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堅白論

  “堅、白、石,三,可乎?”

  曰:“不可。”

  曰:“二,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無堅得白,其舉也二;無白得堅,其舉也二。”堅也、白也、石也,三物合體而不謂之三者,人目視石,但見石之白,而不見其堅,是舉所見石與白二物,故曰無堅得白,其舉也二矣,人手觸石,但知石之堅,而不知其白,是舉石與堅二物,故曰無白得堅,其舉也二。

  曰:“得其所白,不可謂無白;得其所堅,不可謂無堅。而之石也,之於然也,非三也?”之石猶此石,堅白共體,不可謂之無堅白,既得其堅白,不曰非三而何。

  曰:“視不得其所堅,而得其所白者,無堅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堅者,無白也。”堅非目之所見,故曰無堅白,非手之所知,故曰無白也。

  曰:“天下無白,不可以視石;天下無堅,不可以謂石。堅、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白者色也,寄一色則眾色可知,天下無有眾色之物而必因色,故曰天下無白,不可以視石也。堅者質也,寄一質則剛柔等質例皆可知,萬物之質不同,而各稱其所受,天下未有無質之物,而物必因質乃固。故曰天下無堅不可以謂石也,石者形也,舉石之形,則眾物之形例皆可知,天下未有無形之物,而物必因形乃聚。然則色形質者,相成於一體之中不離也。故曰堅白石不相外也,而人目之所見,手之所觸,但得其二不能兼三,人自不能兼二,不可謂之無三。故曰藏三,可乎?言不可也。

  曰:“有自藏也,非藏而藏也。”目能見物,而不見堅,則堅藏矣。手能知物,而不知白,則白藏矣。此皆不知所然,自然而藏,故曰自藏也。彼皆自藏,非有物藏之之義,非實觸,但得其二,實藏也。

  曰:“其白也,其堅也,而石必得以相盈,其自藏奈何?”盈、滿也,其白必滿于堅石之中,其堅亦滿于白石之中,而石亦滿于堅白之中,故曰必得以相盈也。二物相盈必一矣,柰何謂之自藏也。

  曰:“得其白,得其堅,見與不見離。不見離,一、一不相盈,故離。離也者,藏也。”夫物各有名,而名各有實,故得白名者,自有白之實,得堅名者,亦有堅之實也。然視石者,見白之實,不見堅之實,不見堅之實,則堅離于白矣。故曰見與不見,謂之離則知之,與不知亦離矣。于石一也,堅與白二也,此三名有實則不相盈也。名不相盈,則素離矣。素離而不見,故謂之藏。《呂氏春秋》曰:公孫龍與魯孔穿對辭于趙平原家,藏三耳,蓋以此篇為辯。

  曰:“石之白,石之堅,見與不見,二與三,若廣修而相盈也,其非舉乎?”修、長也,白雖自有實然,是石之白也,堅雖自有實然,是石之堅也。故堅白二物,與石為三,見與不見共為體。其堅白廣修,皆與石均而相滿,豈非舉三名而合於一實。

  曰:“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堅焉,不定其所堅。不定者兼,惡乎其石也?”萬物通有白,是不定白于石也,夫堅白豈唯不定于石乎?亦兼不定於萬物矣,萬物且猶不能定,安能獨于與石同體乎?

  曰:“循石,非彼無石;非石,無所取乎白。石不相離者,固乎然,其無已。”賓難主云:因循于石,知萬物亦與堅同體,故曰循石也。彼謂堅也,非堅則無石矣。言必賴于堅以成名也,非有于石則無取于白矣。言必賴于石然後以見白也,此三物者,相因乃一體。故吾曰:堅白不相離也,堅白與石猶不相離,則萬物之與堅,固然不相離,其無已矣。

  曰:“于石,一也;堅白,二也,而在於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見焉,有不見焉。故知與不知相與離,見與不見相與藏。藏故,孰謂之不離?”以手拊石,知堅不知白,故知與不知,相與離也。以目視石,見白不見堅,故見與不見,相與藏也。堅藏於目,而目不見堅,誰謂堅不藏乎?白離於手,不知于白,誰謂白不離乎?

