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七○)根本分别品鹦鹉经第九(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过夜平旦著衣持钵。入舍卫乞食。于乞食时往诣鹦鹉摩纳都提子家。是时。鹦鹉摩纳都提子少有所为。出行不在。彼时。鹦鹉摩纳都提子家有白狗。在大床上金槃中食。于是。白狗遥见佛来。见已便吠。世尊语白狗。汝不应尔。谓汝从呧至吠。

白狗闻已。极大嗔恚。从床来下。至木聚边忧戚愁卧。

鹦鹉摩纳都提子于后还家。见己白狗极大嗔恚。从床来下。至木聚边忧戚愁卧。问家人曰。谁触娆我狗。令极大嗔恚。从床来下。至木聚边忧戚愁卧。

家人答曰。我等都无触娆白狗。令大嗔恚。从床来下。至木聚边忧戚愁卧。摩纳。当知今日沙门瞿昙来此乞食。白狗见已。便逐吠之。沙门瞿昙语白狗曰。汝不应尔。谓汝从呧至吠。因是。摩纳。故令白狗极大嗔恚。从床来下。至木聚边忧戚愁卧。

鹦鹉摩纳都提子闻已。便大嗔恚。欲诬世尊。欲谤世尊。欲堕世尊。如是诬.谤.堕沙门瞿昙。即从舍卫出。往诣胜林给孤独园。

彼时。世尊无量大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世尊遥见鹦鹉摩纳都提子来。告诸比丘。汝等见鹦鹉摩纳都提子来耶。

答曰。见也。

世尊告曰。鹦鹉摩纳都提子今命终者。如屈伸臂顷。必生地狱。所以者何。以彼于我极大嗔恚。若有众生因心嗔恚故。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

于是。鹦鹉摩纳都提子往诣佛所。语世尊曰。沙门瞿昙。今至我家乞食来耶。

世尊答曰。我今往至汝家乞食。

瞿昙。向我白狗说何等事。令我白狗极大嗔恚。从床来下。至木聚边忧戚愁卧。

世尊答曰。我今平旦著衣持钵。入舍卫乞食。展转往诣汝家乞食。于是白狗遥见我来。见已而吠。我语白狗。汝不应尔。谓汝从呧至吠。是故白狗极大嗔恚。从床来下。至木聚边忧戚愁卧。

鹦鹉摩纳问世尊曰。白狗前世是我何等。

世尊告曰。止。止。摩纳。慎莫问我。汝闻此已。必不可意。

鹦鹉摩纳复更再三问世尊曰。白狗前世是我何等。

世尊亦至再三告曰。止。止。摩纳。慎莫问我。汝闻此已。必不可意。

世尊复告于摩纳曰。汝至再三问我不止。摩纳。当知彼白狗者。于前世时即是汝父。名都提也。

鹦鹉摩纳闻是语已。倍极大恚。欲诬世尊。欲谤世尊。欲堕世尊。如是诬.谤.堕沙门瞿昙。语世尊曰。我父都提大行布施。作大斋祠。身坏命终。正生梵天。何因何缘。乃生于此下贱狗中。

世尊告曰。汝父都提以此增上慢。是故生于下贱狗中。

梵志增上慢此终六处生

鸡狗猪及豺驴五地狱六

鹦鹉摩纳。若汝不信我所说者。汝可还归语白狗曰。若前世时是我父者。白狗当还在大床上。摩纳。白狗必还上床也。若前世时是我父者。白狗还于金槃中食。摩纳。白狗必当还于金槃中食也。若前世时是我父者。示我所举金.银.水精.珍宝藏处。谓我所不知。摩纳。白狗必当示汝已前所举金.银.水精.珍宝藏处。谓汝所不知。

于是。鹦鹉摩纳闻佛所说。善受持诵。绕世尊已。而还其家。语白狗曰。若前世时是我父者。白狗当还在大床上。白狗即还在大床上。

若前世时是我父者。白狗还于金槃中食。白狗即还金槃中食。

若前世时是我父者。当示于我父本所举金.银.水精.珍宝藏处。谓我所不知。白狗即从床上来下。往至前世所止宿处。以口及足掊床四脚下。鹦鹉摩纳便从彼处大得宝物。

于是。鹦鹉摩纳都提子得宝物已。极大欢喜。以右膝著地。叉手向胜林给孤独园。再三举声。称誉世尊。沙门瞿昙所说不虚。沙门瞿昙所说真谛。沙门瞿昙所说如实。再三称誉已。从舍卫出。往诣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无量大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世尊遥见鹦鹉摩纳来。告诸比丘。汝等见鹦鹉摩纳来耶。

