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苏耮传

苏耮,字廷硕,小时候就极聪明,眼睛一扫就能看一千字,且即刻能背诵。

二十岁考中进士,补任乌程尉。武后封禅嵩高山,要求荐举贤人才,升苏耮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载说:“古人说一日千里,王佐之才,苏生就是这样的人。”再升为监察御史。长安年间,诏令苏耮复核来俊臣等人所造成的冤案,苏耮一个一个地查验诬陷的情况,为他们洗雪。后来,升任给事中、修文馆学士,任中书舍人。那时,他父亲苏瑰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同在朝中掌管枢密。朝廷内外都以为荣。

玄宗平定内乱,书诏非常多,全由苏耮一个人在太极后阁,口述书诏内容,由书史笔录。苏耮口述时,多种头绪、不同功过、轻重等级滔滔不绝,均丝毫不差。

书史说“:求求您说慢一点,不然,我的手腕都要掉了。”中书令李峤说:“舍人,思如泉涌,我比不上他。”升苏耮为太常少卿,仍主管制诰之事。景云年中,父亲死,有诏令起复(不待丧期满而起用)为工部侍郎,苏耮辞谢不受,辞理恳切,诏许他依例服丧,丧期满后就职。皇帝问宰相“:有没有从工部侍郎就升任中书侍郎的?”宰相回答:“陛下任用贤能,何必计较其资历呢?”于是诏令任苏耮为中书侍郎。皇帝勉励他说:“正有好官缺额,我多次想用你,但交给宰相议论时没有人提到你,我为你感到遗憾。自从陆象先死后,紫微侍郎一职还没有补上,我考虑这个位置非你莫属。”苏耮叩头拜谢。

第二天,加主管制诰职,给政事食,给食制就从苏耮开始。那时,李耣为紫微侍郎,与苏耮同掌文诰。皇帝说:“前世李峤、苏味道是当时文坛上的高手,时人称之为‘苏、李’。如今我有了苏耮及李耣,不愧于前人。”不久,苏耮承袭父封为许国公。

吐蕃来侵犯边境,各将领多次战败,吐蕃更加张狂,骑兵侵入内地。皇帝非常生气,准备亲自率兵讨伐。苏耮劝谏说“:古代称吐蕃那里为‘荒服’,即荒凉卑微之意,不是常年奉职有贡献的地域。

所以他们入侵,就抵御将他们打退,他们退兵了,也不去追赶。把他们比作禽兽一样地养育他们,既笼络又防范。就好像打猎,若不是要用它们的毛羽做衣服,用它们的肉祭郊庙,为王者是不去射杀它们的。何况以万乘天下之至尊而去与犬羊、蚊虻较量胜负呢?边远蛮荒之夷人,是不值得劳驾天子的。不过,兵法中说,先造声势,然后实战。陛下可以下达一个亲征的诏书,而敕令勇将谋臣统兵出征,那样吐蕃指日可破,也不需要陛下亲自去行天讨了。臣认为岐州、陇州多年穷困荒凉,假若千乘万骑的人马前往,军饷供应庞大势必增加徭役,加上外寇的掠夺,人民将不堪重负,此其一。戎虏的性格,来得突然,去得也飞快,打败了逃走不以为耻,打胜了也不需要告宗庙。

假若我大军一到边界,他们害怕了作鸟兽散,再又四面八方地来骚扰,我们将受他们愚弄,此其二。太上皇听说陛下亲自面对敌人战地,不能不担忧,令上皇挂念,陛下怎能心安?此其三。汉朝蒯成侯曾劝谏汉高祖说:‘皇上曾亲自操劳,难道说没有人能做事吗?’汉高祖认为这话是为了爱护他。如今这么多将相大臣,难道没有人能为陛下宣谕朝廷的力量吗?为什么要如此轻率地亲征?”皇帝不答理。

苏耮再次上书:“王者之师,只在讨伐有罪,而不在争取必胜。蕃属朝贡不足或不时,王下令征伐,于是陈兵其郊野,蕃属认罪后即收兵。并不是一定要亲临战场使敌人害怕了不敢出战。古代天子不亲自带兵,只有黄帝曾亲自五十二次战斗,那是天下未平之时。自从阪泉将炎帝战败,大功告成后,黄帝也就闲居以修身,以德治国,无刑无战。陛下当年平定祸乱,现在正该居高临下,以从长远出发,制定礼乐、封泰山、禅梁父、缅怀黄帝、登空桐山。为什么要厌离天居,披坚执锐,而去做一日之争战?现在吐蕃派遣他的大头领来冒犯国令,我军吏们一次不能取胜,陛下就立刻降至尊而与之对敌,即使早上出发晚上即获胜利,也不值得向四夷夸耀,为什么要劳动皇帝圣躬呢?听说虏人,就是偷盗羊、马,抢粮食衣服,并没有杀戮边区人民,他们的罪过是可以原谅的。臣担心吐蕃若是徘徊,牵动了北狄,他们听说王师出征,乘虚而入幽州、并州,侵犯灵州、夏州,南下惊动京师,以致太上皇忧虑不能安心。

