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孟秋纪第七

孟秋

一曰:孟秋之月,日在翼,魂斗中,旦毕忠。其日?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始用行戮。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是月也,以立秋。先立秋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乃斋。立秋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还,乃赏军率武人于朝。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巡彼远方。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正平,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是月也,农乃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命百官始收敛,完堤防,谨壅塞,以备水潦;修宫室,附墙垣,补城郭。是月也,无以封侯、立大官,无割土地、行重币、出大使。行之是令,而凉风至三旬。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乃来;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五谷不实;行夏令,则多火灾,寒热不节,民多疟疾。

荡兵

二曰: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兵之所自来者上矣,与始有民俱。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性也。性者,所受于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武者不能革,而工者不能移。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共工氏固次作难矣,五帝固相与争矣。递兴废,胜者用事。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胜者为长。长则犹不足治之,故立君。君又不足以治之,故立天子。天子之立也出于君,君之立也出于长,长之立也出于争。争斗之所自来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故古之贤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家无怒笞,则竖子、婴儿之有过也立见;国无刑罚,则百姓之相侵也立见;天下无诛伐,则诸侯之相暴也立见。故怒笞不可偃于家,刑罚不可偃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有巧有拙而已矣。故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且兵之所自来者远矣,未尝少选不用。贵贱、长少、贤者不肖相与同,有巨有微而已矣。察兵之微:在心而未发,兵也;疾视,兵也;作色,兵也;傲言,兵也;援推,兵也;连反,兵也;侈斗,兵也;三军攻战,兵也。此八者皆兵也,微巨之争也。今世之以偃兵疾说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说虽强,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故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兵诚义,以诛暴君而振苦民,民之说也,若孝子之见慈亲也,若饥者之见美食也;民之号呼而走之,若强弩之射于深溪也,若积大水而失其壅堤也。中主犹若不能有其民,而况于暴君乎?

振乱

三曰:当今之世浊甚矣,黔首之苦不可以加矣。天子既绝,贤者废伏,世主恣行,与民相离,黔首无所告诉。世有贤主秀士,宜察此论也,则其兵为义矣。天下之民,且死者也而生,且辱者也而荣,且苦者也而逸。世主恣行,则中人将逃其君,去其亲,又况于不肖者乎?故义兵至,则世主不能有其民矣,人亲不能禁其子矣。凡为天下之民长也,虑莫如长有道而息无道,赏有义而罚不义。今之世学者多非乎攻伐。非攻伐而取救守,取救守,则乡之所谓长有道而息无道、赏有义而罚不义之术不行矣。天下之长民,其利害在察此论也。攻伐之与救守一实也,而取舍人异。以辨说去之,终无所定论。固不知,悖也;知而欺心,诬也。诬悖之士,虽辨无用矣。是非其所取而取其所非也,是利之而反害之也,安之而反危之也。为天下之长患、致黔首之大害者,若说为深。夫以利天下之民为心者,不可以不熟察此论也。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无道而罚不义也。攻无道而伐不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禁之者,是息有道而伐有义也,是穷汤、武之事,而遂桀、纣之过也。凡人之所以恶为无道、不义者,为其罚也;所以蕲有道,行有义者,为其赏也。今无道、不义存,存者,赏之也;而有道、行义穷,穷者,罚之也。赏不善而罚善,欲民之治也,不亦难乎?故乱天下、害黔首者,若论为大。

禁塞

四曰:夫救守之心,未有不守无道而救不义也。守无道而救不义,则祸莫大焉,为天下之民害莫深焉。凡救守者,太上以说,其次以兵。以说则承从多群,日夜思之,事心任精,起则诵之,卧则梦之,自今单唇干肺,费神伤魂,上称三皇五帝之业以愉其意,下称五伯名士之谋以信其事,早朝晏罢,以告制兵者,行说语众,以明其道。道毕说单而不行,则必反之兵矣。反之于兵,则必斗争之情,必且杀人,是杀无罪之民以兴无道与不义者也。无道与不义者存,是长天下之害而止天下之利,虽欲幸而胜,祸且始长。先王之法曰:“为善者赏,为不善者罚。”

