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初见秦第一

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 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韩而成从,将西面以与强秦为难。臣窃 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以乱攻治者亡,以邪 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天下之府库不盈,囷仓空虚,悉其士民,张军数 十百万,其顿首戴羽为将军,断死于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锧在 后,而却走不能死也。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 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事也。出其父 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耳。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 是也。夫断死与断生者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奋死也。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 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对千,千可以对万,万可以克天下矣。今秦地折长补短,方 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以此与天下, 天下不足兼而有也。是故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开地数千 里,此其大功也。然而兵甲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囷仓虚,四邻诸候不 服,霸王之名不成。此无异故,其谋臣皆不尽其忠也。

臣敢言之: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土地广 而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下。齐之清济蜀河,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 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克而无齐。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且臣闻 之曰:“削株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 洞庭、五湖、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当此时也,随荆以兵,则荆可举; 荆可举,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然则是一举而 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候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荆人为和。令 型人得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以 失霸王之道一矣。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围梁数旬, 则梁可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意绝;荆、赵之意绝,则赵危; 赵危而荆狐疑;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 邻诸候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魏氏为和。令魏氏反收亡国,聚散 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二矣。前 者穰候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疲 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三矣。

赵氏,中央之国也,难民所居也,其民轻而难用也。号令不治,赏罚不信, 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萌,悉其士民军于长平 之下,以争韩上党。大王以诏破之,拔武安。当是时也,赵氏上下不相亲也,贵 贱不相信也。然则邯郸不守。拔邯郸,筦山东河间,引军而去,西攻修武,逾是 羊肠,降上党。代四十六县,上党七十县,不用一领甲,不苦一士民,此皆秦有 也。代、上党不战而毕为秦矣,东阳、河外不战而毕反为齐矣,中山、呼沲以北 不战而毕为燕矣。然则是赵举,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 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弱燕,决白马之口以沃魏氏,是一 举而三晋亡,从者败也。大王垂拱以须之,天下编随而服矣。霸王之名成。而谋 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赵氏为和。夫以大王之明,秦兵之强,弃霸王之业,地 曾不可得,乃取欺于亡国,是谋臣之拙也。且夫赵当亡而不亡,秦当霸而不霸, 天下固以量秦之谋臣一矣。乃复悉士卒以攻邯郸,不能拔也,弃甲兵弩,战竦而 却,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军乃引而退复,并于李下,大王又并军而至,与战不 能克之也,又不能反,军罢而去,天下固量秦力三矣。内者量吾谋臣,外者极吾 兵力。由是观之,臣以为天下之从,几不难矣。内者,吾甲兵顿,士民病,蓄积 索,田畴荒,囷仓虚。外者,天下皆比意甚固。愿大王有以虑之也。

且臣闻之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何以知其然 也?昔者纣为天子,将率天下甲兵百万,左饮于淇溪,右饮于洹裕,淇水竭而洹 水不流,以与周武王为难。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禽其身,据 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知伯率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决水而灌之三月, 城且拔矣,襄主钻龟筮占兆,以视利害,何国可降。乃使其臣张孟谈,于是乃潜 行而出,反知伯之约,得两国之众,以攻知伯,禽其身,以复襄主之初。今秦地 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以此与天下,天下可兼而有也。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举赵、 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邻诸候之道。大王诚听其说, 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 成,四邻诸候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为王谋不忠者也。

猜你喜欢
  第五章 人情之苦·梁启超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卷四·张大亨
  卷四十八·沈廷芳
  卷三十六·鄂尔泰
  卷八·吕祖谦
  卷二十八·严粲
  卷一·赞宁
  菩提資糧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一·欧阳竟无
  金刚藏菩萨·佚名
  佛说圣法印经·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八·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六·佚名
  涅槃论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文彧诗格·佚名

    诗格 五代 神彧(文彧)《文彧诗格》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题沙门神彧撰。今传诸本并题作“僧文彧撰”,误。文彧,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仅《宋诗纪事》卷九十一云:“文彧,号文宝大师。”为

  •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范晔

    周变 黄宪 徐稺 姜肱 申屠蟠《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孔子称「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然用舍之端,君子之所以存其诚也。故其行也,则濡足蒙垢,出身以效时,及其止也,则穷栖茹菽,臧宝以迷国

  • 卷二百六·志第一百五十九·艺文五·脱脱

        ◎艺文五   《燕丹子》三卷   东方朔《神异经》二卷   师旷《禽经》一卷   王子年《拾遗记》十卷   干宝《搜神总记》十卷   《宝椟记》十卷      殷芸《小说》十卷   刘义庆《世说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佚名

