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周变 黄宪 徐稺 姜肱 申屠蟠

《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孔子称「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然用舍之端,君子之所以存其诚也。故其行也,则濡足蒙垢,出身以效时,及其止也,则穷栖茹菽,臧宝以迷国。

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建武中,应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劳苦而已。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惧;今见明公,喜惧皆去。以仲叔为不足问邪,不当辟也。辟而不问,是失人也。」遂辞出,投劾而去。复以博士征,不至。客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屠者或不肯与,安邑令闻,敕吏常给焉。仲叔怪而问之,知,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寿终。

仲叔同郡荀恁,字君大,少亦修清节。资财千万,父越卒,悉散与九族。隐居山泽,以求厥志。王莽末,匈奴寇其本县广武,闻恁名节,相约不入荀氏闾。光武征,以病不至。永平初,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开东B22B延贤俊,辟而应焉。及后朝会,显宗戏之曰:「先帝征君不至,骠骑辟君而来,何也?」对曰:「先帝秉德以惠下,故臣可得不来。骠骑执法以检下,故臣不敢不至。」后月余,罢归,卒于家。

桓帝时,安阳人魏桓,字仲英,亦数被征。其乡人劝之行。桓曰:「夫干禄求进,所以行其志也。今后宫千数,其可损乎?厩马万匹,其可减乎?左右悉权豪,其可去乎?」皆对曰:「不可。」桓乃慨然叹曰:「喂桓生行死归,宗诸子何有哉!」遂引身不出。

若二三子,可谓识去就之概,候时而处。夫然,岂其枯槁苟而己哉?盖诡时审己,以成其道焉。余故列其风流,区而载之。

周燮字彦祖,汝南安城人,决曹掾燕之后也。燮生而钦颐折頞,丑状骇人。其母欲弃之,其父不听,曰:「吾闻贤圣多有异貌。兴我宗者,乃此儿也。」于是养之。

始在髫ED23,而知廉让;十岁就学,能通《诗》、《论》;及长,专精《礼》、《易》。不读非圣之书,不修贺问之好。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非身所耕渔,则不食也。乡党宗族希得见者。

举孝廉,贤良方正,特征,皆以疾辞。延光二年,安帝以玄纁羔币聘燮,及南阳冯良,二郡各遣丞掾致礼。宗族更劝之曰:「夫修德立行,所以为国。自先世以来,勋宠相承,君独何为呜东冈之陂乎?」燮曰:「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固以滑泥扬波,同其流矣。夫修道者,度其时而动。动而不时,焉得亨乎!」因自载到颍川阳城,遣门生送敬,遂辞疾而归。良亦载病到近县,送礼而还。诏书告二郡,岁以羊、酒养病。

良字君郎。出于孤微,少作县吏。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妻子求索,踪迹断绝。后乃见草中有败车死马,衣裳腐朽,谓为虎狼盗贼所害,发丧制服。积十许年,乃还乡里。志行高整,非礼不动,遇妻子如君臣,乡党以为仪表。燮、良年皆七十余终。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

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族,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阆曰:「见吾叔度邪?」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儿来邪?」对曰:「良不见叔度,不自以为不及;既睹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固难得而测矣。」同郡陈蕃、周举常相谓曰:「明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及蕃为三公,临朝叹曰「叔度若在,吾不敢先佩印绶矣。」太守王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郭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阆,不宿而退,进往从宪,累日方还。或以问林宗。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B239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征君」。

论曰:「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C045吝。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余曾祖穆侯以为宪隤然其处顺,渊乎其似道,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若及门于孔氏,其殆庶乎!故尝着论云。

徐稺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稺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稺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稺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B06C,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稺、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着、颍川李昙,德行纯备,着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稺、袁闳、韦着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着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稺者,EBBC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稺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稺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稺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稺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灵帝初,欲蒲轮聘稺,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

李昙字云,少孤,继母严酷,昙事之愈谨,为乡里所称法。养亲行道,终身不仕。

姜肱字伯淮,彭城广戚人也。家世名族。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着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

肱博通《五经》,兼明星纬,士之远来就学者三千余人。诸公争加辟命,皆不就。二弟名声相次,亦不应征聘,时人慕之。

肱尝与季江谒郡,夜于道遇盗,欲杀之。肱兄弟更相争死,贼遂两释焉,但掠夺衣资而已。既至郡中,见肱无衣服,怪问其故,肱托以它辞,终不言盗。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征君。肱与相见,皆叩头谢罪,而还所略物。肱不受,劳以酒食而遣之。

