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九

钱塘程川撰

礼二十

小戴礼记十

领恶全好杨至之记云领管领使之不得动又云领治也治去其恶也

【甘节録仲尼燕居】

礼记耆欲将至有开必先家语作有物将至其兆必先却是疑有物讹为耆欲其兆讹为有开故耆下日亦似有开上门亦似兆若説耆欲则又成不好底意【黄义刚録孔子闲居】

神主之位东向尸在神主之北

【董铢録坊记附】

问庶人家亦可用主否曰用亦不妨且如今人未仕只用牌子到仕后不中换了若是士人只用主亦无大利害又问祧主当如何曰当埋之于墓其余祭仪诸家祭礼已备具矣如欲行之可自仔细考过

【不知何氏録坊记附】

问程氏主式士人家可用否曰他云己是杀诸侯之制士人家用牌子曰牌子式当如何曰温公用大板子今但依程氏主式而勿防其中也

【陈淳録坊记附】

伊川木主制度其剡刻开窍处皆有隂阳之数存焉信乎其有制礼作乐之具也

【杨方録字子直汀州人庚寅所闻先生四十一嵗饶后録一卷中】

【坊记附】

伊川制士庶不用主只用牌子看来牌子当如主制只不消做二片相合及窍其旁以通中

【叶贺孙録坊记附】

尧卿问士牌子式曰晋人制长一尺二分博四寸五分亦太大不如只依程主外式然其题则不能如陷中之多矣

【黄义刚録坊记附】

直卿问神主牌先生夜来説荀朂礼未终曰温公所制牌濶四寸厚五寸八分错了据隋炀帝所编礼书有一篇荀朂礼乃是云濶四寸厚五寸八分大书某人神座不然只小楷书亦得后人相承悮了却作五寸八分为一句

【黄义刚録坊记附】

朝极辨不继之以倦辨治也

【汤泳録表记】

问君子庄敬日强是志强否曰志也强体力也强今人放肆则日怠惰一日那得强伊川云人庄敬则日就规矩庄敬自是耐得辛苦自不觉其日就规矩也【徐寓録表记】

礼记与仁同过之言説得太巧失于迫切

【万人杰録表记】

问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其意安在曰古人只恁地学将去有时到了也不定今人便算时度日去计功效又问诗之正意仰字当重看夫子之言行字当重看曰不是高山景行又仰个什麽又行个什麽高山景行便是那仁

【杨至録字至之泉州人癸丑甲寅所闻先生六十四嵗六十五嵗饶録二十八卷饶后録二十五卷中表记】

【李方子録同】

亲防兄弟先满者先除服后满者后除以在外闻防有先后者

【包扬録奔防附】

长子死则主父防用次子不用侄今法如此宗子法立则用长子之子此法已壊只从今法

【包扬録奔防附】

深衣用防布但而今防布亦未依法当先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方未经布时先砑其缕非织了后砑也衣服当适于体康节向温公説某今人着今之服亦未是【汤泳録深衣】

具父母衣纯以青偏亲既无明文亦当用青也缋者可以青纯画云云字见沈存中笔谈

【吴必大録深衣】

因言冠礼或曰邾隐公将冠使孟懿子问于孔子孔子对他一段好曰似这様事孔子肚里有多但今所载于方册上者亦无几尔

【辅广録冠义附】

问今有士人对俗人结姻欲行昬礼而彼俗人不从却如何先生微笑顾义刚乆之乃曰这也是费力只得宛转使人去与他商量古礼也省径人也何苦不行直卿曰若古礼有甚难行者也不必拘如三周御轮不成是硬要扛定轿子旋三匝先生亦笑而应义刚曰如俗礼若不大段理者些小不必尽去也得曰是乆之云古人也有不可晓古人于男女之际甚严却如何地亲迎乃用男子御车但只令略偏些子不知怎生地直卿举今人结发之説为笑先生曰若娶用结发则结发从军皆先用结了头发后方与番人厮杀耶

