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经部,书类,尚书纂传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纂传卷五     元 王天与 撰

甘誓第二         夏书

啓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

【汉孔氏曰夏啓嗣禹位伐有扈之罪朱子曰交兵曰战唐陆氏曰有扈国名京北鄠县即有扈之国甘水名今在鄠县西吕氏曰读书者必观其时识其变尧舜禹三圣相承浑然无间至啓而有跋扈之臣臣与君抗其势若均其体若敌遂至于战视有苗弗率汝祖征之气象有间矣○唐孔氏曰史叙其事作甘誓】

甘誓

【汉孔氏曰将战先誓唐孔氏曰甘誓牧誓费誓皆取誓地为名汤誓举其王号泰誓不言武誓者皆史官不同故立名有异泰誓未战而誓故不言国名秦誓自悔而誓非为战誓故举其国名○蔡氏曰今文古文皆有】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勦絶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唐孔氏曰发首二句叙其誓之由王曰已下皆是誓辞○汉孔氏曰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蔡氏曰古者四方有变责之方伯方伯不能讨然后天子亲征之天子之兵有征无战今啓既亲率六军以出而又书大战于甘所以深着有扈不臣之罪为天下后世诸侯之戒也李氏曰周礼地官郷大夫毎郷卿一人六郷六卿无事则各掌其郷之政教禁令属于大司徒有事则率其郷之万二千五百人而为之将属于大司马即此卿也吕氏曰六郷兼统六师无事则为六卿有事则为六师六郷分职司马主兵官制也六郷并将司马帅一兵制也两不相妨莆阳郑氏曰司马虽专掌兵至于军旅大事五官之长咸有事焉冢宰徴师于诸侯大司徒以旗致百官而治其政令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大司宼涖戮于社○汉孔氏曰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唐孔氏曰郑云变六卿言六事之人者言军吏下及士卒也下文戒左右与御是徧勑在军之士歩卒亦在其间吕氏曰嗟者发叹而悯其劳之辞○汉孔氏曰五行之德王者相承所取法有扈与夏同姓恃亲而不恭是则威虐侮慢五行怠惰废弃天地人之正道蔡氏曰威暴殄之侮轻忽之唐孔氏曰五行水火金木土也分行四时各有其德吕氏曰五行防在天地间为人为物皆有五行其或残害生民废坏万物即是威侮也○汉孔氏曰用其失道故勦截也截絶谓灭之○汉孔氏曰恭奉也唐孔氏曰天子用兵称恭行天罚诸侯伐有罪称肃将王诛皆示有所禀承不敢专也○汉孔氏曰左车左左方主射攻治也治其职右车右勇力之士执戈矛以退敌御以正马为政三者有失皆不奉我命唐孔氏曰历言左右及御此三人在一车之上也宣十二年左传云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摄叔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是左主射右主击刺而御居中也御言正马而左右不言所职者以战主杀敌左右用兵战之常事故略而不言御惟主马故特言之互相明也叶氏曰古者车战左右不失其事为政故宣王复古其诗谓之车攻吕氏曰啓之誓师欲严部分左不攻左而攻右右不攻右而攻左御不以范而以诡虽有功亦为不恭命也师不以律则臧而凶后世呉起斩先战而奔敌斩首者盖斩首之功小乱行之罪大一乱部分则不可以为师也○汉孔氏曰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有功则赏祖主前示不专张氏曰用命谓恭命○汉孔氏曰天子亲征又载社主谓之社事不用命奔北者则戮之于社主前社主隂隂主杀亲祖严社之意张氏曰弗用命谓不恭命蔡氏曰戮杀也○汉孔氏曰孥子也苏氏曰戮及其子曰孥尧舜之时罚弗及嗣武王数纣之罪曰罪人以族孥戮非圣人之事也言孥戮者惟啓与汤知德之衰矣然亦言之而已未闻其真孥戮人也○吕氏曰啓承尧舜禹重熙累洽之后未尝接行阵之事一旦誓师戒饬戎阵如素讲然古人之学醴用兼全本末具举于此可见】

尚书纂传卷五

猜你喜欢
  第二十九卦 坎 坎为水 坎上坎下·佚名
  告子上篇·王夫之
  节孝语录·徐积
  提要·郑玄
  卷二十四·余萧客
  卷七·蔡卞
  卷九·赵汸
  五辅第十·管仲
  春秋传卷二十八·胡安国
  季春纪第三·吕不韦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九·宗喀巴
  佛学与文化·太虚
  十住断结经卷第九·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七·佚名
  佛说象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十一      休宁孙默编王士禄炊闻词下中调临江仙忆东堂花树最惜东堂花树好几枝掩雪骄霞春宵胜引酒情赊共倾银凿落细玩玉夭斜 羣季惠连真不让新诗同竞

  • 卷三百八十九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九月壬申盡其月   十月乙酉朔,以朝請大夫、廣南西路轉運副使楚潛知處州,(蘇轍論楚潛【一】在八月二日。)朝散郎、權廣南西路轉運副使高鎛為廣南東路轉運副使。(王巖叟嘗論鎛傾險,當檢附。)   三省言:「

