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西均开章

均者,造瓦之具;七调十二均,八十四调因之(古均、匀、韵、女匀、钧皆一字)。均固合形声两端之物也。古呼均为东西,至今犹然(《南齐·豫章王嶷传》:“止得东西一百,于事亦济。”则谓物为东西)。

两均也。相夺互通,止有一实,即费是隐,存泯同时。

所以然,生不得不然,而与之同处。于是乎不得有言,不得无言,而不妨言“言即无言”之言”霹历一声之后也。

竹中之均”,而何以言?因后世以不可闻者自夸其闻,啍啍哓哓,以传为市,故言其“何言之行生”者征之,土型乎,钟木乎,岂得已哉?

万古所师之师惟有轮尊之所为也。方老不自谓为之而归于无为之尊,则方老率众执事芸芸者,皆轮尊之所以为也。

代而错者,莫均于东西赤白二丸。白本于赤,二而一也。赤者平起赤,而高、中白;白者能白能黑而满轮出地之时本赤。因其所行,错成生死:明而暗,暗而明,昼夜之生死也;生明死魄,一月之生死也;日一北而万物生,日一南而万物死,一岁之生死也;时在其中矣。呼吸之小生死,天地之大生死,犹是也。

东起而西收,东生而西杀。东西之分,相合而交至;东西一气,尾衔而无首。以东西之轮,直南北之交,中五四如此。

步否?曾同异否?

开辟七万七千年而有达巷。独均与别均,号为专门性命均。而经论均犹之传注均,惟大成明备,集允中之心均,而苦心善世,以学为旋甄和声之门,弥纶乎大一而用万即一之一,知之乐之,真天不息,而容天下。后分专门性命、专门事业、专门象数、专门考辨、专门文章,皆小均,而非全均也。

干毒最能高深,苦心于世之胶溺,故大不得已而表之死窟者,留以为寒凉之风可耳,非中谛圆成者也。

全均者曰:名教者寄声托形之场也,时乘,独明轮率,则以元会征成坏,固东西大生死之指南车也。

均备五行而中五音,所旋所和,皆非言可传。空无所得,无不自得,久淬冰雪,激乎风霆,会乎苏门光,读五方本,破玄黄句,坐苍苍之陛,下视其不可闻之苦心,原何有不可推移之法,而况迹其迹乎?

匋则尽古今是匋也,狱则尽古今是狱也则泥土以为墼耳,断钟木以为橛耳!旋形和声之统迹者,众均皆有其书,而不立者立其所以统。吾以统均立,则两间之星点支吾者,皆不立之立也。

用形之义详于东,而托形之声出于西。清静音闻,谁耳顺乎?弦歌,一据不可复舍,迷药尤毒!

方老向轮尊曰:迷而悟、悟而迷,又何异于呼而吸、吸而呼哉?矜高傲卑,几时平泯?吾无以均之,惟劝人学均以为饔飧。众艺五明

吾劝别均,别均方独尊,而所迷者悦而从之,谁肯虚心,自知无住?既讳其住,必且訾我以掩悦者。吾劝独均,独均又以为杂取异术,推而摈之。劝其悟后自强不息,薪传用光,乃本自不可言者也。知必不免,而必言可免,是为大免。劝纵不受,又岂可以不劝自暴弃哉?

纷华之旁,足唾人间之哲匠,以为颜色,藏身已耳。不则交赊福田,久而自护,又多厌常喜新,因而别路绐之,则果不信土木之皆均质也,城郭川原之皆均宅也。指远山之青又青,有秘在焉,则驰千里马遍九州而寻之,青又青何可得乎?犹必以土木城郭川原之非究竟也,岂非白痴?忽告之曰:“君求青又青耶?君足下之土木是矣。”彼反不信。学道贤者往往皆然,真可怜生!迷死而已。所最太息者,单袭“田本自种”之一吼,而废禁“种田”之良劝,漫曰鳖难逃瓮,其如日下狼祸何哉?轮尊笑曰:迷死而已,本不出吾计也。

