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

嘉靖三十二年九月甲辰朔礼部进明年大报等祀日册

○乙巳诏发宁化王府镇国中尉表榙及其子辅国中尉知火□姜俱高墙禁住夺知火□隽知□火□奜□知爃禄米各半年榙以细故我杀妻子及婢媵等计二十余人火□姜顺父殴其嫡母致令自尽而火□隽等复逞忿殴及内外姻亲抚按官会勘奏报故有是命

○丙午虏万余骑□大同平虏卫入犯山西神池利民等堡巡抚山西都御史赵时春帅马步军自出御之至广武诸将皆会是时虏纵掠八角堡忽谍者报曰有虏骑二十余去此两舍许疾掩之可尽得时春擐甲欲驰□才□口心□兵李涞等固止曰虏悍狡未可易公弟驻此涞当督诸将尽力抗敌必不贻公忧时春大言曰虏知吾来必遁少缓即追不及矣攘臂而前及虏于大虫岭虏伏兵四起涞太息曰公速去吾死于此矣时春弃众而奔虏欲取时春涞等殊死遮斗逡巡虏骑益众涞与其子松及大同参将冯恩游击李桂神池守备孔宾偏头守备高迁太原指挥陈金中军尹忠把总俞辉皆战死涞所将全军皆没时春仓皇投一墩守哨卒以绳引之而上乃免虏寻引去 河南贼师尚诏引众自永城而东攻掠宿州拟乘虚犯凤阳取高墙罪宗奉之官军急追及于直隶五河县贼夺舟分其众为水陆营以待都思尚允诏督众四面环击须臾水陆营皆破贼遂四散奔溃不复能军

○丁未 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都督王朝用祭 景陵

○戊申升吏部郎中刘养直为通政使司右通政提督誊黄 升刑科左给事中李敏为都给事中吏科右给事中徐公遴左给事中户科给事中蓝璧兵科给事中黄元白刑科给事中丘预达俱右给事中敏公遴元白预达俱本科璧兵科

○己酉霜降节遣英国公张溶恭顺侯吴继爵长宁伯周大经玉田伯蒋荣分祭 八陵都督王朝用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都督沉至祭 孝洁皇后 哀冲庄敬二太子中官祭 恭让章皇后各陵坟 唐府新野王宇沪薨赐祭葬如例 韩王融燧参奏襄陵王府镇国中尉旭榠旭被奉国将军融煓仪宾王廷宪王廷臣与其妻妾出游夜醉捶死平民诏旭榠等革爵候勘廷宪等下巡按御史逮问 宣大山西保定总督镇巡官苏祐等各奏虏从紫荆关浮图峪分突山西取道宣大诸镇兵前后邀击之于广昌灵丘代州蔚州至磁窑口为伏炮所中而去捕斩凡三百九十有五虏以八月七日出塞乞录效劳诸臣功巡按宣大御史毛鹏言虏自七月十六日入境至八月初七日始出以二十余万之众经二十余日之久地方遭其杀戮抢掳殆无余类臣访将总督苏祐督山西总兵李涞及游击赵纶刘承惠参将殷尚质麻禄等兵马合营广昌御虏于永安堡贼纵精骑冲其四面数日而大同总兵吴瑛等壁土黄沟宣府总兵刘大章等壁黑石岭皆闭垒观望莫敢犄角是以战各失利贼遂无忌应州浑源广昌蔚州等处被其荼毒惨不忍言及贼既饱欲而还则取其畸零病弃陈功告捷其败丧则减百而为一其斩获则增十而为千互相效尤公为欺罔因循不改将不知强事所终矣臣谨按守土文武诸臣之罪若总兵吴瑛刘大章者当服上刑巡抚侯钺刘玺总督苏祐法亦难贷乞朝廷速正其罚其余副将守巡而下臣当详核事状分别功罪续具以闻山西巡按御史李一输亦以神池失事总兵李涞等败已具奏因参山西巡抚赵时春玩寇无谋以兵予敌繁峙之疮痍未复西路之溃败继闻大将骈亡匹骑不返所当重究兵部覆称寇入虽不无卤掠而诸臣力战杀虏过当俾之失利引去寔 上天垂祐 陛下威灵所致请择吉告谢论功行赏 上曰今岁丑虏拥众犯官诸官兵拒遏出境奋勇冲击擒斩数多仰荷玄祐参举谢典诚勿容已诸臣效有劳勣兵部分别奏请升赏其失事者令各按臣核实以闻礼部因请以奏谢次日百官吉服诣午门行五拜三叩头礼报罪 闲住南京后军都督府掌府事怀远侯常文济以母病乞仍于南京带俸侍养允之

