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百四十二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

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四年。己巳。六月。丁丑朔。谕军机大臣等、据布兰泰奏查看地方树木情形一摺。内称黑峪关口外。有千松背山。系古北提督属汛。现有附近居人樵采。又鲇鱼关、大安口、黄崖关、将军关、各口外荒芜之地。曾报明地方官开垦。镇罗关、墙子路、小黄崖口、大黄崖口、黑峪关、各口外之树株。疎密多寡不一。民人领取地方官印票为据。出口樵采等语。鲇鱼关等处地亩。开垦始于何时。该督等曾否奏明升科。其地亩广袤若干。口外似此报垦之处。共有几何。着传谕那苏图、令其详悉查明具奏。再千松背山等处。附近红桩。聚集多人樵采树株。亦属未便。自应设法稽查。现在该处民人如何樵采。及该地情形若何。亦着一并查明具奏。  

○戊寅。谕军机大臣等、据福州将军马尔拜奏报、闽省光泽县被水。城内外冲塌民房共三百余间。淹毙民人八十余口。田地多有冲坍沙压。邵武县被水。城内外冲塌民房二百四十余间。淹毙民人四十余口。田地冲压。视光泽稍轻。较之该督抚等前次奏报。更觉详悉。前经传谕喀尔吉善、潘思榘、令其留心查办。毋致贫民稍有失所。未知伊等现在作何办理。虽系一隅偏灾。于通县收成大局有无妨碍。被灾民人、作何赈恤。着再传谕该督抚等、令其一面督率属员。实力抚循。妥协筹办。务俾灾黎各安生理。一面具摺奏闻。副朕廑念闾阎之意。寻奏、光泽、邵武、二县被水。先经委员抚恤。屡次奏闻在案。今再查被水之处。不过沿溪一隅。其未过水者。早稻已获丰收。惟地亩冲压。及堤坝坍塌处所。亟应修筑。现酌借社谷。俾资工本。次年秋后免息还仓。其不能垦复者。请题豁。得旨。览奏俱悉。  

○军机大臣等议覆、署江苏巡抚觉罗雅尔哈善遵旨查奏、米贵之由。实缘捐监采买。欲平米价。须停捐采。欲停捐采。须停平粜。当自少贮始。康熙年间。仓无定额。当仿照大意。直省各府、直隶州、各贮谷四五万石。以备大灾协拨。每年出易。或间年出易。听牧守自行调剂。凡采买平粜、及纳谷捐监之例概停。再各府州遇水旱重灾。方准拨谷协济。偏灾酌赈以银。总勿轻动仓谷等语。查苏省常平仓。经臣等议照雍正年间旧额为准。现存谷尚赢。原无庸采买。设遇歉收米贵。亟须调剂。又当随宜采办。至各省仓粮。例于每岁青黄不接。存七粜三。秋后价平买补。或该处粮价平减。州县详明免粜。亦所时有。若如所奏停止。不惟红朽可虞。且贫民嗷嗷待哺。接济无资。殊失常平本意。应令该抚通盘筹算。如在常平额外。毋庸买补。其额谷或有动用。并煮赈兵米必需等款。仍酌买备用。再该省仓粮。既经减额。或值偏灾。自应酌赈以银。设被灾较重。本境邻封同属歉收米贵。亦宜察看情形妥办。从之。  

○以故正红旗满洲三等勇勤公色楞格之弟和音布袭爵。  

○广西思恩府属上林土知县黄瑞麒休致。以其子宪袭职。  

○己卯。谕军机大臣等、据潘思榘奏闽省所辖之南州上干中房。素称盗薮。从前拏获积贼林笃笃等、照例充发湖南安插。近复逃回。纠合余党。在乌龙江、五虎门、沿海一带。驾船肆窃。随饬员弁实力严拏。兹有城守外委把总周允柱、带兵前往缉拏。朱贵竟敢持刀戮伤周允柱手指。被陈得用藤牌滚进。将朱贵擒获。其余先后拏获数名。尚有六名未获等语。奸匪获罪充发。仍复逃回。纠党肆窃。竟敢拒捕。伤及兵丁。情尤可恶。此等凶犯。若复按拟徒流。不但在配所必不安静。且又潜行逃回。转为地方之害。不若永远枷号。俾凶徒知所儆畏。此亦因积匪有拒捕伤兵情节。是以酌量如此办理。以惩一警百。非可援为成例。其余悉如所奏按律定拟。未获者严缉务获。毋令纵漏。可传谕潘思榘知之。  

