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提要】

张仪在作着与苏秦相反的工作,泯灭诸侯的信心和意志、瓦解诸侯的斗志和独立精神,用武力威逼和利益诱惑使原来合纵的诸侯臣服强秦、归于连横阵线。

【原文】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为除守缴亭鄣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科头,贯颐奋戟者,王不可胜计也。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曰:‘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则鸿名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夫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无亡,不可得也。故为大王计,莫如事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是故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御史,顺以决事。”

韩王曰:“客幸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藩,效宜阳。”

【译文】

张仪为秦国连横游说韩王说:“韩国地势险恶,处于山区,出产的粮食不是麦子就是豆子;老百姓吃的,大部分是豆做的饭和豆叶做的汤;如果哪一年收成不好,百姓就连酒糟和谷皮吃不上。土地纵横不到九百里,粮食储备也不够吃两年。估计大王的兵力总共不到三十万,其中连杂役和苦力也算在内了,如果除去守卫边境哨所的人,现有的土兵不过二十万罢了。而秦国的军队有百余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奔腾跳跃,高擎战戟,甚至不带铠甲冲人敌阵的战士不可胜数。秦国战马优良,士兵众多。战马探起前蹄蹬起后腿,两蹄之间一跃可达三寻,这样的战马不在少数。崤山以东的诸侯军队,披盔戴甲来会战,秦军却可以不穿铠甲赤身露体地冲锋上阵,左手提着人头,右手抓着俘虏凯旋而归。由此可见,秦国的士兵与山东六国的士兵相比,犹如勇士和懦夫相比;用重兵压服六国,就像大力土乌获对付婴儿一般容易。用孟贲和乌获这样的勇士去攻打不驯服的弱国,无异于把千钧重量压在鸟蛋上,肯定无一幸免。

各国诸侯根本不考虑自己兵力弱、粮食少的现状,却听信鼓吹合纵者的甜言蜜语,合纵家们互相勾结,标榜欺骗,都说什么:‘听从我的计谋就可以雄霸天下了。'却并不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只听信一时的空话,贻误君主,这太严重了。大王如果不归顺秦国,秦必定发兵占领宜阳,断绝韩国上党的交通;东进夺取成皋和宜阳,那大王就将失去鸿台宫、桑林苑。秦军封锁成皋、截断上党,那大王的国土岂不是被分割开来了?先归顺秦国就能安全,否则就会招来祸患。

那种正在制造灾祸却又想得到好报,计谋浅陋而结怨太深,违背秦国去顺从楚国的做法,哪能不灭亡呢?所以替大王您考虑,不如归顺秦国。秦国所希望的,不过是削弱楚国,而能使楚国削弱的,莫过于韩国了。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韩国在地势上占有优势。如今大王可到西方归服秦国,为敝国攻打楚国,秦王一定会很高兴。这样,攻打楚国而占有它的土地,不但转祸为福,而且取悦了秦王,没有比这更有利的计策了。因此秦王派使臣献书信一封给大王的御史,但愿大王能有明智的裁决。”韩王说:“幸承您的教诲,我愿意让韩国做秦国的一个郡县,修建秦王行宫,春秋助祭,作东方的藩臣,并将宜阳献给秦国。”

【评析】

同是一个韩国,由张仪来说简直一文不值,民贫国弱、军队废弛、毫无战斗力,但是在苏秦说来却是兵强马壮、极富战斗力。这就是语言的魔力,语言完全可以改变对事实的看法。人们只生活在语言传播的世界中,传播决定了事实真相。语言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对事实真相会起到支配、改变和颠倒的作用。苏秦、张仪对事实的不同解释和渲染,改变和左右着韩王对自己国力、天下大势的看法。最后,张仪对秦国暴力的渲染和秦国武力的赤裸裸威胁对韩王发生了作用,韩王由于内心的软弱,终于屈服在暴秦面前。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三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卷二十一 太平興國五年(庚辰,980)·李焘
  第八十回 拓跋珪转败为胜 慕容宝因怯出奔·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一·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卷之四百四十一·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八十七·佚名
  尚史卷一百六·李锴
  ◎梅郎惨死之记载(一则曰呜呼梅郎再则曰呜呼梅郎)·李定夷
  卷十七·王当
  一百十九 苏州织造李煦奏盐法道李斯(亻全)病危预请简员佐理摺·佚名
  二十二 曹寅奏领御书金字等并谢加级摺·佚名
  伊洛渊源録卷八·朱熹
  卷八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田间诗学卷七·钱澄之

    彤弓之什二之三彤弓 序曰天子锡有功诸侯也【郑云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飨礼之于是赐彤弓彤矢百玈弓矢千凡诸侯赐弓矢然后得专征伐 朱云此天子燕有功诸侯而锡以弓矢之乐歌也 郝氏云谓锡弓矢是也谓燕非也燕与飨异飨

