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严祀事第一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上以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为皇帝,以主黔黎,勉狥舆情,乃祭告天地于钟山之阳。其文曰:

维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天下土地人民,豪杰纷争,惟臣帝赐英贤李善长、徐达等为臣之辅, (‘惟臣帝赐英贤李善长徐达等为臣之辅’,‘李’原作‘率’,据明金声玉振集本、清指海本改。) 遂有戡定采石水寨蛮子海牙、方山陆寨陈也先、袁州欧普祥、 (‘袁州欧普祥’,原脱‘普’字,据清借月山房汇钞本及明太祖实录卷二九洪武元年正月乙亥条补。) 江州陈友谅、潭州王忠信、新淦邓克明、 (‘新淦邓克明’,原脱‘克’字,据明太祖实录卷二九洪武元年正月乙亥条补。) 龙泉彭时中、荆州江珏、 (‘荆州江珏’,‘珏’原作‘班’,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金声玉振集本改。) 濠州孙得崖、庐州左君弼、安丰刘福通、赣州熊天端、辰州周文贵、永新周安、萍乡易华、平江王世明、沅州李胜、苏州张士诚、庆元方国珍、沂州王宣、益都老保等处狂兵,息民于田里。今地周回二万里广,诸臣下皆曰恐==,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亦不敢不告上帝皇只。是用吴二年正月四曰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只,简在帝心。

遂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吴二年为洪武元年。

是曰,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于京师,布告天下。

乃命中书省、礼部定议郊庙及百神祀典,制曰:‘朕思天地造化,能生万物而不言,故命人君代理之。前代不察乎此,听人民祀天地,祈祷无所不至。普天之下,民庶繁多,一曰之间祈天者不知其几,渎礼犯分,莫大于斯。古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士庶各有所宜祭。其上下合祭之神,礼部其定议颁降,违者罪之。’于是省、部定奏:‘天子亲祀圜丘、方泽、宗庙、社稷。若京师三皇、孔子及风、云、雷、雨、五岳、四渎、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先贤等祀,则遣官致祭。郡县宜立社稷,有司春秋致祭。庶人祭祖、父母及里社、土谷之神,并得祀灶,载诸祀典。其僧、道建斋设醮,不许奏章上表,投拜青词。及塑画天地神祇与凡扶鸾、祷圣、书符、况水诸术,并加禁止。庶几左道不兴,民无惑志。’诏从之。

又命礼部谕有司谨祭祀,略曰:‘上古君天下者,设官分职,各守方隅。爵及五等,公、侯、伯、子、男居之。是五等有巨微,皆称曰国。所以动止,首以祀戎为先。自秦汉以下,官虽异古,其祭礼则不殊。迩来天下有司,既无诚以奉该祀之神,其于人事又何惧焉?盖儒者在任,不明于理,或粗俗者居官,亦不访于贤,是故事多非为,不能长保富贵也。若有志者居官,必访于贤者,乃知祀礼之大,必敬胜怠,则事业昌矣。若或不能穷其所以,则怠胜敬,其不灭者鲜矣。朕思之,人在世也,若不畏人神,是不可教者也。世之所以成世者,惟人与神耳,岂可慢邪?尔礼部遍告诸司如敕。’

四年秋七月辛亥,存心录成。上览之,谓诸儒臣曰:‘朕观历代贤君事神之道,罔不祗肃,故百灵效祉,休征类应。及乎袁世之君,罔知攸敬,违天慢神,非惟感召灾谴,国家祸乱亦由是而致。朕为是惧,每临祭必诚必敬,惟恐未至,故命卿等编此书,欲示鉴戒。夫水可以鉴形,古可以鉴今,是编所为善恶,岂以行之于今,将俾子孙永为法守。’

又谕李善长等曰:‘人之一心,极难点检。朕起兵后,年二十七八,血气方刚,军士曰众,若不自省察,任情行事,谁能禁我?因思心为身之主帅,若一事不合礼,则百事皆废,所以常自点检。此心与身如两敌,然时时自相争战,凡诸事为必求至当,以此号令得行,肇成大业。今每遇祭祀斋戒,整心志对越神明,而此心不能不为事物所动,检持甚难。盖防闲此身,使不妄动,则自信已能。若防闲此心,使不妄动,尚难能也。’善长等皆顿首曰:‘陛下此言,乃圣贤治心之要。心既治,天下无难治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三 宗元饶 司马申 毛喜 蔡徵·姚思廉
  列传第六十四·刘昫
  卷二百九十八 元豐二年(己未,1079)·李焘
  卷九·商辂
  七六八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遵旨查办王仲儒《西斋集》情形折·佚名
  ●续吴先贤赞卷之八·刘凤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六·佚名
  卷三·司马贞
  唐序·彭孙贻
  沮渠牧犍传(附沮渠秉等传)·魏收
  宇文庆传·魏徵
  许奕传·脱脱
  卷三百三十六·杨士奇
  兵一一·徐松
  卷五·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孙梁·隋树森