  曰:“目不能堅,手不能白。不可謂無堅,不可謂無白。其異任也,其無以代也。堅白域于石,惡乎離?”目能視,手能操。目之與手所在各異,故曰其異任也。目自不能見於堅,不可以手代目之見堅,手自不能知于白,亦不可以目代手之知白,故曰其無以代也。堅白相域不相離,安得謂之離不相離。

  曰:“堅未與石為堅,而物兼。未與物為堅,而堅必堅。其不堅石、物而堅。天下未有若堅,而堅藏。堅者不獨堅于石,而亦堅於萬物,故曰未與石為堅,而物兼也。亦不與萬物為堅,而固當自為堅,故曰未與物為堅,而堅必堅也。天下未有若此獨立之堅而可見然,亦不可謂之為無堅,故曰而堅藏也。白固不能自白,惡能白石物乎?若白者必白,則不白物而白焉。黃黑與之然。

  “石其無有,惡取堅白石乎?故離也。離也者,因是。世無獨立之堅乎,亦無孤立之白矣。故曰白故不能白,白既不能自白,安能自白于石與物,故曰惡能自物乎?若使白者必能自白,則亦不待白於物而自白矣,豈堅白乎?黃黑等色亦皆然也,若石與物必待於色然後可見也,色既不能自為其色,則石亦不能自顯其色矣。天下未有無色而可見之物,故曰石其無有矣,石既無矣,堅白安所托哉。故曰惡取堅白石,反覆相見,則堅白之與萬物莫不皆離矣。夫離者,豈有物使之離乎?莫不因是天然而自離矣,故曰因是也。力與知,果不若因是。果謂果決也,若如也夫,不因天然之自離而欲運力,與知而離于堅白者,果決不得矣,故不如因是天然之自離也。且猶白,以目、以火見,而火不見。則火與目不見而神見。神不見,而見離。神謂精神也,人謂目能見物,而目以因火見,是目不能見,由火乃得見也,然火非見白之物,則目與火俱不見矣。然則見者誰乎?精神見矣,夫精神之見物也,必因火以目乃得見矣。火目猶且不能為見,安能與神而見乎?則神亦不能見矣,推尋見者,竟不得其實,則不知見者誰也。故曰見而離。堅以手,而手以捶,是捶與手知,而捶不知。而神與不知。神乎,是之謂離焉。

  “離也者天下,故獨而正。”手捶與精神不得其知,則其所知者,彌複不知矣。所知而不知,神其何為哉。夫神者,生生之主而心之精爽也。然而耳目殊能,百骸異通,千變萬化,神斯主焉。而但因耳目之所能,任百骸之自通,不能使耳見而目聞,足操而手步,又於一物之上,見白不得堅,知堅不得白,而況六合之廣,萬物之多乎。故曰神乎!神乎!其無知矣。神而不知,而知離也,推此以尋天下,則何物而非離乎?故物物斯離,不相雜也,各各趨變,不相須也。不相須故不假彼以成此,不相離故不持此以亂彼,是以聖人即物而冥,即事而靜。故天下安存,即物而冥,故物皆得性,物皆得性,則彼我同親,天下安存,則名實不存也。

猜你喜欢
  帝学原序·范祖禹
  张子语录后录下·张载
  卷十四·赵汸
  卷一百七十二·秦蕙田
  卷七十一·秦蕙田
  卷一·何楷
  卷五·王昭禹
  商书·说命中·佚名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一·圆仁
  有情生命的竖穷横遍·太虚
  慈尊五论颂合刊序·太虚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记上·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一·佚名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之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马臻

    钦定四库全书 霞外诗集卷九      元 马臻 撰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延佑戊午春偶以钓槎之暇因念西湖春日壮游尚历历然眉睫间光隂几何余矍铄矣遂成七言二韵诗三十首以写幽怀後我之生或不我信傥遗老览之则将同一兴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佚名

    万历六年二月壬午朔吏部覆议近南京科道官<婠勶-釒>论南京吏部尚书潘晟谓考察郎中包大爟吕若愚议处太轻本部覆奉钦依留用今御史郑锐又复追论前事夫晟性质敦厚学识优长自掌留铨益无訾议且既奉 明旨似难别议 上仍留晟供

  • 卷之三十·佚名

      顺治四年。丁亥春。正月癸卯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诣皇太后宫行礼。御太和殿。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群臣、及外藩蒙古诸王上表行庆贺礼。赐宴。  ○朝鲜国王李倧、遣陪臣尤赞成等表贺冬至元旦万