毒均设炉,听人投迷。有开目放光者,则出而逍遥;不能出,则迷死之已耳。无明即明,争明逾迷。跃冶造命,本无迷悟,而有似乎生迷死悟。不迷则死,不如迷学,学固轮尊毒毒药之毒也。

吾告稗贩毒药者曰:至贱如盐水,至秽如矢溺,皆可吐下,比于灵丹;何必外国之阿魏、黄硇乎?灯笼露柱,石牛木马,乃辽之白蹢也。土苴矣,疑者嚼即弃之。故为画长安图,使人出门西向而笑哉?世无非病,病亦是药。以药治药,岂能无病?犯病合治药之药,诚非得已。

贯、泯、随之征乎交、轮、几也,所以反覆圆∴,有何交涉?

“细视大者不尽,大视细者不精”者咫也,而用者大地,何不试学此均,以为无用之用耶?

有大全,有小全。专门之偏,以求精也;精偏者小全。今不精而偏,必执黑路胜白路,而曾知黑白之因于大白乎?入险则出奇,愈险则愈奇,而究竟无逃于庸也。惟全者能容偏,惟大全者能容小全;而专必厌全,小全必厌大全。大全随人之不见是;而专者摧人以自尊。大全因物以作法,法行而无功,天下皆其功,而各不相知。专者必自露得法,而不容一法在己之上;以故闻者屈于其迅利,遂以为大全诚让专偏一等矣。

集也者而尚有不能言者,庸何伤哉?

我以十二折半为炉,七十二,变无征之四旦;造象无定,声饮归元。知文殊中无中、边之中,又不碍常用子华庭皇之中。是名全均,是名无均,是名真均。有建金石华藏之殿,而犍旷古当前之钟者乎?必知问此造具均、和调均之合一手矣。印泥、印水、印空,三印且破,又何嫌于刻销乎?存泯同时,各不相坏。形既无形,声亦无声,何不可乎游形而戏声?

蒙老望知者,万世犹旦暮。愚本无知,不望知也,苍苍先知之矣。三更日出,有大呼者曰:“是何东西!”此即万世旦暮之霹雳也。请听!

猜你喜欢
  卷十 乡党第十·邢昺
  卷一一·邱濬
  卷二十四【起宣公十三年尽十八年】·杜预
  孟子纂笺卷六·詹道传
  凡例·胡广
  卷六十四·程川
  卷十一·黄仲炎
  卷三十九·江永
  祭统·姚际恒
  大雲初分智宝藏健度第三十二·佚名
  菩提行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佛学之简明意义·太虚
  银色女经·佚名
  入楞伽经卷第九·佚名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阮阅

      ●卷三·孝义门  徐师川诗云:“楚汉纷争辨士忧,东归那复割鸿沟?郑君立义不名籍,项伯胡颜肯信刘。”谓项伯,籍之近族,乃附刘而背项,郑君以(已)为汉臣,乃违汉而思楚也。余尝论之曰:方刘、项之势雌雄未决也,其

  • 五集卷九十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五古今体五十一首【乙卯三】仲春丁祭至圣先师礼成述事践阼年当天数庆八旬五岂易为望【予初登大宝默奏  上帝愿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彼时予二十五岁亦未计及届期当寿跻八十五岁斯岂人生

  • 卷第一百七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隋纪一〔起屠维作噩(己酉),尽重光大渊献(辛亥),凡

  • 卷之一千四百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伊洛渊源録卷十一·朱熹

    宋 朱子 撰刘起居墓志铭 许景衡公讳安节字元承温州人资禀不凡方儿时已有远度比长嗜学有所未逹思之夜以继日必至于得而后巳少与从父弟今徽猷阁待制安止相友爱皆以文行为士友所称既冠游太学元符三年擢进士第调越州诸