○庚辰。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还宫。  

○大学士等会同步军统领衙门议奏、请将京城内外前后缉获窃犯六十八儿等、详核情罪之轻重。分别枷号折责释放。发遣三姓等处地方当差。得旨。和尚不必发往三姓地方。亦着永远重枷。看来此次永远枷号。并发遣之窃犯内。有旗人内务府人、及家奴人等、是皆由该管官员。与伊等家主。平素失于约束之所致。着将该管官及伊等家主、俱交部察议。嗣后旗人及家奴内有为窃盗罪至发遣以上者。即将该管官及伊等家主、交部察议。永着为例。  

○辛巳。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幸圆明园。  

○谕、各部侍郎。职贰六卿。必须豫选胜任之员。以备临时简用。从前曾降旨令大学士、尚书、各举所知。密行保奏。朕思登明选公。何以密为。着满汉大学士、尚书、再将能胜侍郎、及三品京堂人员。侍郎等、将能胜三品京堂人员。均各举一二人。不必过拘资格。务须克知灼见。毋滥毋隐。保齐吏部带领引见。从前保举人员内。有未补用者。先带领引见。  

○又谕、从前保举副都统人员。除业经补放。及现有事故。所余无几。着仍交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满洲大学士、尚书、各据所知保举。不必拘定官阶。保齐、由兵部带领引见。其从前保举记名未用人员。着先带领引见。  

○又谕曰。总督那苏图中暑患病。着乾清门侍卫德尔色木保、带御翳王凤翔、驰驿前往胗视。  

○调镶白旗蒙古副都统法丑、为正红旗蒙古副都统。正红旗蒙古副都统伍弥泰、为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壬午。铸经略等清篆印信。谕、近用新定清文篆书。铸造各衙门印信。所司检阅库中所藏。经略、大将军、将军、诸印。凡百余颗。皆前此因事颁给。经用缴还。未经销毁者。会典复有命将出师。请旨将库中印信颁给之文。遂致滥觞。朕思虎符鹊纽。用之军旅。所以昭信。无取繁多。库中所藏。其中振扬威武。建立肤功者。具载历朝实录。班班可考。今择其克捷奏凯。底定迅速者。经略印一。大将军将军印各七。分匣收贮。稽其事迹始末。刻诸文笥。足以传示奕禩。即仍其清汉旧文。而配以今制清文篆书。如数重造。遇有应用。具奏请旨颁给。一并藏之皇史宬。其余悉交该部销毁。自后若遇请自皇史宬而用者。蒇事仍归之皇史宬。若偶因一事。特行颁给印信者。事完交部销毁。将此载入会典。  

○定满洲相杀例。谕、八旗满洲互相杀伤案件。向例俱从斩决。至雍正年间。乃按律以谋杀斗殴。分别斩绞。亦即行正法。自朕御极之后。以旗民条例。轻重悬殊。特谕九卿八旗会同定议。一切命案。俱着监候。至秋审时。苟非谋故重情。概为缓决。但思立法之道。与其狎而易犯。不若使知所畏而不敢蹈。向来立法从严。具有深意。惟是旗民事例既经画一。今又改从斩决旧制。朕心有所不忍。嗣后满洲与满洲殴杀案件。着于秋审时俱入情实。庶旗人咸知警惕。不犯有司。着八旗都统、通传知悉。务使各该旗人等、惜身畏法。不罹罪谴。以副朕好生之至意。  

