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十三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 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三代世表第一

【索隐应劭云表者录其事而见之按礼有表记而郑玄云表明也谓事微而不着须表明也故言表正义言代者以五帝久古传记少见夏殷以来乃有尚书略有年月比於五帝事迹易明故举三代为首表表者明也明言事仪】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索隐按此表依帝系及系本其实叙五帝三代而篇唯名三代系表者以三代代系长远宜以名篇且三代皆出自五帝故叙三代要从五帝而起首也刘氏云尚犹久古也尚矣之文元出大戴礼彼云黄帝尚矣】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正义谱布也列其事也】周以来乃颇可着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至於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録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余读谍【索隐谍音牒谍者记系諡之书也下云稽历谱谍谓历代之谱谍也】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索隐音啭谓帝王更王以金木水火土之五德传次相承终而复始故云终始五德之传也】古文咸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於是以五帝系谍尚书集世纪黄帝以来讫共和为世表【索隐按大戴礼有五帝德及帝系篇盖太史公取此二篇之谍及尚书集而纪黄帝以来为系表也厉王奔彘周召二公共相王室故曰共和皇甫谧云共伯和干王位则以共国伯爵和其名也干王位言簒也与史迁之说不同盖异说耳】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三>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三>

帝泄【索隐音薛】

帝不降

帝扃【不降弟索隐古荧反】

帝廑【索隐其靳反又音勤】

帝孔甲【不降子好鬼神淫乱不好德二龙去】

帝臯【索隐宋忠云墓在崤南陵】

帝发【索隐帝臯子也系本云帝臯生发及履癸履癸一名桀】

帝履癸【是为桀】

从禹至桀十七世从黄帝至桀二十世

殷汤代夏氏【从黄帝至汤十七世】

帝外丙【汤太子太丁蚤卒故立次弟外丙】

帝仲壬【外丙弟】

帝太甲【故太子太丁子淫伊尹放之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乃迎之复位】

帝沃丁【伊尹卒】

帝太庚【沃丁弟】

帝小甲【太庚弟殷道衰诸侯或不至索隐殷本纪及系本皆云小甲太庚子】

帝雍己【小甲弟】

帝太戊【雍已弟以桑榖生称中宗】

帝中丁

帝外壬【中丁弟】

帝河亶甲【外壬弟】

帝祖乙

帝祖辛

帝沃甲【祖辛弟索隐系本作开甲】

帝祖丁【祖辛子】

帝南庚【沃甲子】

帝阳甲【祖丁子】

帝盘庚【阳甲弟徙河南】

帝小辛【盘庚弟】

帝小乙【小辛弟】

帝武丁【雉升鼎耳雊得传说称高宗】

帝祖庚

帝甲【祖庚弟淫集解徐广曰一云淫德殷衰】

帝廪辛【索隐或作冯辛系本作祖辛误也按上祖乙巳生祖辛故知非也】

帝庚丁【廪辛弟殷徙河北】

帝武乙【慢神震死】

帝太丁

帝乙【殷益衰】

帝辛【是为纣弑】

从汤至纣二十九世从黄帝至纣四十六世

周武王伐殷【从黄帝至武王十九世】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十三>

张夫子问禇先生曰【索隐禇先生名少孙元成间为博士张夫子未详】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今按诸传记咸言有父父皆黄帝子也【索隐按上契及后稷皆帝喾子此云黄帝子者谓是黄帝之子孙耳按喾是黄帝曾孙而契弃是玄孙也】得无与诗谬乎褚先生曰不然诗言契生於卵后稷人迹者欲见其有天命精诚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须人而生奈何无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尧知契稷皆贤人天之所生故封之契七十里後十余世至汤王天下尧知后稷子孙之後王也故益封之百