○壬子鹞子坪草坡巴咂等族番人盔列等来朝贡马及方物宴赉如例

○癸丑总督粮储巡抚应天侍郎彭黯以江南连年倭寇兵饷不给乞暂留布疋船料事例折粮民壮弓兵银以济军兴又言太仓上海嘉定被患特甚宜破格优恤抚属兑军粮米每于年终徵完俟兑而运船多至次年三四月始至水次时海潮风泛事妾可虞乞敕漕运都御史将减存未运见在粮船先拨于海嘉定昆山海盐常熟江阴丹徒诸处于年终兑载章下户部言布疋船料事例折粮银皆内府太仓急需非所敢议惟去年巡按御史徐落藉报苏松常镇四府实在银二十八万两有奇可备军饷其优恤太仓嘉定上海及漕运兑载事宜请如黯识报可

○甲寅建秋报大典于大高玄殿七日停刑禁屠正封如例 陕西西宁卫地震有声如鼓

○乙卯江西右参议王乔龄奏 献皇帝始封之国舟泊龙江关慈乌以万数集江柳向舟鸣噪江西提学副使李梦阳恭述于文集可考其事神异宜录付吏馆礼部议复诏可

○丁巳福建莆田县地震有声如雷

○戊午行大享礼于 玄极宝殿先期视牲告请 皇考配 帝及是日行礼俱命成国公朱希忠代 致仕前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孙堪卒加祭一坛赠都督同知 改刑部右侍郎鲍象贤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

○己未户部言光禄寺自顷岁以来屡奏匮乏臣等已请发太仓库银十三万两有奇工部补还原借本寺银三万两有奇而本寺所收各司府厨料果品杂粮牲口银又十万两有奇今甫数月复称不敷请再以太仓银二万两给发供应仍遣寺属官二员于江南北地方查催积逋本寺钱粮至于酌量樽节厘革冒破诸毙是在寺臣矢志效忠以禆国计耳得旨银两准支用查催钱粮本寺官毋遣令各抚按作速徵解 以灾伤免河南开封河南彰德卫辉怀庆南阳各府属州县及各卫所税粮屯粮有差仍诏有司设法赈济并以河南兑运米三万石改兑米二万石折银起解

○庚申南京左军都督府掌府事南和伯方东卒赐祭葬如例 以灾伤免大同府所属州县皮卫所税粮有差

○辛酉以诸边报捷奏谢 郊庙 社稷 历代帝王 命成国公朱希忠英国公张溶驸马邬景和谢诏平江伯陈圭大学士徐阶各行礼 兵部尚书聂豹等录上诸臣御虏功以总督苏祐为首何栋次之总兵刘大章战功为最提督时陈与辽东副总兵岳懋游击孙邦丁碧王允中王重禄苏澄山东河南参将李逢时吴旂兵备张祉郭鉴十里入卫又次之徐珏虽能守关而失于应援未可言功宣府巡抚刘玺督参将李贤欧阳安力挫虏锋功当与刘大章并论保定巡抚艾希淳力拒浮图保金重地山西大同巡抚赵时春侯钺游击王怀邦功罪相当御史陈学夔登陴策众都给事中王国桢历有建明左给事中徐纲都御史艾朴经略筹画悉著劳勤督储郎中范充浊主事张愉张守宋赞昼主事王扇山西右布政王崇右参政传学礼兵备副使马九德赵大纲等咸禆边务副总兵张涞游击朱云汉指挥马芳等斩获独多副总兵焦泽参将殷尚质游击周邦坐营张镔许经达官刘淮等次之勇士把总王介李继孜郭周奋起行伍力折虏冲并宜旌异大同千总张咸守备王堂等一百八人协力战守保定参将高金守备夏宗禹等三十二人效劳防御均宜叙赉其阵下千总李时袁鏳土官萧文见镇抚张弟史书等并宜优录宣府听抚夷人拒虏阵亡尤宜抚赏至失事副使毕竟容佥事蒋勋参将麻禄仝江守备许昭训张勇宋朝知县唐纪等罪俱当问保定都指挥白兰等十人失律尤甚 上曰今岁大虏寇关诸臣拒过斩获多效劳绩祐升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照旧总督仍荫一子锦衣卫千户问栋各赐白金五十两文绮四表里大章升署都督同知玺希淳俱升右副都御史仍镇巡地方陈懋各白金三十两文绮二表里邦等各白金二十两珏姑准贿国梢等各白金十两彩币一表里网朴学夔各进俸一级充浊等崇等各白金十两涞等各升一级泽等各白金十两怀邦准复职俸介等升所镇抚堂等查助咸金等分别犒赏时鏳等各赠官祠荫竟容勋各停俸六月昭训禠职禄勇等各戴罪任事江朝等革任听勘兰等逮问聂豹加太子少保仍荫一子锦衣卫千户侍郎杨慱翁漙各升俸一级赐白金二十两文绮二表里郎中谢孟金升俸一级协司郎中朱国华而下各赐白金五两承差吏人各赐银布抚赏夷人如议