○建江苏崇明县移驻五滧县丞、崇标右营分驻七滧守备衙署。并外委官厅营房。从总督黄廷桂请也。  

○癸未。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军机大臣等、据山东巡抚准泰题报历城等州县被雹情形一本。内称一邑之中。不及十分之一。并有不及百分之一二者等语。向来地方被雹。该督抚原有具题之例。今如准泰所称。则该处被雹甚轻。似此情形。各督抚亦有具摺奏明。不行具本者。此本虽经朕批发。可传谕该抚、嗣后遇此等题报事件。务须斟酌办理。但不得因朕此旨。转将必应具题之事。不行入告。则又轻重失宜。非朕廑念民依之意矣。  

○调镶黄旗汉军副都统李福、为京口副都统。  

○以原任归化城副都统四十六、为镶黄旗汉军副都统。  

○甲申。谕、户部议驳江、安、两省报销采买脚价各案。事历数年。往返驳诘。悬案未清。夫采买脚价。关系钱粮。稍算固宜慎重。但江南积年粮价高昂。若仍照雍正十年定例。则承办各员。不无赔垫。该省六年以前采买之案。曾准其每米一石、以一两二钱报销。其六年以后各案。亦着加恩。准其一体销算。此各案内核减应完银两。勒限一年完缴。以清积案。倘再迟延。即将承办之员题参。从重治罪。该部即遵谕行。  

○命工部左侍郎拉布敦、署镶白旗汉军都统。兼理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事务。  

○乙酉。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八旗承袭公侯伯人等、有经朕派在散秩大臣上行走者。有自奏请当差者。亦有未敢具奏。在骁骑、护军、等营行走者。伊等祖父建立功勋。袭有封爵。非寻常世袭可比。若令在骁骑、护军、营行走。有失体制。且或借当差名色。冀可偷安。殊属非是。嗣后于伊等承袭后。着领侍卫内大臣带领引见。或派在散秩大臣上行走。及挑用侍卫之处。候朕酌量。其现在骁骑、护军、营行走之公侯伯等、候朕木兰围场回时。着带领引见。  

○命头等侍卫伯富亮、在散秩大臣上行走。  

○户部议覆、贵州巡抚爱必达奏称、黔厂余铅、酌定官商收运各款。一、每年运供京局、及川黔两省鼓铸、并运汉销售。共铅九百万斤。现各厂岁出铅一千四百余万斤。嗣后每百斤。除抽课二十斤外。余铅官买五十斤。以三十斤通商。总以抽收课余。足敷九百余万数。余听炉民自售等语。应如所奏办理。一、每年运汉铅觔。需工费银、七万二千五百二十两零。请拨给两年银存贮支用。嗣后即以售价收买。毋庸再拨。并请拨豫备铅觔工本银、四万三千五百两等语。应准其在苏省本年春拨留协银内、照数拨给。即令苏抚委员解黔备用。一、从前运汉铅觔。除已照五两价银售外。尚存局铅一百八万五千五百斤零等语。应如所请。即抵作本年应运之数。归于现议买售案内报销。其借用公顷银。俟拨解到日扣还。从之。  

○署河南巡抚鄂容安奏、此次官兵入川回营。两经豫省。需马较多。恐正站路遥。因酌添腰站接替。以纾马力。并专委员弁喂养。核计倒毙。不过十分之一。自不致赔累。仍照例买补。无须额外请销。得旨。汝此事办理。实属可嘉。朕甚喜慰。但汝不可满盈。更宜奋勉。则汝受恩之日正长。在国家得一贤臣。在汝家得一令子。岂不美哉。  

