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奖仁
当太平之世,既无帝王、君长,又无官爵、科第,人皆平等,亦不以爵位为荣,所奖励者,惟智与仁而已。智以开物成务、利用前民,仁以博施济众、爱人利物,自智仁以外,无以为荣。当是时,人无父母、妻子,无族姻之养恤,无祭祀、祠墓之费,无疾病之虞,无身后之计,一人而得百重金或千百万重金,或岁有百十一万赏俸,将何用之?是时人不为奴,不得有妻,同时不能多男女之交,屋宇不待大,宝玩古器多藏于公,除远游外,儿无以为用多金之地。然则得金无用,而又有仁人之荣号、徽章以鼓舞之,故其时人惟有好施舍而已,不止其性之善也,亦其俗制使然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众人好施,则风俗随之。公政府于是设奖仁院,以励慈惠之事。各州则有奖仁分院,各度小政府有奖仁局,司施舍慈惠之事而奖其位号。凡有仁惠之事,皆公赠仁人之号,差其仁惠之大小以为之等。凡其等高下,论次数为序,以多为贵;积领十次则为上仁人,积领五十次者为大仁人,积领百次者为至仁人,其或公德殊绝者则为大仁人,积领大仁十次则为至大仁人,其尤殊绝者则为大人天人,此两号待之公议,不常赠。
凡人本院、育婴院、慈幼院、养老院、医疾院之看护人,考终院执事人,领有完业无过执照者,皆得赠仁人之号,其赏金视其执照之功大小以为差,以千百金为度。其产母皆赠仁人之号,高一等。其医院医生积岁无过者,皆赠仁人之号;其等数、赏金皆视其功以为差,每岁或三岁一定之;其有过者扣除仁人之号。其赏金可自百千至百万,或加岁赏焉。盖野蛮之世以杀人为事,最重为兵;太平之世以生人为事,最重为医,故其赏之厚亦同之。其医人尤多而有效者,可骤赠大仁人,其赏金尤重焉。其十院执事人及诸学教习,皆三岁考之,其完课无过者,皆得赠仁人之号,其等类高下,赏金多少,皆视其功以为差;其有过者,扣除仁人之号。其赏金可自十百至千万。其为官者,积岁有功,奖励亦同;小功德则为仁人,大功德则为上仁人,功德殊绝则为大仁人、至仁人;其有过者扣除之。其施舍者,亦视其功德之大小高下以为差,皆有格焉,或积累焉,以定仁人、上仁、大仁、至仁之号。当大同之世,人人皆不饥寒,人人皆少疾病,人人皆入学校,虽欲施甚难。其所施舍者,多赠学校之图书,多赠人本院、育婴院、慈幼院、恤贫院、养老院、医疾院之费用,多建园林,多置乐院,多修桥梁,多通道路而已,而以辟山凿荒为功德之尤大者。譬若里息勃斯之开苏彝士河,则一举而可为大仁人、至仁人矣,此宜赠金千万者也,且可公议为大人矣。
凡仁智兼领而有一上仁或多智者,则统称为善人。上仁多智兼领者,则统称为贤人。上仁多智并领而或兼大仁或兼大智,则为上贤人。大智大仁并领,则统称为大贤人。大智大仁并领而兼上智者,则可推为哲人。大智大仁并领而兼至仁者,则可推为大人。上智至仁并领而智多者,则可推为圣人。仁多者则可称为天人。天人、圣人并推,可合称为神人。
凡议事之位,则以职为序,其宴会公集之位次,悉以仁智之等为序。盖太平之世,尚德不尚爵也,所以使人勉于道德而化其美俗也,所以使人化于慈祥而尽于公德也,所以使人增其灵明而收其公益也。
然虽有神圣,尊之亦有限制,以免教主合一,人民复受其范围,则睿思不出而复愚矣。即前古之教主圣哲,亦以大同之公理品其得失高下,而合祠以崇敬之,亦有限制焉,凡其有功于人类、波及于人世大群者乃得列。若其仅有功于一国者,则虽若管仲、诸葛亮之才,摈而不得与也;若乐毅、王猛、耶律楚材、俾士麦者,则在民贼之列,当刻名而攻之,抑不足算矣。若汉武帝、光武、唐太宗,皆有文明之影响波及亚洲,与拿破仑之大倡民权为有功后世者也。自诸教主外,若老子、张道陵、周、程、朱、张、王、余、真、王阳明、袁了凡,皆有影响于世界者也。日本之亲鸾,耶教之玛丁路得,亦创新教者也。印度若羯摩、富兰那、玛努与佛及九十六道与诸杂教之祖,欧、美则近世创新诸哲,若科仑布、倍根、佛兰诗士,凡有功于民者皆可尊之。
当太平之世,人性既善,才明过人,惟相与鼓舞踊跃于仁智之事;新法日出,公施日多,仁心日厚,知识日莹,全世界人共至于仁寿极乐善慧无边之境而已,非乱世之人所能测已。
猜你喜欢 卷之五 时则训·高诱 卷七二·邱濬 卷六十五·陈祥道 春秋大全卷三十四·胡广 卷四·程廷祚 对作篇第八四·王充 卷二十七·张廷玉 闕子·阙子 忏悔品第六·释法海 大哀经开化品第七·佚名 卷四百三·佚名 藏要第二輯校例·欧阳竟无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一卷·一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