○壬戌 命礼部左侍郎闵如霖兼翰林院学士同教习庶吉士

○癸亥兵部右侍郎许纶三载秩满荫其子倓立为国子生 河南诸军分道追贼指挥袁火□桀击之于蒙城县都指挥张国彦击之于商丘十字河各有斩获诸有名贼首多被俘馘师尚诏乃弃车械变服散其徒而遁贼起且四十余日凡破府城一州县城八屠毁乡镇杀戮千余万人三省为之震动至是乃平 降原任巡抚宣府右副都御史楚书秩一级调外任书以查盘科道官劾其侵盗官银并多不经之费下巡按御史勘明故有是命

○甲子吏部右侍郎葛守礼三载秩满荫其孙断为国子生 以灾饥诏免庐凤淮阳四府所属州县及各卫所税粮有差仍敕有司出赎金赈济 增设分守直隶通泰等处参将一员升鄱阳守备鲜明道为署都指挥佥事克之 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侍郎何栋奏总兵赵国忠督参将李广备御杨照于狮子口追虏出境斩获五十级国忠先以失事停俸戴罪乞宥之并录其功诏复国忠俸仍赐白金四十两广等十两

○乙丑升协守蓟州永平等处副总兵韩承庆为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山西 给锦衣卫带俸副千户王绘房价银一千二百两绘庄妃弟也

○己巳武举开科取文质等九十名

○辛未升礼部右侍郎吴山为本部左侍郎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郭朴为右侍郎 倭贼百余由华亭县漴缺登岸流劫戚水泾金山卫等处自六月中大举倭东遁江南稍宁惟崇明南沙泊失风倭几三百人舟坏不能去总兵汤克宽佥事任寰列兵守之日久未克至是倭警又作远近震恐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六 李乌王杨曹高刘石·欧阳修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四·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九十二·佚名
  一百六十三 曹(禺页)奏陈江宁正月份晴雨录摺·佚名
  一四五三 《御批通鉴辑览》小字板凡例遵旨添删式·佚名
  五七 两江总督高晋奏呈续得遗书书目并饬属购觅《永乐大典》佚书折·佚名
   第七章 王安石變法·林语堂
  韦处厚传·刘昫
  卷二百八十六·佚名
  卷二十三·雍正
  159.张巡草人借箭·林汉达
  何杰·周诒春
  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围棋闯局·詹时雨

    (旦扮莺引旦俫扮红上)(旦)自从寺中见了那秀才,便有些心中放不下,况兼昨夜妾身焚香拜月之时,他到墙角边吟诗,我也依著他韵脚儿和了一首。我想著那秀才诗意,好生关妾之情,使我绣房中身心俱倦。倦绣无心正无奈,月明花落又黄昏。

  • 四集卷六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六十六古今体七十四首【庚子二】祈谷斋居今岁斋居异昨年春屏仙木列粘骈峙庭双栝雪倍泽迁坐三朝乐彻悬幸罢希膏切畿辅【京畿元旦新正连得瑞雪至今尚未消尽较之往年斋居望泽实深庆幸也】仍殷补

  • 卷一百十五·毕沅

      ◎宋纪一百十五 ∷起旃蒙单阏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五年金天会十三年   春,正月,乙巳朔,日有食之。   帝在平江。   金人去濠州。   初,金右都监宗弼