○予故奉恩辅国公伊尔登、谥简恪。  

○丁亥。谕、前日召见尚书王安国、伊面陈目下正届科试。各省学臣。尚有未除积弊。朕以事关学政。令其缮摺具奏。候朕降旨。今伊奏称上科乡试之后。颇闻学臣中因录科例严。转开侥幸之门。或于省会书院博督抚之欢。或于所属义学徇州县之请。或市恩于朝臣故旧。或徇纵子弟家人。乘机作弊。以致取录不尽公明等语。朕思岁科试为士子进身之阶。果有前项诸弊。岂可不严加整饬。但各省学政多员。未必悉系如此。自宜据实举出。庶几惩一儆百。若漫无指名。即行降旨。或传谕该督抚查察。亦不过文告故事。其真实作弊之人。转以指摘未及。不知警畏。而谨慎自持者。又因无所区别。不足以服其心。乃面询王安国。迟回观望者久之。始举尹会一之向督抚求送遗才。陈其凝之营私。孙人龙之滥取。吕炽明知邓钊子侄之冒籍直隶。不为稽查改正。此数人者。如陈其凝民经败露。孙人龙因考规避。已经处分。尹会一、邓钊、均经物故。而邓钊亦不可谓之朝臣。王安国身为大臣。奉旨询问。而所举皆参革病故之员。于学臣之现任者。悉诿为无从指实。不知人臣事君大义。凡所陈奏。宜本公忠。既不可有市恩之心。亦不可存避怨之见。王安国市恩之心纵无。避怨之见不免。朕自临御以来。何事不由乾断。廷臣中又谁能庇护私人。倾排异己者。而必畏首畏尾。瞻徇退缩。乃至于是耶。且市恩朝臣之处。最有关系。夫所谓朝臣者。自有分别。现在如大学士张廷玉、史贻直、内廷办事尚书陈大受、梁诗正、汪由敦等或足以当之。若此数人者。果有恃势夤缘。各学臣果有徇情取录。王安国自应秉公指参。如不确凿举出。岂朝臣之子弟。皆不应循例与试。而该学臣以朝臣之故。转可故意裁抑。令不得与众人齿耶。总之办理政务。宜辨公私。如事属营私。在朝臣尤当执法议处。若本无他故。亦不可因朝臣而有心苛求。朕用人行政。悉出于大中至正。丝毫不存成见。亦丝毫无所假借。第王安国既有此奏。各御史宁无风闻。何以无一人奏及。着传旨申饬。伊等如有所见。不妨据实直陈。但不可又如王安国以儱侗浮泛之词塞责。并谕各督抚、一体留心稽察。如学臣实有弊端。即宜纠劾。毋得徇隐。王安国之摺。系因朕问及而具奏。故不议处。至奏内所称录遗之时。量取备卷。以补州县不足额数。着大学士会同该部议奏。  

○谕军机大臣等、瑚宝、开泰、会摺奏覆、宝庆协彻回兵丁。至益阳鬨闹县署一案。从前史载贤、据副将朱秋魁初次禀辞入告。与新柱等所奏。系兵丁受同乡船户嘱托。欲另换船只。以致吵闹县署。情节不同。经朕屡行饬谕。今览瑚宝等所奏。并朱秋魁前后禀稿。是起衅全在兵丁郭天耀、回护同乡船户。俾得避差装货。显系领兵官弁。不加管束。而兵丁又不守军纪。以致在途滋事。岂可轻贷。在地方百姓。不安分守法。敢于聚众抗官。为首之人。尚按光棍律治罪。况军行之际。纪律尤严。乃纠众鬨闹县堂。不法已极。朱秋魁但称应将兵丁郭天耀等、革除名粮折责。则其徇庇袒护之意。业已显露。瑚宝此时现赴漕督之任。新柱尚未回楚。此案着唐绥祖、即行详悉严究。务将不法兵丁按律定拟。至朱秋魁有意偏徇。永干严例。应一并照例办理。可即传谕知之。  

○戊子。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直隶布政使朱一蜚奏、督臣那苏图、病体渐痊、据称回保后。即欲赴永定工所防汛。得旨。此大不可。既有玉麟。何必亲往。即省中一切政务。大者告之。小者汝即代为料理。俾其颐养精神方是。此并非分督臣之权也。即以此旨告之那苏图。即朕秋令行围。亦不必来送驾。俟大愈。朕回銮时接驾可也。  

○己丑。谕、部议江苏巡抚所参按察使翁藻、朕已降旨革职。翁藻经朕擢自御史。洊历监司。久任臬司之职。自应勉竭心力。以图报称。乃伊巧滑性成。委靡潦草。于公事漠不关心。深负朕简用之恩。今仅予革职。伊久在外任。养廉素裕。罢职家居。转得优游自娱。何以为旅进苟禄者之惩。虽据所参罪状。在寻常道府各员。原不过革职而止。翁藻则非他人可比。若照常例办理。无以为溺职负恩者戒。翁藻着发往军台效力。该部即遵谕行。  

