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昭公(元年~三十二年)

昭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正即位,正也。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郭。

三月,取郓。

夏,秦伯之弟针出奔晋。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其弟云者,亲之也。亲而奔之,恶也。

六月丁巳,邾子华卒。

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原。《传》曰:中国曰大原,夷狄曰大卤。号从中国,名从主人。

秋,莒去疾自齐入于莒。莒展出奔吴。叔弓帅师疆郓田。疆之为言,犹竟也。葬邾悼公。

冬,十有一月己酉,楚子卷卒。楚公子比出奔晋。

----------

昭公二年

二年春,晋侯使韩起来聘。

夏,叔弓如晋。

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黑。

冬,公如晋,至河乃复。耻如晋,故着有疾也。季孙宿如晋。公如晋而不得入,季孙宿如晋而得入,恶季孙宿也。

----------

昭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原卒。

夏,叔弓如滕。

五月,葬滕成公。

秋,小邾子来朝。

八月,大雩。

冬,大雨雹。北燕伯款出奔齐。其曰北燕,从史文也。

----------

昭公四年

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雪。

夏,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楚人执徐子。

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此入而杀,其不言入何也?庆封封乎吴钟离。其不言伐钟离何也?不与吴封也。庆封其以齐氏何也?为齐讨也。灵王使人以庆封令于军中,曰:“有若齐庆封弑其君者乎?”庆封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曰:“有若楚公子围弑其兄之子而代之为君者乎?”军人粲然皆笑。庆封弑其君而不以弑君之罪罪之者,庆封不为灵王服也,不与楚讨也。《春秋》之义:用贵治贱,用贤治不肖,不以乱治乱也。孔子曰:“怀恶而讨,虽死不服。”其斯之谓与!遂灭厉。遂,继事也。

九月,取缯。

冬,十有二月乙卯,叔孙豹卒。

----------

昭公五年

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贵复正也。楚杀其大夫屈申。公如晋。

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以者,不以者也。来奔者不言出。及防兹,以大及小也。莒无大夫,其曰牟夷何也?以其地来也。地以来则何以书也?重地也。

秋,七月,公至自晋。戊辰,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贲泉。狄人谓贲泉失台,号从中国,名从主人。秦伯卒。

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

----------

昭公六年

六年春,王正月,杞伯益姑卒。葬秦景公。

夏,季孙宿如晋。葬杞文公。宋华合比出奔卫。

秋,九月,大雩。

冬,楚,薳罢帅师伐吴。叔弓如楚。齐侯伐北燕。

----------

昭公七年

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平者成也。暨犹暨暨也,暨者不得已也,以外及内曰暨。

三月,公如楚。叔孙?若如齐莅盟。莅,位也。内之前定之辞谓之莅,外之前定之辞谓之来。

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秋,八月戊辰,卫侯恶卒。乡曰卫齐恶今曰卫侯恶,此何为君臣同名也?君子不夺人名,不夺人亲之所名,重其所以来也,王父名子也。

九月,公至自楚。

冬,十有一月癸未,季孙宿卒。

十有二月癸亥,葬卫襄公。

----------

昭公八年

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乡曰陈公子招,今曰陈侯之弟招何也?曰尽其亲,所以恶招也。两下相杀,不志乎《春秋》,此其志何也?世子云者,唯君之贰也。云可以重之存焉,志之也。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其弟云者,亲之也。亲而杀之,恶也。

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叔弓如晋。楚人执陈行人干征师,杀之。称人以执大夫,执有罪也。称行人,怨接于上也。陈公子留出奔郑。

秋,蒐于红。正也。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艾兰以为防,置旃以为辕门,以葛覆质以为槷,流旁握,御轚者不得入。车轨尘,马候蹄,揜禽旅,御者不失其驰,然后射者能中。过防弗逐,不从奔之道也。面伤不献,不成禽不献。禽虽多,天子取三十焉。其余与士众,以习射于射宫,射而中,田不得禽则得禽;田得禽而射不中,则不得禽。是以知古之贵仁义而贱勇力也。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大雩。