里其後世且千岁至文王而有天下诗传曰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於玄丘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索隐按史所引出诗纬故曰诗传殷本纪云玄鸟翔水遗卵娀简狄取而吞之】契生而贤尧立为司徒姓之曰子氏子者兹兹益大也诗人美而颂之曰殷社【诗云土】芒芒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者质殷号也文王之先为后稷后稷亦无父而生后稷母为姜嫄【索隐有邰氏之女也韦昭云姜姓嫄字也】出见大人蹟而履践之知於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贱而弃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抱之山中【抱音普茅反索隐抱又如字】山者养之又捐之大泽鸟覆席食之姜嫄怪之於是知其天子乃取长之尧知其贤才立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姬者本也诗人美而颂之曰厥初生民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孔子曰昔者尧命契为子氏为有汤也命后稷为姬氏为有文王也太王命季历明天瑞也太伯之吴遂生源也【索隐言太伯之让季历居吴不返者欲使传文王武王拨乱反正成周道遂天下生生之源本也】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後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汜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黄帝後世何王天下之久远邪曰传云天下之君王为万夫之黔首请赎民之命者帝有福万世黄帝是也五政明则修礼义因天时举兵征伐而利者王有福千世蜀王黄帝後世也【索隐按系本蜀无姓相承云黄帝後世子孙也且黄帝二十五子分封赐姓或於蛮夷盖当然也蜀王本纪云朱提有男子杜宇从天而下自称望帝亦蜀王也则杜姓出唐杜氏盖陆终氏之胤亦黄帝之後也正义谱记普云蜀之先肇於人皇之际黄帝之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喾立封其支庶於蜀历虞夏商周衰先称王者蚕丛国破子孙居姚隽等处】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於汉非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後世邪行道德岂可以忽乎哉人君王者举而观之汉大将军霍子孟名光者亦黄帝後世也【索隐按系本云霍国真姓後周武王封弟叔处於霍是姬姓亦黄帝後也】此可为博闻远见者言固难为浅闻者说也何以言之古诸侯以国为姓霍者国名也武王封弟叔处於霍後世晋献公灭霍公後世为庶民往来居平阳平阳在河东河东晋地分为魏国以诗言之亦可为周世周起后稷后稷无父而生以三代世传言之后稷有父名高辛高辛黄帝曾孙黄帝终始传曰【索隐盖谓五行谶纬之说若今之童谣也】汉兴百有余年有人不短不长出白燕之乡【正义一本作白彘按霍光平阳人平阳今晋州霍邑本秦时霍伯国汉为彘县後汉改彘曰永安隋又改为霍邑遍检记传无白燕之名疑白彘是乡之名】持天下之政时有婴儿主【索隐谓昭帝也】郤行车【索隐言霍光持政擅权遏帝令如郤行车使不前也】霍将军者本居平阳白燕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正义谓年老为方士最功也】会旗亭下【西京赋曰旗亭五里薛综曰旗亭市楼也立旗於上故取名焉】为臣言岂不伟哉【索隐褚先生盖腐儒也设主客引诗传云契弃无父及据帝系皆帝喾之子是也而末引蜀王霍光竟欲证何事而言之不经芜秽正史辄云岂不伟哉亦何诬也】

【索隐述赞曰高辛之?大啓祯祥修已吞薏石纽兴王天命玄鸟简狄生商姜嫄履迹祚流岐昌俱膺历运互有兴亡风余周召刑措成康出彘之後诸侯日强】

史记卷十三

史记卷十三考证

三代世表○【臣德龄】按五帝时以天下为公器子贤则传子子不贤则更择人故黄帝不立其子元嚣昌意而立其孙高阳高阳不立其子穷蝉而立其族子高辛高辛以长而立摰摰崩尧践大位内外咸服略无疑阻及尧禅舜舜禅禹举大统之传若行所无事公天下之势使之然也自禹底定山川咸则三壤成赋中邦势乃不得不家天下盖运会自然而然非禹有所利於其间自是而大统归於一姓禅让不可复行曰夏曰殷曰周远绍五帝列为三代立隆万世史迁表而叙之所以作以後万万世有天下者之模范也以本纪首述五帝而三代世系又皆出於黄帝故仍自黄帝叙起而名其篇则曰三代世表司马贞索隐但以三代代系计论似未竟其义