○谕军机大臣等、策楞册报叠溪营游击阿尔占、因上年作固山营盘。碉楼失火。延烧火药。压毙官兵。捏报雷轰。革职拏问审拟。据司道等、审讯雷轰属实。提督岳钟琪、委员确审。亦以为并无捏饰。惟因张广泗疏开捏报雷轰字样。致罹重咎。今既审明。请昭雪开复等语。此案既有人曾见魏良栋等、衔烟袋上碉。则所称雷火轰烧之处。案情殊未确凿。火药关系紧要。防护最宜周密。偶致延烧。即当严加惩究。以警将来。乃诿之无可凭信之雷火。该营兵弁。俱得脱身事外。如军纪何。设嗣后相率效尤。或任意疎忽。更或挟仇倾害。以军营最重之急需。付之一炬。俱可托之雷火。非人力能防。其端断不可开。阿尔占、现据大学士傅恒、奏伊在军前。闻尚系出力之员。且失火之日。阿尔占先已离营备敌。着传谕该督策楞、将此案另行查办。如阿尔占果曾出力。而失火之日。果系离营。则张广泗入之以罪。即为冤抑。自应予以开复。岂可因出脱一人。而将失火延烧之重案。一概迁就。转致审拟不实耶。其余查奏各案。俱依拟咨部。一并传谕知之。  

○理藩院奏、请改定民人蒙古等偷窃牲畜例。得旨。理藩院奏请更定民人行窃蒙古律文甚是。向来蒙古与民人互相谕窃治罪之案。定例原未周详。蒙古行窃。从重治罪者。盖因蒙古居住。并无墙垣防卫。易于被窃。是以从重定拟。若民人在蒙古地方。偷窃蒙古牲畜。其易于行窃。与蒙古何异。现今蒙古偷窃民人牲畜。治以重罪。而民人偷窃蒙古牲畜。止从轻杖责发落。殊未平允。况窃匪巧诈。蒙古因见民人治罪甚轻。或贿令民人承认者有之。民人或教令蒙古行窃。而代为承认者有之。凡在蒙古地方行窃之民人。理应照蒙古律治罪。如谓新定例不无过重。则蒙古之窃蒙古。照蒙古例。蒙古之窃汉人。照汉人例。始为允当。但蒙古地方辽阔。部落蕃孳。俱赖牲畜度日。不严加治罪。何所底止。今将汉人之窃汉人。仍照汉人例。汉人之窃蒙古。照蒙古律。则窃盗自必渐少。而立法亦属平允。着照理藩院所奏。将律文更定。即行文沿边驻劄界连蒙古地方之督、抚、将军、等。令其通行晓谕。嗣后民人有在蒙古地方行窃者。即照现定律文。从重治罪。  

○山东巡抚准泰奏、筹办兰、郯、各工善后事宜。一、兰、郯、二邑土石等工。原议令各该县督民夫修浚。并交该管河员就近兼管。查该县印官。地方事繁。势难兼顾。而该管沂郯同知、距工窎远。且有差委汛防诸务。应将沂河土石堤坝、并柳青河、墨河、责各该县丞。每月逐段查勘一二次。遇伏秋汛发急工。即通报知县驰赴协同抢护。仍责沂郯同知。将知县、县丞、勤惰之处。牒府详定功过。一、沂河堤坝。既议令各县丞防护。仍派附近村民分段查管。并公举衿耆充堰长。每偃长一名。以二里为率。令看管马道堤工。概免差徭。仍交该县丞、分别奖励。一、新筑堤埝土松。应令堰长按界栽柳。并于险要处所。逢秋冬农隙。该县丞按地派夫。量集土牛。堆附近隙地。以备抢护。其柳、墨、两河旧桥梁马道。亦令县丞督众修建。下留高洞。以通汛水。随时疏浚。一、江枫口及马头镇等处石工。碎石筑砌易损。应设巡夫二名。常川巡视填补。责令各县丞稽查管理。得旨。览奏俱悉。实力行之。  