古之道也,不可易。今不别其义与不义,而疾取救守,不义莫大焉,害天下之民者莫甚焉。故取攻伐者不可,非攻伐不可;取救守不可,非救守不可;取惟义兵为可。兵苟义,攻伐亦可,救守亦可;兵不义,攻伐不可,救守不可。使夏桀、殷纣无道至于此者,幸也;使吴夫差、智伯瑶侵夺至于此者,幸也;使晋厉、陈灵、宋康不善至于此者,幸也。若令桀、纣知必国亡身死,殄无后类,吾未知其厉为无道之至于此也;吴王夫差、智伯瑶知必国为丘墟,身为刑戮,吾未知其为不善、无道、侵夺之至于此也;晋厉知必死于匠丽氏,陈灵知必死于夏徵舒,宋康知必死于温,吾未知其为不善之至于此也。此七君者,大为无道不义,所残杀无罪之民者,不可为万数。壮佼、老幼、胎?卖之死者,大实平原,广堙深溪大谷,赴巨水,积灰填沟洫险阻。犯流矢,蹈白刃,加之以冻饿饥寒之患,以至于今之世,为之愈甚。故暴骸骨无量数,为京丘若山陵。世有兴主仁士,深意念此,亦可以痛心矣,亦可以悲哀矣。察此其所自生,生于有道者之废,而无道者之恣行。夫无道者之恣行,幸矣。故世之患,不在救守,而在于不肖者之幸也。救守之说出,则不肖者益幸也,贤者益疑矣。故大乱天下者,在于不论其义而疾取救守。

怀宠

五曰:凡君子之说也,非苟辨也;士之议也,非苟语也。必中理然后说,必当义然后议。故说义而王公大人益好理矣,士民黔首益行义矣。义理之道彰,则暴虐、奸诈、侵夺之术息也。暴虐、奸诈之与义理反也,其势不俱胜,不两立。故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国邑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奉而题归之,以彰好恶;信与民期,以夺敌资。若此。而犹有忧恨、冒疾、遂过、不听者,虽行武焉亦可矣。先发声出号曰:“兵之来也,以救民之死。子之在上无道,据傲荒怠,贪戾虐众,恣睢自用也,辟远圣制,謷丑先王,排訾旧典,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徵敛无期,求索无厌,罪杀不辜,庆赏不当。若此者,天之所诛也,人之所雠也,不当为君。今兵之来也,将以诛不当为君者也,以除民之雠而顺天之道也。民有逆天之道、卫人之雠者,身死家戮不赦。有能以家听者,禄之以家,以里听者,禄之以里;以乡听者,禄之以乡;以邑听者,禄之以邑;以国听者,禄之以国。”

故克其国,不及其民,独诛所诛而已矣。举其秀士而封侯之,选其贤良而尊显之,求其孤寡而振恤之,见其长老而敬礼之。皆益其禄,加其级。论其罪人而救出之;分府库之金,散仓廪之粟,以镇抚其众,不私其财;问其丛社、大祠民之所不欲废者,而复兴之,曲加其祀礼。是以贤者荣其名,而长老说其礼,民怀其德。今有人于此,能生死一人,则天下必争事之矣。义兵之生一人亦多矣,人孰不说?故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若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猜你喜欢
  提要·车若水
  卷一百四十四·陈祥道
  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孔子
  卷五·刘逢禄
  春秋辨义卷八·卓尔康
  卷四十一·黄伦
  卷十五·胡广
  卷二·
  卷五·王天与
  卷七·李光地
  宗本义·僧肇
  十九、平常是道·慧开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佚名
  佛说海龙王经卷第二·佚名
  贤劫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韩驹·唐圭璋

      驹字子苍,仁寿人,徙汝州(今河南临汝)。政和二年(1112)召试,赐进士,除秘书省正字,累迁至中书舍人。宣和六年(1124),坐为元祐曲学,对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五年(1135),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卒。有陵阳集。   念奴

  • ●第四十二出 帅媾·孟称舜

    〔二净上〕奔走豪家富贵丛,绰号人间欢喜虫。红鸾剩有双星照,青鸟权将一信通。前老爷着咱两个做媒,求亲王氏。因那王通判在眉州,未及即去。今任满改调,大爷着我两个到他家说亲,事成之日,重重有谢。正是:得他心肯日,果然是我运通

  • 卷三十三·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三十三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甘雨集【起丙戌五月尽九月】入夏以来畿辅稍旱自五月二十一日驾发西苑大雨五昼夜田畴沾足万口欢呼咸谓圣天子轸念民生甘霖应期不祷而自