  • 二八 西兴渡江·周作人

    “七月三十日,晴。晨至西兴,落俞天德行。上午过江,午至斗富三桥沈宏远行,下午下驳船,至拱辰桥,下大东小火轮拖船。”日记上简单的记载如此,现在来说得稍为详细一点吧。西兴是萧山县的一个市镇,也即是由绍兴西郭北海桥到杭州的

  • 望门投止·胡兰成

    望门投止却说我渡过钱塘江 ,是有侄婿相陪,先到绍兴皋埠,他的姐姐家里。那姐姐只知是亲戚到了,便杀鸡作黍款待。绍兴地方,连这样的镇上亦一片沃野,河里埠船与乌篷船来去,临河街市,一长埭都是粮食店酒作坊鱼虾与水红菱的摊头,所

  • 柳遐传·李延寿

    柳遐字子癉,河东解人,宋太尉元景的从孙。祖父柳叔珍,官任义阳内史,事迹见《南史》。父柳季远,梁朝时任宜都太守。  柳遐自幼豪爽超俗,神采嶷然,小小的年纪就有成年人的气量。十分喜爱文学,做事都符合规矩。他的伯父柳庆远特

  • 江乙说于安陵君·佚名

    【提要】 江乙善谋,安陵君知时。这篇文采飞扬的文章也是千古流传的名篇。里面投射出古人悟透人生的卓越智慧和质朴的情感,令今人钦佩和感慨万千。 【原文】 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

  • 卷一百二·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理财中上仁宗论理财三事乞置总计使司马光臣闻昔楚庄王以无灾为惧曰天岂弃不谷乎范文子曰唯圣人能外内无患然则岁小不登边鄙有警未必非国家之福也伏见今春天久不雨

  • ●天台治略卷之四·戴兆佳

    告示一 ◆告示一 一件严饬堂规以一法守事 一件设立义学以育人材以兴教化事 一件会课事 一件会课文武儒逆事 一件会课儒童事 一件为会课文武儒童事 一件严饬新正夜巡以靖地方事 一件晓谕俊秀一体送学以宏文教事 一件饬

  • 朱公钊·周诒春

    朱公钊 字勉生。年三十六岁。生于南京。已婚。女一。初学于南洋公学及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大学。习政治学。宣统元年。得学士学位。入威斯康心大学。习国际公法及理财学。宣统二年。得硕士学

  • 雍也篇·孔子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

  • 迩言卷十二·刘炎

    ○志见炎十有九侍先君游临川之泮览荆公之宇遗老欷戱不忍道荆公之事近观国史靖康之变金人南下辄克卫温公之冢温公见慕于敌国荆公见弃于乡党二公学术于是可知矣渡大江望金山缁衣环其上恍然非凡致也将缆舟而览焉风利不得

  • 读论语劄记卷上·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章学字先儒兼知行言愚谓古人所以为学者诗书礼乐四术而已诗书未便是目前行处讲贯而思维之可也若礼乐则亲其事习其节日用之间不可斯须去者便是践行处也时习则贯通於心而复体验於身自

  • 圆寂品第二十六·佚名

    如龟藏其六,刍摄意想。无倚无害彼,圆寂无言说。忍辱第一道,佛说圆寂最。不以怀烦热,害彼为沙门。言当莫粗犷,所说应辩才。少闻其论难,反受彼屈伏。数自兴烦恼,犹彼器败坏。生死数流转,长没无出期。若不自烦恼,犹器完牢具。如是

  •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海明威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是海明威短篇小说合集,精选他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短篇,《一天的等待》《乞力马扎罗的雪》及《世界之都》《卧车列车员》等共二十二篇小说,从中可以窥见海明威创作风格的全貌。

  • 宸垣识略·吴长元

    笔记。清吴长元撰。十六卷。长元字太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间潦倒京都,为公卿校雠文艺,撰是书。约二十四万字。据康熙时朱彝尊编《日下旧闻》和乾隆帝敕编《日下旧闻考》二书增删重写而成。 全书记录了北京城近

  •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丹波元简

    《金匮要略》注本。简称《金匮要略辑义》。6卷。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806年。作者采辑徐彬、程林、魏荔彤及 《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等书之注文,结合个人学习心得,逐条阐析仲景原文,考核校订较为精详可取。方解部

  • 庐陵官下记·段成式

    传奇小说集。二卷,唐段成式撰。 《新唐书》、 《崇文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均入小说家。今书已残,仅南宋曾慥《类说》及宛委山堂本《说郛》,曾录其若干则,从中可以窥见其书之一斑。书中所记皆琐细之事、物,篇幅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