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银行与伪法币
◎一、简单经济学
日本军队初进北平的时候,在西直门内陆军大学旧址,设立“宣传办事处”。日本人把招牌上面的“办”字写成“辨”字,汉奸无人敢于说他写错,于是“宣传辨事处”的牌子,就一直挂下去了。
汪逆伪组织的杏黄旗,本定写“反共和平”四字,后来有的写“和平建国”,有的写“反共和平建国”,南京考试院旧址的伪“国民政府”门旗是“反共和平”,新街口的旗却写“和平建国”,这是因日本人随便写。他们也只听其随便写,有一次汉口特务机关长柴山当面递一封信,上面写“汪兆铭阁下”,汪逆接信时一面脸板着一面口里还道谢,你有什么法子?
在日本特务人员任意搬演之下,汪周二人各有特性,汪的特性是每天讨论商量,但行为全与讨论商量两不相干,周佛海的特性是不讨论不商量,也不思索,在他看来事情总是简单的。有一条简单的经济学原理老早在他的心里,这个原理是“有钱就可以开银行,开银行就可以发纸币”,根据这个原理,他在去年六七月里,就定下了“新中央银行”为中心的财政金融计划。
那里来的钱呢,借日本钱,纸币没人用呢,大之制裁以日本宪兵,小之威胁以丁默村的特务。这是他的财政金融计划的前提条件和救济方法,为了借日本钱开银行而发纸币,他决定了请日本财政顾问。
第一次看出他的财政金融计划不通的乃是犬养健,周佛海于去年七月把计划给犬养,犬养拿了“计划”来看梅思平,犬养对梅说:“除了请日本财政顾问和请借款,这个计划是看不大懂。”也许犬养是英国留学生看不懂这位日本留学生起草的“计划”,梅在九月底才把这件事告诉我。
第二次揭破这个财政金融计划的,就是石渡、阿部内阁成立,石渡退位,于去年十一月初来沪,汪方派了张素民、陈君慧等去和他谈及银行纸币问题,他指定了什么重计中佐一类无关重要的人和张陈谈判,他本人说了一句“新中央银行不宜成立”的简单的话,就到南京去了。他由南京回沪,即东渡回日本,那谈判只半途而废。第三次揭破这个计划的,要算阿部的专家顾问青木了,许多的日本人都为华北的“联币”,以及华中的军用票“华兴币”的问题所困,他们不能忍受伪政府再印一批毫无价值的伪法币。使日本人陷入更大的难关。
“有钱就可以开银行发纸币”的简单经济学原理是荒谬的;何况原理的前提不能成立,日本人没有再开银行发纸币的那样财力。
◎二、华北伪法币如何
据北平的伪“联合准备银行”年会报告,“联币”发行到四万五千八百万元,而东京朝日新闻四月二十四日的华北通讯,说“联币”发行额已超过五万万元。
“联币”本是军用票的性质,随日本在华北军事的进行,“联币”发行数额只有增加,同时日本在华北要“开发”要“建设”,换句话说:日本为了掠夺并独占华北各方面经济事业,尤其是煤、铁、盐、棉花、羊毛等资源,也要增发“联币”。估计芦沟桥事变以前,华北流通的法币约三万万元,现在“联币”却增发到五万万元以上。
过去三万万元法币流通地域,是普遍于都市乡村,现在一般乡村以及多数县城,为日本军队力量所不及者,与游击队所控制者,全用法币,“联币”只通行于大都市大城市及主要交通线,即日本军队驻屯的狭小的线和点。
都市以乡村为营养环境,现在华北的实况,都市与乡村之间是隔绝的,即如北平游览区的西郊,现在亦以红山口为界,甚至于红山口的里面,夜间还不能通行。乡村的小贩如挑着农产物到都市去,即为游击队所截留,即令他能到都市,他卖货所得的是“联币”,这种钱在乡间是无用的,并且是违禁的,他还来做什么?都市的商人同样不能下乡买货,他拿着“联币”既不能安全下乡,即下乡也买不着货。
“联币”客观数量已经膨胀,而主观上又堆积于少数的都市,不能购取乡村的产物,其价格当然跌落,而物价昂腾,现在的批发物价的指数,比民国二十五年贵到三倍有余。
再以进出口贸易而论,华北原为外国粮食与轻工业品消费市场,即以食粮而论,华北每年进口外国食粮的一万万元,而以出口之煤、皮革、羊毛、花生、棉花等货所得之外汇相抵。现在“联币”不能作买英美荷等主要贸易国的钱币,外商运货来华北时,不独受日本方面非法的限制和排挤,并且卖得的“联币”等于废纸,外商的生意当然不能做。
日本则由华北掠取煤、铁、羊毛、棉花等资源,而其对应所得之进口货为日本的轻工业品。民国二十五年华北进出口货,出超五千万。二十七年转为入超六千六百万元,二十八年入超额增为三万七千五百万之巨。入超大部以“联币”为抵,因此日本商人也只是取得不能换取外汇的废纸一批,只有用到华北。
日本对华北的输入所得的是“联币”,由于日本限制外汇,“联币”在名义上是“圆元同率”,但日本不许“联币”换取日圆,日圆法定汇价是英金一仙令二便士以上,但“联币”实价跌至英金四便士以下,四月间华北日支经济协议会决定加强“圆元同率”,但是实际上这个决定不能实行是显然的。
日本对华北输入增加,引起日本商民的不满。二月十三日,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开会时,日本议员质问这件事,说道“日本为维持华北几万万联币的信用,在本国物资缺乏时,还要供给物资于华北,这是不能满意的事情”。日本政府的答复非常含混,只说仍然维持“圆元同率”。
