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一章 奖智

 一、为独人进化计,当太平之时,人人皆作工而无高下,工钱虽少有差而相去不能极远,则人智不出,器用、法度、思想、意义不能日出新异,则涩滞、败恶,甚且退化,其害莫大焉。欲防其弊,即对其害而矫之。当太平时,特重开人智之法,悬重赏以鼓励之,分为四科:一曰新书科,有能作新书为昔所无者,不论农、工、商、铁路、电线、邮政、汽船、飞船学、法政、教艺、乐理、医、气、力、形、质、声、光、数、电皆可。其新书分三等:第一曰新理,以理能推所以然也;第二曰新术,以术有法可寻者也;第三曰新益,有益于人道者,盖理与术穷极造化,该括天人,而奥深或远于人道;新益者即切于人道者也。创新理者为圣哲,创新术者为慧巧,创新益者为明智。一曰新器科,大之若今之铁道、电线,小之则百器皆是,以有益助进化为主,差其所益公私大小而为等。一曰新见科,凡天文之星气,地层之矿质,通鸟兽之语而训用之,考医药之物而化用之,及一切人世未出之物、未有之事皆是,以其大小、深浅定其等焉。一曰新识科,因旧有之物质、物品、物理而荟萃贯串、择精去粗而成之,政、教、艺、乐皆然。公政府设奖智院,专任鼓舞、劝导、鉴定之事,每州设分院,各度小政府皆设一局,小者由各度小政府鉴察而特许之,大者呈各州分院或公政府总会鉴察而特许之。其制新器,著新书,发新见,若力不足,则公助之,或公出资优养其人为之。其奖智院设各科学士、博士,由博士大众公鉴之,鉴定而颁发其特许之赏,差其高下以为赏之等。其赏有名有实,名者荣衔也,实者金钱也。其理之精奥伟大者其名高,其事之切实益人者其实厚。凡名誉之赏,能创新者公赠徽章,谓之智人,每一次创新则得一次智人徽章,积十次则为多智人。其创新之卓绝者则为大智人,积十次卓绝之创新则为上智人,其尤为卓绝者则为哲人,其卓绝而不可思议者则为圣人。圣人、哲人不为定例,遇有其人,公议同服,则众上其徽号。凡得是名誉者,众共尊礼加敬之。其创新之轻重大小,皆有比例之定格以为等,积次积等而比较之以为其位之高下。凡学士必由多智人选出,博士必由大智人选出,圣人、哲人必由上智人选举。故其时之智人犹今之秀才也,多智人犹今之举人也,学士犹今之进士也,大智人犹今之翰林也,博士犹今之鼎甲也,其上智之号犹今之状元也,圣人则旷年累世而后一遇其人而得为之。大约圣、哲之号多于死后公推焉。其赏金则与名位不同。凡名位略从同,苟非卓绝,皆为智人而已。而赏金则分析级数甚多,可至千百等,以益于人用之多少为差;然虽至下等者,赏金亦必极多,俾其人富而更易创也。略以千金为至下位,自此等而上之千级,凡至百万焉。大智又有岁赏焉,亦自千金至百万之千级以为岁俸,终其身而后上。智人徽章用圆形,绣其所创之物:其大智虚理不能绣者绣以月,为蛾眉、弦、望之形;至十次则为上智,绣以满月,哲人则绣以日;若圣人则绣大日绕以群星,如天焉。凡领徽章多者,则尽悬之于身及背,犹不足悬,则及于手足;其大智以上之徽章,则悬之于冠。其死也,有功德于人而人思之者,则铸其像,以其创新之次数为其级数,级皆用圆。其为大智之章,则用他式,亦视其次数为层数;其别领得仁人徽章者,亦按其次数为级数,级则用方。按其领章之年,为其级数方圆之次第;其领得大仁人之章者,亦用他式,亦按其领章之年以为次第焉。凡各度奖智局,聚全度之学士、博士而为公鉴员,然每业、每学皆设专员以司之,而余人以时与议焉,可以赏智人徽章。其全州奖智分院,则必博士乃得为公鉴员,全州博士尽与焉,亦各设专业、专学之司,而余人以时与议焉;其大智之赏必于是,学士之号必于是,各度小政府无是权也。其公政府之奖智局,聚全地博士之盛名者为公鉴员,各业、各学皆设专司,而余人以时与议焉;其圣哲之位号必于是公议,其上智之章号亦于是领之,博士之号亦于是推之,各州皆无是权也。凡始创新者随时呈进,颁赏赠号亦随时;若学士、博士位号,则每年论定一次,无额,惟其才;哲人、圣人则俟有公举者,无年限。当是时,举全地之人,聪明隽秀之士,心思才力之用,日夜研究之事,行游采访之意,皆创新之是图,无他志焉,无他思焉。苟得名号,则佩戴圆章,荣尊于世,领获巨金,行乐于时,富贵迫人,迥非畴昔,有若今者之考试求科第者焉,其得则如今登第,有若升天;其失则如今下第,有若堕渊。盖太平世无所竞争,其争也必于创新乎,其竞也必在奖智乎!智愈竞而愈出,新愈争而愈上,则全地人道日见进化而不患退化矣。赏金既巨,又有岁俸,无力者又有公助或公代办而优养之,则新器之出不患不多,又不患无有力者之争购,于是销流矣。既有赏金、岁俸之富,则公室之外,不患无私宅矣。其他车马、衣服、什器之玮瑰奇丽与室屋之伟丽,自并起竞争而不患其渐趋简陋矣。太平世人无国争、兵争之苦,无仰事俯畜之忧,无祭祀、祠墓之事,无疾病之虞,无身后之计,每日作工数时之暇皆是余闲,魂清体健,比之今人,思精虑密,神闲气足,何止千万亿倍,而又有荣名巨金以驱策之,当是时之人,惟有日思创新而已。夫以其人境遇、神明之优饱,又当图书、器质之精备,而又有巨金、荣名驱策,则全地聪明睿智之士,日尽其心思才力以思创新,其新理、新器、新术日出而无可涯量,精奇而不可思议,其视今者之制作,何止极恒河沙倍也,盖犹天人之视五浊世也,岂复今乱世之人所能思议哉!其进化之速,一日千里,岂犹患其退化哉! 

