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三

<经部,书类,尚书精义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精义卷三十三    宋 黄伦 撰

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逺省尔知寜王若勤哉

无垢曰周公意言武王勤劳辛苦得天下为子孙万世之基以绥养天下万世之民今不可故违吉卜安坐求敬忍视王室之危亡而不恤矣如此训谕则见周公义理深长而邦君御事之计似为迂濶矣

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

无垢曰天意以成王冲幼坐继武王之业恐其怠惰恣纵故闭塞劳苦我成功之所使我知天命之不易而人情之艰难也我何敢不尽心尽力以卒我武王所图之事哉武王所图之事何事也盖天下尽归周家之事也

张氏曰閟言天命之否闭而不通毖言人事之难艰而不易事者功之始功者事之成前人之功积事以成之者也今也天閟毖我成功所则我于宁考所图之功不能必成姑亦终其所图之事而已天下之事先王定之于前极其卒之者非子孙其谁乎

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无垢曰周公惟恐其未喻也乃曰至诚称誉而非谄非谀者天必辅之欲知至诚称誉不可考之于诸大夫恐其有爵禄之累也其言可信也尚矣使民有徯予后后来其苏之辞有徯予后后来其无罚之辞则天之辅我可知矣当时十夫来翼则民有忱辞归我可知矣民有忱辞归我则天之辅我亦可知矣其往征也何疑哉民欲征四国如此此天心也予何敢违天不于武王与夫旧臣之功使之有无穷之计乎诚使周公听求敬违卜之言坐视四国之叛而不为之经理则武王之天下未可知也四国叛乱如已有疾以害我周家之业我何敢不于前宁人武王与夫旧臣所受于天之休命有以终其业乎毕终也终其业则视四国叛乱如疾在躬必去之而后已

张氏曰化者化之以其道也诱者诱之以其言也三监淮夷之叛有邦之君皆以为不可征此成王所以化之者也天棐忱辞其考我民者诚信而有辞天之所辅也我忱信而有辞天必辅我天道逺而难知欲知天之辅我当考之我民而已民之去就视贤十夫予翼则民辅我矣天之视听自民民辅我则天辅我矣天辅我民辅我岂特可以极卒宁王所图之事其于图功亦可以终之者也

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葘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厥孝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

无垢曰武王既已统一天下未及纪纲万事而死今成王继之有四国之叛使不为之扑灭是若作室不肯为之营筑也营田而不为之播种也况能制礼作乐立经陈纪为子孙无穷之计因其作室葘田之説又思曰父以敬存心见其子不继其志其肯言曰予有后不弃我基业乎为人子而不为父所信则亦何以为人哉使我今日不能继武王之业以平四国之乱是武王无后也是尽弃武王之业而不为保守也如此不征其可乎

张氏曰父作之于前而子不能继之于后也

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

东坡曰养厮养也父兄而与朋友伐其子其家之民养当助父兄欤抑助其子欤其将相劝助其父兄弗救其子也今王与诸侯征伐四国正如父兄与朋友伐其子尔众人孰当助乎

陈氏曰兄考者喻成王周公也友者邦君也喻四国也子者喻民也民养者厮养也喻羣臣也四国残害我赤子我为赤子之父兄固将救之汝羣臣乃劝我弗救乎

吕民曰如人之父兄被侪类伐其子父兄岂肯弗相救必被髪缨冠而往救之何况王者视民如子见得武庚管蔡害民为天下诸侯岂可不相救助此以世间常情论之

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

无垢曰爽明也清明邦国必赖哲人今兹十夫通知上帝之命命在周家故来翼我十夫可谓哲人矣清明四国叛乱者非十夫其谁十夫来助征伐是上帝来助征伐也其可已乎以是知非有以高天下之见者则不足运动天下邦君御事学至于立矣特未可与权平居守常则有余裕傥遇变故则不足以知防而斡旋上天之法诚者辅之今周家至诚动天天遣十夫来翼邦君御事其可有异论不辅我至诚之心而易上天之心乎降戾周家使大艰人如三叔等以我至亲乃大近相伐于室家之中此周家不幸天降此祸也祸端已起不可不治治之之道伐之而已矣夫上天之法本于辅诚此天之定命不可改易也三叔乃一时变故耳岂能易天之法与天之命哉天法天命既不可易邦君御事乃以谓不可征是不知天命之不易也