○庚寅。谕曰。散秩大臣公傅文病故。着赏银五百两办理丧事。派散秩大臣带侍卫十员。往奠茶酒。  

○谕军机大臣等、那苏图具奏清苑、龙门、等县。各有被雹村庄。业经委员分头查勘。应听其酌量抚恤。照例办理。至所奏文安县黄甫村、有蝗一阵自东北飞来。现在扑捕之处。蝗蝻关系禾稼。最为紧要。务须督率属员。速行殄灭。毋任遗子入地。致滋后患。直隶接壤山东。飞蝗来自东北。或由山东州县扑捕不力。已降旨令该抚准泰、查明回奏。着即传谕知之。  

○又谕曰。总督那苏图奏称、六月初五日。据文安县具报、县境黄甫村、有蝗一阵。自东北飞来。现在扑捕等语。直隶接壤山东。飞蝗来自东北。想因山东前年荒旱。遗种在地。今夏遂至生发。州县扑捕不力。以致长翅飞扬。贻患邻封。着传谕准泰、令其即速严查明确。一面饬属上紧扑灭。毋令蔓延。一面据实奏闻。不得掩饰回护。至山东今岁田禾茂盛。民望有秋。蝗蝻关系禾稼。至为紧要。无论联界地方。不可贻害。即在本省。尤当加意查察。随时照料。若漠不关心。稍致飞蝗为患。有伤禾稼。经朕访闻。必于该抚是问。寻奏、查东省上年有蝗州县。均距直界甚远。臣于去冬今春。严饬搜捕。各属现在秋禾畅茂。并无飞蝗伤损。至文安东南。虽可通东省。然必由河间、献县、诸境。始达德州。最近亦须经静海、南皮、等县。方抵武定。似文安之蝗。非由东省所致。现再饬确查。如有飞蝗。务令扑灭净尽。得旨。览。那苏图亦奏非东省来者。此奏是。但恐转入东省耳。应饬各属防之。若有即扑捕。毋令滋蔓也。  

○又谕、据雅尔哈善奏、河道总督顾琮、前在总漕任内。除岁支廉俸外。又借欠淮府及江苏二粮道公项银一万一千七百八十五两。至今拖延未还等语。顾琮久历外任。养廉素优。纵不能节省留余。亦应量入为出。岂容以国家公帑。供其额外借支。任意糜费。古大臣俭约持躬。有不燃官烛者。顾琮任内养廉。累数千金。何至尚有缺乏。即偶尔借支公项。亦当顾惜颜面。速行弥补。乃始则任意取携。视同外府。继则悬帑不还。迁延岁月。其何以为属员表率。着传谕顾琮、令其明白回奏。其借支之项。着照雅尔哈善所奏。于伊现任养廉银两内。每年扣除二千两以抵前项。此后不得长支。寻奏、查前直隶河臣朱藻任内。堵闭永定河开口工程。动银二万七千余两。臣接任后。于报销时。经部驳令工员分赔。臣仍具疏请销。奉旨着赔。是以在总漕任内。奏借公项。每年还银一千两。又有苏抚任内分赔铜觔。总漕任内赔米之项。种种糊涂。得旨。览。汝不但糊涂。而且愚而好自用。  

○又谕、据江苏巡抚雅尔哈善奏称、江省民间用豆甚广。向藉东省商豆接济。今自上年冬底。至今半载。并无东省豆船至江。不惟关税缺少。现今豆价昂贵。民食有碍。恐因查禁粮食他往。以致阻隔商船。当即咨查东省。未准移覆。请敕令山东抚臣、查照旧例。听商贩豆。由海运江。出口入岸。设照稽查以杜偷漏等语。豆谷为民间日用所必需。理当听其彼此流通。以资接济。即恐其偷运外洋。亦祇宜设法稽查。岂可一例禁阻。准泰既准雅尔哈善来咨。即应查照办理。乃置之不问。所谓越人视秦人之肥瘠。漠然不以介意。且雅尔哈善既经奏到。而该抚至今并未具摺奏闻。大臣留心民瘼者。固如是乎。着传谕申饬准泰、毋得遏籴厉民。使商贩不前。有妨食用。并着明白回奏。寻奏、臣于五月二十七日。准苏抚来咨。随檄藩司确查。嗣据详称青、莱、胶、等属。岁歉豆昂。贩运稀少。并非禁阻等语。即于本月初九日移覆。统计仅有十日。实未迟逾。至邻封彼此咨查。事所时有。是以未经奏闻。得旨。此奏终有护短之意。朕不喜也。今岁东省禾豆。俱可望有收。则汝又以何词支饰耶。  