如果日本不维持“圆元同率”则“联币”更要跌落,即令维持,也并不能使“联币”的价格高了起来。日本方面这个苦恼正在发展之中,他们现在正开会于东京、于北平,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办法。
今年二月间,华北传闻汪伪上台,要发行所谓“新法币”于是“联币”暴跌,经日军再三辟谣才略为回涨,倘如汪伪法币发行,则华北的货币问题,更使日本方面无法下手。
华北日军占领地与华中日军占领地的汇兑协定,也没有可能,“联币”是与日元同率,“华兴券”则由日本定为六便士,由“法定价”而论,便无法规定汇率,但在实际上,“华兴券”在华中并没有地位,华中日军占领地流通的仍然是法币,另外有日军强用的军用票。
华北货物向日本以外出口,是不多的,因为外国钱币与“联币”没有联系,因为华北对外出口,往往转到上海方面来脱离日本的控制。
最近日本企图运用物资交换制度,使华北华中之间,以现物交换(大阪每日新闻三月二十四日),两处的日本兴亚院联络部,协议以华北的煤与华中的米麦交换,一年之内想达到五千万圆的数量,(大阪每日新闻四月二十三日)这种办法也足见伪币问题达到难于解决的程度。
◎三、日圆集团华中除外论
在华中日军占领地,“华兴券”是一种名义的兑换券,日本发行“华兴券”和中国规定的关金一样,不过是计算上的单位,“华兴券”的发行数额,从来是采取消极紧缩政策,所以在市场上没有地位。
华中仍然是法币流通地带,日本军队只是强制使用大量的军用票,军用票购买货物,是强制的,因之日军驻屯地点的货物多向非占领地逃避,长江下游的生产区域,最大部份本来是中国军队及游击队保卫的区域,日本军用票决不能行使到这里来。
由于法币贬值,英法等外国持票者,能够出高价购买中国货,例如棉花,日商出价每担五十元,西商则出五十元以上的价钱,买到百分之五十至一百的中国白棉。日商无法与之竞争,日商如要竞争,只有把日圆买法币而用以买货,这样在日本政府看来,就是日金出口,不得不加以限制。日商如把华中当作日圆集团地域来看,则若于军用票不能与西商竞争,“华兴券”又不为商业活动而增加数额,即令“华兴券”增加数额,也不过追随“联币”而同陷于跌价的困境。
上海为中外银行汇聚的场所,无论什么纸币,如不能通行于中外银行的范围以内,便没有价值,无论日本增发“华兴券”,或印发伪法币都只是蹈军用票的覆辙,徒然发生一个伪法币与军用票如何调整的难题。
汪方“专家”研究的结果,伪法币要与日圆同率,但是这个主张是空话,“圆元同率”在华北已是没有效用而徒陷日本于苦恼的。如要求“日圆伪币同率”,日本又要求什么呢?日本要求你的伪法币,有已独立的价格,你的法币如何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而有价格呢,这不是“专家”的问题,这是事实不许你做到的。
如若伪法币大量发行于华中,而“圆元同率”,其结果日商向华中输入的货物,又只能换得伪币,日商想用伪币购买中国货,中国货一样逃避,日商要把伪币拿去买英美荷的货物,又要先把伪币换成日圆,日圆只得膨胀,日金只好外流,日圆因而跌落。这个苦恼,日本已经设法救济了,二月五日日本议会开会时,日议员质问道:日本贸易在一九三九年度虽说出超八万万元,但若除开日圆集团贸易外,结果是入超四万万元,其对日圆集团之出超十二万万元,既不能换取外汇,而此入超四万万元却须支付外汇,现在如果华中又发行与“联币”相同的伪法币,更增加此种困难。
最近上海的日本商人主张把华中划出日圆集团之外,以便日商在此与西商竞争,就是由于上述各种困难而起,在此时,在周的伪中央银行与伪法币的政策,当然不合日本方面的胃口了。
◎四、简单经济原理的揭破
周佛海的简单经济原理,是被日本人揭破了。原来日本没有这份钱,所以不能就开银行,开银行也不能就发纸币,也不能就发横财,这恰与他“有钱就可以开银行,开银行就可以发纸币”的幻觉是相反的。然而日本在中国的举动,一律是自造困难,伪行与伪币,虽说招致困难,仍旧是要进行的。汪伪的财政,非滥发纸币不能维持,同时日本在华中的军事,与所谓“开发”之独占经济活动,也要求滥发纸币,日本商人固然感觉痛苦,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本来是日本军阀财阀在一般日本商民的痛苦上面强行的。
至于日军占领地内中国商民因此而感受痛苦,例如华北粮食缺乏与物价高涨,以致于此屋骈死的惨状,老早在于汪周之流意想之外的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六 甄琛 高聪·魏收 帝纪第二 神武下·李百药 卷八十六·志第五十三·柯劭忞 卷一百二十六 志一百一·赵尔巽 第四十二回 赠美人张说得厚报 破强虏王晙立奇功·蔡东藩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十·孙承泽 卷五十·宋·蒋一葵 卷之三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第四十八卷清道光(一)·缪荃孙 ·由省对渡添调丁勇迅筹剿办摺·丁曰健 古镜新记四·胡兰成 公孙表传·魏收 卷一百·佚名 奏谳书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