【黄义刚録昬礼】

天子诸侯不再娶亡了后妃只是以一娶十二女九女者推上鲁齐破了此法再娶大夫娶三士二却得再娶

【包扬録昏礼附】

因论今之士大夫多是死于欲曰古人法度好天子一娶十二女诸侯一娶九女老则一齐老了都无许多患

【包扬録昬礼附】

尧卿问姑舅之子为昬曰防律中不许然自仁宗之女嫁李墇家乃是姑舅之子故欧阳公曰公私皆已通行此句最是把嵓【去声】这事又如鲁初间与宋世为昬后又与齐世为昬其间皆有姑舅之子者从古已然只怕律不是

【黄义刚録昬礼附】

乡饮酒义三让之义注疏以为月三日而成魄魄三日而成时之义不成文理説倒了他和书哉生魄也不曽晓得然亦不成譬喻或云当作月三日而成明乃是

【汤泳録乡饮酒义】

射观德择人是凡与射者皆贤者可以助祭之类但更以射择之如卜筮决事然其人贤不肖不是全用射择之也小人更是防射今俗射有许多法与古法多少别小人尽防学后之説者説得大过了谓全用此射以择诸侯并助祭之人非也大率礼家説话多过了无杀合

【包扬録射义】

射中则得为诸侯不中则不得为诸侯此等语皆难信书谓庶顽防説侯以明之然中间若有羿之能又如何以此分别恐大意略以射审定非専以此去取也【叶贺孙録射义】

与为人后者不入与为人后者谓大宗已有后而小宗复为之后却无意思因言李光祖尝为人后其家甚富其父母死竭家赀以之而光祖遂至于贫虽不中节然其意思却好

【万人杰録射义】

叔器问今之墨衰便于出入而不合礼经如何曰若能不出则不服之亦好但有出入治事则只得服之防服四制説百官备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身执事而后行者面垢而已盖惟天子诸侯始得全伸其礼庶人皆自执事不得伸其礼

【陈淳録防服四制】

哀公问中访字去声读只是方字山东人呼方字去声汉书中説文帝舅驷钧处上文云访高后时即山东音也其义只是方字

【沈僴録川按哀公问中无访字此録误也原编入】

【哀公问中今附小戴礼记篇末以备考云】

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九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下传·第九章·佚名
  尹文子原序·尹文
  审名第十六·佚名
  觀德第三十三·苏舆
  卷七十二 易八·黎靖德
  第七篇 箴言 第七十八章 莫柔于水·林语堂
  第一章 1·辜鸿铭
  卷十二·高攀龙
  卷十四·段昌武
  尚书句解卷六·朱祖义
  卷九十三·顺治
  第十七章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冯友兰
  昭公·昭公十一年·左丘明
  卷四百七十四·佚名
  弟子死复生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闻过先生吴海(闻过斋集)·顾嗣立

    海字朝宗,闽县人。博学负气节,为宣城贡尚书师泰、晋安林学士泉生所推重。性不悦流俗,慕邹鲁之风,徙居不克,因自号鲁客。世遭丧乱,家益贫甚,扁其斋曰「闻过」,学者称曰闻过先生。洪武初,部使者欲荐于朝,力辞不出。素与永福王翰友

  • ◎蔡灵离沪记·李定夷

    蔡公松坡,在日病故。灵榇回沪,驻蜀商公所,旋由沪回湘。上海军警官商学界及各省代表之随榇致送者,仍异常拥挤。兹将关于灵榇运输各情,分志于后。 事前由治丧事务所各执事,将运送蔡公灵榇各手续布置妥贴。所有载榇炮车,经宪兵

  • ◎敦谊会之西曲·李定夷

    前者孙总理夫人与华南圭夫人等,以吾国妇女向鲜家庭教育,特行发起办一女子敦谊会,俾得不时聚集讨论进行。该会成立之期,特假外交部新公所开一茶会,中西妇女到者数百人。午后三时开会,六时散会,会场秩序,异常整饬。除由帛黎福开

  • 附录一正谊堂文集选文·佚名

    题报台湾亢旱情形疏请借库银买榖疏题报台属亢旱请照分数免征疏台属迭被灾伤题请分年带征疏题补道员奏折申饬台地应行事宜条款檄饬置社仓捐积榖石檄申饬台地应禁诸弊示与台湾陈巡道题报台湾亢旱情形疏(康熙四十六年)为详