  • ◎公鸡生卵·李定夷

    枕垣荐桥路七十六号门牌,向为布业之王鹤林家。于客岁留得雄鸡一只,甚为肥大。权之,重约五斤以上。平素以其善啼,甚厌恶之。此次预备烹宰,留作清明祭祀之用。乃不料连产二卵,其形式与母鸡所生无异。或谓当出雏凤,或谓不祥之兆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纪昀

    天文略 【二】七衡六间晷景短长北极高下○七衡六间春秋时郯子述古少皞氏之官有司分司至司启司闭分者春分秋分至者冬至夏至启者立春立夏闭者立秋立冬是为八节下至周之 列国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其后因而增详一岁分中气节

  • 卷五·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五 纪年 太宗文烈皇帝三 【丁未】天会五年春正月宋亲王二人来军前贺正 尼雅满遣使入朝贺正颇不为礼 庚子宋钦宗复如青城二月宋太上帝后及皇后皇太子亲王妃嫔皆如金营【按原书作皆挈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四·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毕文简公士安传毕仲游毕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髙封于毕以国为氏后汉兖州别驾谌世居东平遂为东平人谌之五世孙曰众庆宋兖州大中正众庆之五世孙曰憬仕唐至司卫少卿许州刺史憬生构与相构为户部尚书谥景公

  • 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第五·班固

    (表略)【说明】本卷表述汉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时代的功臣侯者。是摘取《史记》的《惠景间侯者年表》景帝部分和《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再加上昭、宣、元、成时所封的侯者,另行编制而成。它以侯者为经。以侯

  • ●宋人轶事汇编卷九·丁传靖

    文彦博 文潞公本姓敬,其曾大父避石晋高祖讳,更姓文。至汉复姓,入本朝,其大父避翼祖讳,又更姓文。邵氏闻见录 文潞公父为白波辇运,潞公尚少。一日以事忤其父,欲挞之,潞公逃去。张靖父为辇运军曹司,知其所在,迎归使与靖同处。其父

  •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五·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谥法六二字谥肃敏(文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太保余子俊(弘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赠少保王廷相(隆庆)右俱执心决断应事有功肃安(郡王)周府封丘王睦■〈言木〉右(原阙)肃愍(文臣)少保兵部尚书赠大傅于谦(

  • 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司马迁

    晋唐叔虞者,【索隐】:按:太叔以梦及手文而名曰虞,至成王诛唐之後,因戏削桐而封之。叔,字也,故曰唐叔虞。而唐有晋水,至子燮改其国号曰晋侯。然晋初封於唐,故称晋唐叔虞也。且唐本尧後,封在夏墟,而都於鄂。鄂,今在大夏是也。及成

  •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佚名

        宋西域三藏疆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摩诃迦旃延。如是等众所知识。复有菩萨摩诃萨

  •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上·道宣

    集法缘成篇第一 诸界结解篇第二 诸戒受舍篇第三 衣药受净篇第四 诸说戒法篇第五 诸众安居篇第六 诸自恣法篇第七 诸衣分法篇第八 诸罪忏法篇第九 杂法住持篇第十。集法缘成篇第一(事法兼通大小齐降。故前举

  • 世相物语·林语堂

    本书收录了林语堂先生的小品文数十篇。全书共分“世相漫议”,“茶余清话”,“人生写意”和“学艺琐思”四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非常值得一读。

  • 晚清文选·郑振铎

    郑振铎编选。成书于1937年。全书分为三卷,选录林则徐至陈天华等129家文章480篇,尤以选录龚自珍、郑观应、薛福成、谭嗣同、林纾、严复、章太炎等人文章为多。同时亦选录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及与太平天国有关的文章10

  • 李怀州集·李德林

    隋代诗文别集。李德林撰。李德林字公辅,曾任怀州刺史。据《隋书》本传,李德林“所撰文集勒成八十卷,遭乱亡失,见(现)五十卷行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李德林集》10卷,两《唐书》著录并同。至宋,亡佚。今存明

  • 玉堂漫笔·陆深

    笔记。明陆深著。三卷。深有《俨山集》已著录。书成于嘉靖二十年(1541),多记其在翰林时见闻,故以“玉堂”名书。其于考核典故最为详细,足补史书之缺。亦载明人时事、天文地理,其述杨士奇子稷得罪,为出于陈循构陷,亦修

  • 法事赞·善导

    凡二卷。唐代善导撰。又作净土法事赞。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记述阿弥陀经读诵之法式、系经文参杂赞文之忏悔供养形式。多为净土宗法事时所用。上卷揭举奉请偈、启白、召请、三礼、表白、赞文等,其次明示行道赞梵偈、

  • 四十二章经疏·宋真宗

    佛典注疏。宋真宗撰。一卷。是《四十二章经》的注释书。书前有宋程辉撰《佛教西来玄化应运略录》、元溥光撰《四十二章经序》及宋真宗撰《注四十二章经序》。书后附唐宗密撰《题焚经台诗》。疏文先举经文,后逐段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