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绍兴三年夏六月,明州阿育王山住持净昙,以宸奎阁所藏仁宗御书诣行在。所献书凡五十三轴,字体有三:一曰真书,二曰飞白,三曰梵书。其上二书世多见之,而梵书亦自奇古可骇愕也。又有团绢扇三柄,皆有御书。一长柄者三尺许,恐是打扇,用白藤缚柄。而三扇皆以青笺纸为上下承萼,制度极草草,今中产之民所耻也。大哉,仁宗之盛德也!
《唐史》载:郑虔集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目其书为《荟蕞》。老杜《哀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诗云:“荟蕞何技痒。”又按《韵略》:荟,乌外切,草多貌,如“荟兮蔚兮”之荟。蕞,徂外切,小也,如“蕞尔国”之“蕞”。虔自谓其书虽多,而皆碎小之事也。后人乃误呼为《会粹》,意为会取其纯粹也,失之远矣。盖名士目所著书多自贬,若《鸡肋》、《脞说》之类,皆是意也。“技痒”者,谓人有技艺不能自忍,如人之痒也,老杜以谓虔私撰国史,亦不能自忍尔。“蕞”一音在外切,小也,两音一意。
楚子问齐师之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注云:“马牛之风佚,盖末界之微事,故以取论。”然注意未甚明白。仆后以此事问元城先生,曰:“此极易解,乃丑诋之辞尔。齐、楚相去南北如此远离,马牛之病风者,犹不相及。今汝人也,而辄入吾地,何也?”仆始悟其说,即《书》所谓“马牛其风”,注云“马牛其有风佚”,此两“风”字同为一意。
仆读《史记》,因叹曰:“天道远矣。吁,可畏也!”秦昭王四十八年,始皇生于邯郸,年十三即位,是岁甲寅。然是年丰沛,已生汉高皇帝矣。后十五年己巳,项羽生;二十七年,始皇南巡会稽,时年已二十三矣。其年七月,始皇崩。二世元年九月,沛公起沛,时年三十九;项羽起会稽,时年二十四。汉元年,高帝至灞上,时年四十二。十二月,羽继至,遂杀子婴而灭秦。高帝在位十二年,五十三而崩,时岁在丙午。噫!消长倚伏,其运密矣。
政和中,仆仕关中,于同官蒲氏家,乃宗孟之后,见汉印文云“辑濯丞印”。文奇古,非隶非篆,在汉印中最佳。辑濯,乃水衡属官。“辑”读如“楫”,“濯”读如“棹”,盖船官也,水衡掌上林。上林有船官,而楫濯有令丞,此盖丞印也。然皆太初元年已前所刻,太初已后皆五字故也。
元城先生尝与仆论魏丞相不能救盖宽饶之死,今追录之。神爵二年九月,司隶校尉盖宽饶有罪下有司,自杀。三年三月丙午,丞相相薨。识者以谓有天道焉,且相尝谓“次公醒而狂”,且以字呼之,是必平日朋友也。平日以狂待之,则宣帝之怒,相必无一言以救之。宣帝初下其书中二千石议也,执金吾议以为大逆不道。然则中二千石共议以为大逆不道,独执金吾一人耳。《百官表》神爵二年,南阳太守贤为执金吾,不知贤者何人也,必丑邪恶正,尝为盖司隶所劾者也。贤不足道也,独相号为贤相,又与宽饶彼此皆儒者,平日交友,独不能为地,相可责哉!