后与徐稺俱征,不至。桓帝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中常侍曹节等专执朝事,新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欲借宠贤德,以释众望,乃白征肱为太守。肱得诏,乃私告其友曰:「吾以虚获实,遂藉身价。明明在上,犹当固其本志,况今政在阉竖,夫何为哉!」乃隐身遁命,远浮海滨。再以玄纁聘,不就。即拜太中大夫,诏书至门。肱使家人对云「久病就医」。遂羸服间行,窜伏青州界中,卖卜给食。召命得断,家亦不知其处,历年乃还。年七十七,熹平二年终于家。弟子陈留刘操追慕肱德,共刊石颂之。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九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不进酒肉十余年。每忌日,辄三日不食。

同郡缑氏女玉为父报仇,杀夫氏之党,吏执玉以告外黄令梁配,配欲论杀玉。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乡人称美之。

家贫,佣为漆工。郭林宗见而奇之。同郡蔡邕深重蟠,及被州辟,乃辞让之曰:「申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于毁灭。至行美义,人所鲜能。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方之于邕,以齿则长,以德则贤。」

后郡召为主簿,不行。遂隐居精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临殁,以身托蟠,蟠乃躬推辇车,送丧归乡里。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封传护送,蟠不肯受,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学。

太尉黄琼辟,不就。及琼卒,归葬江夏,四方名豪会帐下者六七千人,互相谈论,莫有及蟠者。唯南郡一生与相酬对,既别,执蟠手曰:「君非聘则征,如是相见于上京矣。」蟠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因振手而去,不复与言。再举有道,不就。

先是京师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E45D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者数百人,蟠确然免于疑论。后蟠友人陈郡冯雍坐事系狱,豫州牧黄琬欲杀之。或劝蟠救雍,蟠不肯行,曰:「黄子琰为吾故邪,未必合罪。如不用吾言,虽往何益!」琬闻之,遂免雍罪。

大将军何进连征不诣,进必欲致之,使蟠同郡黄忠书劝曰:「前莫府初开,至如先生,特加殊礼,优而不名,申以手笔,设几杖之坐。经过二载,而先生抗志弥高,所尚益固。窃论先生高节有余,于时则未也。今颍川荀爽载病在道,北海郑玄北面受署。彼岂乐羁牵哉,知时不可逸豫也。昔人之隐,遭时则放声灭迹,巢栖茹薇。其不遇也,则裸身大笑,被发狂歌。今先生处平壤,游人间,吟典籍,袭衣裳,事异昔人,而欲远蹈其迹,不亦难乎!孔氏可师,何必首阳。」蟠不答。

中平五年,复与爽、玄及颍川韩融、陈纪等十四人并博士征,不至。明年,董卓废立,蟠及爽、融、纪等复俱公车征,惟蟠不到。众人咸劝之,蟠笑而不应。居无几,爽等为卓所胁迫,西都长安,京师扰乱。及大驾西迁,公卿多遇兵饥,室家流散,融等仅以身脱。唯蟠处乱末,终全高志。年七十四,终于家。

赞曰:琛宝可怀,贞期难对。道苟违运,理用同废。与其遐栖,岂若蒙秽?凄凄硕人,陵阿穷退。韬伏明姿,甘是堙暧。

猜你喜欢
  卷八·常璩
  ●卷六十一·徐梦莘
  ●卷第二十二·胡三省
  卷五上·朱熹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九·佚名
  ◎教员之困觉取缔·吴虞公
  第五十二卷清光绪、宣统·缪荃孙
  卷二十·傅恒
  弘一大师书赠莲池大师语录·李叔同
  钦定金史语解卷十二·佚名
  夏侯湛传·房玄龄
  五八、子思生年考(附颜般、王慎、长息)·钱穆
  题词·谈迁
  卷一百六十二·佚名
  卷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芦川词 全文·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

  • ●卷九·葛立方

    徐师川诗云:“楚汉纷争辩士忧,东归那复割鸿沟。郑君立义不名籍,项伯何颜肯姓刘。”谓项伯籍之近族,乃附刘而背项,郑君已为汉臣,乃达汉而思楚也。余尝论之曰①,方刘、项之势,雌雄未决也,其间岂无容容狡诈之士,首鼠两端

  • 卷五·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五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踰淮集【起甲子四月尽一年】甲子夏游学京师始渡淮而北客有赋涉淮以壮余行色者敬谢之曰君不闻橘踰淮且化为枳乎余方虞余之失其橘性而与枳为