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杀陈孔奂。恶楚子也。葬陈哀公。不与楚灭,闵之也。

----------

昭公九年

九年春,叔弓会楚子于陈。许迁于夷。

夏,四月,陈火。国曰灾,邑曰火。火不志,此何以志?闵陈而存之也。

秋,仲孙貜如齐。

冬,筑郎囿。

----------

昭公十年

十年春,王正月。

夏,齐栾施来奔。

秋,七月,季孙意如、叔弓、仲孙貜帅师伐莒。戊子,晋侯彪卒。

九月,叔孙?若如晋。葬晋平公。

十有二月甲子,宋公成卒。

----------

昭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葬宋平公。

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何为名之也?夷狄之君诱中国之君而杀之,故谨而名之也。称时,称月,称日,称地,谨之也。楚公子弃疾帅师围蔡。

五月甲申,夫人归氏薨。大蒐于比蒲。仲孙貜会邾子盟于祲祥。

秋,季孙意如会晋韩起、齐国弱、宋华亥、卫北宫佗、郑罕虎、曹人、杞人于厥慭。

九月己亥,葬我小君齐归

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友以归,用之。此子也,其曰世子何也?不与楚杀也。一事注乎志,所以恶楚子也。

----------

昭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纳者,内不受也。燕伯之不名何也?不以高偃挈燕伯也。

三月壬申,郑伯嘉卒。

夏,宋公使华定来聘。公如晋,至河乃复。季孙氏不使遂乎晋也。

五月,葬郑简公。楚杀其大夫成虎。

秋,七月。

冬,十月,公子慭出奔齐。楚子伐徐。晋伐鲜虞。其曰晋,狄之也。其狄之何也?不正其与夷狄交伐中国,故狄称之也。

----------

昭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叔弓帅师围费。

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乾溪。自晋,晋有奉焉尔。归而弑,不言归,言归非弑也。归一事也,弑一事也,而遂言之,以比之归弑,比不弑也。弑君者日,不日,比不弑也。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当上之辞也。当上之辞者,谓不称人以杀,乃以君杀之也。讨贼以当上之辞,杀,非弑也。比之不弑有四。取国者称国以弑,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比不嫌也。《春秋》不以嫌代嫌。弃疾主其事,故嫌也。

秋,公会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公不与盟。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公不与盟者,可以与而不与,讥在公也。其日,善是盟也。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归。公至自会。蔡侯庐归于蔡。陈侯吴归于陈。善其成之,会而归之,故谨而日之。此未尝有国也,使如失国辞然者,不与楚灭也。

冬,十月,葬蔡灵公。变之不葬有三:失德不葬,弑君不葬,灭国不葬。然且葬之,不与楚灭,且成诸侯之事也。公如晋,至河乃复。吴灭州来。

----------

昭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意如至自晋。大夫执则致,致则名。意如恶,然而致,见君臣之礼也。

三月,曹伯滕卒。

夏,四月。

秋,葬曹武公。

八月,莒子去疾卒。

冬,莒杀其公子意恢。言公子而不言大夫,莒无大夫也。莒无大夫而曰公子意恢,意恢贤也。曹、莒皆无大夫。其所以无大夫者,其义异也。

----------

昭公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吴子夷末卒。

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龠入,叔弓卒,去乐卒事。君在祭乐之中,闻大夫之丧,则去乐卒事,礼也。君在祭乐之中,大夫有变,以闻可乎?大夫,国体也。古之人重死,君命无所不通。

