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执中

  子华子曰:圣人贵中,君子守中。中之为道也几矣。寓中六指,中存乎其间,两端之建而中不废也。是故中则不既矣,小人恣睢,好尽物之情而极其埶,其受祸也必酷矣。何以言之?朱明长羸不能尽其所以为温也,必随之以揪敛之气而为秋;玄武冱阴不能尽其所以寒也,必随之以敷荣之气而为春。孰为此者,天也。天且不可以尽,而况于人乎?是故诚能由于中矣,一左一右虽过于中也而在中之庭,一前一后虽不及于中也而在中之皇。及小人好尽则远于中矣远,于中则必窘于边幅而裂矣,必触于岩墙而僵矣,必坠于坑堑而亡矣。如以石而投之于渊也,不极则不止矣。悲夫,天道恶尽,而昧者不之知也。古之君子,齐戒以涤其心,奉之而不敢失者,其中之谓欤?天地覆压,中不磨也;阴阳并交,中不沦也;五色玄黄乱于前,中不失也。悲夫,世之小人,快其志于俄顷之久而促,失其所以为中也。危国丧身而不早悟也,是之谓下愚而不可动化者也。

  子华子曰:天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而入一,其在人呼则出也,吸则入也,是故一之谓专,二之谓耦,三之谓化。专者才也,耦者干也,化者神也。凡精气以三成三者,成数矣。宓牺轩辕所柄以计者也,赫胥大庭惝恍而有所遗者也,故曰出于一,立于两,成于三。连山以之而呈形,归藏以之而御气,大易以之而立数也。

  子华子曰:道之所载曰出,拓[或作宕]坦有足者斯践之矣。夫何故,平故也。恢潏蒙澒而无不容,一与二二与三,吾不知其攸然,而同谓之平,夫何故,虚故也。惟虚为能集道,惟平为能载道,无所于阂无所于忤,虚之至也。左不偏于左,右不偏于右,无作好也,无作恶也,如悬衡者然。平之至也,心胸之两间其容几何,然则历陆嵚岖,太行雁门横塞之灵台之关,勺水不通,而奚以有容。嗜欲炎之好,憎冰之炎,与冰交战焉,则必两相伤者矣。是故革四圹则裂,谓中满则充,薄气发喑,惴怖作狂,积忧损心,心气乃焦。故曰一虚一平,而道自生;一平一虚,而道自居。

  子华子曰:王者乐其所以王,亡者亦乐其所以亡。故烹兽不足以尽兽,嗜其脯则几矣。王者有嗜于理义也,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祸福亦不同也。

  子华子曰:生者死之对,有者无之反。痹者隆之因,亏者成之渐。大道无形无数无名无体,以无体故无有生死,以无名故无有有无,以无数故无有隆痹,以无形故无有成亏。既已域于四象者矣,完不能无毁也,是以韦革虽柔,扩之则裂;矿石虽坚,攻之则碎。刚柔重轻大小长短虽不同也,同于一尽。故古之制字,字为之破,而文亦如之。

  子华子曰:周天之日为数三百有六十,阅月之时为数三百有六十,天地之大数不过乎此。五方之物其为数亦如之,鳞虫三百有六十,震宫苍龙为之长;羽虫三百有六十,离宫朱鸟为之长;毛虫三百有六十,兑宫麒麟为之长;介虫三百有六十,坎宫伏龟为之长;裸虫三百有六十,盈宇宙之间,人为之长。一人之身,为骨凡三百有六十。精液之所朝夕也,气息之所吐吸也,心意知虑之所识也,手足之所运动,而指股之所信屈也,皆与天地之大数通体而为一,故曰天地之间人为贵。

  子华子曰:撞钧石之钟,六乐合奏于庭,所以写乐也。而隐忧者临之而逾悲,不主于乐故也。郁摇而行歌,促弦而急弹,所以写忧也,而安恬者得之而逾欢,不主于忧故也。然则忧乐在外也,所以主之者内也,内之所感,赭苍互色,东西贸区,而昧者则不之知也。故曰观流水者,与水俱流,其目运而心逝者欤。