  • 第八十回 拓跋珪转败为胜 慕容宝因怯出奔·蔡东藩

      却说邺中镇守的燕将,乃是范阳王慕容德。见七十六回。他闻魏将拓跋虔来攻,便使安南王慕容青,系慕容皝曾孙。率领将士,夤夜出城,袭击魏营。拓跋虔未及防备,竟被捣破,伤了许多兵马,踉跄返奔,退入新城,青回城报功。到了次日,还

  • 提要·吴仁杰

    臣等谨案两汉刊误补遗宋呉仁杰撰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别号蠧隠居士昆山人其称河南者举郡望也淳熙中登进士官国子学录是书前有淳熙己酉曽绛序称仁杰知罗田县时自刋板又卷末有庆元己未林瀛跋称陈虔英为刋于全州郡斋殆初欲

  • 路史卷三十七·罗泌

    发挥六尧舜用人尧舜皆圣人也,其为治,则既无不同者矣,然稽所以为治,何其异邪?方陶唐氏之用人也,必须佥举而后举之,又必反覆难疑,然后用之,至于虞氏。咨俞一出,诸已有其举之莫或废也。未尝一言,以疑其臣下举之之私,与人材之滥者。朝

  • 安禄山传·刘昫

    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他原来没有姓氏,名字叫轧荦山。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的一个巫师,以占卜为业。突厥人“斗战”一词的发音是轧荦山,就用它作为安禄山的名字。他小时候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在突厥族里生活,将军安波至的

  • 第二节 武、宣朝局·吕思勉

    唐自代宗以来,立君多由宦寺,而武宗之立,尤不以正。初,敬宗五子:长曰晋王普,次第二子梁王休复,次第三子襄王执中,次第四子纪王言扬,次第五子陈王成美。晋王,《旧书》云:文宗欲建为储贰,《庄恪太子传》。而以太和二年(828年)薨。年五

  • 思不出其位·孔子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政事。” 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不越出自己的职位。” 【读解】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话

  • 春秋管窥卷十·徐庭垣

    新昌县县丞徐廷垣撰昭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虢之盟读旧书加于牲上虽无防而旧书先楚未之改也此仍以晋先者言防不言盟也三月取郓夏秦伯之

  • 卷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九    宋 李樗黄櫄 撰中谷有蓷【吐雷反】闵周也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尔中谷有蓷暵【呼但反】其乾矣有女仳【匹指反】离嘅【口爱反】其叹【平声】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

  • 凡例·刘三吾

    一自虞书二典三谟以下每篇悉具篇题经例大书传例小书只从原诂训字起如曰粤越通之类至于新引诸家之説就録于下其下复用蔡説则圈以别之从省也一蔡传有须易者以他説易之如尧典九族则易以夏侯氏之説民析因夷及日月左行之

  • 主道·韩非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

  • 佛教之新趋势及其修学方针·太虚

    ──十九年十一月在叙府佛学社讲──近来学佛之人日多,各处所有之正信会、功德林、居士林、佛学社等,皆为在家二众研究修学佛法之团体。旧来向有念佛会与法会等,不过为念诵礼拜之临时集会,与今有系统有研究之佛学社等相比

  • 复罗阁英居士书·太虚

    来函实为佛教有心人,又如此其至诚恳切,殊使余不能不扶病而握管略酬(近年衰病极少握管时)。余之新,乃“佛教中心”以采择古今东西学术文化(包哲学科学及宗教政治经济文艺等)而适应现代机宜之新;故奔放于任何一部分而离去“佛教

  • 第十一卷·佚名

    地狱品之七又彼比丘。知业果报。复观焦热之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彼处名为无终没入。是彼地狱第九别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有人盗杀邪行饮酒妄语。乐行多作。业及果报。如前所说。复有邪见身口意

  •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佚名

    元杂剧剧本。简名《碧桃花》。无名氏撰。旦本。叙潮阳知县徐端、县丞张珪,俱是东京人。徐有2女,长名碧桃,次名玉兰。碧桃许字张珪子张道南。某日,道南有白鹦鹉飞入徐家花园,逾墙欲捕。适碧桃游园,2人相会。不料被徐端撞见,怒

  • 五家宗旨纂要·别庵性统

    凡三卷。又作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清代三山灯来撰,性统编。康熙四十二年(170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全书论述禅宗五家特殊之宗风及重要法门,然重点在临济宗与曹洞宗上。并附录三身四智说及八识拈评。所述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