  • 外集卷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五言志悼骚赋          【陈】梁叔敬彼仲尼之佐鲁兮先严断而后?衍虽离谗以呜邑兮卒暴诛于两观殷伊尹之协德兮暨太甲而俱宁岂齐量其几微兮徒信已以荣名虽吞刀以奉命兮抉目眦

  • 原叙·陈衍

    唐、宋、金诗皆有纪事, 【 金诗纪事未见传本,仅见数则于全金诗中。】 而元独无。钱竹汀先生尝病元史疏芜,欲采各家诗文集及笔记小说之类改修元史,恐违功令,改为元诗纪事。事详汉学师承记。乃记合元诗纪事于元史艺文志,统称

  • 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伪银行与伪法币·陶希圣

    ◎一、简单经济学日本军队初进北平的时候,在西直门内陆军大学旧址,设立“宣传办事处”。日本人把招牌上面的“办”字写成“辨”字,汉奸无人敢于说他写错,于是“宣传辨事处”的牌子,就一直挂下去了。汪逆伪组织的杏黄旗,本定

  • 卷五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五十四 【起丁未梁武帝大通元年魏孝明帝孝昌三年○止癸丑梁武帝中大通五年魏孝武帝永熙二年】凡七年 表例说 见第四十六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五十四>

  • 李抱玉传·刘昫

    李抱玉是武德年间的功臣安兴贵的后代。世代住在河西,因善于喂养好马,受当时人称赞。他的侄儿们,有的迁居京城,成了儒生,和儒士结成了亲家,逐渐受到了儒士的影响。李抱玉从小在西州长大,喜欢骑马射箭,经常在军营任随从,沉着、坚

  • 偏安排日事迹卷六·佚名

    十月乙卯〔朔〕,升尚宝司卿钱元悫太仆寺卿。荫内臣李国辅弟、侄锦衣卫千户。以郑芝龙为总兵官,镇守福建等处。升罗■〈日兼〉芳前府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贵州、铜仁等处。丙辰,起补右通政梁云构添设兵部右侍郎。后降北,复

  • 卷九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九十九歌颂三十九【蒙养斋诸臣】万寿无疆诗【七言律三首】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何国宗运协中天景祚昌万方玉帛拱当阳车书一统仁风合花甲重

  • 卷四十八·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四十八宋 李明復 撰定公十有三年春齊侯衛侯次于埀葭謝湜曰埀葭衛地夏築蛇淵囿謝湜曰築囿于郎築囿于蛇淵著其妨民也大蒐于比蒲衛公孟彄帥師伐曹謝湜曰曹人不服故再伐曹秋晉趙鞅入于晉陽以叛謝

  • 文公·文公六年·左丘明

    【经】六年春,葬许僖公。夏,季孙行父如陈。秋,季孙行父如晋。八月乙亥,晋侯欢卒。冬十月,公子遂如晋。葬晋襄公。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晋狐射姑出奔狄。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传】六年春,晋蒐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

  •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四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四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分别二地业道品之余◎菩萨住此地自然不行恶深乐善法故自然行善道问曰。十不善道自然不作。自然行十善道。此二种道。几是身行。几是口行。几是意行。

  • 漂泊的灵魂·黑塞

    《漂泊的灵魂》由《早春》、《怀念克努尔普》和《结局》三篇连续性的小说组成,是黑塞著名的“流浪汉体”小说。主人翁克努尔普是个和蔼的流浪汉,流落于城镇之间,寄居于友人的住处,吃着友人们给的食物。克努尔普一直不愿受

  • 周易述·惠栋

    《周易》注释本。清惠栋撰。二十三卷。原书目录为四十 卷,但自卷二十四至四十则有录无书,或系未完之作 (其再传弟子江藩沿是书体例另撰有《周易述补》)。《周易述》自一至八卷注疏《周易》经文,其中第八卷当是对“鼎

  • 中国的牛津运动·辜鸿铭

    牛津运动(Oxford Movement)是一场发生于1833至1845年英国国教会中兴起的宗教复兴运动,由牛津大学的纽曼、弗洛德、凯布勒等人发起,故而得名。辜鸿铭在这里把以张之洞等为领导的“清流运动”称为“中国牛津运动”。这一运

  • 重定授菩萨戒法·智旭

    大德忆念。我某甲。于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惟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愍听授。(如是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