夏,蔡朝吴,出奔郑。

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秋,晋荀吴帅师伐鲜虞。

冬,公如晋。

----------

昭公十六年

十有六年春,齐侯伐徐。楚子诱戎蛮子杀之。

夏,公至自晋。

秋,八月己亥,晋侯夷卒。

九月,大雩。季孙意如如晋。

冬,十月,葬晋昭公。

----------

昭公十七年

十有七年春,小邾子来朝。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秋,郯子来朝。

八月,晋荀吴帅师灭陆浑戎。

冬,有星孛于大辰。一有一亡曰有。于大辰者,滥于大辰也。楚人及吴战于长岸。两夷狄曰败,中国与夷狄亦曰败。楚人及吴战于长岸,进楚子,故曰战。

----------

昭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曹伯须卒。

夏,五月壬午,宋、卫、陈、郑灾。其志,以同日也。其日,亦以同日也。或曰人有谓郑子产曰:“某日有灾”。子产曰:“天者神,子恶知之?”是人也,同日为四国灾也。

六月,邾人入鄅。

秋,葬曹平公。

冬,许迁于白羽。

----------

昭公十九年

十有九年春,宋公伐邾。

夏,五月戊辰,许世子止弑其君买。日杀,正卒也。正卒,则止不弑也。不弑而曰弑,责止也。止曰:“我与夫弑者。”不立乎其位,以与其弟虺。哭泣歠飦粥,嗌不容粒,未逾年而死,故君子即止自责而责之也。己卯,地震。

秋,齐高发帅师伐莒。

冬,葬许悼公。日卒时葬,不使止为弑父也。曰子既生,不免乎水火,母之罪也;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心志既通,而名誉不闻,友之罪也;名誉既闻,有司不举,有司之罪也;有司举之,王者不用,王者之过也。许世子不知尝药,累及许君也。

----------

昭公二十年

二十年春,王正月。

夏,曹公孙会自梦出奔宋。自梦者,专乎梦也。曹无大夫,其曰公孙何也?言其以贵取之,而不以叛也。

秋,盗杀卫侯之兄辄。盗,贱也。其曰兄,母兄也。目卫侯,卫侯累也。然则何为不为君也?曰有天疾者,不得入乎宗庙。辄者何也?曰两足不能相过,齐谓之綦,楚谓之綦,卫谓之辄。

冬,十月,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陈。

十有一月辛卯,蔡侯庐卒。

----------

昭公二十一年

二十有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

夏,晋侯使士鞅来聘。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自陈,陈有奉焉尔。入者,内弗受也。其曰宋南里,宋之南鄙也。以者,不以者也。叛,直叛也。

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八月乙亥,叔辄卒。

冬,蔡侯东出奔楚。东者,东国也。何为谓之东也?王父诱而杀焉,父执而用焉,奔而又奔之。曰东,恶之而贬之也。公如晋,至河乃复。

----------

昭公二十二年

二十有二年春,齐侯伐莒。宋华亥、向宁、华定自宋南里出奔楚。自宋南里者,专也。大搜于昌间。秋而曰搜。此春也,其曰搜何也?以搜事也。

夏,四月乙丑,天王崩。

六月,叔鞅如京师。葬景王。王室乱。乱之为言,事未有所成也。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以者,不以者也。王猛嫌也。

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以者,不以者也。入者,内弗受也。

冬,十月,王子猛卒。此不卒者也;其曰卒,失嫌也。

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

昭公二十三年

二十有三年春,王正月,叔孙?若如晋。癸丑,叔鞅卒。晋人执我行人叔孙?若。晋人围郊。

夏,六月,蔡侯东国卒于楚。

秋,七月,莒子庚舆来奔。戊辰,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甫。胡子髡、沈子盈灭。中国不言败,此其言败,何也?中国不败,胡子髡、沈子盈其灭乎?其言败,释其灭也。获陈夏B42F。获者,非与之辞也,上下之称也。天王居于狄泉。始王也。其曰天王,因其居而王之也。尹氏立王子朝。立者,不宜立者也。朝之不名何也?别嫌乎尹氏之朝也。

八月乙未,地震。

冬,公如晋,至河,公有疾,乃复。疾不志,此其志何也?释不得入乎晋也。

----------

昭公二十四年

二十有四年春,王二月丙戌,仲孙貜卒。?若至自晋。大夫执则致,致则挈,由上致之也。

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秋,八月大雩。丁酉,杞伯郁厘卒。

冬,吴灭巢。葬杞平公。

----------

昭公二十五年

二十有五年春,叔孙?若如宋。

夏,叔倪会晋赵鞅、宋乐大心、卫北宫喜、郑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黄父。有鸲鹆来巢。一有一亡曰有。来者,来中国也。鸲鹆穴者而曰巢,或曰:增之也。