  • 八三六 谕内阁《永乐大典》内散篇全数完竣该总纂等应予议叙·佚名

    八三六 谕内阁《永乐大典》内散篇全数完竣该总纂等应予议叙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四库馆办理《永乐大典》,内散篇全数完竣,【真按:不当有逗号!】该总纂等应予议叙。其覆校、分校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胜朝殉节诸臣録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奉勅撰明自万厯以还朝纲日紊中原瓦解景命潜移我国家肇造丕基龙兴东土王师顺动望若云霓而当时守土诸臣各为其主往往殒身碎首喋血危疆逮乎扫荡妖氛宅中定鼎乾坤再造陬□咸

  • 卷之五十五  謇齋瑣綴錄三(明)尹直 撰·邓士龙

    (謇齋瑣綴錄,八卷,明尹直撰。尹直,字正言,江西泰和人。景泰五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兵部尚書。明史卷一六八有傳。) 謇齋瑣綴錄三 宣德五年二月,兩朝實錄成。賜監修官太師英國公張輔、少師兼行在吏部尚書蹇義、少保兼太子少傅

  • 解蔽篇第二十一·荀况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妒缪于道,而人诱其所迨也。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

  • 卷十二·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卷十二宋 崔子方 撰凡内事门例时侵我僖二十六年春王正月齐人侵我西鄙【承公盟月】文七年夏四月狄侵我西鄙【承宋公卒月】文十五年秋齐人侵我西鄙是年十有二月齐侯侵我西鄙

  • 卷四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四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四十八四望山川辽史太祖本纪太祖七年十一月祠木叶山礼志太祖幸幽州大悲阁迁白衣观音像建庙木叶山尊爲家神于拜山仪过树之后増诣菩萨堂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二·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二   復次云何等無閒緣。謂此諸心心所無閒彼諸心心所生.說此爲彼等無閒緣.若此六   識爲彼六識等無閒緣卽施設此名爲意根.亦名意處亦名意

  • 论佛教与孤儿院·太虚

    ──七年在宁波孤儿院讲──今幸宁波佛教孤儿院开成立会矣!太虚尝订定斯名,为发起人之一,兹当略说佛教孤儿院之义,以释回惑而资信行。一、佛教之本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有佛无佛,性相常住。然道无自相,宏之在人。今吾人所知所

  • 摄大乘论释 第八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八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应知入胜相第三之二入资粮果章第七释曰。由入应知胜相。菩萨得何果。菩萨得资粮果有八种论曰。由入此相得入初欢喜地释曰。此文即显三果。一得胜时。二得胜方便

  • 受用三水要行法·义净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准依圣教。及西方现今众生所用之水。有其三别。一时水。二非时水。三触用水。言时水者。谓是沙弥俗人。自手滤漉观知无虫。午前任受而饮。若大僧手触盆罗及杓水即不堪入口。而况食用。有恶触故即如僧

  •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纳兰性德

    八十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编。相传其稿出自陆元辅,性德死后,徐乾学刻入《九经解》,才取性德的名字。性德原作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官至乾清门侍卫。有《纳兰词》,《通志堂集》等。此书

  • 凝阳董真人遇仙记·佚名

    一名《遇仙记》。金禄昭闻撰。一卷。昭闻系金末道士。此记实为女真人董守志(原姓术虎)作传。守志曾官谋克,镇防汧阳。入道为点传师,以神符医药治病,长于诗歌,“出语惊人,无烟火气”。所录七绝云:“全身养气得身安,汞

  • 儒林宗派·万斯同

    十六卷。清万斯同撰。本书记孔子以下迄于明末儒家各派授受源流,各以时代为序,其上无师承后无弟子者,则列入附录。所列仅及人名、字号、师承与弟子,间有籍贯,而无事迹。自朱熹《伊洛渊源录》出后,《宋史》遂以道学儒林分为两

  • 春秋稗疏·王夫之

    二卷,清王夫之著。其书论《春秋》书法及仪象。典制之类占十分之一,论辨地理居十分之九。论书法多臆断,而辨地理多得其实。如以“莒人入向”之向,驳《水经注》,谓当从杜预在龙亢说,足以申明杜注;至考杞之东迁在春秋以前,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