这样陛下为求天下之安,却不能使亲人安宁。臣一向认为陛下居于国中,指挥制胜,是最好的策略。如能选择良将,用重金募兵,严格约束,违律者杀,杀敌者赏,另一方面用重金收买虏人酋长,吐蕃之亡就计日可待了。愿陛下安下心来,待西面战报来了再做打算。”正好,薛讷大破吐蕃军,俘获甚多。因此,皇帝亲征之事也就作罢。

那时,皇帝诏令在靖陵立碑,命苏耮撰写碑文。苏耮推辞说“:前代的帝王及皇后,都没有神道碑。行事不遵照古训,就称为不法。如果靖陵建碑,那陛下祖宗的陵墓,也都必须追建。否则后代将怎么看这事?”皇帝不听。

开元四年(716),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瞡一同执国政。宋瞡为人刚直,很多事都能断然裁决,苏耮都顺从其美。若在皇帝面前奏事,宋瞡有没说到的,或应对时一时答不上来的,苏廷页就协助完成。如皇帝不能即刻会意的,苏耮就再次申说宋瞡的意见,所以他们的奏请,皇帝没有不答应听从的。这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宋瞡曾说“:我与苏氏父子同为宰相,仆射是忠厚长者,确是国家宝器,若论献策献计,纠偏匡正,有事当即判断处理,至公无私,则现在的宰相超过他的父亲了。”

开元八年(720),罢为礼部尚书。不久,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各州。当时,蜀地凋敝,人民不得不流亡,皇帝诏令苏耮收剑南山泽的盐铁自救。苏耮即招募戍人,拿出工钱,开盐井,置铁炉,量入为出,将所赚的钱买谷子,充实粮库。那时,前司马皇甫恂出使到蜀,取库钱买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苏耮不肯给钱,并上书说“:使者出来均负有使命,竟先取不急之需,这不是陛下用山泽之利来供给军费的原意。”有人对苏廷页说:“公在远离京都的地方,不可以冒犯皇上的旨意的。”苏耮说“:不能这么说。一个英明的皇帝决不会以私人所喜来夺取公众的利益的。我怎么可以因离皇帝远而不顾忠臣应有的气节呢?”辒州蛮酋苴院,与吐蕃联合谋划入侵。苏耮抓获了一个间谍。官吏们都要求出兵讨伐,苏耮不答应,只写了封信交给那间谍,并放他回去。信中只说“不可以这样干”。苴院得信十分羞愧,不敢入侵边境。

开元十三年(725),跟随皇帝东封泰山。诏令苏耮撰写朝觐碑文,世人均极赞赏。还京后,要他分管选官之事。开元十五年(727)死,终年五十八岁。皇帝依旧视朝,起居舍人韦述上疏说:“贞观、永徽年间,大臣死,都要罢朝举哀,以表示从始至终之恩,以及君臣之间的大义。

这样做,上有表彰贤能记载旧臣之德,下有生荣死哀之美誉。古代晋国知悼子死,平公依旧宴乐,杜蒉进言,马上醒悟。

此事《春秋》上都记载详尽,礼经以为美谈。已故礼部尚书苏耮,几代都为辅弼大臣,奉事陛下二十多年,现今去而不返,国人都哀痛叹息。望陛下能纪念功臣不忘旧人,应该当即废朝,以明君臣之义。”皇帝说“:这正是我的意思。”就在当天在洛城南门设帐举哀,停朝两天。追赠右丞相,赐谥为“文宪”。入葬的那天,皇帝正游咸宜宫,将去打猎,听说苏耮入葬,说:“苏耮将要入葬,我怎忍心游乐呢?”半路就返回。

苏耮生性廉洁有节制,所得薪俸全都送给弟弟和亲戚们,家中毫无积蓄。

景龙年后,与张说同以文章闻名。当时人称他们为“燕许大手笔”。皇帝非常喜欢他的文章,说:“你所写的诏令,另录一个副本,署上‘臣某撰’字样,我要留下时常翻阅。”后来,此事成为一个典。其后李德裕曾写文章论及此事,说:“近世的诏诰,只有苏耮在叙事之外还有特色文章。”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二十六·宋濂
  卷四十二·志第九·柯劭忞
  卷十五 晋语九·左丘明
  皇清开国方略巻三·阿桂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八·徐乾学
  ●卷二·何圣生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八十·佚名
  清代名人趣史·佚名
  一一 灶头·周作人
  蠕蠕传·李延寿
  卷二百九十七·杨士奇
  卷一百七十六之二·雍正
  方域一六·徐松
  莫子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四十三·彭定求