《礼记》载:曾子数子夏之罪云:“吾昔与女从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人疑汝于夫子,汝罪三也。”注云:“言其不称师也。”盖古之君子言必称师,示有所授,且不忘本也。故《子张》一篇载群弟子之语,子夏之言十一,而未尝称师;曾子之言五,而三称曰“吾闻诸夫子”,则子夏为曾子所罪,固其宜矣。《礼记》“乐正子春曰: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盖曾子称师,故子春亦称师也。又知古人注解,各有所本,不若后人妄意穿凿也。
渊明之为县令,盖谓贫尔,非为酒也。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盖欲得公田之利,以为三径闲居之资用尔,非谓旋创田园也。旧本云:公田之利过足为润,后人以其好酒,遂有公田种秫之说。且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此非种秫时也。故凡本传所载,与《归去来辞序》不同者,当以序为正。
高邮老儒黄移忠彦和,仆幼稚常师之。尝谓:孟子去齐,三宿而出画,读如昼夜之昼,非也。《史记·田单传》后载“燕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刘熙注云:“齐西南近邑,音获。”故孟子三宿而出,时人以为濡滞。
今之书尺称人之德美,继之曰“不佞”。不佞,意谓不敢谄佞,非也。《左氏·昭公二十一年》载奋扬之言曰“臣不佞”,注云:“佞,才也。”汉文帝曰:“寡人不佞。”注云:“才也。”《论语》云:“不有祝鮀之佞。”注亦云“才也”。古人“佞”能通用,故佞训“才”。《左氏》载祝鮀之言行极备,盖卫之君子也。卫之宋朝姿貌甚美,卫灵公夫人南子通之。孔子之意,盖为无祝鮀之才,而有宋朝之容,则取死之道,故曰“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仆友孙亚之自呼曰“雅”,朱耆卿自呼曰“刑”。或问:有故事乎?仆曰:“孟施舍之养,勇也。”又曰:“舍岂能为必胜哉?”注曰:“施舍自呼其名。”但曰舍,盖其好勇而气急也,恐起于此。
仆任夏县令,一日,会客于莲塘上,时苦蛙声。坐中有州官,乃长安人,以微言相戏,妄谓仆:“南人食此也。”仆答曰:“此是长安故事。”客曰:“未闻也。”仆取《东方朔传》示之,客始伏。武帝欲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为上林苑,朔谏以谓:此“地土宜姜芋,水多(缺)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师方曰:“(缺)即蛙字,似虾蟆而小,长脚,盖人亦取食之。”
仆尝与陈子真、查仲本论“将无同”。仲本曰:“此极易解,谓言至无处皆同也。”子真曰:“不然。晋人谓将为初,初无同处,言各异也。”仆曰:“请以唐时一事证之:霍王元轨与处士刘平为布衣交。或问王所长于平,曰:‘王无所长。’问者不解,平曰:‘人有所短,则见所长。’盖阮瞻之意,以谓有同则有异;今初无同,何况于异乎?此言为最妙,故当时谓之‘三语掾’。”二子皆肯之。
扬州天长道中地名甘泉,有大古冢如山,未到三十里已见之,土人呼为“琉璃王冢”。按:广陵王胥,武帝子也,都于广陵。后至宣帝时,坐谋不轨,赐死,谥曰厉。后人误以刘厉为琉璃尔。汉制:天子、诸侯即位,即立太子,起陵冢,故能如此高大。胥虽以罪死,尚葬其中,故胥且死,谓太子霸曰:“上遇我厚,今负之甚,我死骸骨当暴,幸而得葬,薄之无厚也。”旁有居民数十家,地名“甘泉”,或恐胥僭拟云。
文房四物见于传记者,若纸、笔、墨皆有据;至于砚,即不见之。独前汉张彭祖少与上同研席书。又薛宣思省吏职,下至笔研,皆为设方略。盖古无“砚”字,古人诸事简易,凡研墨不必砚,但可研处只为之尔。矛盾、螭蚴载于前世,不若今世事事冗长,故只为之研,不谓之砚。然任缉之《北征记》:孔子庙中有石砚一枚,乃夫子平生物。非经史,不足信。
荆公字解“妙”字云:“为少为女,为无妄少女,即不以外伤内者也。”人多以此言为质,殊不知此乃郭象语也。《庄子》云:“绰约若处子。”注云:“处子不以外伤内。”公之言盖出于此。
