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翼善鉴第九(十九案)

  善气氤氲,善量弥纶。云何动物,只是一真。真诚极处,且泣鬼神。辑翼善

  鹿绕坟鸣(《孝子传》)

  伍袭,字世公,居父丧,庐侧有一鹿,每袭哭,辄绕坟而悲鸣。

  诗曰:荒庐吊影独衔悲,怪鹿云何共涕洟。一样椎心风木痛,想他踯躅绕坟时。

  群鹿感孝(《唐书》)

  唐孝子褚无量,丁母忧,庐于墓侧。有鹿犯所植松柏,无量泣而谓曰:“山中草木不乏,何忍犯吾母茔树?”因竟夕守护。自是群鹿驯狎,不复侵害。

  按皇甫山《逸士传》云:罗威,字德仁,南海番禺人,母没尽哀。墓侧白鹿,乃驯绕其墓。

  诗曰:误侵茔木恕无知,怒犯山灵罪敢辞。万点长条短条泪,鹿群相视亦含悲。

  虎避孝子(《圣师录》)

  上虞杨威,少失父,事母至孝。尝与母入山采薪,为虎所逼,自计不能御,于是抱母,且号且行。虎睹其情,弭耳而去。

  诗曰:抱母惊惶走且哀,磨牙攫爪出蒿莱。回头底事荒山窜,知是樵苏孝子来。

  虎释孝女(《警心录》)

  鹳坑隶罗源,其地岭上有平巅,居民称为簥上。一田妇归宁过其处,见虎蹲踞,惧不得免,因疾呼之曰:“斑哥!我今归省父母,与汝无冤,何忍害我?”虎垂耳竦听,遽曳尾趋险而行,妇得脱。

  李斯义曰:孝心便可免难,从来事到无可如何处,只存一点正经心肠,直行将去,断不罹于祸,此亦天道也。

  鹤子曰:妇哭而哀,情何惨也。读此,泰山虎拜下风矣。

  诗曰:盘陀坐待怒张眸,有女前行哭诉愁。听到归宁风动谷,公然让路虎低头。

  虎守忠义尸(《莼乡赘笔》)

  南都既覆,隆武称号闽中。福州破,桂藩子永明王,复拥立于肇庆,改号“永历”。后遁入缅甸,为平西王吴三桂檄取遇害。永历称帝后,流离西粤,受制于孙可望。一时忠烈之士,大半殉难。辅臣严公起恒、杨公畏知,俱负声望。可望要封秦王,严固拒不许,遣贼遮杀之,推入河中,尸流三十余里。忽有虎负之登岸,守视不去。贼愕眙,因收葬之。杨公愤激,徒手击贼,亦被杀。张献忠诸养子,除伪晋王李定国反正外,如刘文秀、艾能奇等,皆好祸嗜杀,惨甚猰貐。乃此虎犹知忠义,彼逆贼者,真禽兽之不若也哉!

  鹤子曰:汉刘昆,为弘农太守,三年,仁风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去。宋均,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犹多伤害。均到任,令属县曰:“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乃除削课制,其后虎相与东游渡江。二事,见《后汉书》。昔则感德政而虎去,今则感忠义而虎来,虎亦奇杰也哉!《后汉书》又载刘陵为长沙安成长,修德而群虎越境,此亦感德政也。

  诗曰:谁藏碧血慰泉台,抗节如山志不回。天悯忠魂葬鱼腹,怒涛驱虎渡河来。

  善士义虎墓(《井蛙录》)