周属

差弗生毁渝○本纪渝作隃

帝芒索隐音亡一作荒○监本作一作人今改正殷

帝小甲索隐小甲大庚子○监本庚讹作康今改正帝中丁○监本注云俗本作仲丁【臣照】按此注既非集解亦非索隐正义不知为谁氏之语且中即仲古字作中耳非有异义也史记内古字甚多不应独注此一字今删

帝廪辛索隐或作冯辛系本作祖辛误也按上祖乙巳生祖辛故知非也○【臣照】按礼记云周人以讳事神是讳名之典始于周人殷未有也自廪辛以前莫不以十干为名则同名者多矣何独疑焉虽系本作祖辛未知是否然索隐之说固非也

周武王伐殷○【臣照】按上文云殷汤代夏氏则此亦应云周武王代殷

昭王瑕索隐宋忠云昭王南伐楚辛由靡为左○本纪由作游

熊鸷红○世家鸷作挚

殷社芒芒○秦藩本有诗云土三字注今从之【臣照】按毛诗本文作宅殷土芒芒今曰殷社不得谓之芒芒也先儒必有引诗以证其失者特此三字不知其为集解欤索隐欤正义欤姑仍秦藩本之旧俾後世有考凡卷内未经添明集解等阴文字者俱放此

史记卷十三考证

<史部,正史类,史记>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一十·列传第九十七·外夷三·宋濂
  卷之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一 列传二百七十一·纪昀
  卷三十二·佚名
  三 风暴的前后上·周作人
  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第二十八·班固
  高祖本纪·姚思廉
  孝静帝纪·魏收
  杨慎传·张廷玉
  徐溥传·张廷玉
  《明史》简介·张廷玉
  卷六十五·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杨士奇
  卷三十四·鄂尔泰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六·允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七十五·彭定求

        卷675_1 【喜秀上人相访】郑谷   雪初开一径,师忽扣双扉。老大情相近,林泉约共归。   忧荣栖省署,孤僻谢朝衣。他夜松堂宿,论诗更入微。   卷675_2 【夕阳】郑谷   夕阳秋更好,敛敛蕙兰中。极浦明残雨,长

  • ◆张元帅弘范(淮阳集)·顾嗣立

    弘范字仲畴,河内人,蔡国公柔第九子也。中统初,授行军司马,以平济南李璮功,进顺天路管民总管,移守大名。六年,授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十一年,北兵渡江,弘范为前锋,长驱至建康。屡败宋师,上其功,改亳州万户。后赐名拔都,从中书左丞

  • 卷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十四雪类五言古冬歌          【晋】乐 府寒云浮天凝积雪氷川波连山结玉岩脩庭振琼柯咏白雪         【宋】鲍 照白珪诚自白不如雪光姸工随物动气能逐势方圆无

  • 第一百一回 集灵囿再开会议 上海滩悉毁存烟·蔡东藩

      却说欧战已毕,各国将开议和大会,中国政府,不得不派遣专使,赴会议和,当下由徐总统择定一人,就是外交总长陆徵祥。徵祥曾因事请假,部务委次长陈箓暂行代理,此次奉使赴洋,不便逗留,便即束装起行,乘轮赴欧去了。是时英美法日意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七·徐乾学

    宋纪四十七【起上章执徐五月尽十二月凡八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康定元年五月甲寅朔诏前殿奏事毋过五班余对后殿命太官赐食 乙夘再赠金明都监李士彬为宿州观察使仍以其从兄内殿承制士绍为金明

  • 第六章 徽商的政治态度·佚名

    第一节 徽商与封建政治势力1199 吾乡之郎而赀者一也。乃其以资而郎者则亦有不同焉:具有才徨,不得志于正途,思奋一长以表见者上也;家尚阜殷,可优悠以自逸,勉徼一命以荣亲者次也;赀已澌尽,将困乏之难支,用贾三倍以取偿者,斯为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八 宋纪十四·纪昀

