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神化篇第四

  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

  「神无方」,「易无体」,大且一而已尔。

  虚明照鉴,神之明也;无远近幽深,利用出入,神之充塞无间也。

  天下之动,神鼓之也,辞不鼓舞则不足以尽神。

  鬼神,往来、屈伸之义,故天曰神,地曰示,人曰鬼。

  形而上者,得辞斯得象矣。神为不测,故缓辞不足以尽神,[缓则化矣;]化为难知,故急辞不足以体化,[急则反神。]

  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其在人也,(知)[智]义(用)利[用],则神化之事备矣。德盛者穷神则(知)[智]不足道,知化则义不足云。天之化也运诸气,人之化也顺夫时;非气非时,则化之名何有?化之实何施?中庸曰「至诚为能化」,孟子曰「大而化之」,皆以其德合阴阳,与天地同流而无不通也。所谓气也者,非待其蒸郁凝聚,接于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止、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尔。然则象若非气,指何为象?时若非象,指何为时?世人取释氏销碍入空,学者舍恶趋善以为化,此直可为始学遣累者,薄乎云尔,岂天道神化所同语也哉!

  「变则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谓之变」,以着显微也。谷神不死,故能微显而不揜。

  鬼神常不死,故诚不可揜;人有是心在隐微,必乘间而见,故君子虽处幽独,防亦不懈。

  神化者,天之良能,非人能;故大而位天德,然后能穷神知化。

  大可为也,大而化不可为也,在熟而已。易谓「穷神知化」,乃德盛仁熟之致,非智力能强也。

  大而化之,能不勉而大也,不已而天,则不测而神矣。

  先后天而不违,顺至理以推行,知无不合也。虽然,得圣人之任者皆可勉而至,犹不害于未化尔。大几圣矣,化则位乎天德矣。

  大则不骄,化则不吝。

  无我而后大,大成性而后圣,圣位天德不可致知谓神。故神也者,圣而不可知。

  见几则义明,动而不括则用利,屈伸顺理则身安而德滋。穷神知化,与天为一,岂有我所能勉哉?乃德盛而自致尔。

  「精义入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素利吾外,致养吾内也。「穷神知化」,乃养盛自致,非思勉之能强,故崇德而外,君子未或致知也。

  神不可致思,存焉可也;化不可助长,顺焉可也。存虚明,久至德,顺变化,达时中,仁之至,义之尽也。知微知彰,不舍而继其善,然后可以成(之)[人]性矣。

  圣不可知者,乃天德良能,立心求之,则不可得而知之。

  圣不可知谓神,庄生缪妄,又谓有神人焉。

  惟神为能变化,以其一天下之动也。人能知变化之道,其必知神之为也。

  见易则神其几矣。

  「知几其神」,由经正以贯之,则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几者象见而未形也,形则涉乎明,不待神而后知也。「吉之先见」云者,顺性命则所(先)[见]皆吉也。

  知神而后能飨帝飨亲,见易而后能知神。是故不闻性与天道而能制礼作乐者末矣。

  「精义入神」,豫之至也。

  徇物丧心,人化物而灭天理者乎!存神过化,忘物累而顺性命者乎!

  敦厚而不化,有体而无用也;化而自失焉,徇物而丧己也。大德敦化,然后仁智一而圣人之事备。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

  无我然后得正己之尽,存神然后妙应物之感。「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过则溺于空,沦于静,既不能存夫神,又不能知夫化矣。

  「旁行不流」,圆神不倚也;「百姓日用而不知」,溺于流也。

  义以反经为本,经正则精;仁以敦化为深,化行则显。义入神,动一静也;仁敦化,静一动也。仁敦化则无体,义入神则无方。

猜你喜欢
  第五十二卦 艮 艮为山 艮上艮下·佚名
  人事变化之轨道·李宗吾
  卷六十五·湛若水
  皇祐新乐图记卷中·胡瑗
  卷五·郑方坤
  卷十二·俞皋
  卷七十九·程川
  敖不可长①·戴圣
  卷十三·盛世佐
  卷六·李光地
  言子文学录卷三·言偃
  五家正宗赞卷第一·绍昙
  南普陀访太虚上人记·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八·佚名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二·法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陈寿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汉末,和率宗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音髀。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

  • 卷六十四·列传第二·后妃下·脱脱

        ◎后妃下   ○睿宗钦慈皇后 睿宗贞懿皇后 世宗昭德皇后 世宗元妃张氏 世宗元妃李氏 显宗孝懿皇后 晕宗昭圣皇后 章宗钦怀皇后 章宗元妃李氏 卫绍王后徒单氏 宣宗皇后王氏 宣宗明惠皇后 哀宗徒单皇后

