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显学第五十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世之学乎?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岁,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愚诬之学,杂反之行,明主弗受也。

墨者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丧三月,世主以为俭而礼之。儒者破家而葬,服丧三年,大毁扶杖,世主以为孝而礼之。夫是墨子之俭,将非孔子之侈也;是孔子之孝,将非墨子之戾也。今孝戾、侈俭俱在儒、墨,而上兼礼之。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世主以为廉而礼之。宋荣子之议,设不斗争,取不随仇,不羞囹圄,见侮不辱,世主以为宽而礼之。夫是漆雕之廉,将非宋荣之恕也;是宋荣之宽,将非漆雕之暴也。今宽廉、恕暴俱在二子,人主兼而礼之。自愚诬之学、杂反之辞争,而人主俱听之,故海内之士,言无定术,行无常议。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今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听行如此,其于治人又必然矣。

今世之学士语治者多曰:‘与贫穷地以实无资。 ’今夫与人相若也,无丰年旁入之利而独以完给者,非力则俭也。与人相若也,无饥馑疾疚祸罪之殃独以贫穷者,非侈则墯也。侈而墯者贫,而力而俭者富。今上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墯也。而欲索民之疾作而节用,不可得也。

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贵其智而高其行,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夫上所以陈良田大宅、设爵禄,所以易民死命也,今上尊贵轻物重生之士、而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不可得也。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世主必从而礼之,曰:‘敬贤士,先王之道也。’夫吏之所税,耕者也;而上之所养,学士也。耕者则重税,学士则多赏,而索民之疾作而少言谈,不可得也。立节参民,执操不侵,怨言过于耳必随之以剑,世主必从而礼之,以为自好之士。夫斩首之劳不赏,而家斗之勇尊显,而索民之疾战距敌而无私斗,不可得也。国平则养儒侠,难至则用介士,所养者非所用,所用者非所养,此所以乱也。且夫人主于听学也,若是其言、宜布之官而用其身,若非其言、宜去其身而息其端。今以为是也而弗布于官,以为非也而不息其端,是而不用,非而不息,乱亡之道也。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磐石千里,不可谓富;象人百万,不可谓强。石非不大,数非不众也,而不可谓富强者,磐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敌也。今商官技艺之士亦不垦而食,是地不垦与磐石一贯也。儒侠毋军劳、显而荣者则民不使,与象人同事也。夫祸知磐石象人,而不知祸商官儒侠为不垦之地、不使之民,不知事类者也。

故敌国之君王虽说吾义,吾弗入贡而臣;关内之侯虽非吾行,吾必使执禽而朝。是故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虽有不恃隐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何则?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今或谓人曰:‘使子必智而寿’,则世必以为狂。夫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而以人之所不能为说人,此世之所以谓之为狂也。谓之不能,然则是谕也。夫谕、性也。以仁义教人,是以智与寿说也,有度之主弗受也。故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明吾法度,必吾赏罚者亦国之脂泽粉黛也。故明主急其助而缓其颂,故不道仁义。

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今世儒者之说人主,不善今之所以为治,而语已治之功;不审官法之事,不察奸邪之情,而皆道上古之传,誉先王之成功。儒者饰辞曰:‘听吾言则可以霸王。’此说者之巫祝,有度之主不受也。故明主举实事,去无用;不道仁义者故,不听学者之言。

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为治,则是伊尹、管仲无所用也,将听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夫婴儿不剔首则腹痛,不揊痤则寖益,剔首、揊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婴儿子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夫求圣通之士者,为民知之不足师用。昔禹决江浚河而民聚瓦石,子产开亩树桑郑人谤訾。禹利天下,子产存郑,皆以受谤,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故举士而求贤智,为政而期适民,皆乱之端,未可与为治也。

猜你喜欢
  广鸟·孔鲋
  闲适·洪应明
  卷十【起闵公元年尽二年】·杜预
  卷三十九·陈祥道
  提要·毛奇龄
  万章下·孟子
  卷四·佚名
  卷二百二十九·佚名
  卷十五·道世
  正道品第十二·佚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五·佚名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佚名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四·佚名
  菩萨璎珞经卷第七·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八·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四回 轻薄子色胆包天 端庄女舌辩无双·萧晶玉

    却说孙氏见蜂儿去远,用手指着说:“该该!今日可完了姑娘的威风了!”梁氏说:“青侄女,你摔倒他就是了,不该拉着腿子那们一阵拉,我只怕拉坏了他,可怎幺好?”孙氏说:“拉掉了那娼妇的腿才好呢,留着他作什幺?”王氏说:“

  • 卷二百七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七十八柏类五言古庭柏          【北齐】魏 收古松圗偃葢新柏冩炉峯凌寒翠不夺迎暄绿更浓茹叶轻沈体咀实化衰容将使中台麝违山能见从双柏           【元

