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章 奖仁

 

  当太平之世,既无帝王、君长,又无官爵、科第,人皆平等,亦不以爵位为荣,所奖励者,惟智与仁而已。智以开物成务、利用前民,仁以博施济众、爱人利物,自智仁以外,无以为荣。当是时,人无父母、妻子,无族姻之养恤,无祭祀、祠墓之费,无疾病之虞,无身后之计,一人而得百重金或千百万重金,或岁有百十一万赏俸,将何用之?是时人不为奴,不得有妻,同时不能多男女之交,屋宇不待大,宝玩古器多藏于公,除远游外,儿无以为用多金之地。然则得金无用,而又有仁人之荣号、徽章以鼓舞之,故其时人惟有好施舍而已,不止其性之善也,亦其俗制使然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众人好施,则风俗随之。公政府于是设奖仁院,以励慈惠之事。各州则有奖仁分院,各度小政府有奖仁局,司施舍慈惠之事而奖其位号。凡有仁惠之事,皆公赠仁人之号,差其仁惠之大小以为之等。凡其等高下,论次数为序,以多为贵;积领十次则为上仁人,积领五十次者为大仁人,积领百次者为至仁人,其或公德殊绝者则为大仁人,积领大仁十次则为至大仁人,其尤殊绝者则为大人天人,此两号待之公议,不常赠。

  凡人本院、育婴院、慈幼院、养老院、医疾院之看护人,考终院执事人,领有完业无过执照者,皆得赠仁人之号,其赏金视其执照之功大小以为差,以千百金为度。其产母皆赠仁人之号,高一等。其医院医生积岁无过者,皆赠仁人之号;其等数、赏金皆视其功以为差,每岁或三岁一定之;其有过者扣除仁人之号。其赏金可自百千至百万,或加岁赏焉。盖野蛮之世以杀人为事,最重为兵;太平之世以生人为事,最重为医,故其赏之厚亦同之。其医人尤多而有效者,可骤赠大仁人,其赏金尤重焉。其十院执事人及诸学教习,皆三岁考之,其完课无过者,皆得赠仁人之号,其等类高下,赏金多少,皆视其功以为差;其有过者,扣除仁人之号。其赏金可自十百至千万。其为官者,积岁有功,奖励亦同;小功德则为仁人,大功德则为上仁人,功德殊绝则为大仁人、至仁人;其有过者扣除之。其施舍者,亦视其功德之大小高下以为差,皆有格焉,或积累焉,以定仁人、上仁、大仁、至仁之号。当大同之世,人人皆不饥寒,人人皆少疾病,人人皆入学校,虽欲施甚难。其所施舍者,多赠学校之图书,多赠人本院、育婴院、慈幼院、恤贫院、养老院、医疾院之费用,多建园林,多置乐院,多修桥梁,多通道路而已,而以辟山凿荒为功德之尤大者。譬若里息勃斯之开苏彝士河,则一举而可为大仁人、至仁人矣,此宜赠金千万者也,且可公议为大人矣。

  凡仁智兼领而有一上仁或多智者,则统称为善人。上仁多智兼领者,则统称为贤人。上仁多智并领而或兼大仁或兼大智,则为上贤人。大智大仁并领,则统称为大贤人。大智大仁并领而兼上智者,则可推为哲人。大智大仁并领而兼至仁者,则可推为大人。上智至仁并领而智多者,则可推为圣人。仁多者则可称为天人。天人、圣人并推,可合称为神人。

  凡议事之位,则以职为序,其宴会公集之位次,悉以仁智之等为序。盖太平之世,尚德不尚爵也,所以使人勉于道德而化其美俗也,所以使人化于慈祥而尽于公德也,所以使人增其灵明而收其公益也。

  然虽有神圣,尊之亦有限制,以免教主合一,人民复受其范围,则睿思不出而复愚矣。即前古之教主圣哲,亦以大同之公理品其得失高下,而合祠以崇敬之,亦有限制焉,凡其有功于人类、波及于人世大群者乃得列。若其仅有功于一国者,则虽若管仲、诸葛亮之才,摈而不得与也;若乐毅、王猛、耶律楚材、俾士麦者,则在民贼之列,当刻名而攻之,抑不足算矣。若汉武帝、光武、唐太宗,皆有文明之影响波及亚洲,与拿破仑之大倡民权为有功后世者也。自诸教主外,若老子、张道陵、周、程、朱、张、王、余、真、王阳明、袁了凡,皆有影响于世界者也。日本之亲鸾,耶教之玛丁路得,亦创新教者也。印度若羯摩、富兰那、玛努与佛及九十六道与诸杂教之祖,欧、美则近世创新诸哲,若科仑布、倍根、佛兰诗士,凡有功于民者皆可尊之。

  当太平之世,人性既善,才明过人,惟相与鼓舞踊跃于仁智之事;新法日出,公施日多,仁心日厚,知识日莹,全世界人共至于仁寿极乐善慧无边之境而已,非乱世之人所能测已。 

 

猜你喜欢
  卷之五 时则训·高诱
  卷七二·邱濬
  卷六十五·陈祥道
  春秋大全卷三十四·胡广
  卷四·程廷祚
  对作篇第八四·王充
  卷二十七·张廷玉
  闕子·阙子
  忏悔品第六·释法海
  大哀经开化品第七·佚名
  卷四百三·佚名
  藏要第二輯校例·欧阳竟无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一卷·一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一·彭定求

        卷51_1 【息夫人】宋之问   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仍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卷51_2 【初到陆浑山庄】宋之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归齐逸人