    嘉靖三十二年九月甲辰朔礼部进明年大报等祀日册○乙巳诏发宁化王府镇国中尉表榙及其子辅国中尉知火□姜俱高墙禁住夺知火□隽知□火□奜□知爃禄米各半年榙以细故我杀妻子及婢媵等计二十余人火□姜顺父殴其嫡母致令自

  • 卷之四百七十二·佚名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九月。己巳朔。上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前问安。至戊戌。皆如之。  ○奉皇太后自华州启銮。  ○谕军机大臣等、现在驻跸长安。护<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及分防各

  • ◎长沙悼黄记·李定夷

    湘省各界全体,假省教育会追悼黄克强先生。军警荷枪林立,气象极为森严。是日晴曦朗畅,观者极多。省教育会在提署后面之又一村内,汤芗铭在湘,自作威福,因恐有人暗杀,遂将又一村塞断,圈入防御线内。平民有两年之久,未尝至又一村一

  • ●作邑自箴卷第七·李元弼

    牓耆壮 牓客店户 ○牓耆壮 知县约束耆壮如后 一耆长各置承受簿一面壮丁置脚历一道凡承受诸般判状帖引等及交付与壮丁缴跋文字并将簿历对行批凿内有耆长亲自赴县缴跋者逐案批收各湏将簿历随身准备取索点检 一本耆差壮

  • 卷十四巡警二·冯煦

    各府州县安徽各府州县巡警,有设立于光绪三十三年奏设巡警道以前者,如芜湖、寿州、宿州、太湖、蒙城、天长、五河、建平各州县,大率就保甲改办,粗具规模。迨既设巡警道以后,迭次催办,而仍不能照章举行者,实由各地经费难筹。欲

  • 第二节 食储、漕运、籴粜·吕思勉

    漕运之事,至隋、唐之世而大盛。《隋书·食货志》曰:开皇三年(583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

  • 十年·佚名

    (壬申)十年大明崇禎四年春正月1月2日○庚子,領中樞府事李元翼屢上疏,請致仕,不許。至是,又上疏曰:宣廟朝亦有數三老臣,以乞骸爲請,而俱蒙準許。不但大聖人優老之至德,士大夫之風節,亦賴以扶植。伏願曲察下情,亟許致仕。答曰:「古今

  • 明法第四十六·管仲

    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夫尊君卑臣,非计亲也,以埶胜也。百官识,非惠也,刑罚必也。故君臣共道则乱,专授则失,夫国有四亡:令求不出,谓之灭。出而道留,谓之拥。下情求而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故夫

  • 参两篇第二·张载

      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  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地纯阴凝聚于中,天浮阳运旋于外,此天地之常体也。恒星不动,纯系乎天,与浮阳运旋而不穷者也;日月五星逆

  • 卷四·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四    元 程端学 撰僖公二年或问曰城楚丘朴乡谓城邢歴序三国者详书也城縁陵止书诸侯者略之也城楚丘没诸侯者略之而又略也楚丘不如縁陵縁陵不如城邢救灾恤患邻道也详书而不杀予之也封诸侯

  • 第六章计划性·梁漱溟

    第一节人心之基本特征(上) 上来讲人心,既缕缕言之计五章之多矣,然于人心之基本特征尚未曾明白揭出,将留在此讲计划性一章中阐明之。于此,以环绕关联于计划性而有待一一剖说之事之多也,将不得不分为数节次第进行。 《论持久

  •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八大集经以守护正法为宗者。为此经在于欲界向上色界向下。安立宝坊集诸人天。上下二界天人魔梵。及八部鬼神龙等。及他方菩萨。皆就宝坊。诸鬼神等有不往者。四天王放热铁轮。遂之令往至佛所。如来悉

  • 卷之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莲峰禅师语录莲峰禅师语录卷之二嗣法门人性深等编兴化报恩禅寺语录康熙五年丙午八月十五日师在兴化府云峰寺受仙游邑侯顾公乡绅泊庵唐公耘庵徐公芾斯吴公孝廉亦肯严公瞻岵吴公暨信士林性洁黄道亨蔡遂钦

  • 澎湖厅志·林豪

    台湾地方志。清林豪修纂,薛绍元删补。十四卷,首一卷。豪修另有《淡水厅志》已著录。绍元,苏江人。光绪举人。约于光绪五年林氏撰有《澎湖厅志》稿本,由台南海东书院收藏。十八年(1892),豪修重新补缺删冗,厘为十六卷。

  • 正统临戎录·哈铭

    原书未著撰人。《四库全书》认为是明杨铭著。1卷。杨铭本名哈铭,蒙古族。幼从其父杨只为通事。正统十四年(1449),随父与指挥使吴良出使瓦剌,被也先太师拘留。“土木之变” 英宗被俘,羁留在也先处的一段时间内,他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