  清初时,赣邑郭士俊,砥躬淳厚,接物和平,乡里有善人之目。而事父母极孝,人鲜有知者。时邑有虎乱,往来者必戒严而出。郭一日往庄课租,二仆随往,忽途次密菁中,一虎突出,横阻于道。二仆弃袱被奔去。郭欲遁,而足不能履。坐而视,俟之,虎亦与郭对坐。郭自分难免,谓虎曰:“余不幸而与汝值,余之数也。请速啖我,毋俾我长栗。”虎忽起近郭身,宛转相依,如驯习者。郭曰:“汝既不加害,将欲何为?”虎即衔袱被置郭前,若欲为负荷者,仰首躬背而示郭以状。郭揣其意,系袱被于背。郭起,虎即随行。先是二仆遁至庄,以告诸佃,莫不骇嗟,谓郭死于虎,天道无常。顷忽见虎随郭至,皆反奔入室,扃其门而喧噪。郭曰:“毋恐,虎固与人不相扼也。”悉令辟户出。虎果弭耳帖尾,听郭指使。于是众乃返惊为喜,争啖以肉,虎一一舐而食之,夜宿门外。郭归,仍负袱被而行。将抵家,村人怪骇,郭悉语颠末。人谓郭盛德,感及于虎,益加敬爱。自此,而虎乱遂弭。适郡久亢旱,有司建坛祈祷,屡牒城社无应。忽郡长夜梦城隍神语曰:“来日北郊外,有一老人携虎往东行者,能得甘霖者也,曷往觅之?”次日令吏祗候,郭果至。吏固稔虎不伤人者,勿之忌,拉郭见郡长。郡长奇之,隆礼迎请,告以代祈雨意,郭固谢不能。而郡长请益坚,不得已,登坛拜跪,虎俯坛下。日亭午,有黑云一缕,蜿蜒如龙状,起于东南,顷之,大雨如注。郡长喜,欲延郭入郡款谢,而郭坚辞,携虎去。郡长归,乃手书“降龙伏虎”四大字,令吏备花酒,鼓吹送其家,郭名于是益噪。后郭死,虎绕榻长吼,家人闻其声而恐怖,遂不复鸣。殓之日,虎泪如绠,日夕宿棺下。及郭就窀穸,工竣,虎伏地大吼,触碑而死。人义之,报郡长,郡长诣郭葬所,见虎头破而死,恻然悲悼,于郭墓旁,择地帷裹葬之。封其碑,题曰“郭善士义虎之墓”,至今犹存。

  诗曰:虎俯坛前祷雨哀,一般真气薄风雷。白杨萧瑟累累墓,几见朱幡哭拜来。

  虎护高士庐(《独异志》)

  成应元《事统》云:刘牧,字子仁,尝居南沙野中,乐山鸟之啼,爱风松之韵,植果种蔬。野人欺之,多伐树践囿。牧曰:“我不负人,人何负我?”有一虎近其居作穴,见牧则摇尾。牧曰:“汝来护我耶?”虎辄俯首。历数年,野人不敢侵。后牧卒,虎乃去。

  鹤子曰:人欺善,虎庇善,是人之横逆,反不若虎之驯良也。

  诗曰:鸟啼松韵寂声闻,稳坐南沙一片云。可叹抱茅欺杜老,村童幸未遇山君。

  义虎传(祝枝山作)

  荆溪有二人,髫丱交,壮而贫富不同。窭子无他技,独微解书数,妻美而艳。富乃设谋,诳言:“若困甚,盍图济乎?”窭告以不能故。富子曰:“固知也。某山某甲,丰于财,乏主计吏,觅久矣,若才正应膺此耳。若欲,吾为若策之。”窭感谢。富子即具舟费,并载其艳者以去。将抵山,又诳言:“吾故未尝夙语彼,彼突见若夫妇,得无少忤乎?一忤,且不可复进。留而内守舟,吾若先容,可许也。”窭从之,偕上山,富子宛转引行险恶溪林中。窭胼胝碎破,血出被踝踵不已。至极寂处,乃蹴而委之地,出腰镰斫之,陨绝。富子谓死矣,哭下山,谓艳者:“若夫君,噬于虎矣,奈何?”妇恸哭。富子又诳言:“哭无益,吾试同若往检验,不见,乃更造计耳。”妇亦从之,偕上山。富子又宛转引行别险恶溪林中,至极寂处,拥而求淫之。妇未答,忽虎出丛柯间,咆哮奋前,啮富子去,毙焉。妇惊定,心念彼习行且尔,吾夫其果在虎腹中矣。不怨客,转身而归。迷故途,顺途而哭。倏见一老人步于傍,问故,妇陈之。老人言:“尔勿哭,当返诸舟,可归。尔舟在彼。”遂导之返,见舟而灭,盖神云。妇登舟,莫为计。俄而山中又一人哭以出,遥察之,厥雄也。妇疑骇,夫亦疑妇,当为贼收矣,何独尚存哉?既相逼,果夫果妻也,相携大恸,各道故。夫曰:“彼图淫若,固未淫若。图死我,固未死我。则我可置我憾也。”妇曰:“吾苦若死,若固不死。图报贼,固自得报矣。我憾何不可置耶!”于是更悲而慰,哭而笑,终归完于乡。