    孙梁,字正卿,中山(今河北正定县)人,与元好问同时。生平不详。 小令 【仙吕】后庭花破子 柳叶黛眉愁,菱花妆镜羞。夜夜长门月,天寒独上楼。水东流,新诗谁寄,相思红叶秋。

  • 泪雨·闻一多

    他在那生命的阳春时节, 曾流着号饥号寒的眼泪; 那原是舒生解冰的春霖, 却也兆征了生命的哀悲。他少年的泪是连绵的阴雨, 暗中浇熟了酸苦的黄梅; 如今黑云密布,雷电交加, 他的泪像夏雨一般的滂沛。中途的怅惘,老大的蹉跎, 他知

  • 卷四十一·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四十一郎士元士元字君冑中山人天宝十五年擢进士第宝应初选京县官诏试中书补渭南尉歴右拾遗出为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高仲武云士元贠外河岳英奇人伦秀异自家型国遂擅大名右丞以后钱郎更长郎公

  • 孟宾于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孟宾于(900?—983?),字国仪 ,连州(今广东 省阳山县 )人 。少年时将所作诗百余首题为《金鳌集》,为时人称誉 。后晋天福九年(944)进士及第。 后归南唐,李后主用为丰城薄,迁滏阳令。后隐居吉州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一

  • 列传第三十五 高逸·萧子显

    褚伯玉明僧绍顾欢臧荣绪何求刘虬庾易宗测杜京产沈飗士吴苞徐伯珍《易》有君子之道四焉,语默之谓也。故有入庙堂而不出,徇江湖而永归,隐避纷纭,情迹万品。若道义内足,希微两亡,藏景穷岩,蔽名愚谷,解桎梏于仁义,示形神于天壤,则名

  • 前汉孝武皇帝纪卷第十五·荀悦

      太始元年春正月。因杆将军公孙敖。坐妻为巫蛊腰斩。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陵在云阳。己已晦日有食之。夏六月赦天下。   二年春正月。行幸回中。秋大旱。九月募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罪一等。御史大夫杜周

  • 越绝卷第五·袁康

      越绝请籴内传第六   昔者,越王句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种求行成于吴。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媿吾王。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刑繁法

  • 卷第一百二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宋纪七〔起强圉渊献(丁亥),尽上章摄提格(庚寅),凡

  • 卷之四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五百十二·佚名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二月。丙戌朔。上诣颐年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乙卯皆如之。  ○以大学士孙家鼐为会试正考官。兵部尚书徐会沣、刑部尚书荣庆、吏部右侍郎张英麟为副考官。  

  • 御制通鉴辑览序·乾隆

    编年之书莫备于皇祖御批之资治通鉴纲目葢是书集三编为一部自三皇以至元末明初振纲挈目谨予严夺足以昭万世法戒为人君者不可不日手其帙而心其义也然皇祖虽尝抉精防征辞防著论百余首亦惟析疑正陋垂教后世耳于其书则一仍

  • 秦昭王谓左右·佚名

    【提要】 “谦受益,满招损”。中国的古训中一直在强调这个命题,谦虚才能时刻保持谨慎、才能认真对付对手、才能保持完满不致亏损。人一旦对自己的功业成绩骄傲自满、得意忘形,那么他注定要吃亏,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法则。

  • 卷一百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十七歌颂五十七【生监诸臣八】仁寿镜赋生          员【臣】宫耀亮猗惟仁寿之宫有此千秋之监虽潜形於幽独如扬光於明旦浩乎秋水之澄

  • 卷十五·蔡清

    <经部,四书类,四书蒙引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蒙引卷十五明 蔡清 撰尽心章句上尽其心者章【芟八条减二百五十二字】心体之所以如此其大者盖天体物而不遗其精神之全付于人而为心故心之神明上穷苍穹下入黄泉中贯万物其于天

  • 卷十九·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十九      宋 苏辙 撰 駉         鲁颂 鲁少昊之墟而禹贡徐州大野蒙羽之野成王以封周公之子伯禽十九世至僖公鲁人尊之其没也其大夫季孙行父请於周而史克为之颂然鲁以诸侯而作

  • 卷四 子上·司马光

    百善孝为先【原文】《孝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又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 卷三百五十五·佚名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五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观布施波罗蜜多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观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常若无常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第四分世记经三中劫品第十一佛告比丘。有三中劫。何等为三。一名刀兵劫。二名谷贵劫。三名疾疫劫。云何为刀兵劫。此世间人本寿四万岁。其后稍减寿二万岁。其后复减寿万岁。转寿千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