 

猜你喜欢
  原跋·刘敞
  君臣父子,各就各位·孔子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七·周祖谟
  第十一章 6·辜鸿铭
  卷十四·叶梦得
  卷五十九·王与之
  目录·顺治
  卷十一·乾隆
  似顺论第五 有度·吕不韦
  卷八·佚名
  大云无想经全文·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玄奘
  答 苇 舫 问·太虚
  电贺草堂寺宗镜和尚·太虚
  第三十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奏折·乾隆

    太子少保尚书【臣】蒋溥谨奏为恭刻圣制以光文治事乾隆十四年二月发出御制诗四十四卷自丙辰至丁卯一纪所作四千有奇命翰林诸臣中字画端楷者分卷抄录仍藏之内殿不令付梓特制序文於卷首盖圣德谦冲不欲与文人学士争长意至

  • 慎所好第二十一·吴兢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

  • 卷六十一 景德二年(乙巳,1005)·李焘

      起真宗景德二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八月丁丑朔,以翰林學士李宗諤、左諫議大夫張秉同判太常寺,仍命內臣監修樂器。時殿中侍御史艾仲孺上言:「每監祠祭,伏見太常樂器損闇,音律不調。郊禋在近,望遣使修飾,及擇近臣判寺。

  • ●卷五十二·徐梦莘

      靖康中帙二十七。   起靖康元年八月二十日癸丑,尽九月三日丙寅。   李。若水奉使金人於山西军前。   初朝廷欲遣使金国以租赋赎三镇令侍从台谏各举三人有举太常博士李。若冰者上召见恶其名。若冰上曰:若犹弱