吕氏曰天辅助我有周于诚实平定无事之时其时尚有不敢变易其法以辅诚天命何况今日天动威以警戒我周邦尤不当不从也

予永念曰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天亦惟休于前宁人予曷其极卜敢弗于从

无垢曰殷之有天下犹亩之田也田有恶草则害嘉谷天下有不仁之君则害良民天相武王诛纣灭殷以保良民是若穑夫除去恶草以养嘉谷也今其莠犹在如武庚之叛也成王岂敢不力诛锄以终天下之业而继武王乎亦犹穑夫尽去恶草不使一苖有遗类也前曰日思此曰永念则知圣贤举事不轻易如此

东坡曰是时武王之旧臣皆欲从成王征伐故王曰天若欲休息此前宁人者予何敢尽用卜敢不从众而止乎

张氏曰穑夫之治田去其害稼者而已盖稂莠不除终为苖稼之害殷商之害虐斯民为天所畏有类于此故曰天惟防殷若穑夫天之丧殷如是则为成王者故当敛之至于终亩所以应天者也极至也天之休美于前宁人使有天下成王自谓我何所至乎言有天下之休命者尽宁王之德也我卜既吉而不往从之则是逆天者也成王之所以必往伐之者从卜而已

吕氏曰周公之论天之命防商之意分明天降休命于武王又分明何必去占卜自合当从天命去东征虽不卜亦可

率宁人有指疆土矧今卜并吉肆朕诞以尔东征天命不僭卜陈惟若兹

东坡曰今宁人指我以疆域所至不可坐受侵略况今卜并吉是天欲征不欲休也盘庚与大诰皆违众自用者所以借口也使盘庚不迁都周公不摄政岂有异议乎平居无事变乱先王之政而民不恱则以盘庚与周公自比此王莽所以作大诰也

张氏曰天虽难忱其示人以吉凶之命而无有僭差卜之所陈者如此此三监淮夷不可不征也

荆公曰武庚周所择以为商后三叔周所任以商事者也其材皆非庸人方主幼国疑之时相率而为乱非周公往征则国家安危存亡殆未可知然承文武之后贤人众多而迪知上帝以决此议者十夫而已况后世之末流欲大有为而乃欲取同于污俗之众人乎

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无垢曰征四国时实周公摄政故孔子序大诰曰周公相成王将黜殷则黜殷命杀武庚命防子启虽曰周公相成王其实皆周公意也然孔子于大诰尚曰周公相成王至此则独书成王而不及周公者何也曰论成王之意惑流言疑周公则黜殷命杀武庚命防子启非成王意也余原成王本意岂愿四国之叛而失吾家宗社哉特以疑故颠错缪乱者使其无疑则原其本意实亦欲黜殷命杀武庚命防子启代殷后也故圣人不书其疑而书其本意曰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防子启代殷后而不及周公不及周公所以深明周公行成王之意而非周公私意也前书周公所以尊周公之断后不书周公其义岂不逺哉余乃知不书周公亦所以尊周公也 又曰防子盖帝乙长子特以其母初贱而生故不立其母后贵而生纣故纣得立然而纣无道亡天下其子武庚又背叛亡其国殷绪宜絶矣周家忠厚不忍灭殷宗庙社稷卒封防子以为殷后且使成汤以来不泯祭祀凡三十二传而灭于齐是全汤之祭祀者防子也使防子继帝乙有天下岂有牧野之事乎

吕氏曰周公摄政时有流言之变天下皆疑周公有无王之心孔子特序此以发周公尊王之意欲使后世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圣人经世之大法也又以见周公之本意

防子之命

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賔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