  • 后汉书补逸原序·姚之骃

    春秋鲁史也一经宣尼之笔削而鲁史逸焉等于刍狗自后司马迁作史记凭空结撰絶无依傍而班固因之成汉书然不闻太初以前尽逸子长之书也后汉史书自当时人主命词臣撰记后其踵作者为记为书凡十余家葢人人自拟迁固矣范蔚宗书最晩

  • 宋史全文卷四·佚名

    宋太宗二庚寅淳化元年春正月戊寅朔,御乾元殿受册尊号。曲赦京城系囚,改元。赵普以病免朝谒。疾笃,三上表致政。上不得已,以普为西京留守兼中书令。二月,国家因唐制,建昭文、史馆、集贤院于禁中,昭文、集贤置大学士、直学士,史

  • 一百六十七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呈江南晴雨录摺·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五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 奴才于四月二十五日已至江宁。江南大麦已经收割全完,小麦方现在刈获,俱系十分收成。入夏以来,雨("扬"之"扌"换作"日")时若,秧田有水。米价八九钱不等,百姓

  • 第四七乙牌示光绪七年八月十八日一一二○六-四·佚名

    新竹知县施,为三皂头役姚景充任,县牌示知钦加同知衔、署新竹县正堂施为悬牌示知事。照得本衙门额设各班头役,均关责成。查三皂头役蔡昆,前在吞霄误公,业经示革在案。兹据皂、快总头役洪忠、许来佥称:「

  • 卷四 魏书四 三少帝纪第四·陈寿

    (齐王纪 曹芳、高贵乡公纪 曹髦、陈留王纪 曹奂)齐王纪,齐王名芳,字兰卿。明帝无子,抱养了齐王芳和秦王询。此为宫中的秘密,无人知其底细。明帝青龙二年(234),封他为齐王。景初三年(239)正月初一,明帝病重,齐王被立为皇太子。

  • 七、中西国际之由来·汪荣宝

    古代中西之交通当明与本朝代兴之际,中国历史上渐开一振古未有之变局,即西洋诸国人之渡来是也。前此千余来间,欧、亚两大陆未尝无一二交通之事实。西人至中国者,唐贞观中则有景教僧阿罗本。元初,则有威尼斯巨商尼哥罗博罗(Ni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一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二年四月初六日河南布政使【臣】田文镜谨 奏为据实陈明仰祈 睿鉴事窃【臣】一介庸才至微极陋荷蒙 圣主

  • 卷九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九十 朱批管承泽奏摺 雍正五年九月初九日四川布政使【臣】管承泽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世受 国恩涓埃未报荷蒙 皇上格外超擢授以四川布政使随於本年四月二十 八日跪聆 圣训遵 旨於五月初四

  • 卷一百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十五兵部十车驾清吏司诸司职掌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国舆辇车乘及天下传驿廐牧卤簿卤簿仪仗陈设隶本部诸司职掌所载与後来增定详略不同间有未经该载者今并列于

  • 五、爱好人生者:陶渊明·林语堂

    所以我们已经晓得,我们如果把积极的人生观念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度地配合起来,我们便能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和静止之间,介于尘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逃避现实人生之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哲学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

  • 卷第二十六·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六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佛名号品第七之余 【论】三举世界名色者世界名金色为明金体白净无染举之况喻法身无性体无垢

  • 卷第六·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六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西天诸祖 西天初祖摩诃迦叶尊者。见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起一枝华。以青莲目普示大众。百万圣贤。惟迦叶破颜微笑。

  • 宾退录·赵与时

    笔记。南宋赵与时撰。10卷。与时字行之,一字德行,宋太祖七世孙,宝庆进士,官丽水丞。平日见闻所及,喜为客诵之,宾退或书于牍,集为是编,故有是名。赵与时熟于两宋典章制度及遗文轶事,所记人物、掌故,翔实可靠。考证经史,辨析典故,大

  • 青天歌注释·王道渊

    青天歌注释,题「混然子释」。混然子即元末道士王道渊。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篇首混然子序称:「夫《青天歌》者,真人丘长春之所作也。是歌演音三十二句。……前十二句乃明修性之本体。中十二句为覆命之功夫,末后

  •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佚名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古灵宝经」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无上秘要》已引此经。据考本书原为《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中一篇,后单出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经文宣称凡修学而未得道者,皆因本人

  • 北使纪略·陈洪范

    一卷。清陈洪范(生卒年不详)撰。该书记明季南都左都督陈洪范与侍郎左懋第奉使至北事。洪范私输款于摄政王,贾左萝石得自脱归,遂为北朝反间。南都破,入浙力劝潞王投降,及清兵至,遂迫使潞王降清。此为其南还时饰辞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