退之以毛颖为中山人者,盖出于右军《经》云:“唯赵国毫中用。”盖赵国平原广泽,无杂木,唯有细草,是以兔肥;肥则毫长而锐,此良笔也。
《孟子》云“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又云“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盖庄岳乃齐国繁会之地,孟子在齐久,故知其处。今以《左传》考之,可见庄岳之地。襄公二十八年,齐乱,十一月丁亥,庆封“伐西门,弗克;伐南门,克之;又伐内宫,弗克;又陈于岳。”注云:“岳,里名也。”哀公六年夏六月戊辰,陈乞、鲍叔以甲入于公宫。国夏、高张“乘如公,战于庄,败”,注云:“庄,六轨之道也。”以最繁会,故可令学齐语。
古以“右”为上,且以“左”相言之,谓非正相,如辅佐之“佐”耳。《左氏传》:薛宰之言“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又“齐崔杼立景公而相之,庆封为左相”。盖伊尹者,汤之相也,而仲虺特辅佐伊尹耳,故曰左相。崔杼、庆封,亦复如此。故汉孝惠时,王陵为右丞相;王陵既免,徙平为右丞相。文帝初立,周勃功高,陈平谢病,上“视平病,问之。平曰:‘高帝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不如勃。愿以相逊勃。’于是以太尉勃为右丞相,位第一;平为左丞相,位第二”。非独如此,周昌自御史大夫左迁为赵相,黄霸以财入官两府不与右职,与此同类。今人亦以降为左迁。
古人姓名有不可解者。文公十八年季文子云“高阳氏有才子八人”,注云:“高阳,颛顼帝号也。八人,其苖裔。”“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逵。”注云:“此即垂、益、禹、皋陶之伦。庭坚,皋陶字也。”然有可疑者:文公五年,楚灭六、蓼,臧文仲闻六灭,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注云:“六、蓼,皆皋陶后也。”且既云庭坚即皋陶字,则文仲不应既曰“皋陶”,又曰“庭坚”也。若据其意,则皋陶、庭坚又似两人。山谷老人名“庭坚”,字“鲁直”,其义不可解。或云慕季文子之逐莒仆,故曰“鲁直”。
《唐史》载:崔湜执政时年三十八,尝暮出端门,缓辔讽诗。张说见之,叹曰:“文与位固可及,其年不可及也!”仆初读此,谓说之年迟暮,与湜相去绝矣。及以二人本传考之,相去才四岁尔。今按《宰相年表》:湜执政时,乃景龙二年戊申,推而上之,生于咸宁二年之辛未。《张说传》称说开元十八年卒,年六十四。推而上之,乃生于乾封二年之丁卯;至景龙二年戊申,说本年四十二岁,而叹慕之如此,藉使宋广平见之,必无此语。广平尝见萧至忠出太平公主第,谓至忠曰:“非所望于萧傅。”非独不慕,且以为戒。
眉山苏氏《文集》著《权书》、《衡论》。《衡论》,世皆知出处,独《权书》人少知之。汉哀帝时,欲辞匈奴使不来朝,黄门郎扬雄上书谏曰:“高皇后尝怒匈奴,群臣廷议,樊哙请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曰:‘哙可斩也!’于是大臣权书遗之。”注曰:“以权道为书,顺辞以答之。”“权书”之名盖出于此。衡取其平,权取其变;衡为一定之论,权乃变通之书。
柴慎微云:淮阴信可谓忠矣,汉待之何其薄也。《赞》曰:天下既定,命韩信申军法。此乃信为淮阴侯在长安奉朝请时也。汉五年二月,汉王即皇帝位;六年十二月,执信于陈;十二年九月,伏诛。且信之长安也。汉实囚之,而乃能为汉申军法,即其忠可知矣。盖汉实畏其能,故信卒不免。田肯有云“陛下已得韩信,又治关中”,则知此两事,乃当时安危存亡之机。且信之声名,使人畏之如此,其不亡何待?
李百药父与友陆人等共读徐陵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语,叹不得其事。百药进曰:“《春秋》‘鄅子籍稻’,杜预谓在琅邪。”客大惊,号奇童。今按:昭公十八年《传》“鄅人籍稻”注云:“鄅,妘姓国也。其君自籍稻,盖履行之。”昭公十八年经书“邾人入鄅”注云:“鄅国,今琅邪开阳县也。”盖“籍”当呼为“典籍”之“籍”,谓履行之而记其数也。周之六月,夏之四月,稻方生也,而徐陵以为刈,非矣。