答曰。见也。

世尊告曰。鹦鹉摩纳今命终者。如屈伸臂顷。必至善处。所以者何。彼于我极有善心。若有众生因善心故。身坏命终。必至善处。生于天中。

尔时。鹦鹉摩纳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世尊告曰。云何摩纳。如我所说白狗者为如是耶。不如是耶。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实如所说。瞿昙。我复欲有所问。听乃敢陈。

世尊告曰。恣汝所问。

瞿昙。何因何缘。彼众生者。俱受人身而有高下.有妙不妙。所以者何。瞿昙。我见有短寿.有长寿者。见有多病.有少病者。见不端正.有端正者。见无威德.有威德者。见有卑贱族.有尊贵族者。见无财物.有财物者。见有恶智.有善智者。

世尊答曰。彼众生者。因自行业。因业得报。缘业.依业.业处。众生随其高下处妙不妙。

鹦鹉摩纳白世尊曰。沙门瞿昙所说至略。不广分别。我不能知。愿沙门瞿昙为我广说。令得知义。

世尊告曰。摩纳。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广分别说。

鹦鹉摩纳白曰。唯然。当受教听。

佛言。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寿命极短。若有男子女人杀生凶弊。极恶饮血。害意著恶。无有慈心于诸众生乃至蜫虫。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来生人间。寿命极短。所以者何。此道受短寿。谓男子女人杀生凶弊。极恶饮血。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寿命极长。若有男子女人离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乃至蜫虫。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升善处。生于天中。来生人间。寿命极长。所以者何。此道受长寿。谓男子女人离杀断杀。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

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多有疾病。若有男子女人触娆众生。彼或以手拳。或以木石。或以刀杖触娆众生。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来生人间。多有疾病。所以者何。此道受多疾病。谓男子女人触娆众生。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无有疾病。若有男子女人不触娆众生。彼不以手拳。不以木石。不以刀杖触娆众生。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升善处。生于天中。来生人间。无有疾病。所以者何。此道受无疾病。谓男子女人不触娆众生。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

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形不端正。若有男子女人急性多恼。彼少所闻。便大嗔.恚.憎.嫉生忧。广生诤怒。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来生人间。形不端正。所以者何。此道受形不端正。谓男子女人急性多恼。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形体端正。若有男子女人不急性多恼。彼闻柔软粗[麩-夫+廣]强言。不大嗔恚。不憎嫉生忧。不广生诤怒。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升善处。生于天中。来生人间。形体端正。所以者何。此道受形体端正。谓男子女人不急性多恼。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

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无有威德。若有男子女人内怀嫉妒。彼见他得供养恭敬。便生嫉妒。若见他有物。欲令我得。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来生人间。无有威德。所以者何。此道受无威德。谓男子女人内怀嫉妒。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有大威德。若有男子女人不怀嫉妒。彼见他得供养恭敬。不生嫉妒。若见他有物。不欲令我得。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升善处。生于天中。来生人间。有大威德。所以者何。此道受有威德。谓男子女人不怀嫉妒。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

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生卑贱族。若有男子女人憍慠大慢。彼可敬不敬。可重不重。可贵不贵。可奉不奉。可供养不供养。可与道不与道。可与坐不与坐。可叉手向礼拜问讯不叉手向礼拜问讯。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来生人间。生卑贱族。所以者何。此道受生卑贱族。谓男子女人憍慠大慢。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生尊贵族。若有男子女人不憍慠大慢。彼可敬而敬。可重而重。可贵而贵。可奉事而奉事。可供养而供养。可与道而与道。可与坐而与坐。可叉手向礼拜问讯而叉手向礼拜问讯。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升善处。生于天中。来生人间。生尊贵族。所以者何。此道受生尊贵族。谓男子女人不憍慠大慢。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

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无有财物。若有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布施。彼不施与沙门.梵志.贫穷.孤独.远来乞者饮食.衣被.华鬘.涂香.屋舍.床榻.明灯.给使。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来生人间。无有财物。所以者何。此道受无财物。谓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布施。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多有财物。若有男子女人作施主。行布施。彼施与沙门.梵志.贫穷.孤独.远来乞者饮食.衣被.花鬘.涂香.屋舍.床榻.明灯.给使。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升善处。生于天中。来生人间。多有财物。所以者何。此道受多有财物。谓男子女人作施主。行布施。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