○工部议覆、署江苏巡抚觉罗雅尔哈善奏称、江苏原设救生船六只。节经添设五十六只。现据各属报案。惟江宁县属之三山、西江、两处。有抢救犒赏之事。余皆虚设等语。应如所奏。将丹阳县匡家桥等处救生船三十四只均裁。其上元县吧斗山等处。应留二十八只。仍饬经管之员。督率稽查。从之。  

○辛卯。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御制诗初集成。上自序曰。向叙乐善堂集云。夙昔典学所心得。不忍弃置。后虽有作。或出词臣之手。真赝各半。且亦不欲与文人学士争长。故十数年来。臣工以编次诗文集为请者。概弗许。然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文赋不数十篇。诗则托兴寄情。朝吟夕讽。其间天时农事之宜。莅朝将祀之典。以及时巡所至。山川名胜。风土淳漓。罔不形诸咏歌。纪其梗概。积至今以数千百首计矣。而较晴量雨。悯农疾苦之作为多。观其诗可以知忧劳而验今昔。使阅岁逾时。或致残缺失次。其不忍弃置。较先为甚。因取丙辰以迄丁卯所作。略加编定。都为四十四卷。古今体计四千一百五十首有奇。命翰林中字画端机者。分卷抄录。装为一集。不付剞劂。犹初志也。  

○户部议准、原署四川巡抚班第疏称、嘉顺营兵米折。向止领冬春二季回营采买。未便豫支夏秋二季。该营边寒米少。且往返需时。操防恐误。请嗣后每年夏秋米折。即于具领冬春二季时豫支。从之。  

卷之三百四十二

猜你喜欢
  卷十·贾谊
  雍正二年四月至雍正三年四月·蒋良骐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蜀碧卷三·彭遵泗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九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下篇卷二·陈洪谟
  第七十四卷 文苑 一·缪荃孙
  一○○○ 谕内阁所有现办满汉臣工表传等着总裁等董饬纂办·佚名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刘凤
  提要·曹彦约
  列传卷第五 高丽史九十二·郑麟趾
  ●尚书崔文敏公传·李鹗翀
  汉纪四十一 孝殇皇帝延平元年(丙午、106)·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彭定求

        卷8_1 【咏灯】李昪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卷8_2 【游后湖赏莲花】李璟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满目荷花千万顷,   红碧相杂敷清流。

  • 赌棋山庄词话卷九·谢章铤

    竹垞论词 竹垞曰:“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此为当时孟浪言词者,发其实,北宋如晏、柳、苏、秦,可谓之不工乎。且竹垞之与李十九论词也,亦曰“慢词宜师南宋,而小令宜师北

  • 卷一百二十八·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二十八  明 冯惟讷 撰 北周第七 庾信【五】 诗 集周公处连句 市朝一朝变兰艾本同焚故人相借问平生如所闻 寄徐陵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 寄王琳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

  • 卷二十九 【寇贼】·陈衍

    ●元诗纪事卷二十九 【 寇贼】侯官陈衍辑芝麻李西昌寇◆芝麻李平湖录:萧县人李二,号芝麻李,以烧香聚众,与其党赵君用、彭早住起淮安,攻陷徐州。元兵破徐州,芝麻李遁,赵君用、彭早住走濠州。庚申外史:芝麻李者,邳州人也。值岁饥

  • 目录·陈镒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五午溪集目録      别集类四【元】卷一五言古诗卷二五言古诗卷三五言律诗卷四五言律诗  五言絶句卷五七言古诗卷六七言律诗卷七七言律诗卷八七言律诗卷九七言絶句卷十七言絶句