  祝子曰:视贼始谋,亦何义哉。已而以巧败,受不义之诛于虎,虎亦巧矣。非虎也,天也。使妇不遇虎,得理于人而报贼,且未必遂,即遂,未若此快也。故巧不足以尽虎,以义表焉可也。

  退士曰:以虎啮诳妇,而反为虎所啮,神耶虎耶?以为神虎可也,非直义而已。

  鹤子曰:反手为云覆手雨,古道今人弃如土。彼以黄金而夺声气,此以红粉而换肝肠。人心深险,竟至于此,故择交宜慎。

  诗曰:杀心已伏见婵娟,一旦金兰化作烟。人巧十分天更巧,是神是虎总操天。

  三马惊逸(《阅微草堂外集》)

  洛阳郭石洲,言其邻县,有翁姑受富室二百金,鬻寡媳为妾者。至期,强被以彩衣,掖之登车。妇不肯行,则以红巾反接其手,媒媪拥之坐车上。观者多太息不平,然父母族无一人,莫能先发也。仆夫振辔之顷,妇举声一号,旋风暴作,三马皆惊逸,不可止。不趋其家,而趋县城,飞渡泥泞,如履康庄,虽仄径危桥,亦不倾覆,至县衙,乃屹然立,其事遂败。用知庶女呼天,雷电下击,非典籍之虚词也。

  诗曰:耻见金夫不有躬,翁姑夺志诉苍穹。一呼三马腾空起,白日冥冥鬼旋风。

  牛助孝子(《阅微草堂外集》)

  徐光大,慈溪人,康熙中,任清河主簿,著廉能声,以疾卒于官。子雅涵,扶柩归,渡黄河,忽风起冰合,夹舟不能行。诸人履冰登岸去,雅涵独拊柩长号,矢以身殉。众哀其志,谋以索挽之。甫数武,陷冰坎中,力不能施。雅涵仰天狂呼,血泪交迸。众束手无策,皆为掩泣。忽来一水牛,趋柩前,以角承之起。众无不踊跃呼曰:“天怜孝子,驱牛为之助也。”竞拽之,立达于岸。阖家感牛德,戒食牛肉,已历四世矣。

  诗曰:哀动河神水不寒,乌犍戮力万灵欢。请看孝子扶归榇,天意何曾负好官。

  群乌衔土(《广舆记》)

  颜乌,义乌人,父亡,负土筑墓。群乌衔土助之,其吻皆伤,因以名县。

  按《异苑》云:东阳颜乌,以纯孝著。后有乌衔鼓,集颜所居村,乌口皆伤。一境以为慈乌衔鼓,欲令至孝远闻,即于其处立县名“乌伤”,旋改为“乌孝”。

  诗曰:荒碣犹存黯夕阳,争传颜巷义乌乡。辛勤衔土成坟后,时听啼声隐白杨。

  群乌集舍(《周书》)

  宗懔,遭母忧,哭呕血。每有群乌数千集于舍,候哭而来,哭止乃去。

  诗曰:何处千乌绕帟帷,哭闻孝子百灵悲。思亲各有伤心泪,仰视苍天两不知。

  庭乌哀泣(《北史》)

  齐萧放,居丧,以孝闻。庐室前,有二乌来集,驯庭饮啄。每临哭时,舒翼悲鸣,若哀泣者。

  诗曰:孝动三灵色惨凄,有生各自念孩提。问乌何亦悲伤甚,声到心头不住啼。

  仁乌蔽树(《拾遗记》)

  晋文公,烧山求介之推,之推抱树,有白乌成群,绕烟飞噪蔽之。推死后,所焚山数百里,居人不设罗网,呼曰“仁乌”。

  鹤子曰:反哺则孝,护善则仁,成公绥目以祥禽,有以哉!

  诗曰:旌善绵田悔已迟,介山一炬到今悲。棠梨寒食烟和雨,尚有啼乌绕树枝。

  日南双雁(《警心录》)

  虞国,少有孝行,为日南太守,常有双雁宿止厅上。每出行县,辄飞逐车。既卒于官,雁逐丧还。至余姚,住墓前,历三年乃去。

  李斯义曰:二雁之于虞也,生而行止与俱,死而丧葬相随。天下人子,能如此者有几?蔡邕庐墓,雉兔驯扰不去,亦孝行之所感也夫!

