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宥坐篇第二十八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也。”

孔子为鲁司寇,有父子讼者,孔子拘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孔子舍之。季孙闻之,不说,曰:“是老也欺予。语予曰:为国家必以孝。今杀一人以戮不孝!又舍之。”冉子以告。孔子慨然叹曰:“呜呼!上失之,下杀之,其可乎?不教其民,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罪不在民故也。嫚令谨诛,贼也。今生也有时,歛也无时,暴也;不教而责成功,虐也。--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书曰:‘义刑义杀,勿庸以即,予维曰未有顺事。’言先教也。故先王既陈之以道,上先服之;若不可,尚贤以綦之;若不可,废不能以单之;綦三年而百姓从风矣。邪民不从,然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诗曰:‘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庳,卑民不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此之谓也。今之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其民迷惑而堕焉,则从而制之,是以刑弥繁,而邪不胜。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数仞之墙而民不踰也,百仞之山而竖子冯而游焉,陵迟故也。今之世陵迟已久矣,而能使民勿踰乎,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焉顾之,潸焉出涕。’岂不哀哉!”

诗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子曰:“伊稽首不其有来乎?”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见大水必观焉。

孔子曰:“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

孔子曰:“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今学曾未如(月尤)赘,则具然欲为人师。

孔子南适楚,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子路进而问之曰:“由闻之: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隐也?”孔子曰:“由不识,吾语女。女以知者为必用邪?王子比干不见剖心乎!女以忠者为必用邪?关龙逢不见刑乎!女以谏者为必用邪?吴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孔子曰:“由!居!吾语女。昔晋公子重耳霸心生于曹,越王句践霸心生于会稽,齐桓公小白霸心生于莒。故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女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

子贡观于鲁庙之北堂,出而问于孔子曰:“乡者赐观于太庙之北堂,吾亦未辍,还复瞻被九盖皆继,被有说邪?匠过绝邪?”孔子曰:“太庙之堂亦尝有说,官致良工,因丽节文,非无良材也,盖曰贵文也。”

猜你喜欢
  梁丘据自患不及晏子晏子勉据以常为常行第二十七·晏婴
  卷五论事篇·杨时
  卷三·陈士元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十七·王顼龄
  卷一百八十七·山井鼎
  卷六·王樵
  卷十九·康熙
  卷十二·高闶
  卷十四·惠士奇
  卷二十 士丧礼第十二之一·李如圭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四·念常
  佛说如来兴显经卷第四·佚名
  万善同归集序·延寿
  慈悲水忏法卷下·知玄
  番大悲神咒·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之二 长短句·刘鹗

    八声甘州叹人生终岁苦尘劳,何以悦吾生?趁朱颜犹在,黄金未尽,风月陶情。长得红偎翠倚,身世听升沉。莫把佳期误,今夜销魂。门外雪深盈尺,正锦衾人暖,宝帐香温。恋昨宵梦好,相抱不容醒。看天际琼飞玉舞,拥貂裘,推枕倚云屏。梳妆罢,郎

  • 卷九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九十四川类五言古逰斜川         【晋】陶 潜开嵗倏五日吾生行归休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逰气和天惟澄班坐依逺流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迥泽防防目缅然睇曾丘虽微九重秀頋瞻无

  • 第二回 孝妇重还·蒲松龄

    先有一个吟妇歌,歌曰: 终朝每日数他*(左口右岑),又遇着*(左口右岑)的比他狠,这一个*(左口右岑)的*(左口右岑)的紧,那一个*(左口右岑)的可才窘;上一个不*(左口右岑)你到允,只怕因着你*(左口右岑)他不肯。不说于氏受气而去,且说珊瑚听的吵闹,索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欧阳修

    沙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始,突厥东西部分治乌孙故地,与处月、处蜜杂居。贞观七年,太宗以鼓纛立利邲咄陆可汗,而族人步真觖望,谋并其弟弥射乃自立。弥射惧,率处月等入朝。而步真势穷,亦归国。其留者,咄陆以射匮特勒劫越之子贺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杨士奇

    宣德三年二月是月御制帝训成序曰朕惟天心仁爱下民爰命若以主之君德必如天之包含覆育使天下之人咸遂生息无不足之叹而后有以称天之所命然其道至大其事至繁非可一言尽也盖君量必如天之广心必如天之仁施必如天之溥行必如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二·佚名

    万历三十九年四月庚午朔孟夏时享太庙遣公张惟贤恭代○铸给兖州府管理泇河滕峄马捕关防○壬申大学士李廷机求去不报○兵部尚书李化龙上滇南善后事宜陇川南甸千崖三宣抚并峙为我腾永藩篱寔西南一隩区也宣抚多安民背汉投

  • 卷之六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四 列传二百十四·纪昀

    列传宋 【一百十八】○宋一百十八吴泳徐范李韶王迈史弥巩 陈埙赵与■ 李大同 黄■〈田〉杨 大异吴泳徐范李韶王迈史弥巩陈埙赵与■李大同黄■〈田〉杨大异△吴泳吴泳字叔永潼川人嘉定二年进士历官为军器少监行

  •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五·佚名

    通论一唐之治乱兴亡【温公 范祖禹 何去非 张唐英 石守道 东坡】唐之治乱兴亡温公论曰高祖举晋阳精兵承亡隋之弊席卷长驱奄有闗中命将出师扫除乱略遂降李宻系建德擒世充芟武周翦黒闼夷萧铣六年之中海内咸服何成功

  • 卷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五旗分志五八旗佐领五【正黄旗满洲佐领 正黄旗包衣佐领管领】正黄旗满洲佐领下【四参领至五参领】第四参领第一佐领原系国初以都督兼扎尔固齐【汉文

  • 庄公·孔子

    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夫人孙于齐。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王姬归于齐。齐师迁纪、郱、鄑、郚。二年春王二月,葬陈庄公。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馀丘。秋七月,齐王姬卒。冬

  • 第十二章 奖仁·梁启超

      当太平之世,既无帝王、君长,又无官爵、科第,人皆平等,亦不以爵位为荣,所奖励者,惟智与仁而已。智以开物成务、利用前民,仁以博施济众、爱人利物,自智仁以外,无以为荣。当是时,人无父母、妻子,无族姻之养恤,无祭祀、祠墓之费,

  • 自序·梁漱溟

    说明作者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发表后不久即立意为儒家伦理思想建立心理学基础,且与西方流行之心理学相对勘。1923~1924学年在北大哲学系讲授&ldquo;孔家思想史&rdquo;时开始作心理学讨论。1926年写成《&ldquo;人

  • 忏悔品第六·释法海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

  • 指月录卷之三十·瞿汝稷

    六祖下第十六世▲嘉兴府报恩法常首座于首楞严经。深入义海。谒雪巢机契。命掌笺翰。首众报恩。室中惟有矮榻。余无长物。宣和庚子九月中。语寺僧曰。一月后不复留此。十月二十一。往方丈谒饭。将晓。书渔父词于室门。

  • 杂阿含经卷第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八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多罗。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常如法行乞。持用供养父母。令得乐离苦。世尊。我作如

  • 六度集经卷第一·佚名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菩萨名阿泥察。佛说经道。常靖心恻听。寂然无念。意定在经。众祐知之。为说菩萨六度无极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二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二卷阿阇世王六臣说邪见事 耆婆慰喻阿阇世王事梵行品之第七尔时王舍大城阿阇世王(至)父王无辜横加逆害案。僧亮曰。列在品末者。有四意。证经多义。一证慈等怨亲。二证慈有益。三拔五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