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莫陈崇传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
他的先辈属于魏国的别支,住在库斛真水。
五世祖叫太骨都侯。
从五世祖以后,世代都担任部落首领。
祖父侯莫陈允,以良家子弟镇守武川,就把家安在那里。
父亲侯莫陈兴,任殿中将军、羽林监。
侯莫陈崇少年时就勇猛果敢,善于骑马射箭,谨慎诚朴,不多说话。
十五岁时,随贺拔岳、尔朱荣征讨葛荣。
又随元天穆平定邢杲。
以战功授建威将军。
另外又随贺拔岳在洛阳击败元颢。
官升直寝。
后来随贺拔岳入函谷关,打败赤水蜀。
当时万俟丑奴围攻岐州,派将领尉迟菩萨率兵向武功推进。
侯莫陈崇随从贺拔岳奋力作战,打败敌人,又乘胜追击,解了岐州之围。
又进军百里细川,攻破贼帅侯伏侯元进的营地。
万俟丑奴率领残军逃奔高平,侯莫陈崇与轻装骑兵追击,到泾州长坑赶上敌人。
贼军尚未布成阵势,侯莫陈崇匹马冲入贼中,将万俟丑奴从马上活捉过来,乘机大呼,贼众惊慌溃散,没有人敢于抵挡。
后续骑兵纷纷赶到,贼众全部逃散,大获全胜。
贺拔岳把万俟丑奴所乘的马匹和他的宝剑、金带赏给侯莫陈崇。
任安北将军、太中大夫、都督,封临泾县侯,食邑八百户。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后,侯莫陈崇与诸将商议迎接太祖。
太祖来到军营后,原州刺史史归还在为侯莫陈悦守城。
太祖派侯莫陈崇袭击史归。
侯莫陈崇在夜里悄悄出兵,他乘着轻便小车,率领七名骑兵,直抵城下,其余的兵马都埋伏在附近路边。
史归见他的人数很少,就不再防备,侯莫陈崇立即闯入,占据了城门。
当时城内的李远兄弟预先知道侯莫陈崇要来,于是城内城外一片呐喊,伏兵冲出,活捉了史归,把他杀掉。
以侯莫陈崇代理原州政事。
又随从平定侯莫陈悦,转为征西将军。
派侯莫陈崇安抚秦州,另封广武县伯,食邑七百户。
大统元年(535),任泾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大都督衔,晋封公爵,后升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封彭城郡公,食邑三千户。
三年,参与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诸役,食邑增加二千户。
四年,参与河桥之战,多有战功。
七年,稽胡反叛,侯莫陈崇率军将其荡平。
不久,被任命为雍州刺史,兼太子詹事。
十五年,升为柱国大将军,转官少傅。
魏恭帝元年(554),出任宁州刺史,升尚书令。
六官建立后,被任命为大司空。
孝闵帝登基,晋封梁国公,食邑万户,加太保衔。
历任大宗伯、大司徒。
保定三年(563),侯莫陈崇跟随高祖巡视原州,高祖夜里返回京师,人们私下感到奇怪。
侯莫陈崇对他的亲信常升说:“从前我听占卜者说,晋公今年不吉利。
君王今天忽然连夜赶回京师,不外乎是晋公死了。”于是众人把这话传开。
有人告发了这件事。
高祖在大德殿召集公卿,责备侯莫陈崇。
侯莫陈崇心中恐惧,请求治罪。
当夜,宇文护派人率兵包围了侯莫陈崇的住宅,逼他自杀。
依照常规礼仪为他举行葬礼。
谥号为“躁”。
宇文护伏诛后,改谥“庄闵”。
其子侯莫陈芮继承了他的爵封,任大将军,升柱国。
随从高祖东征,率军扼守太行山通道。
平定并州后,授职上柱国。
又参与平定邺城,任大司马。
侯莫陈崇之弟侯莫陈琼,字世乐。
八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极为孝顺,又善于侍奉兄长们,家庭内外的人都很尊敬他。
以军功封灵丘县男,食邑三百户。
随从魏孝武入函谷关,任太祖的直荡都督。
大统二年(536),升尚药典御。
三年,任太子右卫率,晋封侯爵。
跟从独孤信征伐梁人山定。
官至北秦州刺史。
十四年,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孝闵帝登基后,晋爵武安县公,食邑增至二千户,出任郢州刺史。
武成二年(560),升金州总管、六州诸军事、金州刺史。
保定元年(561),任大将军。
天和四年(569),转任荆州总管、十四州八防诸军事、荆州刺史。
不久,升柱国,晋封同昌郡公。
建德二年(573),任大宗伯,出任秦州总管。
四年,随从高祖东征,任后二军总管。
不久,改封武威郡公。
大象二年(580),加上柱国衔。
侯莫陈琼之弟侯莫陈凯,字敬乐。
性格刚强正直,喜欢读经史之书。
跟随兄长侯莫陈崇,以军功封下蔡县男。
大统元年(535),任东宫侍书。
随从太祖活捉窦泰,攻破沙苑,以战功授宁远将军。
历任羽林监、东宫洗马、太子庶子,升都督。
十四年,兄长侯莫陈崇以平定原州的战功,赐爵灵武县侯,诏令听任转授侯莫陈凯。
又历任东宫武卫率、尚书右丞,转任左丞,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建立六官后,授司门下大夫。
孝闵帝登基,授工部中大夫,升开府仪同三司,转任司宪中大夫,晋封公爵,又任工部中大夫。