  子华子曰:浑沦鸿蒙道之所以为宗也,遍覆包涵,天之所为大也,昭明显融,帝之所以为功也。道无依阿,天无从违,帝无决择,然则心乌乎而宅道心?天也天心,帝也帝心,人也人之心,莫隐乎慈,莫便乎恕,赤子匍匐使我心恻隐,于慈故也。陵波而先济,跋而望乎后之人,便于恕故也。此心之弗失焉,可以事帝矣,可以格天矣,可以入道矣。此心之弗存焉,道之所去也,天之所违也,帝之所诛也。古之制字者,兹心为慈,如心为恕,非其心也,则失类而悲。是以挟道理以御人群者,庸讵而忽诸。

  子华子曰:凡物之所有由者,事之所以相因也,理之所以相然也。轴之轴车由所以相运也,紬之紬思[或作丝]由是以相属也,姓胄之由族由是以有分也,橘柚之柚味由是以有别也,宇宙之宙理由是以有传也,禾之油油谷由是以登也,云之油油雨由是以降也,忧心有妯心由是以动也,左旋右抽军由是以正也。故凡物之所由有者,事之所以相因也,理之所以相然者也。

猜你喜欢
  第十二卦 否 天地否 乾上坤下·佚名
  牧民解第六十三(缺)·管仲
  法言義疏十·汪荣宝
  卷九十四·陈祥道
  提要·王充耘
  实行富民政策·孔子
  第九章 9·辜鸿铭
  第十四章 防闲子弟·佚名
  序·胡兰成
  摽有梅·佚名
  卷三·朱熹
  卷十六·佚名
  十誦比丘戒本羯磨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菩提道次第心论卷第三·宗喀巴
  现代需要的僧教育·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薛式·唐圭璋

      式字道源,陕府(今河南陕县)鸡足山人。崇宁五年(1106)受业张伯端弟子石泰。尝为僧,法号紫贤,道家称紫贤真人。   西江月   一是金丹总数,河图象出真机。谁知罔象尽玄微。大道从兹孕起。   斗柄璇玑正位,阴中却抱阳辉

  • 卷六百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五郑谷喜秀上人相访雪初开一径师忽扣双扉老大情相近林泉约共归忧荣栖省署孤僻谢【一作负】朝衣他夜松堂宿论诗更入微夕阳夕阳秋更好歛歛【一作潋潋】蕙兰中极浦明残雨长天急远鸿僧窗

  • 卷二·温庭筠

    钦定四库全书 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二   明 曾益 撰 长洲顾【予咸 嗣立】补 兰塘词【淮扬志略兰瑭浦东接得胜湖西接海陵谿中植莲蕅菱茭唐时为胜游处】 塘水汪汪鳬唼喋【上林赋唼喋菁藻咀嚼菱蕅通俗文水鸟食谓之啑

  • 卷七十八·志第五十四·食货二·张廷玉

        ◎食货二   ○赋役   赋役之法,唐租庸调犹为近古。自杨炎作两税法,简而易行,历代相沿,至明不改。太祖为吴王,赋税十取一,役法计田出夫。县上、中、下三等,以赋十万、六万、三万石下为差。府三等,以赋二十

  • 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九·赵尔巽

      ◎儒林三   马宗梿子瑞辰 孙三俊 张惠言子成孙 江承之 郝懿行 陈寿祺子乔枞 谢震 何治运 孙经世 柯蘅 许宗彦 吕飞鹏沈梦兰 宋世荦 严可均严元照 焦循子廷琥 顾凤毛 锺怀 李锺泗 李富孙兄超孙 弟遇孙 胡承珙胡