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有恶智慧。若有男子女人不数数往诣彼问事。彼若有名德.沙门.梵志。不往诣彼。随时问义。诸尊。何者为善。何者不善。何者为罪。何者非罪。何者为妙。何者不妙。何者为白。何者为黑。白黑从何生。何义现世报。何义后世报。设问不行。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来生人间。有恶智慧。所以者何。此道受恶智慧。谓男子女人不数数往诣彼问事。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摩纳。何因.何缘男子女人有善智慧。若有男子女人能数数往诣彼问事。彼若有名德.沙门.梵志。数往诣彼。随时问义。诸尊。何者为善。何者不善。何者为罪。何者非罪。何者为妙。何者不妙。何者为白。何者为黑。白黑从何生。何义现世报。何义后世报。问已能行。彼受此业。作具足已。身坏命终。必升善处。生于天中。来生人间。有善智慧。所以者何。此道受善智慧。谓男子女人能数数往诣彼问事。摩纳。当知此业有如是报也。

摩纳。当知作短寿相应业必得短寿。作长寿相应业必得长寿。作多疾病相应业必得多疾病。作少疾病相应业必得少疾病。作不端正相应业必得不端正。作端正相应业必得端正。作无威德相应业必得无威德。作威德相应业必得威德。作卑贱族相应业必得卑贱族。作尊贵族相应业必得尊贵族。作无财物相应业必得无财物。作多财物相应业必得多财物。作恶智慧相应业必得恶智慧。作善智慧相应业必得善智慧。摩纳。此是我前所说。众生因自行业。因业得报。缘业.依业.业处。众生随其高下处妙不妙。

鹦鹉摩纳都提子白曰。世尊。我已解。善逝。我已知。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世尊。从今日入都提家。如入此舍卫地优婆塞家。令都提家长夜得利义。得饶益安隐快乐。

佛说如是。鹦鹉摩纳都提子及无量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鹦鹉经第九竟(三千四百六十五字)。

(一七一)中阿含根本分别品分别大业经第十(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迦兰哆园。

尔时。尊者三弥提亦游王舍城。住无事禅屋中。

于是。异学哺罗陀子中后彷徉。往诣尊者三弥提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贤三弥提。我欲有所问。听我问耶。

尊者三弥提答曰。贤哺罗陀子。欲问便问。我闻已当思。

异学哺罗陀子便问曰。贤三弥提。我面从沙门瞿昙闻。面从沙门瞿昙受。身.口业虚妄。唯意业真谛。或有定。比丘入彼定无所觉。

尊者三弥提告曰。贤哺罗陀子。汝莫作是说。莫诬谤世尊。诬谤世尊者为不善也。世尊不如是说。贤哺罗陀子。世尊无量方便说。若故作业。作已成者。我说无不受报。或现世受。或后世受。若不故作业。作已成者。我不说必受报也。

异学哺罗陀子至再三语尊者三弥提曰。贤三弥提。我面从沙门瞿昙闻。面从沙门瞿昙受。身.口业虚妄。唯意业真谛。或有定。比丘入彼定无所觉。

尊者三弥提亦再三告曰。贤哺罗陀子。汝莫作是说。莫诬谤世尊。诬谤世尊者为不善也。世尊不如是说。贤哺罗陀子。世尊无量方便说。若故作业。作已成者。我说无不受报。或现世受。或后世受。若不故作业。作已成者。我不说必受报也。

异学哺罗陀子问尊者三弥提。若故作业。作已成者。当受何报。

尊者三弥提答曰。贤哺罗陀子。若故作业。作已成者。必受苦也。

异学哺罗陀子复问尊者三弥提曰。贤三弥提。汝于此法.律学道几时。

尊者三弥提答曰。贤哺罗陀子。我于此法.律学道未久。始三年耳。于是。异学哺罗陀子便作是念。年少比丘尚能护师。况复旧学上尊上尊人耶。于是。异学哺罗陀子闻尊者三弥提所说。不是不非。即从座起。奋头而去。

彼时。尊者大周那去尊者三弥提昼行坐处不远。于是。尊者大周那谓尊者三弥提与异学哺罗陀子所共论者。彼尽诵习。善受持已。即从座起。往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谓尊者三弥提与异学哺罗陀子所共论者。尽向尊者阿难说之。

