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赡思传

赡思字得之,祖先本大食人,祖父鲁坤自大食迁居丰州。太宗时,以其材授真定、济南等路税监推课税使,因而家住真定。其父斡直拜儒生为师,轻财重义,不愿为官。

赡思九岁时,一日能记千字,古典经传至千言。二十岁时,就学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自此他博览群书,那气势恢宏,文辞优美的古著,对他的言行影响至深,所以尽管他很年轻,已为乡亲所尊重。

延..初(1314),侍御史郭思真、翰林学士刘赓、参知政事王士熙都向朝廷推荐他。泰定三年(1326)皇帝请他去上都,在龙虎台召见,给他优厚的待遇。当时倒刺沙当权,西域的人都顺从于他,唯独赡思不与之见面,倒刺沙数次派人招他去,都以奉养母亲为由而辞归故里。

天历三年(1330)赡思应召入奎章阁,文宗问:“你有何著述?”次日,呈上《帝王心法》,文宗称赞,诏令预修《经世大典》,提出将不合要求的议论删去。并命奎章阁学士虞集转告赡思挽留他。赡思坚决以母亲年老辞谢,朝廷赐与他银两遣送返乡。帝再次命虞集转告赡思:“卿暂且回去,帝很快将召卿回来。”至顺四年(1333),升为国子博士,因母丧,未赴任。

后至元二年(1336)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赡思呈上十条建议:效法祖宗,统揽大权,整顿皇室,尊重功臣,珍重封制,广开言路,恢复科举,裁减军旅,统一刑制,放宽禁令。当时奸臣破坏了法制,顺帝正虚心听取大臣建议。赡思陈述建议都是各大臣不敢讲的。侍御史赵承庆见到赡思感慨地说:“御史能够说这些话,是天下人之福啊。”帝的外戚中有位在陕西行省做官的,为非作歹,赡思要办他的罪,他弃官连夜逃走了。恰巧有诏令不要逮捕法办他,但赡思仍然打了他的家臣的板子。赡思去云南巡视,审察省臣中不法的官员时,该官员弃印而去,远方其他的藩臣都为之震惊。

襄汉一带流民数千户,聚居宋之绍熙府故地,私开盐井,常常劫走囚犯,杀害巡逻兵卒,赡思捕获他们的头目,释放其他追随者。同时向上禀报“:绍熙土饶利厚,流民日益增多,如将这些人遣散回原籍,会危害边境治安,应设官府抚爱安定他们。”诏令在该地设置绍熙宣抚司。

至元三年(1337)任浙西肃政廉访司佥事,刚到任就查问赃官罪行。浙右郡县的官吏无一人敢贪财。接着又查问浙右的僧人寺院,私藏刁民,有道人、道民、行童,这些都是亵渎人伦,逃避徭役,耗费百姓资财的。仅嘉兴一路违法者达二千七百人。于是朝廷采纳了赡思的建议,勒令这些人回本族,有利于交税,这样可减轻人民负担。至元四年又改任浙东肃政廉访司佥事,因病未赴任。

赡思历任台臣,都以理清冤案施仁政为己任,先后数次平反大刑之狱,但从未故意给人定罪或徇私枉法。

至正四年升为江东肃政廉访副使。至正十年召为秘书少监,参与治河之事,他都以病辞职,未赴任。十一年卒于家中,终年七十四岁。至正二十五年(1365)皇太子抚军冀宁,按祖制封拜,赠赡思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恒山郡侯,谥号文孝。

赡思精于经学,对易学造诣尤深。至于天文、地理、音律、算数、水利,以至外国的书,都有深刻的研究。家贫穷,以粥充饥有时还要断炊。他在考证修订经传时,常常是自得其乐。著述有《四书阙疑》、《五经思问》、《奇偶阴阳消息图》、《老庄精诣》、《镇阳风土记》、《续东阳志》、《重订河防通议》、《西国图经》、《西域异人传》、《金哀宗记》、《正大诸臣列传》、《审听要诀》及文集三十卷,藏于家。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五十六·列传第二百一十五·孝义·脱脱
  卷一百九十五·志第一百四十八·兵九·脱脱
  卷三·常璩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七·孙承泽
  卷四·戴冠
  卷之七十七·佚名
  卷之九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八百三十·佚名
  五九○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开国实录》图内字迹已分别派员缮写片·佚名
  钦定执中成宪卷四·佚名
  柳宗元传·刘昫
  卷一百·佚名
  食货一二·徐松
  通制条格卷第三·拜住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三白居易朱陈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一作

  • 御选宋诗卷二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二十二五言古诗十三黄干答曾伯玉借长编白露下百草迅商薄修林幽人起长叹感此节物深揽衣自徘徊抚劒还悲吟丈夫各有志莫作儿女心涉逺当疾趋畏影须就隂愿言理轻车去上南山岑九日早发桃枝岭登山岂不