        卷143_1 【朝来曲】王昌龄   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卷143_2 【从军行】王昌龄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卷143_3 【答武陵田太守】王昌龄

  • 第一卷·佚名

    品藻   古人文章,自应律度,未以音韵为主。自沈约增崇韵学,其论文:欲使宫羽相变,低昂殊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篇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自后浮巧之语,体制渐多,始如傍犯、蹉对、假对、双

  • 第二十四出 首奸·李渔

    〖醉扶归〗(老旦同旦上)(老旦)瓦铛相对煮蓬蒿,又当围炉省炭烧。(旦)屋上由他雪飘摇,使不得我安贫耐苦的人知道。(老旦)我娘儿两个,自从被盗之后,借了那注狠债回来,不觉已是三冬时候,银子还不曾用完,那讨债的人儿,已曾来过数次了。怕的

  • 卷九十八·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九十八兵部主事陈焯编万石德躬题陈希夷像花项君王瓦棺冷柴家陵上西风紧殿前点检不知名醉眼摩挲睨周鼎白昼龙虎行天阶紫微小星何僭哉先生大笑出门去明日华山归去来山色还

  • 卷五·林朝崧

    春雁(以下甲寅)春草复澄社兄德配高夫人挽词四首飓风后作飞行机赠叶香秋夜旅怀诸公赐和秋夜旅怀之作,迭韵奉酬喜琅儿生哭二兄恭祝升三社兄令堂八十晋一上京舟中作关门小泊初见雪热海晓望箱根玉泉楼箱根玉帘泷(日人称瀑布曰

  • 卷第六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汉纪六十〔起强圉作噩(丁酉),尽屠维大渊献(己亥),凡三

  •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成化十三年二月庚午朔○辛未升吏科右给事中赵侃为都给事中○免云南各长官司及裁减州县官朝觐从总兵官黔国公沐琮等奏请也○岷府南渭王音□立戈圼□奏先有旨迁目永州居住今经三年府第工作尚未就绪子女长成至无居室婚配

  • 卷之一千二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七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十二·佚名

      顺治八年。辛卯。春正月。己酉朔。免朝贺  ○蒿齐忒部落台吉噶尔马撒望、储护尔、率所部一千三百五十人来归  ○辛亥。朝鲜国王李淏、遣陪臣临平大君李<泬目>、表贺冬至元旦、万寿圣节奏谢擅请修理城池罪并

  • 卷三·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三元 胡一桂 撰周周武王姓姬名发以木德王【家语】都镐京【镐长安县属永兴军武王即位十三年灭商是为元年己卯在位七年】周之先弃为之祖母曰姜嫄为帝喾元妃生弃好稼穑尧举为农师封邰舜命为后稷

  •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张荫麟

    第一节封建帝国的组织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ldquo;封建帝国&rdquo;,维持了约莫七百年(公元前11世纪初至前5世纪末)。这期间的社会概况便是本章所要描写的。自然在这期间,并非没有社会变迁,而各地域的情形也不一致。这

  • 第十四章 19·辜鸿铭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辜讲有个侯国的贵族(公叔文子)死后获得谥号为“文”——法语意思为:努力勤奋之人——当他活着的时候被召唤到政府任职,任命了一名从前自己的随从作为同

  • 卷十六·惠栋

    钦定四库全书九经古义卷十六      长洲惠栋撰论语古义有酒食先生馔郑氏论语馔作馂云食余曰馂案仪礼注云古文籑皆作馂説文曰籑具食也或作馔从巽则馂为古文馔也【汉书皆以籑为馔】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释文作

  • 卷七十八·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七十八【礼器图一】案日之行也自北而西历南而东冬至在牵牛春分在娄夏至在东井秋分在角则娄井角以三仲月中言之斗以仲冬月本言之也其余或举月本或举月

  • 卷六十三·性音

    宗鉴法林卷六十三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六世 抚州疎山匡仁禅师(洞山价嗣) 因僧问如何是诸佛师。师曰何不问疎山老汉。僧无对。 养子方知在上慈。亲言无味外人疑。欲穷沧海深深处。听取渔家傲莫迷。(投子青) 石龙生翅忽

  • 卷第三十四·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三十四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青六 福州长庆慧棱禅师(青六雪峰存嗣) 因僧问。众手淘金谁是得者。庆曰有伎俩者得。曰学人还得也无。庆曰太远在。 雪窦显代者僧当时便喝。复云。有伎俩者得

  • 奈何天·李渔

    传奇。又名《奇福记》。清李渔《笠翁十种曲》之一。内容与作者所著小说《无声戏》中《丑郎君怕娇偏得艳》及《连城璧》中《美妇同遭花烛冤,村郎偏享温柔福》二篇大抵相同。写荆州人阙素封家室巨富而相貌奇丑,且有恶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