  • 永安王高浚传·李延寿

    永安简平王高浚,字定乐,神武帝高欢的第三个儿子。开初,高欢娶高浚的母亲,当月就有了身孕。高浚出生后,他怀疑不是自己的孩子,因而不十分喜欢。而高浚很小的时候就十分聪慧,后来逐渐被父亲宠爱。他八岁时问博士卢景裕“:祭祀神

  • 第十七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吕思勉

    废除不平等条约,可以有两种办法:其(一)是片面的宣告。其(二)是共同或个别的谈判。中国在国际间,不平等条约的造成,全由前清政府昧于外情之故。至其末造,则外力的压迫已深。帝国主义者,是很难望其觉悟的。无论共同或个别的谈判,都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 洪武十六年十一月庚子朔,以儒士崔谦、王讷为山东提刑按察司佥事。 癸卯,置四川建昌府儒学。 己酉,命广西、浙江、福建、湖广、江西、广东六布政使司各造水磨明甲一千,松江、常州、苏州

  • 卷第廿七·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廿七〈起天平神護二年正月、盡十二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高野天皇二年春正月甲子。詔曰。今勅〈久〉掛畏〈岐〉近淡海〈乃〉大津宮〈仁〉天下所知行〈之〉天皇

  • 御制题宋版范祖禹帝学·范祖禹

    元祐成书心力殚逮乎嘉定又重刊欣兹祖禹芸编在不异九龄金鉴看务学求师着仪轨修身莅政示倪端知之行矣吾犹恧绨几寜惟玩古观乾隆乙未孟春乾隆四十一年九月奉防皇子等所和诗着并録钦此皇四子【臣】永珹恭和儒臣第一妙研殚

  • 训子篇 第十 凡十七条·范立本

    司马温公曰:“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父教师严两无外,学问无成子之罪。暖衣饱食居人伦,视我笑谈如土块。攀高不及下品流,稍遇贤才无语对。勉后生,力求诲。投明师,莫自昧。一朝云路果然登,姓名亚等呼先辈。室中

  • 孟子精义卷十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十四 宋 朱子 撰 尽心章句下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章 尹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天下不以为不仁为其所得为故也战国之战伐以不义而并吞耳仁

  • 卷一·晁迥

    定慧之法宜知至理仍令均济二者相资何谓也凡言定者贵乎澄明之定勿入顽空之定定而无慧譬如石人木偶虽不动而奚为凡言慧者贵乎安详之慧勿肆轻狂之慧慧而无定譬如云电风灯于久照而何有混而为一曲尽其妙至信发外之著者可以

  • 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太虚

    一 全部教史的纲要 甲 佛法流变的原则 乙 印度佛教的三期 丙 世界佛教的三系二 全部教法的纲要 甲 四藏 乙 三法 1.五乘共法 2.三乘共法 3.大乘不共法三 今后佛学的建立 甲&n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四·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大王。知此童女。發如是心。作如是願。觀其意樂。而告之言。童女當知。隨汝所欲。我皆與汝。我今所有一切皆捨。令諸眾生。普得滿足。一切平等。心無分

  •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宋契丹国师中天竺摩竭陀国三藏法师慈贤译  尔时世尊既加持已。告弥勒菩萨曰。汝等愿受灌顶。先结曼拏罗大坛而受灌顶。尔时世尊既结坛已。即说五如来灌顶真言曰。  唵(引)戌(上声)抳野(二合)多拟野(二合)

  • 科举论·黄淳耀

    三代以后,设科取士之法,莫善于汉之贤良方正,莫不善于唐之诗赋取士。宋初稍沿唐制,及安石变法,始专用经义,而诗赋之科,终宋世数起数废。要其所谓经义者,特安石之新说而已。虽绍兴以后王学稍衰,而河南、荆舒对立为两,则学者犹多蹖

  • 女侠夜明珠·还珠楼主

    《女侠夜明珠》,作者还珠楼主,共十回二十五万字。武侠小说。本书曾以《关中九侠》书名于1948年5月至10月在上海《蓝皮书》月刊连载六期,未完;本年11月改名《女侠夜明珠》,由上海华英书局出版、广艺书局印行单行本第一集,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