午○宣府总兵官武安侯郑亨等奏修筑宣府诸处屯堡成先有敕谕亨等于宣府万全怀安诸处简军马坚垒壁谨烽堠慎防御之务每数堡择一堡为高城深濠城多置门其中开井积水以聚数堡之人马辎重

  •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十四人名曼济岱 【曼济牝□也岱有也卷十八作蛮子带又作蛮子台并改】和通 【回人也卷十八作和童】伊埓布哈 【伊埓明显也布哈牤牛也卷十八作亦里不花】扎实 【唐古特语吉祥也卷十八作札

  • 一四〇 不辩解说上·周作人

    这里且让我来抄一篇刊文吧。普通说刊文有两种意思,其一是已经刊布的文章,不论是谁做的,就抄袭了过来,其二则用于做八股文的时候,遇着做过或是多少相近的题目,便将窗稿中旧作,抄来应付,虽然“刊文”二字似乎用的不很妥当,但是习

  • 明亡述略卷二·锁绿山人

    呜呼!天之厌明久矣,其兴可复望哉!使得贤主建国、君臣同心,无蹈前代之辙,江以南犹不能长保,况承以淫昏之人,欲苟延其祚,得乎?然其臣皆激于忠义,事虽无成,固不得而泯没也。福王由崧者,神宗之孙,而庄烈帝之从父兄也。父曰常洵,郑贵妃之

  •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 第二十六·班固

    (董仲舒)【原文】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制曰

  • 侯莫陈崇传·令狐德棻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他的先辈属于魏国的别支,住在库斛真水。五世祖叫太骨都侯。从五世祖以后,世代都担任部落首领。祖父侯莫陈允,以良家子弟镇守武川,就把家安在那里。父亲侯莫陈兴,任殿中将军、羽林监。侯莫陈崇少

  • 序·钟泰

    钟子钟山,为教授之江大学。三年纂《中国哲学史》竟,督余为之序。钟山富于理性,纯于学,其为书立例谨严,忾乎独肩砥柱东流之责,可谓忧世之深矣!且夫古今能为学者,不出高明、沉潜之两途。沉潜者务涵泳,高明者喜创辟。涵泳久而理积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二·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二 住海盐州天宁永祚禅寺语录上 参学比丘 文玹等 编 师於天历元年。二月初三日入寺。 山门。闹市门头。来千去万。入寺看额。能有几人。复云。是什么。便入。 佛殿。是你是我。撒土撒

  • 四书释地·阎若璩

    一卷。四书释地续一卷。四书释地又续二卷。四书释地三续二卷。总称《四书释地》。清阎若璩撰。阎若璩事详《古文尚书疏证》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疏于地理人物考据,亦间有训释经义不当之处,阎氏遂作此书以补其缺、正

  • 春秋左传属事·傅逊

    二十卷。傅逊(生卒年不详)撰。傅逊字士凯,太仓(今属江苏省)人,明代经学家。少从师于文学家归有光,科举失意,晚年以岁贡授建昌训导。傅氏着述,除此外,还有《左传注解辨误》。此书之作,发端于其友王执礼,而由傅逊续成。其体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