    宋纪 【十四】理宗○理宗理宗皇帝讳昀太祖十世孙也父荣王希瓐初寍宗弟沂王无嗣以宗室子贵和为沂王后及景献太子薨寍宗立贵和为皇子改名竑而 以帝嗣沂王赐名贵诚授邵州防御使嘉定十七年八月丙戌寍宗疾甚丞相史弥远称诏

  • 通鉴纪事本末卷八中·袁枢

    宋 袁枢 撰宦官亡汉【二】献帝初平元年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众各数万【事见曹氏代汉】 癸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酖杀农王辩 卓议大发兵以讨山东尚书郑泰曰夫政不徳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泰曰

  • 苌从简传·薛居正

    苌从简,陈州人。世代以宰羊为业,力气胜过几个人,善于使用长槊。开始时事奉后唐庄宗担任小校,每当碰上攻城,召人搭人梯,苌从简总是应召,庄宗认为他勇敢,提拔他统领帐前亲军卫士兼步军都指挥使。一天,庄宗统领大军与梁朝军队对阵

  • 卷八·徐自明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宋宰辅编年录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録卷八  宋 徐自明 着神宗熙宁五年【壬子】二月丙寅蔡挺枢密副使【自知渭州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除】挺字子正应天府宋城人挺在平凉凡五年自以有

  • 四十五年·佚名

    (己丑)四十五年清乾隆三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酉,上詣太廟,行展拜禮,詣昌德宮、璿源殿行展拜禮,次詣毓祥宮展拜,王世孫隨駕。駕至太廟洞口,命復樂,賞前後部樂工。先是,以戊子太祖諱年,命藏樂,至是始復焉。命收祗迎儒生名帖,回鑾

  • 校点说明·谢绛

      《公孫龍子注》(一卷),據冼玉清《廣東釋道著述考》云:《番禺縣志 藝文志》有著錄,爲汪兆鏞抄本。據汪云:當時『門人傳抄,多有出入』(《公孫龍子注跋》)。則汪本只是其中之一。後來,汪兆鏞(微尚齋)在陳澧先生孫子陳仲獻處得見

  • 卷四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四十四日本山井鼎物 观 撰毛诗注疏第十二【十二之一】存旧毛诗卷第十二节南山之什诂训传第十九毛诗小雅郑氏笺节南山考异古本经姻亚作璅注同如相醻矣醻作酬注高峻貌下积石貌下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淨義品第二之六   復次計諸極微常住論者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汝爲觀察已計極微常.爲不觀察計   彼常耶.若不觀察者離慧觀察而定計常不應道理.若言已觀察者違諸量故不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劝请品第十九(一)闻如是。一时。佛在摩竭国道场树下。尔时。世尊得道未久。便生是念。我今甚深之法难晓难了。难可觉知。不可思惟。休息微妙。智者所觉知。能分别义理。习之不厌。即得欢喜。

  • 瑜伽论记卷第十四(之上)(论本第五十三至五十四)·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五十三于十门中。第七解业义。即是决择眼识所缘中表色耳识所缘声意识助伴中思。亦可通决择彼六识助伴相应思数以皆彼业性故。中有二。初明三性三业。后明不律仪等三业。前中。初辨业相。后明假实。复

  • 摩诃止观卷第三下·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三下次圆教但明一实谛。大经云。实是一谛方便说三。今亦例此。实是一谛方便说三。法华云。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耳。是为圆教二谛三谛一谛离合之相也。次明四谛离合者。前三谛二谛一谛皆竖辩。四谛则横

  • 卷第五十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二十二世高峰妙禅师法嗣杭州天目中峰明本禅师钱塘孙氏子。母梦无门开道者。持灯笼至家而生。神仪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