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需要的僧教育
──二十七年六月在成都十方堂讲──
本来、僧教育是包括出家五众,可是就现在一般僧教育来看,大部份都是比丘众,间或有少数的沙弥。而所办的佛学院之类,应是整个的僧教育,但近人每认为等于从前教下之所谓学教,这是错误的。从前的学教,就是专门听经。听过十来年,也可以照样讲经,或为讲经法师。那不是完全的僧教育!我的意思,现代需要的僧教育,整个系统的次第,应该包括习律、学教、修证三个阶段。
第一、习律:这一种学人,是在相当年龄的中学毕业程度,由受戒而学习律仪,并学僧众应有的常识,如佛教历史、概论、宗派源流,及关于僧团的起居饮食,盥洗沐浴,威仪细行等日常生活,都要有一定的规律习惯。因所受的戒律,通于“止作持犯”,而平常所诵的戒本只注重止持,故应研习广律,使在僧众团体共同生活中,陶融成一个基本的僧人。这样的初步教育,必须二年。譬如军队里练新兵,国民教育训练民众,我们也可以叫他做练僧。这就是第一阶段的习律,若继续下去,就进了第二学教的阶段。
第二、学教:应该分两种步骤,先是普通的研究,次是专深的研究。普通的研究,应该准备四年的课程,其程度等于大学,是对于普通的一般教理,不必分宗分派,作一种融会贯通的讲习。如是经过四年才毕业,毕了业等于学士。对于此四年之中所学习的,既有相当的领解,乃可进而选择作一宗派或一部分专深的研究了。专深的研究应该准备三年,这种程度,等于大学毕业后之研究院,是用思惟功夫,作一种精深的探讨,多注重于自习,而不注重于听讲的。但是每星期也应规定指导时间,来指示学人从必由的方向上进展。如是三年毕业,等于博士。这样七年后,第二个阶段便告结束,而进至第三个修证的阶段了。
第三、修证:应再划定三年,把前七年的闻思功夫,反博为约的用在修习上去,或是修止观、参禅、或习密宗、净土宗等,总期在一定的时间,能够得到相当的受用。如是三年后,综合前面所说的,共经过十二年的功夫,才算是整个有系统的僧教育。这样、才可养成真正住持佛法的僧宝,也就是现在所需要的僧教育。若有能照这样的办法做去,那是最好的!不过、用现在的事实来观察,既没有这样的道场和经费,可以办这种事业;更少有能发这样长远心的主干人才,耐得这十二年的辛苦。故我所说的,还是未能即时实现的理想而已。
但适应现在实际上所须要的僧教育,还有一类,是应该分成两部份的。一部份、就是时间稍长的补习学校,选择比较年青的僧众,授以三年至六年的普通课程,略等于中学,使他关于教理,能够有一种基本的认识。据我看、现在国内所设的佛学院等,都是这一种;不过、程度难得整齐,所以收效就难言了。再一部分,是较多僧众需要的短期补习教育,时间或半年或一年毕业,找出家已经五六年、而且年龄稍大的,使他学学佛教的常识,国民的常识,僧务的常识──就是僧众应作的事──。里面的课程,完全以这三种为标准。佛教常识,如佛教历史、宗教概论、及普通应用的金刚经、弥陀经等;国民常识,如党义、公民、尺牍、公文程式,与本国及世界之地理、历史等;僧务常识,如僧众管理寺院之事等。这种教育,程度好的半年就可以毕业,不好的一年就可以毕业。将来这种人,一部分可以撑持丛林,一部分可以管理小庙。有佛教常识和国民常识,就可以去通俗宣传佛教,及应付社会环境;有僧务常识,就可以自己办事。依我看,恐怕这就是现在所最需要的罢!
上面这两部份的补习教育,现在贵院已办了一种,若四川省佛教会能够分出余力,更来办半年或一年毕业的那一种,是尤其适宜的。假如能办到三四年,就可以毕业七八班,一班毕业几十个人,也有好几百人受过僧教育了。(仁宽记)(见海刊十九卷六期)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七·丈雪通醉 卷第四十·佚名 卷四十一(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建立中国现代佛教住持僧大纲·太虚 达摩宝传叙·悟真子 题汉藏教理院二期毕业同学录·太虚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四·玄奘 古农佛学答问目录·范古农 慈悲道场忏法 第十卷·佚名 譬喻品第十四·佚名 卷第十二·佚名 佛说木槵子经·佚名 佛法建在果证上·太虚 称赞大乘功德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