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通變論

  曰:“二有一乎?”

  曰:“二無一。”如白與馬為二物,不可合一以為二。

  曰:“二有右乎?”

  曰:“二無右。”

  曰:“二有左乎?”

  曰:“二無左。”左右合一位也,不可合二以為右,亦不可合二以為左,明二必無為一之道也。

  曰:“右可謂二乎?”

  曰:“不可。”不可分右以為二,亦不可分左以為二,明一無為二之道也。

  曰:“左可謂二乎?”

  曰:“不可。”

  曰:“左與右可謂二乎?”

  曰:“可。”左右異位,故可謂二。

  曰:“謂變非不變,可乎?”

  曰:“可。”一不可謂二,二亦不可謂一必矣。物有遷變之道,則不可謂之不變也。

  曰:“右有與,可謂變乎?”

  曰:“可。”右有與,謂右移于左,則是物一而變為異類,如鯤化為鵬,忠變為逆,存亡靡定,禍福不居,皆是一物化為他類,故舉右以明一,百變而不改一。

  曰:“變只?”鯤鵬二物,只以變為二矣,何得不謂一變為二乎?

  曰:“右。”鯤化為鵬,一物化為一物,如右移于左,終是向者之右。

  曰:“右苟變,安可謂右?”

  曰:“苟不變,安可謂變?”右移于左,安可仍謂之右,知其一物,安可謂之變乎?明二可一,而一可二也。

  曰:“二苟無左又無右,二者左與右奈何?”

  曰:“羊合牛非馬,假令羊居左,牛居右,共成一物,不可偏謂之羊,亦不可偏謂之既無,無所名,不可合謂之馬,謂二物不可為一明矣。牛合羊非雞。”變為他物,如右易位,故以牛左羊左,亦非牛非羊又非雞也。

  曰:“何哉?”

  曰:“羊與牛唯異,羊有齒,牛無齒。而羊牛之非羊也,之非牛也,未可。是不俱有,而或類焉。牛之無齒,不為不足。羊之有齒,而比于牛為有餘矣。以羊之有餘而謂之非羊者未可,然羊之有齒不為有餘,則牛之無齒而比於羊固不足矣。以牛之不足而謂之非牛者亦未可也,是皆稟之天然,各足於其分而俱適矣。故牛自類牛而為牛,羊自類羊而為羊也。羊有角、牛有角。牛之而羊也、羊之而牛也,未可。是俱有,而類之不同也。之而猶之為也,以羊牛俱有角,因謂牛為羊,又謂羊為牛者,未可。其所以俱有角者,天然也。而羊牛類異,不可相謂也。

  “羊牛有角,馬無角;馬有尾,羊牛無尾。故曰:羊合牛非馬也。非馬者,無馬也。無馬者,羊不二,牛不二,而羊牛二。是而羊,而牛,非馬,可也。若舉而以是,猶類之不同。若左右,猶是舉。馬與牛羊若此之懸,故非馬也,豈唯非馬乎?又羊牛之中無馬矣,羊一也,不可以謂二矣。牛二也,不可以為三矣。則一羊一牛並之為二,可是羊牛不得謂之馬,若以羊牛為馬,則二可以為三,故無馬而後可也。所以舉是羊牛者,假斯類之不可以定左右之分也。左右之分定,則上下之位明矣。

  “牛羊有毛,雞有羽。謂雞足,一。數足,二。二而一,故三。謂牛羊足,一。數足,四。四而一,故五。牛、羊足五,雞足三。故曰:牛合羊非雞。非有以非雞也。上雲羊合牛,今曰牛合羊者,變文以見左右移位,以明君臣易職而變亂生焉。人之言曰羊有足,牛有足,雞有足,而不數其足,則以各一足而已。然而歷數其足,則牛羊各四而雞二,並前所謂一足,則牛羊各五足矣。夫如是則牛羊與雞異矣,故曰非雞也,非牛羊者,雞以為非雞,而牛羊之中無雞,故非雞也。與馬以雞,甯馬。材不材,其無以類,審矣。舉是亂名,是謂狂舉。”馬以譬正,雞以喻亂,故等馬與雞,甯取于馬,以馬有國用之材,而雞不材,其為非類審矣。故人君舉是不材而與有材者,並位以亂名,實謂之狂舉。

  曰:“他辯。”

  曰:“青以白非黃,白以青非碧。”

  曰:“何哉?”