无垢曰立前代子孙以崇德其意以谓不立他人子孙而立防子者所以崇成汤之德不敢忘也立前代子孙以象贤其意以谓前代子孙必有先祖遗风立防子为诸侯所以象成汤之贤使我有所法也夏商各有一代礼物不相沿袭也先王不忍自尊一代之制而废前代之礼故立二王后使统承先王之业不用当代之礼物其典礼正朔服色一从其故家所尚虽郊天祀地亦所不废此所以使防子统承成汤常自修其家礼物也其意使前代子孙常见故家遗物而无悲苦伤悼之念呜呼仁哉夫以客礼待之所以尊成汤也其心视之如成汤之存也先王忠厚尊敬之风可想见于此矣

张氏曰以事言则为稽古本成汤而言之则曰崇德自防子而言之则曰象贤盖王者之后必立其人以承其宗祀古之道也成王稽而行之故谓之稽古成汤有德矣必立先代之后以作賔王家所以崇其德防子为贤矣必建于上公加以爵服所以象其贤崇德象贤者将以嗣先王之统而承之也

吕氏曰崇夏之后便是尊禹之德崇商之后便是尊汤之德盖德厚者流必长德薄者流必卑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盖圣人于车旗正朔本数未度种种自有定制岂可不责其后世子孙之修然圣人公天下为心其所以创立一代规模盖欲新时人之耳目然未尝以已为是以先为非不敢尽扫灭先王之制度所以不要后人废坠使修其礼物常常在此亦见得圣人公天下为心处且如秦恐人是古非今尽焚灭先王之典籍此只是秦私心如此然圣人所以留其礼物使之常修者盖亦有意天下之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乆如循环然商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商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盖圣人通百世为体若先王法度苟不修而我之法度或废后世有圣人作却把何道理救得此所以修其礼物者盖知变通之道损益而兼用之也

呜呼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受厥命抚民以寛除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

无垢曰齐圣广渊其德蕴于中而未用至其发之于事也则见于抚民以寛寛乃齐圣广渊之发也若夫傲慢蔽塞褊窄浅露之人其见于事也则为虐有德为寛无德为虐然则人主之于民其可不以寛为心乎桀以虐失民心汤以寛得民心盛哉成汤之圣也取涂炭之民付辑宁之地故其功加于当时不迩声色不殖货利以至克寛克仁其心法所流足以传于子孙故其德垂于后裔功德兼隆其盛矣哉有德无功是能有而不能用有功无德是无其本也

张氏曰人之致其力以兴事造业谓之功功则可大故加于时直心而行之之谓德德则可乆故垂后裔吕氏曰汤以盛德受天命以寛抚天下功既加于时德又垂于后裔如日月之明终古不息若本原不深厚功加于时则有之无縁防德垂后裔此王伯之辨要在此盖伯者以私智相高搂诸侯都是智巧机术相笼络天下若本身死了便散溃解释如齐桓方死五公子争立诸侯来伐何縁防德垂后裔

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恪慎克孝肃恭神人

无垢曰践修厥猷之实岂在虚空高逺哉恪慎克孝肃恭神人此所谓践修厥猷也纣荒怠弗敬而防子恪慎纣宗庙不享而防子克孝纣谓祭无益谓暴无伤而防子肃恭神人则躬行修治之意可以意防矣夫其为人恪慎克孝肃恭神人则至诚忠厚尊严和乐岂寻常人哉开国承家以继先代礼乐舎斯人其谁乎

吕氏曰恪慎克孝此是着实践修处今闾巷之人皆知孝然只是养口体以此为孝不可谓之克若克果能尽孝之道如曾闵方是克孝肃恭神人此见得敬心常存不以幽显二字易其心以此心事神以此心接人都无幽显之间此心常不替

予嘉乃德曰笃不忘上帝时歆下民祗协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

无垢曰孔安国谓孝恭之人祭祀则神歆享施令则人敬和其言论切实有补于教化余诵斯言至于三复请因其说而推明之夫上帝歆享下民敬和必有以感召之也防子恪慎克孝肃恭神人孝自恪慎中来恭自肃中见神人之枢机已管键于此矣故以此祀上帝则上帝歆享以此令下民则下民和敬使无其本能至是哉呜呼欲观人之有德与否请自孝恭而卜之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皆以九为节防子为成汤后故其盛如此然防子所以得此者成王取其孝恭也非特取其为汤子孙而已是孝恭之人可以为上公矣