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季者,有中之辞也。又,有继之辞也。

九月乙亥,公孙于齐。孙之为言,犹孙也。讳奔也。次于阳州。次,止也。齐侯唁公于野井。吊失国曰唁。唁公不得入于鲁也。

冬,十月戊辰,叔孙?若卒。

十有一月己亥,宋公佐卒于曲棘。邡公也。

十有二月,齐侯取郓。取,易辞也。内不言取,以其为公取之,故易言之也。

----------

昭公二十六年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

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公次于阳州,其曰至自齐何也?以齐侯之见公,可以言至自齐也。居于郓者,公在外也。至自齐,道义不外公也。

夏,公围成。非国不言围。所以言围者,以大公也。

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公至自会。居于郓。公在外也。至自会,道义不外公也。

九月庚申,楚子居卒。

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周,有入无出也。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远矣,非也。奔,直奔也。

----------

昭公二十七年

二十有七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居于郓。公在外也。

夏,四月,吴弑其君僚。楚杀其大夫郄宛。

秋,晋士鞅、宋乐祁犁、卫北宫喜、曹人、邾人、滕人会于扈。

冬,十月,曹伯午卒。邾快来奔。公如齐。公至自齐,居于郓。

----------

昭公二十八年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葬曹悼公。公如晋,次于乾侯。公在外也。

夏,四月丙戌,郑伯宁卒。

六月,葬郑定公。

秋,七月癸巳,滕子宁卒。

冬,葬滕悼公。

----------

昭公二十九年

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于郓。齐侯使高张来唁公。唁公不得入于鲁也。公如晋,次于乾侯。

夏,四月庚子,叔倪卒。季孙意如曰:“叔倪无病而死。此皆无公也,是天命也,非我罪也。

秋,七月。

冬,十月,郓溃。溃之为言,上下不相得也。上下不相得则恶矣,亦讥公也。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

昭公三十年

春,王正月,公在乾侯。中国不存公。存公,故也。

夏,六月庚辰,晋侯去疾卒。

秋,八月,葬晋顷公。

冬,十有二月,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

----------

昭公三十一年

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季孙意如会晋荀栎于适历。

夏,四月丁巳,薛伯谷卒。晋侯使荀栎唁公于乾侯。唁公不得入于鲁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意如也。”

秋,葬薛献公。

冬,黑肱以滥来奔。其不言邾黑肱何也?别乎邾也。其不言滥子何也?非天子所封也。来奔,内不言叛也。

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

昭公三十二年

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取阚。

夏,吴伐越。

秋,七月。

冬,仲孙何忌会晋韩不信、齐高张、宋仲几、卫大叔申、郑国参、曹人、莒人、邾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天子微,诸侯不享觐。天子之在者,惟祭与号。故诸侯之大夫相帅以城之,此变之正也。

十有二月己未,公薨于乾侯。

猜你喜欢
  卷八十 诗一·黎靖德
  伸蒙子卷上·林慎思
  提要·董鼎
  幸偶篇第五·王充
  书传卷十三·苏轼
  目录·姜炳璋
  辨虛妄分別·欧阳竟无
  第十三章 荣辱·林语堂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
  四事品第三·佚名
  卷二十七·佚名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佚名
  为军政当局开示·太虚
  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卷上·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场·老舍

    时间 前场次日,上午。地点 宋爷爷的茶摊子。人物 宋爷爷 卫 母 卫默香 齐 母 余 母余志芳〔幕启:小树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小玩具都换了用马兰叶子编的小筐、小青蛙等。宋老人高高兴兴擦洗茶具。一边工作一边哼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佚名

    第十一齣 解绶【淸平乐】〔淨上〕金鱼白马。赫赫人惊诧。予夺权衡归掌握。声势何如史贾。平明旌节下羊城。喜气遥应接凤庭。父老羣然来叩马。声声道我是财星。自家钦奉圣恩。巡行两广。穷追缗课。旁採珍奇。乾没万有

  • 提要·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闽中十子诗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闽中十子诗三十卷明袁表马荧同编表字景从荧字用昭皆福州人闽中十子者一曰福清林鸿有膳部集一曰长乐陈亮有储玉斋集一曰长乐高廷礼有木天