  • 例言·梁溪坐观老人

      一本记以咸、同、光、宣四朝之事居多,初名《四朝野记》,兹以四朝未能并包,故易今名。  一凡朝廷、社会、京师、外省事无大小,皆据所闻所见录之,不为凿空之谈,不作理想之语。  一所闻之事必书明闻于某人,或某人云。 

  • 尚史卷十二·李锴

    世家五齐世家【始武王十三年终安王二十三年凡七百四十四年传二十八世】太公 丁公 乙公 癸公 哀公 胡公太公是为师尚父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邱及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

  • 卷五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五十六 北齐世系表畧 高氏出自晋玄莬太守隐渤海修人也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世仕慕容氏湖後率衆归魏为右将军湖生四子第三子谧魏侍御史谧生树树生欢追尊为神武帝生十五子文宣帝讳洋其

  • ●卷二·文秉

    天启元年辛酉,虞山钱谦益以编修主浙江试,归安韩敬与秀水沈德符,预捏字眼,假称关节,令人遍投诸应试者,约以事成取偿。浙士子多堕其网中,钱千秋与焉。千秋字眼,以“一朝平步上青天”七字为七艺之结。谦谥在闱中,弗暇察

  • ●皇朝通典卷三十五·佚名

    職官十三 ○職官十三 學政 鹽政 關稅各差 △學政【府學教授 州學學正 縣學教諭 府州縣學訓導】 提督學政順天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各一人陝西甘肅一人 【 以侍郎京堂翰林

  • 卷二百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一经籍考【二十一】集【臣】等谨按马端临通考集类六曰楚辞别集诗集歌词章奏总集粤自刘向裒屈宋诸赋定名楚辞隋志集部即别为一门历代因之别集门部旧本最繁凡载道之辞言志之什与夫敷

  • 左传折诸卷二十七·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二十七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哀公楚子围蔡报柏举也经书楚子随侯许男围蔡史通驳之云许既灭矣君执家亡能重列诸侯举兵围国者哉其间行事必当有説经既不书传又阙载缺略如此寻绎难知杜注云经定六年

  • 卷二十八·佚名

    △无尽意菩萨品第十二之二尔时舍利弗。语无尽意言:善哉善哉!唯善男子,汝已快说菩萨羼提波罗蜜而不可荆唯愿仁者,当说菩萨毗梨耶波罗蜜。如诸菩萨所得无尽毗梨耶波罗蜜。无尽意言:唯舍利弗。菩萨具足八事。修行精进而不可荆

  • 卷第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十七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缘起品第四之六如外器量别。身量亦尔耶。亦尔云何。颂曰。赡部洲人量  三肘半四肘东西北洲人  倍倍增如次欲天俱卢舍  四分一一增色天逾缮那  初四

  • 凡例·白岩净符

    宗门拈占汇集凡例是书之集。自有佛祖以来。千七百则机缘。经作家手。拈掇一过。不啻黄金增色。真能使陈烂葛藤。顿生光怪。则拈掇语当。尤重於机缘。其命名。独曰宗门拈古者。在是。  是集。宋元以上诸师拈提语。既

  • 第二十二章 续诸王之事迹·佚名

    彼瓦沙婆王于最胜最上名声与果报之友提山精舍,建立十塔。(一)彼于伊沙利耶园见美丽之精舍而建立美丽布萨堂,(二)又于最上无姊罗精舍令造力鼓,对[诸比丘]每三年与六衣。(三)修理楞伽岛遍荒废之园,[又]到处营造住处,大价之法供养。(四)王

  • 红线传·杨巨源

    传奇。唐杨巨源撰。一卷。巨源有《昆仑奴传》已著录。是篇红线女本为男子,因行医错用药而误杀三命,“阴力见诛,陷为女子。”侍潞州节度使薛嵩十九年,当薛嵩与邻镇节度田承嗣有隙,红线女为主子效力,星夜奔走两镇,使两

  • 大乘起信论义记·法藏

    凡三卷。唐代法藏撰。又称大乘起信论疏、起信论义记、藏疏、贤首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为大乘起信论三大疏之一。本书系以华严宗之立场而注释大乘起信论者。共分成十门:(一)教起所因,(二)诸藏所摄,(三)显教分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