吕氏曰防子之行笃实而有光辉又恪谨肃恭无幽明隠显之间如此方可谓笃不忘既如此所谓上帝时歆下民祗协本无二理以此心事上帝何縁不歆以此心对下民何縁不祗协此是上当天心下当民心所以建汝于上公之位命汝尹此东夏之民所谓东夏者盖岐周在西其所以封防子在亳以岐周防亳却是东惟防子之德到得所谓可使南面所以因而命之

钦哉往敷乃训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乃烈祖律乃有民永绥厥位毘予一人世世享德万邦作式俾我有周无斁呜呼往哉惟休无替朕命

无垢曰烈祖之心欲安民而已初不以天下在我在彼为轻重也使防子不失孝恭以此训民以此保服命以此率典常而蕃王室则成汤之心至防子而愈宏大矣夫烈祖德业之大固不可以一言尽其要不过纳民于律度之中尔使防子不失孝恭之心则永安上公之位而足以毘助我一人之教化矣夫人主虽有仁心仁闻而所以使民被此泽者则在贤有德之诸侯以宣布之可也诸侯而不贤则吾仁心仁闻有所壅遏其为戕贼国家也大矣成王此意所以望防子也深矣使防子如上所戒则内足以贻子孙外足以范诸侯上足以保国家使一出乎此则子孙无所庇诸侯无所惮国家无所赖矣在防子当如何哉防子傥能以钦自持不忘昔日孝恭之心则举事皆得其当矣岂不简易乎哉防子如是之贤尚告戒如此者何也曰舜大圣人也年九十余矣又自匹夫而为天子晏然若固有之践重任职事修举命九官黜四凶有大功数十天下尊之而益方戒之曰罔失法度罔逰于逸罔淫于乐而况防子其可不戒乎盖仁义何常之有蹈之则为君子背之则为小人一念失路则一念小人一朝一夕失路则一朝一夕小人以一朝一夕之小人而举事则为千百年之小人其可忽诸

张氏曰治民不可以不钦化民不可以无训钦哉使之钦以直已也往敷乃训者使之顺以导民也宏乃烈祖则其孝足以奉先律乃有民则其政足以率下夫然后下足以保其禄位上足以辅于天子故断之以永绥厥位毘于一人如是则子子孙孙得以继基绪而万邦之众莫不以为之典式此世世享德万邦作式之谓也

猜你喜欢
  小辨第七十四·戴德
  有始览第一·吕不韦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孔子
  第二章 好色必死·佚名
  卷五·陆粲
  卷一·朱熹
  卷九·王植
  紧张与松弛·钱穆
  佛藏经净法品第六·佚名
  佛说不自守意经·佚名
  第七卷·僧祐
  中华民国大藏经编纂纲领·太虚
  阿兰品第十五·佚名
  佛说宝雨经卷第一·佚名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中·窥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八目録【起四十二字至四十四字】玉蝴蝶【又一体】孙光宪清商怨晏几道周邦彦陈允平醉垂鞭张先小桃红王恽【二首】倪瓒春光好【又一体】程垓归国謡温

  • 落叶·刘半农

    秋风把树叶吹落在地上, 它只能悉悉索索, 发几阵悲凉的声响。 它不久就要化作泥; 但它留得一刻, 还要发一刻的声响, 虽然这已是无可奈何的声响了, 虽然这已是它最后的声响了。一九一九,秋

  • 卷四十二·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二    元 方回 编寄赠类 远而有寄面而有赠有寄赠则有酬答不专取谀取诗律之精而已 五言【二十八首】 答李司户         宋之问 远方来下客輶轩摄使臣弄琴宜在夜倾酒贵逢春

  • 志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七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选举一。○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 光宗用双冀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 大抵其法颇用唐制。 其学校有

  • 吴筠传·欧阳修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县人。精通经义,文辞华美,考进士不中。性情高傲耿直,不愿与世俗共沉浮,往居南阳倚帝山。天宝初年,被召到京城,请求入籍为道士,于是进嵩山投靠潘师正,研究他的道术。后又到南方游天台山,观东海,和当地名士交游