  • 双溪集巻八·杭淮

    明 杭淮 撰七言律诗奉送呉中允甯庵之官南都知君应不重南迁兴在莱衣白髪前云度太行虚极目帆开景蒨实登仙玉堂髙寒碧山对黄阁深严太极偏须信文昌归北府暂看秋夜照江夭张氏园陪宴陈希白太守西园五马醉青春翠幄髙褰云叶

  • 卷一百八十五 表二十五·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   表略

  • 卷一四二 齊紀八·司马光

      屠維單閼(己卯),一年。   東昏侯永元元年(己卯,公元四九九年)   春,正月,戊寅朔,大赦,改元。   太尉陳顯達督平北將軍崔慧景軍四萬擊魏,欲復雍州諸郡;癸未,魏遣前將軍元英拒之。   乙酉,魏主發鄴。   辛卯,帝祀南郊。

  • 第二二○札光绪八年十二月十九月一一五○四—六·佚名

    台北知府陈,层奉刑部咨,札知新竹县:认真缉捕火器杀伤及械斗案札新竹县 印 台北府印钦加三品衔、台北府正堂、加一级、随带加八级、纪录四次陈为札饬事。本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奉臬宪张札开:「奉署巡抚部

  • 史记集解卷六十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防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

  • 林氏世纪源流·林献堂

    林氏出自子姓,殷比干之后。比干,太丁之子、帝乙之弟、纣之叔父;见纣无道、直谏而死。夫人陈氏有遗腹三月,惧纣之祸,与婢四人遯于牧野、长林石室之间,生子名泉。周武王克纣,表比干墓,征其后嗣。子泉方三岁,其母

  • 悲士不遇赋·司马迁

    支菊生 译注【说明】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迁有赋八篇,但大都不传,只有这篇《悲士不遇赋》保存在唐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卷三十之中。文约二百字,是否全文,已无从考察。汉初以来,文人多不得志

  • 卷之六十六  寓圃雜記下(明)王錡 撰·邓士龙

    (寓圃雜記,二卷,明王錡撰。錡,字元禹,長洲人。世業農,隱居不仕,因自號葦菴處士。事蹟詳匏翁家集卷七四王葦菴處士墓表。是書傳世有二卷本、十卷本和一卷本三種。此次通校了明紀錄彙編二卷本,參校玄覽堂叢書十卷本。凡與二卷本

  • 諡法卷三·苏洵

    宋 苏洵 撰英【一】出类抜萃曰英新改旧法曰徳正应和曰英又曰道徳应物曰英左传有徳正应和曰莫英莫字相类盖误耳道徳应物盖后人因误所为之也诗曰彼其之子美如英毛彦云万人为英行英者有大过之词也故取孟子论孔子出乎其

  • 卷一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司马迁

    【索隐】:案:篇言十二,实叙十三者,贱夷狄不数吴,又霸在後故也。不数而叙之者,阖闾霸盟上国故也。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索隐】:案:刘杳云“三代系表旁行邪上,其放周谱。谱起周代。艺文志有古帝王谱。又自古为春秋学者,有年历、

  • 钱德洪序·王守仁

      德洪曰:昔南元善刻《传习录》于越,凡二册。下册摘录之。先师手书,凡八篇。其答徐成之二书,吾师自谓“天下是朱非陆,论定既久,一旦反之为难;二书姑为调停两可之说,使人自思得之。”故元善录为下册之首者,意亦以是欤?今朱、陆

  • 卷三百九十八·佚名

    △初分常啼菩萨品第七十七之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教授教诫初业菩萨。令其信解诸法自性毕竟皆空。佛告善现,岂一切法先有後无。然一切法非有非无。无自性无他性。先既非有後亦非无。自性常空无所怖畏。应当如是

  •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上·佚名

    大唐总持寺沙门智通译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我前身不可思议福德因缘。今蒙世尊与我授记。欲令利益一切众生起大悲心。能断一切系缚。能灭一切怖畏。一切众生蒙此威神。悉皆离苦因。获安乐果。若有善男

  •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莫友芝

    目录书。莫友芝著、莫绳孙编次。有1909年日本田中氏北京铅印本,江宁傅增湘铅印本。莫友芝一生所见古书版本很多,每见辄标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每书之下。又兼采邵懿辰《所见经籍笔记》、汪铁樵(字家骧)批注,由次子

  • 重阳立教十五论·王重阳

    道教全真派著作。金王重阳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分十五节,以简要文字说明全真道立教宗旨及入门修炼准则。内容可分三类。首先论述全真道士日常修习法则,包括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等节

  • 二家宫词·毛晋

    二卷。明毛晋编纂。集中收录北宋徽宗皇帝宫词与南宋宁宗皇后杨氏宫词两种。(一)徽宗皇帝宫词三百首,徽宗名赵佶(1082—1135),元符三年(1100)即位,昏庸腐败,任用奸臣蔡京等,招致亡国之祸。作为艺术家则颇有成就,工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