《庄子》之疏,有可以一大笑者。《徐无鬼》语武侯相马曰:“直者中绳,曲者中钩,圆者中规,方者中矩。”谓马步骤回旋,中规矩钩绳也。故东野后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矩,同一意也。《疏》乃以直为马齿,曲为马项,方为马头,圆为马眼。且世间岂有四方马头乎?故可以一大笑。
《唐中兴颂》云:“复复指期。”或云:以复两京,故曰复复。非也,此两字出《汉书》。今按《匡衡传》云:“所更或不可行而复复之。”注云:“下复扶目反。”又“何武为九卿时,奏言宜置三公官,又与翟方进共奏罢刺史,更置甘州牧。后皆复复故。”注云:“依其旧也。下复扶目反。”盖上音服,下音福,谓复如故也。唐《中兴颂》宜亦如此读之。
“玉子纹楸一路饶,偏宜檐竹雨萧萧。羸形暗去春泉长,猛势横来野火烧。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愧霍嫖姚。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同于局上消。”右杜牧之《赠国手王逄》诗。或云此真赠国手诗也,棋贪必败,怯又无功。“羸形暗去”,则不贪也;“猛势横来”,则不怯也;“周伏柱”以喻不贪,“霍嫖姚”以喻不怯,故曰高棋诗也。杜牧尝云:“棋于贪勇之际,所得多矣。”“七十更万日”者,牧之是时年四十二三,得至七十,犹有万日。
韩魏公父谏议大夫国华,尝仕于蜀。蜀中士人胡广善相术,见谏议而奇之曰:“是必生贵子,请纳女焉。”后谏议出守泉州,祥符元年戊申岁七月二日生魏公于泉州州宅。仆与韩氏交游,尝见谏议、胡夫人画像,皆奇伟,宜其生贵人也。世言魏公世居河朔,故其状貌奇伟,而有厚重之德。然生于泉州,故为人亦微任术数,深不可测,有闽之风,皆其土风然也。闻者以为然。
或问汉臣朝服,仆云:张敞议云:“敞备皂衣二十余年。”注云:“虽有五等服,至朝皆着皂衣。”又谷永书云:“擢之皂衣之吏,厕之诤臣之末。”则知汉朝之服皆皂衣也。《周礼》衮冕九章,鷩冕七章,毳冕五章,絺冕三章,元冕衣无文、裳刺黻而已。故曰:卿大夫之服,自元冕而下如孤之服,则皂衣者,乃周之卿大夫元冕也。汉之皂衣,盖本于此。
《金陵》诗云:“岁晚苍官聊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苍官谓松也,青女谓霜也,言日高而松上霜犹不消也。“横陈”出《楞严经》,六欲界中云:“我无欲应女行事,当横陈时,味如嚼蜡。”以言道人处世间,虽有欲而无味也。盖荆公自谓如苍官自保,但青女横陈不能已耳。此言近于雅谑,殊有深意。
元城先生尝论及汉高帝功臣曰“屠狗贩缯之徒”,呼“缯”字与“饧”相近,后检《汉·灌婴传》注,云“帛之总名”而已。今按《韵略》:缯,慈陵切。注云:“帛也。增,咨登切。”则世人以缯为增,诚非也。《尚书》“厥篚玄纤缟”注云:“玄,黑缯也;缟,白缯也。”释音云:“似陵反。”《礼运》云:“瘗缯。”注云:“弊帛曰缯。”释音“似仍反”。《左氏》:卫文公大帛之冠。注云:“大帛,厚缯。”“缯,疾陵切。”《晋书·地理志》:“缯,才陵反。”以诸音义考之,当以疾陵为正。
许、洛之间极多奇士。宣和中,崔朝奉鶠德符监洛阳稻田公务。一日,送客于会节园。官客佐拘入会,节以为景华御苑,德符不知也。晚春,复骑瘠马,与老兵由园内,坐梅下哦诗,其间有曰:“去年白玉花,结子深林间。少憩藉清影,低颗遂微酸。”次日,佐入园,见地有马粪,知是崔朝奉。是时,府官事佐恐不及,而德符未尝谒之,因此劾奏擅入御苑作践,遂勒停。德符传食于诸人家,久之,敛钱复归阳翟。闻之田元邈云。
洛中士人张起宗,字起宗,以教小童为生,居于会节园侧,年四十余。一日,行于内,前见有西来行李甚盛,问之,曰:“文枢密知成都回也。”姬侍皆骑马,锦绣兰麝,溢人眼鼻。起宗自叹曰:“我丙午生相远如此。”傍有瞽卜辄曰:“秀才,我与汝算命。”因与藉地,卜者出算子约百余布地上,几长丈余,凡关两时,曰:“好笑诸事不同。但三十年后,有某星临某所,两人皆同,当并案而食者九个月。”起宗后七十余岁,时文公亦居于洛。起宗视其交游饮宴者,皆一时贵人,辄自疑曰:“余安得并案而食乎?”一日,公独游会节园,问其下曰:“吾适来,闻园侧教学者甚人?”对曰:“老张先生。”曰:“请来。”及见,大喜,问其甲子,又与之同,因呼为会节先生。公每召客,必预;召赴人会,无先生则不往。公为主人,则拐于左;公为客,则拐于右。并案而食者,将及九月。公之子及甫知河阳府,公往视之。公所居私第地名东田,有小姬四人,谓之东田小藉,共升大车随行。祖于城西,有伶人素不平之,因为口号曰:“东田小藉,已登油壁之车;会节先生,暂别玳筵之宴。”坐客微笑。自此潞公复归洛,不复召之矣。瞽之言异哉!闻之于司马文季朴。