尊者阿难闻已。语曰。贤者周那。得因此论。可往见佛。奉献世尊。贤者周那。今共诣佛。具向世尊而说此义。或能因是得从世尊闻异法也。

于是。尊者阿难.尊者大周那共往诣佛。尊者大周那稽首佛足。却坐一面。尊者阿难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彼时。尊者阿难语曰。贤者大周那。可说。可说。

于是。世尊问曰。阿难。周那比丘欲说何事。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今自当闻。于是。尊者大周那谓尊者三弥提与异学哺罗陀子所共论者尽向佛说。

世尊闻已。告曰。阿难。看三弥提比丘痴人无道。所以者何。异学哺罗陀子问事不定。而三弥提比丘痴人一向答也。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若三弥提比丘因此事说。所有觉者是苦。当何咎耶。

世尊呵尊者阿难曰。看。阿难比丘亦复无道。阿难。此三弥提痴人。彼异学哺罗陀子尽问三觉。乐觉.苦觉.不苦不乐觉。阿难。若三弥提痴人为异学哺罗陀子所问。如是答者。贤哺罗陀子。若故作乐业。作已成者。当受乐报。若故作苦业。作已成者。当受苦报。若故作不苦不乐业。作已成者。当受不苦不乐报。阿难。若三弥提痴人为异学哺罗陀子所问。如是答者。异学哺罗陀子眼尚不敢视三弥提痴人。况复能问如是事耶。阿难。若汝从世尊问分别大业经者。于如来倍复增上心靖得喜。

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今正是时。善逝。今正是时。若世尊为诸比丘说分别大业经者。诸比丘闻已。当善受持。

世尊告曰。阿难。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具分别说。

尊者阿难白曰。唯然。

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言。阿难。或有一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已。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阿难。或有一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已。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阿难。或有一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已。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阿难。或有一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已。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

阿难。若有一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已。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者。若有沙门.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见彼。见已。作是念。无身恶行。亦无身恶行报。无口.意恶行。亦无口.意恶行报。所以者何。我见彼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已。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若更有如是比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者。彼一切身坏命终。亦生善处天中。如是见者。则为正见。异是见者。则彼智趣耶。若所见所知极力扪摸。一向著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

阿难。若有一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已。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者。若有沙门.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见彼。见已。作是念。无身妙行。亦无身妙行报。无口.意妙行。亦无口.意妙行报。所以者何。我见彼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已。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若更有如是比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者。彼一切身坏命终。亦生恶处地狱中。如是见者。则为正见。异是见者。则彼智趣耶。若所见所知极力扪摸。一向著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

阿难。若有一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已。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者。若有沙门.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见彼。见已。作是念。有身恶行。亦有身恶行报。有口.意恶行。亦有口.意恶行报。所以者何。我见彼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已。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若更有如是比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者。彼一切身坏命终。亦生恶处地狱中。如是见者。则为正见。异是见者。则彼智趣耶。若所见所知极力扪摸。一向著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

阿难。若有一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已。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者。若有沙门.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见彼。见已。作是念。有身妙行。亦有身妙行报。有口.意妙行。亦有口.意妙行报。所以者何。我见彼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已。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若更有如是比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者。彼一切身坏命终。亦生善处天中。如是见者。则为正见。异是见者。则彼智趣耶。若所见所知极力扪摸。一向著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

阿难。于中若有一沙门.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作如是说无身恶行。亦无身恶行报。无口.意恶行。亦无口.意恶行报。者。我不听彼。若作是说。我见彼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已。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我听彼也。若作是说若更有如是比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者。彼一切身坏命终。亦生善处天中。者。我不听彼。若作是说如是见者。则为正见。异是见者。则彼智趣邪。者。我不听彼。若所见所知极力扪摸。一向著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者。我不听彼。所以者何。阿难。如来知彼人异。

阿难。于中若有一沙门.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作如是说无身妙行。亦无身妙行报。无口.意妙行。亦无口.意妙行报。我不听彼。若作是说。我见彼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已。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我听彼也。若作是说若更有如是比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者。彼一切身坏命终。亦生恶处地狱中。者。我不听彼。若作是说如是见者。则为正见。异是见者。则彼智趣邪。者。我不听彼。若所见所知极力扪摸。一向著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者。我不听彼。所以者何。阿难。如来知彼人异。