  曰:“青白不相與而相與,反而對也。不相鄰而相鄰,不害其方也。前以羊牛辯左右共成一體,而羊牛各礙於一物不相盈。故又責以他物為辯也,夫青不與白為青,而白不與青為白,故曰不相與。青者木之色,其方在東。白者金之色,其方在西。東西相反而相對也,東自極於東,西自極於西,故曰不相鄰也。東西未始不相接不相害,故曰相鄰不害其方也。不害其方者,反而對,各當其所,若左右不驪。故一於青不可,一于白不可。惡乎其有黃矣哉?黃其正矣,是正舉也。其有君臣之于國焉,故強壽矣。青白各靜其所居不相害,故不可合一而謂之青,不可合一而為之白。夫以青白相辯猶不一,于青白安得有黃矣哉。然青白之中雖無于黃,天下固不可謂無黃也,黃正色也,天下固有黃矣。夫雲爾者,白以喻君,青以喻臣,黃以喻國,故君臣各正其所舉,則國強而君壽矣。

  “而且青驪乎白,而白不勝也。白足之勝矣,而不勝,是木賊金也。木賊金者碧,碧則非正舉矣。白、君道也,青、臣道也,青驪于白,謂權臣擅命,雜君道也。君道雜則君不勝矣,故曰而白不勝也。君之制臣,猶金之勝木,其來久矣。而白不勝為青所驪,是木賊金而臣掩君之謂也。青染于白,其色碧也,臣而掩君其道亂也。君道之所以亂,由君不正舉也。青白不相與而相與,不相勝,則兩明也。爭而明,其色碧也。夫青白不相與之物也,今相與雜而不相勝也,不相勝者,謂青染于白而白不全滅,是青不勝白之謂也。潔白之質而為青所染,是白不勝青之謂也,謂之青而白猶不滅,謂之白而為青所染,是白不勝青之謂也,謂之青而白猶不滅,謂之白而為青所染,兩色並章,故曰兩明也者,白爭而明也者,爭白明俗,謂其色碧也。與其碧,甯黃。黃其馬也。其與類乎?等黃于碧,甯取于黃者,黃中正之色也,馬國用之材也,夫中正之德,國用之材,其亦類矣,故甯取于黃以類于馬,馬喻中正也。碧其雞也,其與暴乎!碧不正之色,雞不材之禽,故相與為類。暴之青而白色,碧之材白,猶不勝亂。

  “暴則君臣爭而兩明也。兩明者,昏不明,非正舉也。政之所以暴亂者,君臣爭明也,君臣爭明,則上下昏亂,政令不明,不能正其所舉也。非正舉者,名實無當,驪色章焉,故曰:兩明也。兩明而道喪,其無有以正焉。”名者,命實者也。實者,應名者也。夫兩儀之大,萬物之多,君父之尊,臣子之賤,百官庶府,卑高等列,器用資實,各有定名,聖人司之,正舉而不失,則地平天成,尊卑以序,無為而業廣,不言而教行。若夫名乖於實,則實不應名,上慢下暴,百度昏錯,故曰驪色章焉。驪色之章,則君臣爭明,內離外叛,正道喪者,名實不當也。名實之不當,則無以及正。

猜你喜欢
  周书·多士·佚名
  易经·系辞下传·第一章·佚名
  断讼 第十九·王符
  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卷三·袁燮
  ○ 卷上·叶梦得
  蒙斋中庸讲义卷一·袁甫
  卷六·胡广
  卷十二·俞皋
  九经辨字渎防卷八·沈炳震
  卷十七·真德秀
  卷二十八·吕祖谦
  礼记析疑卷四十一·方苞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佛说象头精舍经·佚名
  修行道地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见曾公}·佚名

    『净』【金钱花】 春禾割了播秋秧田仔犁了又犁园。厝在北山住乡村。牵牛羊放早返。日头卜落是冥昏『生』 一路行来步,不觉日落西山。恨杀英台铁心肠我为伊相牵绊,那说珠泪弹,。『生』【相思怨】正是一更时候,月挂柳枝头,

  • ●卷十一·葛立方

    韩退之《秋怀诗》十一篇,其一云:“敛退就新懦,趋营悼前猛。”此陶渊明觉今是昨非之意,似有所悟也。然考之他篇(《历代诗话》本无“之”字),有曰:“低心逐时趋,苦勉祗能暂。”又曰:“尚须勉

  • 卷二十二 茕斋歌诗四十五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二十二茕斋歌诗四十五首 感  遇 ○ 越中秋怀 越水绕碧山,周回数千里。乃是天镜中,分明画相似。爱此从冥搜,永怀临湍游。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观涛壮天险,望海令人愁。路遐迫西照,岁晚悲东流。何必探禹