  • 序·刘吉

    朕惟理之在人一也斯民由之而不知贤哲明之而未尽惟圣人气质清明义理昭著本其躬行心得之余以任君师之责言行政事皆可师法载诸方册允为猷训此尧舜禹汤文武精一执中之传立中建极之论万世宗之而莫能外也钦惟皇考宪宗纯皇帝

  • 卷第十三·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六刘宗周(子汋)刘宗周(子汋)刘宗周字启东,号念台,山阴人;学者所称蕺山先生也。父坡,为诸生。母章氏,妊五月而坡亡;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宗周大父老疾归

  • 世家卷第四十 高丽史四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恭愍王三。○(壬寅)十一年春正月戊申朔王在福州贺正。甲子安佑李芳实黄裳韩方信李余庆金得培安遇庆李龟寿崔莹等率兵二十万屯东郊摠兵官郑

  • 尉景传·李延寿

    尉景,字士真,善无人。秦、汉之际设置尉堠一职,他的祖先有人担任过这个职务,因此,以官职为姓。  他性情温和淳厚,颇有豪侠之气,北魏孝明帝孝昌时,北部军镇反叛,尉景与高欢先跟随杜洛周,后又归附..朱荣。因建立军功,他被封为博野

  • 四书賸言卷二·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论语伯牛有疾包注牛有恶疾按古以恶疾为癞礼妇人有恶疾去以其癞也故韩诗解芣苡之诗谓蔡人之妻伤夫恶疾虽遇癞而不忍絶而刘孝标作辨命论遂谓冉耕歌其芣苡正指是也又淮南子曰伯牛癞又芣苡草可疗癞见列

  •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四·佚名

    宋 滕珙 撰圣宋诸臣类论韩富王韩拜相先后答汪尚书此段以山之语恐未深考防垂喻语录中可疑处仰见髙明择理之精不胜叹服如韩富未尝同朝王韩拜相先后如所考证盖无疑矣山之语恐是未尝深考而所传闻不能无悮窃谓止以所

  • 提要·王开祖

    臣等谨案儒志编一卷宋王开祖撰开祖字景山永嘉人皇佑五年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佐处州丽水县既而退居郡城东山设塾授徒从受业者常数百人学者尊之为儒志先生年三十二而卒宋史不为立传其著作亦多湮没不传是编乃其生平讲学之

  • 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卷上·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哀泣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鸠夷那竭国双树间力士所生处。时佛欲般泥洹。告贤者阿难言。多陀竭出于山间。般泥洹时本瑞云何。如今日宁见闻丛树间感应不乎。答吾所问。尔时阿难以偈答佛言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三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三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二明境智离合者。初释谛中。先总次别。先总序诸经者。诸经论谛离合不同。今以不同通约四教。三藏下。即别约四教。于中初明二三离合者。初明但二无三。次菩萨下。寄人

  • 卷第二十五·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二十五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三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尽功德藏回向。 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长

  • 范忠贞集·范承谟

    诗文集。清范承谟(1624—1674)撰,清刘可书辑。十卷。承谟字见公,号螺山,属汉军镶黄旗,辽东沈阳(今属辽宁)人。顺治进士,康熙间巡抚浙江,授弘文院编修,官至福建总督,后加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奉职勤劳,居官刚正,耿精忠反,执之,幽囚

  • 洗心斋读易述·潘士藻

    明潘士藻撰。十七卷。《四库全书》本。亦题曰《读易述》。此书阐释《周易》经传,大致采用义理之学。前十卷为上下经,后七卷为《系辞》以下诸传。其体例乃先列己见,复采缀诸家之说附于后。《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前有

  • 善乐长者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为善乐长者说清净眼秘密大神咒,治其眼病。

  • 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佚名

    凡七卷。西藏译名作试一切如来身语意大密密聚大王本续。略称七卷教王经、金刚三业经、秘密大教王经。北宋施护译。系阐述瑜伽行者(梵 yogin )到达瑜伽怛特罗(梵yoga -tantra )解脱之最短过程。现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经