  • 卷二百三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三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四 许衡 游黄华 我生爱林泉俗事常鞅掌十年苦烦剧一念愈倾仰峰峦看画图云烟入想像久成心上癖欲忍不可强赖有平生欢恒以善相长

  • ●霓裳续谱 卷六·王廷绍

    ○杂曲△春色儿娇【玉蛾郎】春色儿娇,日永儿和,暖气儿暄,景物飘飘美堪怜,花开三月天,娇娆嫩蕊鲜,草萌芽,桃似火,柳如烟,仕女王孙戏耍秋迁,暗伤惨,春归两泪连,恨锁两眉尖,蝴蝶儿对对穿花把两翅扇,清明上禁园,和风吹牡丹,玉楼人酒醉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四年秋七月按是月辛丑朔癸卯浙西安抚大使刘光世乞依宣抚处置使司例合随宜措置事并从便宜诏除临阵出奇或事干机会许施行外余并禀朝旨光世此请日历不载今以绍兴元年十月戊寅兵部状修入诏诸州守臣自军兴

  • 第十五回 讨逆蛮力平荆土 拒君命冤杀陆机·蔡东藩

      却说李流遁至赤祖,收集残众,尚不下数万人。李荡亦自德阳奔还,助流拒守。流与荡雄各为一营,流居北,荡雄居西。部众以军中无主,无所适从,因复推流为大将军,领益州牧,秣马厉兵,再图一战。是时,德阳已为孙阜所破,守将骞硕等被擒,

  • 译文·陈琳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面临危局制定策略来平定变乱,忠心的臣子面临灾难寻求对策来确立自己的地位,所以先有了不凡的人,然后有不凡的事;有不凡的事,然后能立不凡的功勋。这个不凡,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从前强大的秦国的国君却很软

  • 涌幢小品卷之十六·朱国祯

    圣表先师四十九表。至援神契所志。苌弘所谈。姑布子卿所称。老莱弟子所识。荀卿、司马迁所述。并未一及须髯。汉文翁刻遗像。与唐大观元年所刻吴道子画像。孙淮海先生跋其须髯皆不甚盛。然则今之所刻殆亦太失其真矣。

  • 卷十五·司马迁

    <史部,正史类,史记>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十五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六国表第三 【索隐六国乃魏韩赵楚燕齐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二 洪武十八年三月壬戌朔,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制策曰:“朕稽古名世者,惟敬事而畏神人,趋事以历知,涉难以立志,日运不息,岁运无已,虽在寝食,未尝忘其所以,由是大辅人君,福臻黎庶,所以名世者为此也

  • 四年·佚名

    (辛未)四年大明隆慶五年春正月1月8日○朔辛未,以安容爲靈光郡守。1月22日○乙酉,以朴素立爲聖節使,柳景深爲兵曹參判,柳希春爲承文副提調。1月23日○丙戌,朴忠元爲吏曹判書。1月25日○戊子,以盧守愼爲大司諫。〈學問文章,德行

  • 卷六十九·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九     婺源江永撰五宗    通禮二十一補别子為祖【諸侯之世子别為後世為始祖也謂之别子者公子不得禰先君 大傳註云别子謂公子若始來在此國者後世以為祖也】繼别為宗【别子之世長

  • 提要·车垓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内外服制通释    礼类二【附录】提要【臣】等谨案内外服制通释七卷宋车垓撰垓字经臣天台人咸淳中由特奏名授迪功郎浦城县尉以年老不赴德祐二年卒垓及从兄若水皆受业于季父安行安行受业

  • 卷三十三·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三十三士虞礼第十四之二记虞浴不栉【注今文曰沐浴】正义郑氏康成曰浴者将祭自洁清不栉未在于饰也惟三年之丧不栉期以下栉可也【敖氏继公曰郑从古文原无沐

  • 卷二·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总论卷二    明 季本 撰删次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本三千余篇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者三百五篇皆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孔頴逹曰按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

  • 大乘起信论别记·法藏

    崇福寺沙门法藏撰释题目。颂中敬意。佛宝中义。法宝中藏义。用大唯善义。觉不觉义。释随染二相义。释本觉义本有修生义。生灭因缘中七科义。生灭中一科义。染法熏中四科义。净法熏中七科义。略科文。分别发趣中四种发

  • 阿育王经 第四卷·佚名

    阿育王经 第四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鸠那罗因缘第四是时阿育王。于一日中起八万四千塔。于是日中王夫人名钵摩婆底(翻有扶容华也)生一男儿。形色端正眼为第一。一切人见无不爱乐。时有内人即白大王王有功德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