  • 卷二十二·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二十二明 李蓘 编僧希昼六首寄题武当郡守吏隐亭郡亭传吏隠闲自使君心卷幕知来客悬灯见宿禽茶烟逢石断棊响入花深会逐南帆便乘秋寄此吟书惠崇师房诗名在四方独此寄闲房故域寒涛濶春城夜梦长禽

  • 帝纪第八 穆帝 哀帝 海西公·房玄龄

    穆皇帝讳聃,字彭子,康帝子也。建元二年九月丙申,立为皇太子。戊戌,康帝崩。己亥,太子即皇帝位,时年二岁。大赦,尊皇后为皇太后。壬寅,皇太后临朝摄政。冬十月乙丑,葬康皇帝于崇平陵。十一月庚辰,车骑将军庾冰卒。 永和元年春正

  • 卷二十一·佚名

    六月十九日(乙卯),孙士毅奏言:探闻往来船户称:五月十五日以前,常青带领闽、粤官兵,亲身督阵,痛加剿杀。该匪等畏惧官兵勇猛,计穷力竭。林爽文之母,闻已自缢;其父亦已潜逃等语。现虽未接军营捷报,传闻当必有因。逆犯既已穷蹙,势必四

  • 咸同将相琐闻·佚名

    ◎陆建瀛失金陵洪军既踞武昌,遂乘势东下,步骑夹岸,旗蔽野,帆樯如云。诸王皆衣黄袍,侯以下衣红,绣龙织凤,间以云物及麟狮鸾鹤之属,冠亦如之。时据船楼上置酒会饮,悬灯张彩,夜半照耀如火龙。后舱则鸣金擂鼓,丝竹间作,如世俗之戏十

  • 提要·郭居仁

    【臣】等谨案蜀监十卷不着撰人名氏前有方孝孺序称宋端平中绍武李文子尝仕於蜀蒐采史传起秦取南郑至宋平孟昶上下千二百年事之系乎蜀者为书十卷云云世遂题为文子作考亭渊源録亦载李文子字公谨光泽人【案光泽即绍武之属

  • 志第十 天文上(原文)·范晔

    王莽三 光武十二《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庖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象于天,谓日月星辰。观法于地,谓水土州分。形成于下,象见于上。故曰天者北辰星,合元垂耀建帝形,运机授度张百精。三阶九列,二十七

  • 突厥传·欧阳修

    (上)突厥阿史那氏,是古匈奴的北部。居于金山之南,臣服于蠕蠕,种族繁衍。至吐门时,才强大,改称可汗,就如称单于一样,其妻称可敦。其地三面近海,南接大漠。别部领兵者称为设,子弟称特勒,大臣有叶护、屈律啜、阿波、俟利发、吐屯、

  • 大学衍义卷二十八·真德秀

    诚意正心之要一崇敬畏修巳之敬尧典曰钦明文思【钦敬也】又曰允恭克让【允信也恭敬也克能也让逊也】舜典曰温恭允塞【温恭者和粹而恭敬也塞实也】禹贡曰祗台德先【祗敬也台我也言敬德为天下先】不距朕行【距违也】诗商

  • 卷七·黄仲炎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通说卷七     宋 黄仲炎 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来会葬桓王崩七年而後葬见诸侯不恤天子之丧也僖公以夏四月葬而王使叔服先二月至鲁见天子急於奉诸侯之丧也冠屦倒

  • 卷二十·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二十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宣公三经【乙丑】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夏楚子伐宋○秋螽【无传为灾故书】○冬晋杀其大夫先縠【书名以罪讨】传十三年春齐师伐莒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林莒近齐

  • 卷第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四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业品第四之二傍论已了。复应辩前表无表相。颂曰。无表三律仪  不律仪非二论曰。此中无表略说有三。一者律仪。二不律仪。三者非二谓非律仪非不律仪。能遮

  • 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下·佚名

    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下举澧州洛浦和尚。僧问拨乱乾坤底人来。师还接否。浦竖起拂子。僧云。恁么则今日得遇明君也。浦云。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佛果拈云。验人端的处。下口便知音。正觉云。若不

  • 一九八四·奥威尔

    长篇小说。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1903~1950)著。1985年花城出版社出版。董乐山译。作者原名埃瑞克·布莱尔曾参加西班牙内战并负伤。他把自己视为一个民主社会主义者,十分痛恨极权主义。《1984》这部小说发表于1949

  •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佚名

    凡三卷。唐代智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略称菩萨行门诸经要集。系纂集诸经中,有关大乘菩萨行之要文而成,计有四十二经六十七条(或六十六条)。卷上引载象腋经、说妙法决定业障经等十一部之文,卷中引载海慧菩萨所问经、

  • 随勇尊者经·佚名

    佛说随勇尊者经,1卷,宋 施护等译.收于大正藏第 14 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