  • 卷十七·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十七刘记室迎【七十六首】迎字无党东莱人初以廕试部掾大定十三年用荐书对防为当时第一明年登进士第除豳王府记室改太子司经显宗特亲重之二十年从驾凉陉以疾卒章宗即位録旧学之劳赐

  • 卷四十四·志第二十五·兵·脱脱

        ◎兵   ○兵制   金兴,用兵如神,战胜功取,无敌当世,曾未十年遂定大业。原其成功之速,俗本鸷劲,人多沉雄,兄弟子姓才皆良将,部落保伍技皆锐兵。加之地狭产薄,无事苦耕可给衣食,有事苦战可致俘获,劳其筋骨以能

  •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六·叶隆礼

      諸蕃記   奚國   太祖初興,擊奚滅之,復立奚王,而使契丹監其兵,後為中京。詳見前志。   古肅慎國   古肅慎城,方五里,在渤海國三十里[一],遺堞尚在。   室韋國   室或為「失」,蓋契丹之類,其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

  • ●卷二十八。杂记二·梁章钜

    秦树蒋君在军机处行走,尝总办方略一书。方略者,载西事始末,自车楞、乌巴什、阿睦尔撒纳款关以来,至擒瓦齐,耆定伊犁为正编;其先后诛大小和卓木,回部悉平,经理西南屯田诸务为续编。中间历时五年,辟地二万余里。端绪千百,事实、人

  •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成化十九年六月壬戌朔太监覃昌传奉 圣旨僧录司左觉义定宣右觉义圆洪俱升右阐教○癸亥命晋府灵山县主仪宾孙恕复职恕子颍多支岁禄麦二百石为按察司官参奏逮治各纳米五十石革恕冠带至是县主为奏故复之○命狭西行都司故

  • 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 第五十五·班固

    (谷永,杜邺)【原文】谷永字子云,长安人也。父吉,为卫司马,使送郅支单于侍子,为郅支所杀,语在《陈汤传》。永少为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建昭中,御史大夫繁延寿闻其有茂材,除补属,举为太常丞,数上疏言得失。建始三年冬,日食、地震同日

  • 吕腏传·刘昫

    吕..,浦州河东人,志向操守高洁美好,勤于学问。从小孤苦贫穷,不能自我振拔,员乡人程楚宾家中很富裕,吕..娶了他女儿为妻。楚宾和儿子程震都很看重他的才华,给他很丰厚的资助,他于是得以游历京城。天宝初(742),考中进士,调任宁陵

  • 第七章 文学生活·林语堂

    中国文学有一种含有教训意味的文学与一种优美悦人的文学二种的区别,前者为真理之运转传达工具,所谓“文以载道”之文;后者为情愫之发表,所谓“抒情文学”。二者之区别,至为明显:前者为客观的,说明的;后者为主观的,抒

  •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十一篇)·太虚

    一西方近代学说思想,并国势以勃兴。科学、哲学,风起云涌,气盖全球,可谓盛矣!而哲学穷究宇宙之本体,示导人生之归趣,尤异于科学之但究枝叶,仅求实用。是故博大精深,特在哲学。哲学之派别繁多,而旗鼓对立,厥为唯心、唯物之两系。主

  • 人生的自由问题·太虚

    ──十九年五月在北平讲──此问题含义甚广,关于政治、宗教、哲学各方面,但现在限于时间,不能作充分的研究,所以、略重在哲学。在十七世纪法兰西的理想家卢梭,高唱:“人类生而自由,在神权、君权下失去了自由的人,必须争回了这

  • 卷第六十七·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六十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 【论】此品佛自说十定之名普贤说十定之用以明佛根本智是体普贤差别智是

  • 八 集·佚名

    第一 慈品一 慈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于此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诸比丘回答世尊:“大德!”世尊曰:二“诸比丘!若习于慈心解脱,修习、多习、作车乘、作基、随作、

  • 承晋斋积闻录·梁巘

    书学论著。清梁巘撰。一卷。本书以语录和笔记体为主,对有关书法的执笔、学书、品评乃至砚墨、印章等均有论述。尤其《名人书法论》一篇,品评历代书法名家,要言不烦,多能一针见血,如:“赵文敏字俗,董文敏字软,文衡山字

  • 神灭论·范缜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