  • 王柏·唐圭璋

      柏字会之,金华人。生于庆元三年(1197)。初号长啸,后更号鲁斋,受业何基之门。历主丽泽、上蔡两书院。咸淳十年(1274)卒,年七十八,赐谥文献。   酹江月   题泽翁梅轴后   今岁腊前,苦无多寒色、梅花先白。可惜横斜清浅

  • 提要·魏庆之

      《诗人玉屑》二十卷,宋魏庆之撰。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建安人。是编前有淳佑甲辰黄昇序,(案昇字原本作易,盖偶从篆体,说在昇花庵词条下。)称其有才而不屑科第,惟种菊千丛,日与骚人逸士觞咏於其间。盖亦宋末江湖一派也。宋人喜

  • 卷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胡文恭集胡宿字武平晋陵人天圣中登第累官通判宣州既而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僚吏疑其欺不肯书厯宿曰滕有过曷不早正去而非之岂昔人

  • 卷七·佚名

      官人解第五十八   王曰:“呜呼,大师,朕维民务官,论用有征,观诚考言,视声观色,观隐揆德,可得闻乎?”   周公曰:“亦有六征。呜呼,乃齐以揆之。一曰富贵者观其有礼施,贫贱者观其有德守,嬖宠者观其不骄奢,隐约观其不慑惧,其少者

  • 卷九上·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九上 【起丁亥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尽乙亥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凡四十九年 【丁亥】三年春正月以冯异为征西大将军○邓禹冯异与

  •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司马迁

    王延海 译注【说明】本传记述了南越王赵佗建国的史实及其四位继承者同汉王朝的关系,描述了汉武帝出师攻灭南越,将南越置于汉王朝直接统治下的过程。行文中表现了司马迁尊重史实和民族一统的思想。他没

  • 焦度传·李延寿

    焦度字文绩,是南安氐人。祖父焦文圭,避难住在仇池。宋朝元嘉时期(424~453),裴方明平定了杨难当,焦度的父亲焦明与一千余家随着迁居到襄陽,于是建立了天水郡略陽县,住了下来。焦度少年的时候就很有气概,熟悉弓马。孝武帝初年,青

  • 娄师德传·欧阳修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县人。考中进士,调任江都县尉。扬州长史卢承业认为他不同寻常,说:“娄君,是三公宰辅之才,应当将子孙委托给他,怎能以他现在是僚属吏员论呢?”高宗上元初年(674),娄师德任监察御史。适逢吐蕃军侵犯边境,刘

  • 卷第二十七·佚名

    亲王二进拜二皇叔元俨诏书不名加食邑实封制朕祗守成基。汔臻嘉靖。遹遵常古之度。再奉精意之禋。陟恪以对天威。肃雝而陈孝飨。尊亲偕极。纯嘏来同。思与中外之伦。共兹优裕之施。眷言右戚。首举茂恩。皇叔、推诚保顺

  • 崇学第五·佚名

    至道无言,非立言无以明其理;大象无形,非立象无以测其奥。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学不传。未有不因学而鉴道,不假学以光身者也。夫茧缫以为丝,织为缣纨,缋以黼黻,则王侯服之;人学为礼仪,雕以文藻,而世人荣之。茧之不缫,则素丝

  • 卷二十七·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二十七    元 郑玉 撰 十有三年春晋侯使郤錡来乞师 十一年秦晋为成将会于令狐晋侯先至焉秦伯不肯涉河次于王城使史颗盟晋侯于河东郤犨盟秦伯于河西范文子曰是

  • 释氏稽古略卷四·觉岸

        乌程职里宝相比丘释 觉岸 宝洲(编集再治)  宋  赵姓。以土德王。都汴。今汴梁路。  &middot;太祖  &middot;太宗  &middot;真宗  &middot;仁宗  &middot;英宗  &middot;神宗  &middot;哲

  • 卷第二十一·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一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诸师杂传第七   &middot;净觉仁岳法师   &middot;(二世)吴兴子昉法师   &middot;钱唐可久法师   &middot;钱唐惠勤法师   &middot;霅川慈梵法师   &middot;霅

  • 沙弥律仪要略述义卷下·书玉

      清 古杭昭庆万寿戒坛传律沙门书玉科释二威仪分二。初标名。二释义。今初威仪门。威仪者。威以德显。非势力之威也。仪以行表。非诈现之仪也。故如来处世。深达物机。凡所施行。必以威仪为主。内怀狮子之德。外现

  • 三宜盂禪師語錄卷四·明盂

    住雲門顯聖寺門人淨範編山陰嗣法弟子祁淨超較訂小參住顯聖當晚小參。底事無端苦催逼。柳絲煙惹梨華溼。黃鸝聲裏鷓鴣天。依俙曲調叫冤屈。屈屈屈東山兄。向南山隱化山。主領雲門職。舊者不往新不來。前山後山春。如織

  • 东洲初稿·夏良胜

    十四卷。明夏良胜(约1521年前后在世)撰。夏良胜字于中,江苏南城人,生卒年不详,约明武、正德年间人。正德年间进士,累迁吏部考功员外郎,因谏南巡廷杖归,嘉靖初(1523)复职,后为仇家所讦,再下狱论杖,谪戍辽东。著有 《中庸衍义》(

  • 金匮方歌括·陈修园

    6卷。清陈念祖(修园)原著,陈蔚(古愚)参订,陈元犀(灵石)韵注。书成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全书自“痉湿暍病方至妇人杂病方”,共收载《金匮》206方,以歌括的形式简要介绍诸方之方名、主治、药用剂量及煮服法等,并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