苏秀道中有地名五木,出佳酒,故人以“五木”名之。然白乐天为杭州太守日,有诗序云:“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酘酒相次寄到。”诗云:“劳将箬下忘忧物,寄与江城爱酒翁。铛脚三州何处会,瓮头一盏几时同。倾如竹叶盈樽绿,饮作桃花上面红。莫怪殷勤最相忆,曾陪西省与南宫。”仆尝以此问于仆之七舅氏,云:“‘酘’字与‘羖’同意,乃今之羊羔儿酒也。详其诗意,当以五羔为之。以是酒名,故从‘酉’云。乐天诗云‘竹叶盈樽绿’,谓箬下酒,取竹有绿之意也。‘桃花上面红’,谓五酘酒,取桃花五叶也。后人不知,转其名为五木,盖失之矣。”仆检韵中“酘”字乃窦同音,注云:“重酿酒也。”恐“酘”难转而为“木”。
温公私第在县宇之西北数十里,质朴而严洁,去市不远,如在山林中。厅事前有棣华斋,乃诸弟子肄业之所也。转斋而东,有柳坞,水四环之,待月亭及竹阁西东水亭也。巫咸榭乃附县城为之,正对巫咸山。后有赐书阁,贮三朝所赐之书籍。诸处榜额皆公染指书,其法以第二指尖抵第一指头,指头上节微屈,染墨书之。字亦尺许大,如世所见“公生明”字,惟巫咸榭字差大尔。园圃在宅之东,温公尝宿于阁下,东畔小阁侍吏唯一老仆。一更二点即令老仆先睡,看书至夜分,乃自罨火灭烛而睡。至五更初,公即自起,发烛点灯著述,夜夜如此。天明,即入宅起居其兄,且或坐于床前问劳,话毕即回阁下。
驸马都尉之名,起于三国,故何晏尚魏公主,谓之驸马都尉。然不独官名以驸马给之,盖御马之副,谓之驸马,从而给之,示亲爱也。故杜预尚晋文帝妹高陆公主,至武帝践祚,拜镇南大将军,给追锋车第二驸马。且晏如傅粉,宜为禁严。若预乃瘿如瓠尔,何至妻帝之女也。始信前古帝婿唯择人材,不专以貌也。后世浸失此意,惜哉!
后汉以来方书中有五石散,又谓之寒食散。论者曰:“服金石人不可食热物,服之则两热相激,故名谓之寒食。”则可也。然《晋史》载裴秀服寒食散,当饮热酒而饮冷酒,薨,年四十八。据此则又是不可饮冷物也。后问一名医,答云:“食物则宜冷,而酒则热耳。”仆初不信,后读《千金方》第二十五卷:“解五石毒,一切冷食,唯酒须令温。”然则《裴秀传》所谓“当饮热酒”亦非。
王元道尝言:《陕西于仙姑传》云:“得道术,能不食,年约三十许,不知其实年也。”陕西提刑阳翟李熙民逸老,正直刚毅人也,闻人所传,甚异,乃往青平军自验之。既见,道貌高古,不觉心服。因曰:“欲献茶一杯,可乎?”姑曰:“不食茶久矣,今勉强一啜。”既食,少顷垂两手出,玉雪如也;须臾,所食之茶从十指甲出,凝于地,色犹不变。逸老令就地刮取,且使尝之,香味如故,因大奇之。
绍兴六年夏,仆与年兄何元章会于钱塘江上。余因举东坡诗云:“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元章云:“立字最为有力,乃水踊起之貌。老杜《三大礼赋》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欲立。’东坡之意,盖出于此。或者妄易‘立’为‘至’,只可一笑。”
猜你喜欢 卷十二下 告子章句下·孙奭 杂守第七十一·墨子 厚黑原理(心理与力学)·李宗吾 卷八十五·湛若水 卷一百二十五·陈祥道 君子成人之美·孔子 和睦类·史洁珵 卷十四·严虞惇 春秋集传详说卷一·家铉翁 原例·王质 卷十·姚舜牧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二·玄奘 欧僧谒太虚大师谈话·太虚 覆罗普悟居士书·太虚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四·善月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