  • 卷六十·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六十典礼【十一 乐章五】二百五十一【每年除夕 保和殿  赐宴】百【徵工】辟【角上】冠【羽凡】裳【徵工】式【角上】礼【角上】仪【徵工】一【徵工

  • ●原序·袁守定

    余弱冠幸售未尝学问年未三十即登仕版尔时实无所挟持以为长民之具幸所厯三县一州民淳俗美因得藏拙与士民相调习而一时当事大人大加器异至不以所属之礼待之可谓逾分矣既而老母抱疴违例乞养抚军虞城许公谬以通省第一贤能

  • 卷二十八 李通奸佞·李有棠

    〔张仲轲、梁珫附〕海陵正隆三年秋七月甲申,以吏部尚书李通为参知政事。通以便辟侧媚,得幸于海陵。累官右司郎中,迁吏部尚书。请谒贿赂,辐辏其门,海陵尝戒谕之。至是,拜参政。海陵恃累世强盛,欲大肆征伐,以一天下。尝曰:“天下

  •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佚名

    【提要】 张仪与苏秦面对同一个游说对象,互相攻击,指斥对方人格的卑污,渲染各自主张的好处。这实际上是战国时代另一个刀光剑影的战场,一切兵戈战争其实早已在论辩中决出了胜负。 【原文】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

  • 卷一百四十九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九上 朱批魏廷珍奏摺 雍正元年六月二十八日湖南廵抚【臣】魏廷珍谨 奏为恭报早稻收成仰慰 圣怀事【臣】荷蒙 皇恩擢抚偏沅仰体 皇上

  • 卷第一·佚名

    《宋大诏令集》卷第一帝统一即位太祖即位赦天下制太宗即位赦天下制真宗即位赦天下制仁宗即位赦天下制英宗即位赦文神宗即位赦哲宗即位赦徽宗即位赦诞节宰臣等请立长春节表宰臣等请立乾明节表宰臣丁谓等请立乾元节名表

  • 卷第十七·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七〈起天平十九年正月、盡天平勝寶元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璽國押開豊櫻彦天皇〈聖武天皇〉十九年春正月丁丑朔。廢朝。天皇御南苑宴侍臣。

  • 徐志诚·周诒春

    徐志诚 字振麟。年二十九岁。生于上海。父景甫。现任上海同义善会事。已婚。女一。初学于圣约翰大学。以作文得奖。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威斯康心大学。习教育。民国元年。得学士学位。入哈佛大学。习商业管理法

  • 《诗》地理图·傅斯年

    《诗》之影响《诗三百》在儒家的文献中,虽然有这么大的势力,而在后来文学的影响上。并不见得很多。仿佛《诗经》之体,同《诗经》之文,俱断于春秋之世。后来虽有四言诗,却已不是《诗三百》之四言诗了。所以这样者,一、春秋战

  • 卷二十·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要义卷二十宋 魏了翁 撰【一】晋文侯迎立平王赐秬鬯圭瓉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瓉以圭为杓柄谓之圭瓉作文侯之命所以名篇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立而东迁洛邑晋文侯迎送安定之故锡命焉正义曰幽王嬖褒姒废申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七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七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受生品第二十一造十恶业道最极重者。生大阿毗止地狱。若次造轻恶次生余轻地狱。若复轻者次生阎罗八轻地狱。若复轻者次生禽兽道。若复轻者次生鬼道。若造最轻十善业

  • 华严经传记卷第五·法藏

    京兆崇福寺僧沙门法藏集&middot;书写第九&middot;杂述第十书写第九&middot;魏安丰王延明中山王凞&middot;释德圆&middot;释法诚&middot;释修德&middot;唐朝散大夫孙思邈&middot;居士康阿禄山魏安丰王延明中山王熙。并

  • 行水金鉴·郑元庆

    清傅泽洪主编,郑元庆编辑。共175卷,卷首附图1卷。收录自《禹贡》以下、清康熙末年(1722)以前有关黄河、长江、淮河、运河、永定河等水系的源流、变迁和治水的文献资料。主编傅泽洪字稚君,镶红旗汉军,曾任淮扬道河官,“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