阿难。于中若有一沙门.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作如是说。有身恶行。亦有身恶行报。有口.意恶行。亦有口.意恶行报。我听彼也。若作是说我见彼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已。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者。我听彼也。若作是说若更有如是比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者。彼一切身坏命终。亦生恶处地狱中。者。我不听彼。若作是说如是见者。则为正见。异是见者。则彼智趣邪。者。我不听彼。若所见所知极力扪摸。一向著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者。我不听彼。所以者何。阿难。如来知彼人异。

阿难。于中若有一沙门.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作如是说有身妙行。亦有身妙行报。有口.意妙行。亦有口.意妙行报。者。我听彼也。若作是说。我见彼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已。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者。我听彼也。若作是说若更有如是比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彼一切身坏命终。亦生善处天中。者。我不听彼。若作是说如是见者。则为正见。异是见者。则彼智趣邪。者。我不听彼。若所见所知极力扪摸。一向著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者。我不听彼。所以者何。阿难。如来知彼人异。

阿难。若有一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已。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者。彼若本作不善业。作已成者。因不离.不护故。彼于现法中受报讫而生于彼。或复因后报故。彼不以此因.不以此缘。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或复本作善业。作已成者。因离.护故。未尽应受善处报。彼因此缘此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或复死时生善心。心所有法正见相应。彼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阿难。如来知彼人为如是也。

阿难。若有一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已。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者。彼若本作善业。作已成者。因离.护故。彼于现法中受报讫而生于彼。或复因后报故。彼不以此因.不以此缘。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或复本作不善业。作已成者。因不离.不护故。未尽应受地狱报。彼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或复死时生不善心。心所有法邪见相应。彼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阿难。如来知彼人为如是也。

阿难。若有一不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不离.不护已。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者。彼即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或复本作不善业。作已成者。因不离.不护故。未尽应受地狱报。彼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或复死时生不善心。心所有法邪见相应。彼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恶处地狱中。阿难。如来知彼人为如是也。

阿难。若有一离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此离.护已。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者。彼即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或复本作善业。作已成者。因离.护故。未尽应受报。彼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或复死时生善心。心所有法正见相应。彼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阿难。如来知彼人为如是也。

复次。有四种人。或有人无有似有。或有似无有。或无有似无有。或有似有。阿难。犹如四种奈。或奈不熟似熟。或熟似不熟。或不熟似不熟。或熟似熟。如是。阿难。四种奈喻人。或有人无有似有。或有似无有。或无有似无有。或有似有。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分别大业经第十竟(三千五百七字)。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四(六千九百七十二字)

猜你喜欢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蕴闻
  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卷第九·祖琇
  劝发菩提心集卷上·慧沼
  藏要第一輯叙·欧阳竟无
  刊板后记·志磐
  新添滤水法(并颂)·宗赜慈觉
  十六学童所问结语之义释·佚名
  叙·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四·佚名
  对于中央民训部修订中国佛教会章程草案之商榷·太虚
  人天眼目序·智昭
  佛说目连所问经·佚名
  卷第十·智旭
  安乐集卷上·道绰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六出 怅眺·汤显祖

    【番卜算】〔丑扮韩秀才上〕家世大唐年,寄籍潮阳县。越王台上海连天, 可是鹏程便?“榕树梢头访古台,下看甲子海门开。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 飞去来。”自家

  • 卷十三·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十三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劝酬集【尽辛未一年】己未以後衣食奔走与德尹出入如相避庚午偪腊归自具区德尹适从洛中旋里除夕酌酒相劳盖十二年无此乐矣爰相约为杜门计

  • 南湖集巻七·张镃

    宋 张镃 撰五言絶句桂隠纪咏【并序】淳熈丁未秋仆自临安通守以疾丐祠既归桂隠遂捐故庐为东寺指新舍为西宅南湖以经其前北园以奠其后因枚立堂宇桥舟诸名各赋小诗一篇縁题述兴不拘一律区区乐闲之心聊用以自见云桂隠未

  • 御选宋诗卷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三四言诗二苏辙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停云诗【并引】丁丑十月海道风雨儋雷邮传不通子瞻兄和陶渊明停云四章以致相思之意辙亦次韵以报云跨南溟南北一雨瞻望匪遥槛穽斯阻梦往从之引手相抚笑言未半舍我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七年岁次丁巳 金熙宗亶天会十五年伪齐刘豫阜昌八年春正月癸亥朔上在平江手诏曰朕获奉丕图行将一纪每念多故惕然于心属叛逆以来侵幸以时而克定重念两宫征驾未还于殊俗列圣陵寝尚隔于妖氛黎元多艰兵革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三·佚名