世宗初年,出任宜州刺史。
武成二年(560),入朝为礼部中大夫。
保定年间,出任陵州刺史,转任丹州刺史。
他在做过官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誉。
天和年间,入朝任司会中大夫。
建德二年(573),任出使齐国人员之长。
当初,由于尔朱荣有拥戴之功,魏孝庄帝任命他为柱国大将军,官位在丞相之上。
尔朱荣失败后,这一官职被废除。
大统三年(537),由于太祖建立中兴之业,魏文帝又任命他担任这一官职。
此后,凡辅佐君王、名望与实际功劳俱高者,也授予此职。
自大统十六年(550)以前,任此职者共有八人。
太祖总领百官,督率内外诸军。
魏国广陵王元欣为皇室成员,只不过在宫闱之中享享清福而已。
此外六人,每人督率二名大将军,分别掌管禁军,为抵御外敌的主力。
他们当时荣耀煊赫,没有人能比得上。
所以如今称为名门贵室的,都推举八柱国之家。
现在连同十二大将军一块记录如下: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伯、大司徒、广陵王元欣;使持节、太保、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李弼;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徒、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寇、南阳郡开国公赵贵;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于谨;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侯莫陈崇。
以上与太祖为八柱国。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少保、广平王元赞;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淮安王元育;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齐王元廓;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秦七州诸军事、秦州刺史、章武郡开国公宇文导;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平原郡开国公侯莫陈顺;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雍七州诸军事、雍州刺史、高阳郡开国公达奚武;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阳平公李远;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范阳郡开国公豆卢宁;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化政郡开国公宇文贵;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荆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博陵郡开国公贺兰祥;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陈留郡开国公杨忠;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武威郡开国公王雄。
以上十二大将军,每人又各自统率开府二人。
每一开府领一军兵,合计二十四军。
自大统十六年(550)以前,除以上十二名大将军外,念贤、王思政也任大将军。
不过,念贤为牧陇山以西,王思政出守黄河之南,都无领兵之权。
以后的功臣们,官至柱国和大将军的有不少人,但都是虚衔,也不领兵。
在六柱国、十二大将军之后,有人由于官职地位而继续执掌兵权,但他们的德行名望一向在诸公之下,不得参与此列。
猜你喜欢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九·杨士奇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卷之六十六·佚名 八九二 江西巡抚郝硕奏查缴违碍书籍及板片请旨销毁折(附清单一)·佚名 卷之九十三·祁韵士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卷三·佚名 卷一百十七·张守节 刘磡传·房玄龄 阿礼海牙传·宋濂 刘崧传·张廷玉 卷七十八·佚名 卷七十三·佚名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钱若水 卷二十八·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