  • 建康实録卷三·许嵩

    吴废帝废帝亮字子明大帝少子母潘皇后赤乌七年生于内殿十三年年七歳冬十一月立为皇太子神凤元年夏四月乙未大帝崩丁未太子即皇帝位以太傅诸葛恪辅政太常滕副焉进羣臣爵有差秋九月桃李花开此舒缓之应也初大帝黄龙二年

  • 第一卷·况周颐

    举止安详,攸关福泽。常熟翁文端未达时,家贫乡居,偶与二三父老为叶子戏,适雨着钉鞋,竟夕坐博。验其履印,曾不一移。南皮张文襄督江鄂日,士有呈赠诗文者,当时未即阅看。俟其人来谒,寒暄毕,辄命侍者取出,即于座间从容展诵,自首至末,一

  • 二一五 江苏巡抚萨载为呈缴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二一五 江苏巡抚萨载为呈缴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四日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总理粮储 提督军务 巡抚江宁等处地方萨载为咨送事。窃照钦奉谕旨,收缴字句违碍不应存留书籍。今据藏书之家及书贾

  • 中州人物考卷七·孙奇逢

    容城孙奇逢 撰○隠逸岳纯孝仲明仲明固始人宋鄂王七世孙也洪武初徙家于大梁仲明少负清节隠居不仕尝庐居于墓侧者九年有司以孝廉举朝廷三召不起赐号纯孝先生今三召祠故址尚存所著有遗安集丘布衣铎铎字文振祥符人诚意伯

  • 王聈传·欧阳修

    王..,沧州景城人,后来迁居洛阳。父亲名行果,曾任长安县尉,颇有名气。王..年幼丧父,爱好学习。祖父王有方认为他是优异人才,说:“这个小家伙会让我们王家兴旺。”他成年后豪迈开朗,不愿干收收藏藏的事。参加明经科考试被录取,起

  • 卷六·吴师道

    <史部,杂史类,战国策校注> 钦定四库全书 战国策校注卷六    宋 鲍彪 原注 元 吴师道补正 赵【初分晋得赵国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涿郡之高阳鄚州乡东有广平钜鹿清河河间渤海之东平舒中邑文安东州成平章武

  • 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三圣德一【孝德】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皇上六旬正诞允羣臣请陞殿受朝贺先一日甲午奉皇太后由畅春园还宫初羣臣以皇上六旬万寿恭拟请驾陞殿受朝贺上方侍皇太后於畅春园礼臣以三月初六日启

  • 往尼连河品第十八·佚名

    佛告诸比丘,尔时菩萨六年苦行。魔王波旬常随菩萨。伺求其过而不能得。生厌倦心悒然而退。尔时世尊以偈颂曰:菩萨之所居,林野甚清净。东望尼连水,西据频螺池。初起精进心,来求寂静地。见彼极闲旷,止此除烦恼。时魔王波旬,到於

  • 卷第十·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于广州制止道场译出    菩萨戒弟子正谏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授    乌长国沙门

  • 卷第五十五·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五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二十世径山端禅师法嗣杭州径山愚庵以中智及禅师苏之吴县顾氏子。自幼出家。穹窿海云院祝发受具。听

  • 杭俗遗风·范祖述

    风俗志。清范祖述撰。一卷。于同治二年(1863)撰成是书,专记道光至咸丰以来俗情掌故。约三万七千字。分时序、乐善、声色、婚姻、寿诞、丧事、排场、俦品、女工、饮食、驰名、备考十二类。时序类记其四季风俗、婚姻、

  • 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佚名

    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应出于北宋以后。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称太一救苦天尊与诸神同坐,有妙行真人出班说血湖地狱苦状。谓此地狱中「一切血死之众遍体腥膻,形骸臭秽」;凡世

  • 五美缘·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五美缘全传》,又名《五美再生缘》、《再生缘》、《再生缘全传》、《大明传》。不题撰人。卷首有序,署“壬午谷雨前寄生氏题于塔影楼之西榭”,寄生氏实即本书之作者。壬午为道光二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