    嘉靖十七年六月壬寅朔 上谕礼部曰朕恭备 祖宗一代之制命建 慈庆宫为 太皇太后居 慈宁宫为 皇太后居今上有次弟以 慈宁奉 圣母章圣皇太后以 慈庆奉 皇伯母昭圣皇太后一应供帐悉取给内府如 祖宗例行○乙巳○

  • 一四六五 湖南巡抚姜晟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佚名

    一四六五 湖南巡抚姜晟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十二日湖南巡抚臣姜晟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议(义)》各条,于辽、金、元三朝时事多有

  • 陈贯传·脱脱

    陈贯字仲通,其先辈为相州安阳人。后来将其父葬在河阳,因此就在河阳定居。陈贯年少时卓越不凡,多次上疏议论边防之事。考中为进士,真宗皇帝知道陈贯的名字,提拔安排在高等级上。担任临安县主簿,以秘书省著作郎的身份担任刑部

  • 亦思马因、布伯传·宋濂

    亦思马因,回族,西域旭烈人。会造炮,至元八年(1271)与阿老瓦丁同至京师。十年,随元军攻打襄阳,未攻下。亦思马因观察地势后,置炮于城的东南角。炮重一百五十斤,机关一发动,声震天地,炮弹入地七尺,可说无坚不摧。宋朝安抚吕文焕很

  • 汉纪四十一 孝殇皇帝延平元年(丙午、106)·司马光

    汉纪四十一 汉殇帝延平元年(丙午,公元106年) [1]春,正月,辛卯,以太尉张禹为太傅,司徒徐防为太尉,参录尚书事。太后以帝在襁褓,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 [1]春季,正月辛卯(十三日),将太尉张禹

  • 通制条格卷第九·拜住

     衣服  服色大德元年三月十二日,中书省奏:街市卖的段子,似上位穿的御用大龙,则少壹个爪儿,肆个爪儿的织卖有。奏呵,暗都剌右丞相、道兴尚书两个钦奉圣旨:胸背龙儿的段子织呵,不碍事,教织者。似咱每穿的段子织缠身大龙的,完泽

  • 险固第五十·桓宽

    大夫曰:“虎兕所以能执熊罴、服群兽者,爪牙利而攫便也。秦所以超诸侯、吞天下、并敌国者,险阻固而势居然也。故龟猖有介,狐貉不能禽;蝮蛇有螫,人忌而不轻。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故仲山甫补衮职之阙,蒙公筑长城之固,所以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成善巧品第三   復次於此論體九事等中應善了知[一]七種善巧.何等爲七.頌曰.   於諸藴.界.處. 及衆緣起法. 處非處.根.諦. 善巧事應知。   論曰.住正法者應善了

  • 攝大乘論本卷第一·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一]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二]總標綱要分第一   [三]阿毗達磨大乘經中.薄伽梵前已能善入大乘菩薩爲顯大乘體大故說.謂依大乘諸   佛世尊有十相殊勝殊勝語.一者所知依殊勝殊勝語.二者所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二·佚名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说后空如彼颂言。  彼我等见断  大士毕竟作  而彼人无我  佛一切处说  此言我

  • 沙弥尼律仪要略·读体

      华山隆昌寺司律学沙门 读体 辑集梵语沙弥尼。此翻息慈女。谓息恶行慈。息世染而慈济众生也。亦云勤策女。亦云求寂女。律仪者。十戒律诸威仪也。上篇戒律门沙弥尼离戒文中。佛言。十六以上。应作沙弥尼。素无瑕

  • 大休珠禪師住曹溪南華禪寺語錄卷第一·佚名

    侍者廣熙錄瑞鹿法孫行信編次順治甲午年六月初六日,受總督兩廣大廳,都督張國勛請住曹溪南華禪寺。師於十月十五日進院,當日總督兩廣部院大廳、都督張國勛、同鎮守南韶、總府張瑋侄進忠暨闔山勤舊請上堂,師至法座前,拈疏云:三

  • 宋宰辅编年录·徐自明

    《宋宰辅编年录》20卷,南宋徐自明编撰。徐字诚甫,浙江永嘉(今温州)人。此书是一部专门记载宰相、执政〈宰相的副职〉任免情况的著作,在徐自明之前,宋人的这一类著作已出现了不下10种,但这些书大都是以年表的形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