  诗曰:双飞谁遣此勾留,五马相随几度秋。惆怅墓田离别后,白云渺渺水悠悠。

  神鹰(《坚瓠集》)

  嘉禾守杨公继宗,为人端庄勇决,爱民礼士。会郡饥荒,死者相踵。公悯念既深,不及关白司道,发仓赈之,全活万计。仇家以事上司道,以“擅支仓库,少给多侵”为辞,行文按公。及展牍,狂风起庭中,有群鹰数十丛集,掠牍飞上,或爪或喙,牍纸粉碎矣。司道怒曰:“鹰亦忤我乎?”遂白抚院。方下舟,群鹰复至,怒睛奋翅,驰逐飞鸣,若詈辱之状。司道怒,命卒缯猎之。弩者弹,弓者箭,网者丝,而罗绕愈众,卒莫能退。中一老鹰,迅掷而下,司道急以手蔽面,竟攫其纱帽而去。众鹰亦复爪喙申文,又纷然碎矣。司道骇异,返驾,事遂得寝。公在郡九年,风雨调和,祯祥叠见。及满去,七邑男女,攀车挽留。士夫为制《神鹰录》,以传其德政。

  诗曰:万骨回生只手持,为民获罪复奚辞。愿书赫赫神鹰录,传遍黄堂太守知。

  龟负孝子(《九江记》)

  留京有孝行,时江水暴溢,居者皆溺。京负母号泣,忽有大龟至前。举家七口,俱上龟背,行十余里,至一高岸,龟乃去之。

  鹤子曰:大龟拯溺,事奇矣。然以孝行而至,事奇,理固常也。

  诗曰:一家鱼腹只须臾,跋浪神龟载乐都。仰见天心怜至孝,艰危随处百灵扶。

  龟负阁(《文苑汇隽》)

  徐瑞,幼时被水,处一阁将沉。闻空中有人言曰:“徐瑞真宰相,可护持之。”时有龟数千负阁,得不沉。后果位宰相。

  诗曰:神龟天遣庇贤才,百尺岧峣黑浪回。信是他年黄阁老,六鳌且戴海山来。

  龟衔树(颜真卿《石柱记》)

  余不亭侯孔愉墓,在城下,古木数株,坚如石。故老云:“愉卒后,龟衔巢木植于此。”至今号“龟衔树”,溪名“龟溪”,桥曰“龟回桥”。

  按《会稽俊贤传》云:孔愉,字康敬,尝至吴兴余不亭,见人笼龟于路,愉买而放于溪中。龟行至水,反顾视愉。及封此亭,三铸印,龟皆左顾。愉悟,遂取佩之。

  诗曰:当年翁仲记分明,亭外斜晖亦有情。神物尚留芳泽在,绿阴一带护佳城。

猜你喜欢
  状留篇第四十·王充
  论语解卷六·张栻
  序·史洁珵
  卷十·杨甲
  卷三十三·黄伦
  卷三·司马光
  卷二十三之上·何楷
  卷十·朱鹤龄
  卷六·朱倬
  庄公·庄公三十年·左丘明
  卷三百八十九·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欧阳竟无
  大寶積經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第二十九·道宣
  把门关好·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 ·佚名

    白玉蟾 见懒翁 坡仙何日跨鲸归,公是苏家老白眉。 把剑舞残杯内酒,抚琴弹破笔头词。 桂林种德不知岁,福海流长无尽时。 他年翁若回蓬岛,稳把青毡付阿谁。 白玉蟾 见莺三首 夜来新长水三尺,雨过横

  • 山歌·刘半农

    (用江阴方言)你乙看见水里格游鱼对挨着对? 你乙看见你头上格杨柳头并着头? 你乙看见你水里格影子孤零零? 你乙看见水浪圈圈一晃一晃晃成两个人?*小小里横河一条带, 河过边小小里青山一字排。 我牛背上清清楚楚看见山坳里, 竹篱

  • 玉澜集钞·吴之振

    朱槔二诗寄德粲并简内观诸友春风本自掣肘去,那更病留过一旬。满眼山川虽不改,连天桃李已成尘。银河谁与洗兵马,宝唾安能泣鬼神。怅望故人分雪此,飞云落日在纶巾。九渊亭上二三子,见说年来事事新。隔水不容招手唤,曲窗已有画

  • 列传第三十九·刘昫

    ○狄仁杰 族曾孙兼谟 王方庆 姚璹 弟班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

  • 卷六·岳珂

      汪革谣谶   淳熙辛丑,舒之宿松民汪革,以铁冶之众叛,比郡大震,诏发江、池大军讨之,既溃,又诏以三百万名捕。其年,革遁入行都,厢吏执之以闻,遂下大理狱,具枭于市。支党流广南。余尝闻之番易周国器(元鼎),曰:"革字信之,本严遂安人