  • 第九十九回 屯焦山全军告熸 陷临安幼主被虏·蔡东藩

      却说会稽县尉郑虎臣,奉福王与芮命,愿充监押官。看官道是何因?原来虎臣父曾为似道所倾,刺配远方,虎臣久欲报怨,凑巧遇着这个差使,当然奉命维谨,遂往押似道启行。似道正寓建宁府开元寺中,侍妾尚数十人。虎臣到后,命将侍妾屏

  • 卷之二百四十三·佚名

    光绪十三年。丁亥。五月。丁巳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丙戌皆如之。现月  ○两江总督曾国荃奏、江阴南岸黄山旧炮台。改筑洋式大炮明台。原有钢炮四尊。拟移至大石湾添筑炮台。以固江防

  • 曹伯启传·宋濂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二十岁时就学识渊博。至元中,任兰溪主簿,一次县尉捕获盗贼三十人,戴上刑具游街,伯启因无证据不相信。不久抓获了真正的盗贼,因此,降了县尉的职。在升迁为常州路推官后,土豪黄甲,倚仗自己有钱,杀了人后

  • 卷六·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六      明 黄佐 撰朝参凡朝参洪武中常朝御谨身华盖奉天三殿命本院官序立居文武第一班之後稍近上便於观听不许搀越每遇上御奉天门则立御榻之左皆常服朝朔望上御奉天殿具公服随班行礼毕诣

  • 卷三百三十九·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三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理宗时李鸣复知枢密院事上奏曰臣比者伏蒙圣慈擢置枢筦继又从宰臣之请以兵财楮币分而为三委之执政臣以缪庸仍获

  • 卷之一百八  後鑒錄中(明)謝蕡 撰·邓士龙

    (後鑒錄,三卷,明謝蕡撰。謝蕡,字維盛,福建福州人。正德十六年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該錄成於嘉靖二年。) 後鑒錄中 一名劉瑾,年六十歲,係陝西西安村興平縣人。原任司禮監,今降奉御。自幼淨身,景泰年間選入皇城乾清官答應。歷陞內

  •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佚名

    【提要】 张仪在作着与苏秦相反的工作,泯灭诸侯的信心和意志、瓦解诸侯的斗志和独立精神,用武力威逼和利益诱惑使原来合纵的诸侯臣服强秦、归于连横阵线。 【原文】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

  • 第八卷·冯梦龙

    《江南士民公禁檄【张国桢等】》檄为严党贼之诛,申煽惑之禁,以折奸谋,以杜乱萌。事闯逆无天,震惊宫阙,屠我忠良,嵗我士女。杀掳之酷,亘古未闻。侦报甚明,万口无异,乃闻有衣冠狗彘,丧心从贼者,贼淫其妻妾,而反认为亲,贼拷其体肤」而

  • 孟子集注大全卷九·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孟子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集注大全卷九万章章句上凡九章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号平声】舜往于田耕歴山时也仁覆【敷救反】闵下谓之旻天号泣于旻天呼【去

  • 卷一百九十五·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九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孟子第九万章章句上考异古本注因以题其篇也无其也二字万章问曰至予于大舜见之矣考异古本注厯山之时然也无然也二

  • 论语正义卷十一·刘宝楠

    乡党第十(上)正义曰:皇疏言古论以乡党为第二篇,此伪本,不足据。集解凡一章正义曰:此篇虽一章,而其闲事义,各以类从,皇、邢疏别为科段,当有所受,今略本之,分为二十五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注〕王曰:「恂恂,温恭之貌

  •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道宣

      义解篇十一 正纪十五 附见四。   唐越州静林寺释法敏传一。   唐襄州光福寺释慧璇传二。   唐襄州神足寺释慧眺传三。   唐绵州隆寂寺释灵睿传四。   唐京师弘福寺释僧辩传五。   唐京师普光寺释法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一·佚名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归命般若波罗蜜  出生一切诸佛母  而彼般若胜所依  毕竟无著涤诸垢  为诸佛趣自性

  • 枕上随笔·章衣萍

    随笔集。章衣萍著。北新书局1929年初版。除作者的《序》、《跋》外,均为札记。《序》说:“仿《世说新语》体,记载许多师友的丰采议论。”作品记述了鲁迅、胡适、冰心、陶行知、郁达夫、陈独秀、钱玄同、汪静之、周作

  • 庙学典礼·佚名

    六卷。作者佚名。是书载自元太宗继位(1229年)至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年)元代教育发展的情况。“庙学”指金元两朝出现的以孔庙为场所的教学机构,常泛指除私人教学之外的一切教育机构和设施,包括小学、地方官学、

  • 太常续考·佚名

    八卷。不著撰人姓名。据书中所述,可知乃明崇祯时太常寺官属所辑也。本书主要记述明代太常寺之建制、设官、职掌,以及有关制度。资料来源,主要是太常寺的档案材料。其中对祭祀、典礼之制记载甚详,所述沿革损益之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