  • 第三折·高茂卿

    (俫儿上,云)我是那俞循礼的孩儿。下学来家里吃饭去,怎么不见养爷来接我?(王兽医上,云)自家王兽医的便是。姐夫,你好狠也,骂我做绝户。如今添添孩儿,有了主也,他原来是韩弘道的孩儿。我如今与添添孩儿说知了。姐夫,看你绝户,是我

  • 卷三十三·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三十三目录【五十六字】南乡子【又一体】冯延已前调【又一体】冯延已晏几道【四首】张 先【三首】苏 轼【十一首】黄庭坚【三首】秦 观陈师道【

  • 卷五·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玉楮集卷五       宋 岳珂 撰宿太平宫葆清庵自和少年壁间戊辰岁所作韵是日闻虏大入滁濠二首西风几载动边尘不见长平奉国珍汗浃历时嘶石马锋销何日铸金人消磨日月平生志惭媿烟霞自在身天意不关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二·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二月壬寅朔南京河南道御史郭一鹗等以考察武职拾遗劾奏广西总兵马如锦临巩总兵杨桂宣府总兵卢居智固原总兵吴继祖贵州总兵邓钟等各不职伏乞区别处分从之○获假官任之熙下法司议罪之熙宜兴人业相人术不得意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万历二十年三月辛酉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新宁伯谭国佐祭 裕陵○革延绥游击孙朝梁任下巡按御史逮治以领兵防虏违查勘钦限故也○壬戌四川参将刘綎奏父原任南京中军都督同知刘显封赠诰命毁于火兵部言显旧历边疆功劳茂著补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中·佚名

    诗曰:赵王昏耄用谗臣,枉害忠良李牧身;可惜邯郸无猛将,谁人可去退秦兵?话说城前秦兵攻城发喊,赵王令蔺相如为主将,颜聚为副将,领五千兵出城前排阵。颜聚出阵打话,李信上阵。二马才交,颜聚便着李信一刀斩了,丧命归泉。李信乘势杀入

  • 卷之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副总统”李宗仁·恽逸群

    正当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聚歼各战场蒋匪军,胜利地展开攻势时,南京的蒋家小朝廷扮演着一幕所谓“行宪国大”的丑剧。这一幕丑剧是蒋记国民党及蒋介石本人临死前的最后一场戏,和袁世凯的“高升为大皇帝”一样,是蒋介石

  • 卷二十八·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二十八雍正九年冬十一月辛未勅谕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勅曰奉天伐罪治世之常经锄暴除凶安边之远略逆贼噶尔丹策零者狂悖防顽父子济恶妄欲侵陵

  • 绎史卷一百十五·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卫鞅变秦法【尸佼附】史记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彊夺秦河西地【吕氏春秋秦小主夫人用奄变羣贤不説自匿百姓鬰怨非上公子连亡在

  • 或为六国说秦王·佚名

    【提要】 凡是称王称霸的,都会成为众矢之的。说客从战国初期各个霸主的更替、兴衰指明作天下霸主的危机和后患,以说服秦国牢记教训、打消称霸的野心。 【原文】 或为六国说秦王曰:“土广不足以为安,人众不足以为强。若土

  • 东溪日谈録序·周琦

    夫道先聖人未名也惟吾夫子始名之曾子子思能述之周程能發之吾儒之學惟求乎此而已夫以堯舜禹湯文武先夫子而聖者也其相授受之中天下之正道也而夫子易傳乃曰形而上者謂之道何也盖未有形器之先無聲無臭渾渾噩噩此太極本然

  • 中庸章句大全下·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中庸章句大全钦定四库全书中庸章句大全下哀公问政哀公鲁君名蒋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防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方版也防简也【叶氏少蕴曰木曰方竹曰防防大而方小聘礼束帛加书百名以上书于

  • 卷十四·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十四钱塘程川撰易十四上经七屯利建侯此占恐与乾卦利见大人同例亦是占者与爻相为主宾也曰然但此亦大槩如此到占得时又看如何若是自卜为君者得之则所谓建

  • 庄子天下篇述义后记·马叙伦

    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正是学术界开放以后「百家争论」的开始(周盛时学术掌于王官),那时如老聃、荀卿、韩非、庄周的著作最为杰出,尤以庄周的著作更是文质彬彬,不过其中如外篇或已有为庄子之徒所作,至杂篇顾名思义已非庄子所作什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五·圆晖

      从此大文第二。明众同分者。论云。如是已辩得非得相。同分者何。颂曰。  同分有情等  释曰。同分者标章 有情等者。正释同。谓身形等同。谓诸有情。身形业用。乐欲展转。互相似故。分者因义。谓由此分能令有

  • 宿曜仪轨·一行

    全一卷。唐代一行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之初列举虚空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与宿曜有关之诸尊印明及九曜真言、九执曜天印、二十八宿印、能吉祥真言、北斗七星真言等;终则引述金刚大成就经吉祥成就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