  • ●卷一·徐世溥

    金声桓,左良玉部将也,本辽阳卫,应袭世职,以边资历杨枢辅嗣昌,史督师可法诸营,累升至淮徐总兵官,寻隶左后队。初,左既败绩襄樊,退保武昌,力不支,则图屯兵南都;癸未春,至池州,闻有备而还;久之复至武昌,徘徊楚东。乙酉春,闯贼又日夜东下,左

  • ◎蓝衣社·恽逸群

    “蓝衣社”这个名称是非正式的,是刘健群提出的:“希特勒、墨索里尼有‘黑衫党’‘褐衫队’,我们就来一个‘蓝衣社’。”据说那时蒋介石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成了悬案。不过,照后来蒋介石办事的惯例,凡属于法西斯统治的,不驳斥的

  • 卷十三·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十三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 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三代世表第一 【索隐应劭云表者录其事而见之按礼有表记

  • 同治元年三月十七日·曾国藩

    早饭后清理文件。写杨节母碑额,久不作篆,生涩殊甚,乃知天下万事责熟也。见客三次,写李少荃围棋一局,习字一纸。中饭后写沅甫信。前闻洋船过芜湖来者,言十三日三山夹火光烛天,心以季弟营盘为忧。本日,沅弟寄到季十三日一信,乃为

  • 卷六十六·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六十六宋 陳祥道 撰昏禮婦見舅姑禮士昏禮夙興婦沐浴纚笄宵衣以俟見質明贊見婦于舅姑席于阼舅即席席于房外南面姑即席婦執笄棗栗自門入升自西階進拜奠于席舅坐撫之興答拜婦還

  • 卷二十九·吕本中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集解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二十九宋 吕本中 撰哀公【名蒋定公子敬王二十六年即位諡法恭仁短折曰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左氏传春楚子围蔡报柏举也里而栽广丈高倍夫

  • 卷十二·姚炳

    钦定四库全书 诗识名解卷十二 钱塘 姚炳 撰 草部 茅 茅【豳风七月篇】说文以茅为菅郑渔仲别茅叶为菅皆非古者菅茅异用菅同麻并沤为布而茅则以盖屋其种佳者用包裹礼物及充祭祀缩酒如禹贡包匦菁茅春秋传包茅不入及易

  • 佛说小道地经·佚名

    后汉天竺三藏支曜译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有四因缘。何等为四。一者怙其善不晓护戒自欲身。二者以不护戒便黠意不生。以黠意不生便不知身。以不知身意便惑。三者不解经以不解经便不了了。以不了了意便疑。四者不

  • 法华玄论卷第四·吉藏

    初明一乘义即释会三归一义问。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云何名为无二无三耶答。有人言无二者无声闻缘觉二。无三者无偏行六度菩萨乘。又昔三乘皆是方便。今教别有一大车。异昔三也问。何以知然答。经云佛

  • 卷第二十七(行声闻道上诸国王部第四)·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二十七(行声闻道上诸国王部第四)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波罗奈王得辟支佛一&middot;月氏王造三十二塔成罗汉道二&middot;摩诃劫宾宁王伐舍卫遇佛得道三&middot;有德王拥护弘法法师失命为佛弟子四

  • 序·书玉

    羯磨者。乃如来金口亲宣之法也。所谓僧法。对首。心念而已。总则唯此三门。广有一百八十四种。念其力。则能浣染为净。详其功。则能成济事缘。后之行者。惟须秉白如法。即合佛制。其或颠倒错脱。便名非法也。律云。正

  • 储光羲诗集·储光羲

    诗集。唐储光羲(707—约760)撰。五卷。光羲,族望兖州(今山东曲阜)籍贯润州延陵(今属江苏)。开元进士。曾任微官,退隐终南。后复出,迁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受伪官,乱平下狱,贬死岭南。原有文篇赋论凡七十卷,乃其子储溶乞王

  • 高僧摘要·徐昌治

    佛教史书。清徐昌治编辑。四卷。成书于顺治十一年(1654)。是摘要记述历代僧人的传记著作。分为四科:(1)道高僧摘要,收四十二人;(2)法高僧摘要,收四十三人;(3)品高僧摘要,收四十七人;(4)化高僧摘要,收四十一人。每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